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公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658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公开课公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公鸡.docx

《公开课公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公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开课公鸡.docx

公开课公鸡

一、设计意图

  在语言这个活动领域中,许多教师都认为故事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孩子画面大意后,不厌其烦地让孩子跟随老师一遍一遍地重复故事内容,直至孩子熟练地会机械重复为止,其实故事里面有好多词语孩子并不理解,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孩子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这就是我设计这节活动课的意图。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鸡冠的公鸡》这个故事选自幼儿大班《语言》这一活动领域课程中,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公鸡、猫、画眉鸟为角色,讲述了公鸡几次被狐狸骗走,后来被猫和画眉鸟救回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有关狐狸的话题,他们心目中的狐狸是狡猾的、可恨的,他们希望狐狸最终被战胜,从这个角度考虑,故事不仅符合小朋友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是对孩子进行真、善、美教育,使其明白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这个道理的良好题材。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领域活动课程新编》语言领域中提出:

让幼儿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说话的主要内容,能围绕问题中心进行谈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角色的认识。

  2、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不轻信别人的话。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个故事比较长,让孩子完整地理解故事内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受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所以语句不畅通,表达不准确是常见现象,因此,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话较准确地讲述故事内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动物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游戏角色,引起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关注。

多媒体课件《金鸡冠的公鸡》,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的艺术形象,创设意境,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2、知识上的准备:

让幼儿了解猫、画眉鸟、公鸡的“本领”及生活习性,为故事中狐狸要吃公鸡,猫用爪子抓,画眉鸟用嘴啄打下铺垫。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

“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渠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几种方法。

我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

让孩子想象假如自己就是狐狸,很想吃掉公鸡,打算怎么去做呢?

这时孩子会各抒几见,想出许多欺骗公鸡的办法。

假如你是猫和画眉鸟,又会怎样去救公鸡呢?

孩子们也会想出许多救公鸡的办法,有的小朋友一定会想到它们的看家本领——猫用爪子抓,画眉鸟用嘴啄,这样的设计能真正起到“准备得充分,运用得恰当,环环相扣,使课堂教学前后联系紧密”的作用,我认为这比让幼儿认真去听故事的效果好多了。

提问法在故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

狐狸几次骗走了公鸡,每次都用了什么方法?

最后是谁救出了公鸡……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法

  教学活动中提倡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实我觉得这一学对幼儿园小朋友很适用,让幼儿在看、听、想、说、玩的轻松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说自己的想法、看法,运用游戏联系法来理解学习内容,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愿意问老师一些问题,其实也就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这样的学法不仅能轻松愉快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1、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公鸡、猫、画眉鸟、狐狸)

  老师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猫、画眉鸟吗?

在遇到敌害时,它们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敌人呢?

”(孩子会说,猫用爪子抓,画眉鸟用嘴啄),可能说得不够准确,师可启发说,后概括总结。

“那么你们知道狐狸喜欢吃什么呢?

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你们想知道吗?

”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故事情节

  

(1)、让孩子看大屏幕上的公鸡、狐狸,想象:

狐狸会对公鸡说什么呢?

怎么说的?

结果怎样?

幼儿自由谈话后,老师放录音让他们听,孩子们会明白他们说的好在哪里?

哪里说得不好,然后再找孩子学说狐狸的话,这是突破重点、难点最关键的学习环节。

  

(2)、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狐狸二次、三次骗走公鸡的过程。

  3、提问:

狐狸几次骗走了公鸡?

怎样骗的?

公鸡为什么会被骗?

谁是公鸡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话说)。

  4、孩子看画面,师放录音让孩子完整地听故事。

  5、表演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

  6、活动结束:

孩子学着小鸟飞出教室去活动。

  家园教育: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既能巩固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掌握,又向家长展示了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以取得家长对幼教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活动《小熊过桥》。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这是南师教材大班的一节音乐活动。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有许多孩子的胆子很小,怕这个怕那个,有的还不敢拿一只小虫子,为了培养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新《纲要》的目标要求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确立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

与同伴进行歌表演。

通过儿歌、多媒体课件、运用脸部表情、游戏体验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

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总之,整个活动呈现了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

幼儿的板凳呈半圆形摆放,钢琴在一侧。

2、物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熊、熊妈妈的头饰若干。

3、经验准备:

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生动、活泼的演唱影响孩子,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整合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

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帮助他们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

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让幼儿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2、创作法:

所谓创作法是指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些新的事物。

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体现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本次活动的最后的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小熊和熊妈妈,共同体验过桥时害怕和过桥后的喜悦心情。

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合作表演,而且认识到要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是创编了多种多样的动作。

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

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整首歌曲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

在幼儿尝试着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时,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逐步探索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过桥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说儿歌——完整欣赏——节奏游戏——动作体验——完整演唱——歌表演延伸

(一)说儿歌,激发兴趣(情境:

请来一位小客人,看大屏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可爱的小熊形象,引发幼儿的兴趣。

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熊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完整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帮助幼儿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

(三)节奏游戏(随音乐拍节奏)

把从前枯燥的歌词练习设计成一个孩子们喜欢做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既让幼儿熟记歌词,又能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四)动作体验(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2/4和3/4的不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出许多动作,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孩子们拍完后,我设计了一个请小熊客人拍节奏的环节,从而巩固这一知识点。

(五)完整演唱(引导幼儿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演唱整首歌曲)

在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表情后,讨论出现这些表情的原因,从而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完整演唱,并激发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情感。

(六)歌表演延伸(进行歌表演)

在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以后,很想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因此,我给孩子们创设环境,让孩子们戴上头饰,踩着平衡木进行歌表演。

