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1626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docx

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学习目标导引

目标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南方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请把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目标二: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请把握洪秀全革命思想传播,组织准备和金田起义成功举行,定都天京的过程、意义。

目标三:

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请把握《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标四:

太平天国全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请把握东征、西征、北伐的目的、概况、结果、意义,太平天国全盛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

教材内容详解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4.洪秀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拜上帝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一

阅读下列材料: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请回答:

洪秀全认为天下人都是兄弟姊妹,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他所说的“尔吞我并”是指怎样的社会现象?

这段话反映了农民阶级哪方面的革命愿望?

考查点:

洪秀全的革命思想。

解题思路点拨:

洪秀全的思想是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等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把握这一特点后再与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任务结合起来即可解答。

规范答案:

这是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

“尔吞我并"是指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阶级的社会现象。

这段话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实现政治上平等的愿望。

规律技巧总结:

洪秀全的思想是一种农民的革命思想,其特点是将农民的平等的要求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维误区警示:

洪秀全的革命思想很容易被认为就是《天朝田亩制度》,这是片面的,其革命思想应完整地包含在他前后的各个理论著述之中,尤其是《原道救世歌》等理论。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反封建思想的传播

(1)在农民起义的潮流中,受西方宗教影响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

(2)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撰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许多文章。

他宣传"皇上帝’’是惟一的“真神”;人们都是上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他指出清政府是“阎罗妖",号召群众“共击灭之’’。

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人民产生很大的号召力。

2.拜上帝会的发展

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

1847年,洪秀全来到紫荆山区,拜上帝会成员受到巨大鼓舞。

随着革命斗争的开展,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

到1850年,桂平等十多县建立起拜上帝会,成员超过一万人。

3.金田起义

(1)起义条件:

①拜上帝教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②拜上帝教思想的宣传奠定思想基础。

③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的形成奠定领导基础。

(2)起义过程:

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4.永安封王

在转战中,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接着,太平军北上,同年秋,攻占永安。

太平天国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了政权。

5.定都天京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继续北上,冯云山和萧朝贵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太平军连战连捷,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二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

A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峰B正式建立同清朝对峙的政权

C太平天国有了稳固的根据地D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考查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与意义。

解题思路点拔:

注意限定语为“政治"意义。

规范答案:

B

规律技巧总结:

太平天国是一次有领导、有组织的起义,其定都天京标志着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其意义多次在高考中考查。

思维误区警示: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永安封王;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分配原则:

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产品——“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即“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特点.

革命性与空想性的统一。

发展小农经济则具有落后性。

4.评价

①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了从土地问题入手,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要改造封建社会,建立一个农民的理想社会。

②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中“均田"等平均主义的思想,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③它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④具有落后性,仍维护小农经济。

5.无法实施的原因

①从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②从主观上说,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三

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际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A禁止地主收租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考查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解题思路点拨: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历史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军事斗争非常紧张,只是在占领区小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实行了一些反封建的土地政策,A、B、C三项都是其中内容,不包括D项。

当时的环境也决定D项是不可能实行的,尤其是“全部”二字有重要提示作用。

规范答案:

D

规律技巧总结:

从课本内容来看,《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以土地为代表的所有制度和以圣库制度为核心的分配制度。

高考经常涉及的是其内容及意义。

思维误区警示:

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准确再现其历史特点。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面临形势

①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②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2.任务

①进行北伐,攻破北京,推翻清朝。

②发动西征,控制长江中游以保天京安全。

③组织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3.军事行动

(1)北伐

目的:

推翻清政府。

过程:

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上,经两年奋战,全部牺牲。

战术:

流动作战。

结果:

失败。

失败原因:

孤军深入,粮食和武器供应困难;撤退中固守城镇,失去了流动作战机动灵活的特点;援军失败,军心不稳。

意义:

转战六省,牵制大量清军兵力,打乱了敌人围攻天京的计划;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震动了清王朝的统治;为太平天国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西征

目的:

为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过程:

1853年派赖汉英等率军西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夺取安徽、湖北重镇,人湖南遇湘军受挫;第二阶段: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入江西取得辉煌战果。

结果:

攻占了天京上游许多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

(3)东征

目的: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过程:

