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12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docx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案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案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

前准备

教师:

如有条可以做成电教。

教师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和有关的影像资料剪辑好,放置在电脑中,并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路线做成闪动状,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

学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查阅洪秀全的个人资料和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播放学生所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迅速迁移到历史堂中。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主。

所以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及军事上的全盛时期这部分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电教手段,以直观教学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对洪秀全、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或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前布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其字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导入新】预备铃响后,通过大屏幕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

●教师:

大约在1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发生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

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而不足。

摘自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提问: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1.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的赔款,把负担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

在旧税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税。

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使广大的劳动人民濒于绝境,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反抗的道路。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由于鸦片走私和五口通商,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

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

正如材料所讲的一样,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广大人民对清政府的统治日益不满。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0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汇集成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是洪秀全。

下面我请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洪秀全的事迹。

(电脑出示人物像,教师要针对学生所讲做简单的讲评。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兄都以耕田谋生。

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

后又自读中国史籍,但不久即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帮助父兄务农。

18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

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

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

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

1843年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

最早加入的是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后,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之举,于是失掉了私塾教师的职业,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

不久冯云深入到紫荆区传教,洪秀全则返回花县,专心从事宗教理论的创作。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184~1847年间,洪秀全撰写了多篇,其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

(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他说:

“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共击灭之”。

摘自《中国近代史常识》

提问:

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总结:

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

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便于没有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

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3.冯云组织拜上帝会

冯云深入到紫荆区后,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教,组织拜上帝会。

1847年信徒已有2000多人,180年已超过10000人。

加入的主要是紫荆区的汉、壮、瑶等族农民。

他们率众捣毁神庙,砸碎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声势不断壮大。

杨秀清、石达开等相继加入拜上帝教,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

4.金田起义

18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电脑出示起义形势图,闪动金田村。

)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电脑闪动永安城。

.永安建制

永安三面环,易守难攻,太平天国在此进行各项政权建设,洪秀全在永安封王。

(电脑出示表格。

永安封王表

称号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

人名杨秀清萧朝贵冯云韦昌辉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

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和各王的地位,形成天王领导于上,东王总理军政事务,诸王集体决议政事的权力运作体制。

6.定都天京

(电脑出示太平天国形势图,闪动所经地区。

)18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

18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

18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中,冯云、萧朝贵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光荣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

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

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

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

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贵重物品缴入天朝圣库,日常用品分别收藏在堆栈,或者由典官保管。

同时,又制定了供应官兵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制度。

太平军中,上至天王,下至士兵,都设有定额的薪饷,都不准私藏财产。

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白圣库供给。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提问: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

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

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

认识:

《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

两千年,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

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

●提问: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

(出示材料。

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

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

教师总结:

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

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

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大京以后,清政府即在孝陵卫设立江南大营(闪动),企图遏止太平军东下,威胁天京;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闪动),遏止太平军北上,威胁天京,南北大营遥相呼应。

同时清政府调动八旗、绿营军队,对付太平军。

在这两年多的军事交锋中,太平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也使清政府认识到仅靠正规军镇压太平天国已不可能,所以清政府命令地方官绅督办团练,协助官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湘军由此产生。

下面请同学简单介绍你所了解的有关曾国藩及其湘军的情况。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进士,崇尚程朱理学。

18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

这支武装的将领和兵勇全是湖南人,被称为“湘军”。

特点是以封建宗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联结了一批封建士子,全军各级层层相依。

这种方法加强了湘军内部的团结,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先例。

湘军采用新式武器,又有封建宗法关系联结,其战斗力比以往的八旗、绿营兵强,成为太平军的劲敌。

●提问:

面对这样的军事形势,太平天国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

请同学看书归纳。

○回答:

北伐、西征、东征。

●提问:

看书归纳太平天国北伐、西征、东征的目的、领导人及结果。

(也可制成表格,由学生填写。

总结:

为推翻清政府,18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

(闪动北伐军所经主要路线)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西。

进至直隶地区。

18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

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

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

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

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

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

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

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

18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6年秦日纲率军东征。

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

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东征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本小结】

这节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

它兴起后在南京建立政权,和清政府相对抗;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标志农民革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显示了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