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495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docx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

2007-05-1002:

42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下)

资料和注释

  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七千万元的战费和两千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

在1841年—1849年的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官禄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他7岁入塾读书,16岁的时候,因家贫失学,帮助父兄耕田,18岁受聘为本村塾师。

他先后四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取秀才。

1836年,他到广州应考时,在街头遇到耶稣教士梁发讲道和散发传教小册子《劝世良言》,洪秀全也得到一本。

  1843年春,洪秀全仔细钻研《劝世良言》,相信基督教的教义,创立了拜上帝会。

接着,洪秀全基于“独一真神上帝”、“不得拜一切偶像的宗教信仰,同冯云山和洪仁撤去本村塾中的孔子牌位。

他们因此失掉教师职业。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赐谷村宣传教义。

这年10月,洪秀全回花县着手创制宣传教义的文书,1846年先后写成《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

他揉合基督教义和儒家的思想,劝导世人拜上帝、学正人、捐妄念,惩富济贫,实现公正太平的社会理想。

  1847年7月,他回广西紫荆山和冯云山设立拜上帝会机关。

10月,他和冯云山到象州甘王庙,宣布地主崇奉的甘王欺骗世人的十大罪状,愤举竹杖击毁神像。

这一行动,震动了整个紫荆山地区。

从此,洪秀全威名大振,加入拜上帝教的人越来越多。

这期间,洪秀全和冯云山等开始秘密商讨发动起义。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等,表达了要推翻清朝的志愿。

  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会众于11月4日到金田村“团营”。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称天王。

12月,他在永安州发布封王诏令,增订官制。

第二年春,他颁布《太平条规》,作为太平军的军律。

1853年3月,洪秀全进入南京城,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定都天京以后,在他和杨秀清领导下,太平军进行北伐、西征、东征。

在天京,诸王大兴土木,建筑王宫。

洪秀全深居宫中,从不出门。

1856年,他被逼封杨秀清为“万岁”,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

他开始重用亲信,封长兄和二兄为王。

后来,形势日趋恶化,洪秀全仍沉溺于宗教迷信,无力挽救革命。

1864年6月3日,病逝于天京。

  

  《原道救世歌》

  《原道救世歌》是拜上帝会早期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是洪秀全在1845年写成的,1852年刊布,编入《太平诏书》。

这部着作采取通俗易懂的诗歌体,劝告人们要切戒“淫”、“忤父母”、“行杀害”、“为盗贼”、“为巫觋”、“赌博”等恶劣行为,并指出“天父上帝人人共”,“何得君王私自专”;“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用以激发农民群众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情绪。

  

  《原道醒世训》

  《原道醒世训》是拜上帝会早期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是洪秀全1845年写成的,1852年刊布,编入《太平诏书》。

作者揭露了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指出“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号召群众起来反对“陵夺斗杀”的旧世界,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而斗争。

这篇文章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封建压迫和剥削的强烈愿望。

  

  《原道觉世训》

  《原道觉世训》是拜上帝会早期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是洪秀全1847年完成的,1852年刊布,编入《太平诏书》。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把社会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势力。

革命势力的代表是“皇上帝”,反动势力的代表是“阎罗妖”。

作者指出封建帝王就是“阎罗妖”,“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魔害”,号召群众站在“皇上帝”一边,去反对“阎罗妖”。

这实质上,就是发出战斗号召,动员人民去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冯云山

  冯云山(约1815—1852),广东花县人。

他是洪秀全的同学,1843年与洪秀全一起创立拜上帝会。

第二年,他同洪秀全一起到广西贵县宣传拜上帝会。

9月,他只身转入桂平县紫荆山区,靠拾牛粪、打短工维持生活,深入到群众中去,历尽艰辛,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开拓了紫荆山革命根据地,并培养了杨秀清、萧朝贵等骨干。

1847年冬,他同洪秀全一起领导会众展开捣庙宇、砸偶像的斗争。

1848年春,紫荆山地主团练头子王作新勾结官府,逮捕了冯云山。

冯云山在狱中创制了《天历》,后经会众营救出狱。

金田起义时,他任后军主将,12月在永安他被封为南王。

太平天国的重要条规《太平军目》、《太平礼制》等,都由他协助洪秀全制订而成。

1852年6月,太平军进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负伤,至蓑衣渡牺牲。

  

  杨秀清

  杨秀清(1820?