1856年派秦日纲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

结果:

解除了天京之围。

三次军事行动以后,太平天国控制的区域迅速发展,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四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情况,开展了顽强的军事斗争并达到全盛时期。

请回答1~2题。

1.太平天国西征的重要性在于()

A集中主力打败最凶狠的敌人湘军B.控制长江中下游,保证粮食供应

C.解除威胁,巩固天京大本营D.切断清朝南北联系,推翻清朝

2.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A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B.石达开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C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考查点:

太平天国全盛局面形成的过程,西征、东征的意义、条件。

解题思路点拨:

1.旨在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明确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沿长江而下,给太平天国政权带来巨大威胁,太平军西征即是扫除清军势力,巩固天京大本营,故选C项。

2.旨在考查正确认识太平军北伐、西征和东征之间的关系。

北伐虽然失利,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A项。

规范答案:

1.C2.A

典型例题精析

一、概念理解题

1.阅读下列两幅图:

请回答:

(1)图一中有“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铺”字样。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

A1851年B.1853年C.1856年D.1859年

(2)图一出现的背景是()

AA太平天国起义爆发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太平天国达到军事全盛时期D干王洪仁玕改革内政振兴天国

(3)图二应当出现在()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前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时

C.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D.天京变乱后

(4)图二说明()

A《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得以实施

B太平天国农民交纳粮食后发给凭证

C.太平天国的王公可以得到大量土地

D.太平天国占领区部分农民曾经得到土地.

考查点: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解题思路点拨:

(1)太平天国元年是1851年,太平天国三年即1853年。

(2)由1853年这一时间的确定即可找出背景。

(3)“田凭’’上有“忠王李”字样,“忠王"即李秀成,他是太平天国后期的著名将领。

(4)“田凭"是发给农民的,但并不意味着《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

规范答案:

(1)B

(2)B(3)D(4)D

课后习题答案

一、1.A2.C

二、解析:

紧扣内容中土地分配方案和产品分配方案及理想天国,分析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

答案:

内容:

①土地分配方案: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的分配方案: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阅读与思考

①《劝世良言》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洪秀全号召人民反抗,进行反封建的斗争。

②《劝世良言》认为信教者死后升人天堂;洪秀全认为要在人间建立天国。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当时的历史环境。

太平天国的酝酿: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以及他的宗教理论,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上进军;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高潮:

《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的军事全盛时期。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爆发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把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高到了单纯农民运动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但是,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北伐、西征、东征,表现了太平军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革命纲领,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的积极性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从而培养阅读历史材料,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法指导方面:

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教学要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本课重点:

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

重点分析: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本课难点:

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难点分析:

《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

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入新课

讲授本课具体内容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状况,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与影响,让学生发挥历史想象力,明确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在“中国步入近代不久”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

在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后,教师即可及时地引入新课。

一、原因:

1、根本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清政府为支付鸦片战争的费用和战争赔款,不断地增加税收(1841年至1849年,全国地丁税增加330万两),"银贵钱贱"也导致地主增加了地租(战前地租一般四五成,战后一般在五成以上,最高达八成)。

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加剧了阶级矛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一方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矛盾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闯入国门所造成的。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的中国,虽然没落的封建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而开始瓦解,但是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起支配作用的仍旧是封建经济关系和封建政治制度。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并控制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贸易鸦片禁而不止,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银和钱兑换比例1850年比1840年上升了40%,比鸦片走私前上升了120%),增加农民、手工业者的纳税负担,战争赔款,军费激增,增加税收,清政府和官僚地主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

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矛盾迅速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鸦片战争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的水、旱、蝗灾连年不断。

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4、广州附近一带地区是中国接触外国资本主义最早,受西方国家侵略最早,人民反抗斗争最激烈的地区

5、西方宗教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

联系世界史知识,说明洪秀全接受的是已融进"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

6、主观原因:

理论准备:

洪秀全创拜上帝教。

①理论来源:

受《劝世良言》的启发,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

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将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号召力。

②理论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

③理论特点:

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洪秀全在广州应考时,曾得到耶稣教士梁发给的《劝世良言》小册子。