—1856),广西桂平县平隘山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生活贫苦。

他烧过炭,打过铁,一度流浪江湖。

1844年,他在紫荆山加入拜上帝会。

冯云山被捕入狱后,紫荆山拜上帝会群众发生动摇,杨秀清自称天父(上帝)附身显圣,发布号令,团结群众,巩固了拜上帝会组织。

从此他取得了代上帝传言的大权。

金田起义,他任中军主将。

在永安州,他被封为东王、九千岁,主持朝政,节制各王。

1852年6月攻下湖南道州,用他和萧朝贵的名义发布檄文,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定都天京以后,他和洪秀全领导北伐、西征、东征。

他为太平天国建立了很大功绩,但是居功揽权,妄自尊大。

为了树立个人威严,他竟随意处死战士,还杖责过燕王秦日纲、兴国侯陈承、卫国侯黄玉昆(石达开的岳父),甚至借细故小事杖责洪秀全。

1856年8月,他假托“天父下凡”,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他为“万岁”。

9月2日,韦昌辉利用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把他杀害。

1859年11月,洪秀全为了悼念杨秀清,决定9月2日为太平天国“东升节”。

  

  萧朝贵

  萧朝贵(1820?

—1852),广西武宣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他在紫荆山加入拜上帝会。

1848年,冯云山出狱回花县,他假托“天兄”耶稣下凡,安定人心,被洪秀全承认有代言权,地位仅次于杨秀清。

金田起义,他为前军主将,接着在永安州被封为西王,八千岁。

1852年,他指挥部队攻打长沙,不幸中炮牺牲。

萧朝贵忠实坦率,勇敢刚强,他的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韦昌辉

  韦昌辉(1823—1856),壮族,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地主兼典当商。

其父曾被押赴团局罚款几百两,韦昌辉为此怀恨在心,带领全家和同族人参加了拜上帝会。

在永安州,他被封为北王。

在太平天国初期活动中,他的功劳也不小。

定都天京后,他对杨秀清表面上屈从逢迎,每逢杨秀清轿子来到,就奔前扶轿迎接。

论事不到几句话,就跪称“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意思是才识短浅),几不知此。

”杨秀清借“天父”传言要杖责洪秀全的时候,他要求代天王受杖。

他哥哥同杨秀清妾兄争房屋,杨秀清要他处置,他用五马分尸酷刑治他哥哥的罪。

但是,他暗地里对杨秀清极为不满。

1856年9月,他利用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将杨秀清及其家属和部下大批将士杀害,并妄图杀害洪秀全。

韦昌辉的滥杀,激起天京军民共愤。

石达开起兵讨伐韦昌辉。

他逃至浦口被擒获,解回天京,11月被处死。

  

  石达开

  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那邦村北山里客家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当地土着地主和客家地主发生械斗,他家受土着地主欺压难以安身,率领2000客家人参加了拜上帝会。

在永安州,他被封为翼王。

1853年秋,他被派到安徽治理新占地区,很有成效。

1855年1月,他被派增援西征,在湖北、江西战役中取得胜利。

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后,石达开从湖北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又想杀他。

石达开逃往安庆,但在天京的家属被韦昌辉杀害。

韦昌辉死后,洪秀全调石达开回京辅政,但对他并不信任,而重用自己的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对其进行牵制。

石达开对此极为不满,以天王“重重生疑忌”布告军民,于1857年5月离开天京。

10月,他带领大批将士离开安庆,走上同太平天国分裂的道路,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

1863年5月,他和部下在四川大渡河安顺场被清军包围。

他写信给四川总督骆秉章,请“宥我将士,赦免杀戮”。

清将假作答应。

6月,石达开带着他的5岁儿子和部将黄再忠等到清军营。

清军乘机屠杀石达开的部下,并将他带到成都处死。

关于石达开写信和去清营的性质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待进一步探讨,教材没有讲述这个问题,教学中也不必涉及。

  

  金田起义

  随着形势的发展,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群众加紧起义的准备。

他们首先将群众用军事编制组织起来。

全军共有13156人。

军队的旗帜、衣帽、腰牌有一定的规格。

军队的纪律简明而严格。

他们制定圣库制度,规定人人不得私有财产,全部财物归入公库,按需要分配,以保证起义成员生活和战争的需要。

他们还积极制造军械,准备时机成熟的时候,动员各地教徒到紫荆山区集中,发动起义。

  金田村拜上帝会和地主团练、清军屡次发生冲突,形势十分紧张。

为了避免清军的追踪,洪秀全、冯云山躲到离金田村百里以外的平南县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

清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包围了花洲。

经过战斗,洪秀全等又回到了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国号为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军制

  太平军编制以军为单位。

最下一级为伍,设伍长一人,领士兵4人;5伍为两,设两司马1人;4两为卒,设卒长1人;5卒为旅,设旅帅1人;5旅为师,设师帅1人;5师为军,设军帅1人。

一个军官兵13156人。

军帅之上设有监军、总制。

出征的时候,再派大员统率数军出战。

  

  林凤祥

  林凤祥,广西武鸣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他在紫荆山参加拜上帝会,历任将军、天官副丞相等官职。

他在萧朝贵率领下攻打过长沙,和胡以晃率陆军沿长江两岸东进,攻打南京。

攻克南京以后,他受命攻克镇江、扬州等地。

1853年5月,他和李开芳率领两万多人出师北伐。

他们从扬州出发,攻入安徽,吉文元等赶来亳州会师,向河南挺进。

6月,归德村(今商丘)一仗,毙伤清军三千多人。

7月,他们率军由汜水口渡过黄河。

8月,他们进入山西,复东折回河南,进入直隶。

9月,北伐军前锋迫近保定,震惊北京。

10月,他们攻克沧州,沿运河北上,月底进逼天津。

由于清军放运河水阻挡,林凤祥孤军无援,11月率军南撤。

1855年3月,林凤祥在连镇率军突围,受伤被俘,槛送北京,被凌迟处死。

临刑的时候,“刀所及处,眼光犹直视之,终未尝出一声”。

  

  李开芳

  李开芳,广西武鸣人。

金田起义后,他历任监军、地官正丞相等官职。

进军武汉和南京时,他和林凤祥等任先锋。

他和林凤祥等奉命北伐。

由于正面进军困难,他从深州(今河北深县)东攻克静海。

为了迎接天京派来的援军,他率军攻占山东高唐。

北伐援军在临清败退,他就从高唐移至茌平县冯官屯。

僧格林沁骑兵一万多人包围冯官屯,并引运河水灌太平军。

李开芳多次突围未成功。

他打算利用诈降的办法来摆脱困境,但被僧格林沁识破,李开芳在冯官屯被俘后,“仰面四顾,毫无惧色,……笑语如常,旁若无人。

”1855年5月,李开芳与部将8人被害于北京。

关于李开芳的诈降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教材回避了这个问题。

  

  赖汉英

  赖汉英(约1816—?

),广东花县人。

他的原籍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广东惠州(今惠阳);另一说是广东嘉应州(今梅县)。

赖汉英是洪秀全的妻弟,颇通文史,兼知医理,金田起义时,任内医,职同军帅。

1853年4月,他升任夏官副丞相,5月奉命率军西征,攻克安庆,7月包围南昌,斩清总兵马济美。

接着,他又指挥西征军连克丰城、瑞州(今高安)、饶州(今波阳)、乐平、景德镇、浮梁、泰和等地。

但因南昌久攻不下,10月被杨秀清调回天京,革职,入删书衙。

12月扬州告急,他奉命督师援救,在三汊河大破清军营盘,突破敌人防线,直抵扬州城下,救出守城军民。

此后,赖汉英任东殿尚书。

关于赖汉英的下落,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死于1856年;另一说他在太平天国失败后避居九龙,1906年返乡,1908年逝世。

  

  曾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

他崇尚程朱理学。

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

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

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

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

曾国藩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

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被称为“曾剃头”。

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

1870年,他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媚外卖国,屠杀人民,激起公愤。

不久,他就病死了。

  

  秦日纲

  秦日纲(约1821—1856),广西贵县人,雇农出身。

早年参加拜上帝会,是首义七人之一。

他原名日昌,因避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讳而改名。

1851年12月,在永安他被封为天官正丞相。

1853年10月,秦日纲被封为顶天侯,坚守安庆。

第二年5月,他被晋封为燕王,奉命督师增援北伐军,到舒城败回。

1855年,在湖口之战中,他协助翼王石达开大败湘军水师。

1856年1月,镇江太平军告急,秦日纲奉命督师东征,4月攻破清军江北大营营垒一百三十余座,再力克扬州。

6月,他又配合石达开攻破清军江南大营。

9月,在天京事变中,他追随韦昌辉,参与屠杀太平天国将士,激起天京将士公愤。

11月,洪秀全处死秦日纲,削掉封号。

  图画说明

  《天京下关景象》

  本图采自英人照片。

从画面上看,驻守天京下关的太平军建起高高的望楼,警惕地监视着长江水面。

它生动地再现了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天京的防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