后来,他从中接受了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建立了对上帝和耶稣的崇拜。

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又从洪秀全那里接受了这种信仰。

(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拜上帝会的开始)此后,洪秀全主要在家乡从事宗教理论的研究与创造。

他把基督教义与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及农民的平均、平等思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民革命理论。

(太平天国并不摒弃儒家的全部思想理论,定都天京后,曾着手出版删改后的儒家经典,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完成)其中《原道觉世训》表达了他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的革命理想。

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作品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

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

透过浓厚的宗教色彩,我们也可以看到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

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

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

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

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组织准备:

以洪秀全、杨秀清为代表的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冯云山在发展革命力量过程中的贡献。

冯云山曾和洪秀全一起到广西贵县传教,进展缓慢。

洪秀全返回家乡创立革命理论的时候,冯云山又转赴桂平县紫荆山区传教。

那里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税。

冯云山以打短工、任塾师为掩护,深入群众,发展了组织。

洪秀全来到紫荆山区时,会众已达xx余人,拜上帝会初具规模。

(史学界有人认为,真正意义的拜上帝会是冯云山创立的)在拜上帝会发展的地区,洪秀全、冯云山又领导会众捣毁一些神庙(甘王庙、雷庙和土地庙等)。

这些行动使拜上帝会宣传的"皇上帝"(天父)的威望大大提高,起到了进一步动员群众的作用。

在斗争中,拜上帝会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和石达开等六人领导核心。

到1850年,拜上帝会已经发展到十多个县,参加者逾万人。

根据地建立:

冯云山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二、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

·起义时机成熟。

19世纪中期,广西灾荒不断,各地人民纷纷暴动,起义时机成熟。

这是金四起义的直接背景。

·金田起义。

1851年初(起义时间,史学界有3种看法,教材中介绍了2种),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拜上帝会发动反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公布了严明的军纪,体现出了不同于一般的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

太平军在大湟口大败清军后,乘胜进驻武宣境内。

在武宣东乡,洪秀全称天王,改用太平天国纪年。

随后,太平军转战象州、桂平、平南等地,击溃了广西提督向荣所部一万多人。

 

2、永安建制

在此整顿建制,严肃军纪,清除奸细,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使太平天国的各项军政制度与立国规模初步确定,这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为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这是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攻占的第一座城市。

在永安,太平军进行了休整,队伍发展到3万多人。

同时,太平天国颁布了天历,制定了各种制度。

洪秀全还诏令分封杨秀清等五人为东、西、南、北、翼王,规定东王以下俱受东王节制:

(杨秀清在冯云山被捕期间,以"天父"下凡附体,借天父之言稳定会众。

金田起义后又被授与左辅正军师,直接指挥作战,初步显示了他的卓越的组织和军事才能)。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

3、定都天京(1853年,形成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永安突围。

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多时间,那时,清军以3万多兵力包围了永安。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转移。

·太平军北上。

突围后,太平军直取广西省城桂林,与敌相持月余不下,又转而攻占了全州。

攻打全州时,冯云山负伤,后来牺牲在全州城北的蓑衣渡。

此后,太平军基本循着杨秀清的扫师北进、直取南京的战略,先后陷道州、郴州,围攻长沙。

在攻打长沙时,萧朝贵牺牲。

长沙未克,太平军遂北上攻占岳州;1853年1月,又攻占了武昌。

这时,太平军已拥有50万人,1万条战船,声威大震。

·定都天京。

太平军在武昌休整月余后,顺长江直下;清军纷纷溃逃;太平军迅速地占领了九江、安庆。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胜利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阶段性

以天京变乱为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军事形势变化的角度又可分为四个阶段: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发展时期(1851—1853或胜利进军时期);

东征、西征的胜利——军事全盛时期(1853—1856);

从天京变乱到安庆失守——后期战略防御时期(1856——1861);

安庆失守到天京陷落——大平天国革命失败时期(1861—1864)。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土地分配问题: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

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产品分配问题:

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评价:

·性质:

是太平天国的以土地制度、圣库制度为核心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它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的具体化与纲领化。

·进步性、革命性:

太平天国从土地入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要全面改造封建社会,建立一个农民的理想社会。

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的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农民起义中"均田"等平均主义思想,和第一个具体鲜明的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压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