音乐《小熊过桥》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二、活动准备:

课件、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2、说儿歌,完整欣赏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拍手。

3、随节奏说儿歌。

(1)教师示范随节奏说儿歌的方法。

2)幼儿随音乐节奏说儿歌。

(3)幼儿随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4、引导幼儿用两种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拍,体验2/4拍和

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5、幼儿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熊过桥的表情,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3)随音乐表演。

四、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

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也可交换头饰。

 

大班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说课稿

邹平县实验幼儿园宋小娜

一、设计意图: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音乐游戏则是反映幼儿的生活情趣,在幼儿生活、学习、娱乐的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爱好及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而形成的。

纲要中指出: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狐狸和兔子》的音乐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深受幼儿喜欢。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爱好,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

2、依据《纲要》目标要求:

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幼儿初步感受沉重与活泼轻快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根据音乐表现不同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乐于参加游戏。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

三、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

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在于分辨三段的不同特点以三段音乐比较沉重,第二段音乐很活泼轻快,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动作去表现。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

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从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

是能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得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如,将语言、音乐、游戏,在活泼的氛围中让幼儿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另外,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

兴趣—学习—游戏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解决重点和难点;在创造性的游戏中让幼儿的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

2、学法:

1、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

我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2、多种感官参与法:

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激发兴趣——欣赏乐曲——分析难点——表演游戏

1、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对狐狸和兔子的兴趣。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

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欣赏乐曲《狐狸和兔子》

2、欣赏乐曲,初步感知。

1)、第一遍欣赏音乐后,师:

“听了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这是一个创造性想象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第二遍教师讲述配乐故事让幼儿对音乐有个完整的理解。

3、听辨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1)听辨狐狸的音乐,并模仿狐狸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表演出狐狸狡猾的动作。

(3)听辨兔子的音乐,并模仿小兔的动作

——你们听,是谁来到了草地上?

它们在草地上干什么?

你们来学一学。

(4)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兔的动作。

4、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想想什么地方可以躲藏。

(2)小兔们听到狐狸来了的音乐要赶紧躲藏,不让狐狸发现,被发现的兔子们则被带到大树后。

5、游戏

(1)教师扮演狐狸幼儿扮演小兔玩第一遍游戏。

(2)强调游戏规则,请2个幼儿扮演狐狸,其它幼儿扮演小兔玩第二遍游戏。

(3)再请4名幼儿扮演狐狸,其他幼儿扮演小兔玩第三遍游戏。

6、救出被抓去的小兔跟着妈妈到草地上吃草结束游戏。

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说课内容

一、 教材选择:

这首歌曲展现的是老狼找兔子做朋友的故事,幼儿对童话故事较感兴趣。

就很容易吸引幼儿去感受歌曲的艺术性及情景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与生活经验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

艺术只有以生活为基础,展示生活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

《对面的兔子看过来》是在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基础上改编的。

我班的幼儿对流行音乐较感兴趣。

每次课间,让幼儿欣赏成人歌曲时,总能深深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时欢快的跟唱,有时还会加上动作表演。

所以一直就想教一首好听的成人歌曲。

后来看到《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这个教材,觉得非常适合我们班,幼儿不仅能穴道一首好听的歌,而且还能体验到创编的快乐。

后来,我给幼儿听《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时,发现很多幼儿都会跟唱。

这就再一次肯定我这次活动的可行性。

二、 教学目标的制定

1、 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模仿表演。

在新《纲要》中,不仅强调要指导哟额利用艺术或送及其产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和“开展其他活动”,而且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通过多种或殴打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新《纲要》中又强调: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按节奏填充歌词对于我们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形式,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它又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2、 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幼儿通过学习歌曲及对歌词的理解,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交往能力,使同伴与同伴之间更好的相处。

三、 教学流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提示语: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森林里玩。

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气氛。

并为下面引出主题作铺垫。

(二)熟悉旋律,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这一阶段分为了三部分。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主要是以游戏口吻引出:

森林里有一只孤独的老狼,它想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最后,它找到了兔子,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以前兔子和狼是敌人呀,请你想想看狼会对兔子怎么说,兔子又会对狼怎么说。

(幼儿自由想象)。

再让偶尔观看对话表演。

2、熟悉曲调,介绍歌名。

本环节设计了老狼与兔子之间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点更浓。

幼儿唱歌时对于节奏往往难以控制,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我设计了一张节奏谱,通过手指点唱讲解示范,使幼儿能按节奏填充歌曲,这个节奏谱,让幼儿节奏感更有针对性,更有艺术性。

3、看图学唱歌曲一遍,通过模仿与练习来学唱歌曲内容。

整个环节基本达到了目标1,又通过节奏谱和教师的讲解引导话界了重难点。

(三)创遍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模仿与教师的引导来进行。

四、 本次活动的特点:

1、 歌曲以童话形式进行,更具游戏性。

2、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尽量启发幼儿自己多想、多动、多体验。

3、 通过生动形象地情境表演,及只管的教具,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说课内容:

大班数学活动:

6的分合

[作者:

方芳  来源:

北京学前教育网  点击:

2233  时间:

2006-6-24  ]

【字体:

 

“我授权北京学前教育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北京学前教育网同意”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

幼儿由于在小、中班经过系统的阶段教育后,都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且承接大班以前对5以内分合的学习,在加上受幼儿自身能力特点的影响,因此幼儿以具备了学习6的分合的能力。

同时在幼儿学习5以内的分合时,我发现幼儿虽对5以内分合式较为了解,但幼儿在以往的操作中对分合的排序较为凌乱,以致于出现幼儿学后忘记也较快。

此外,现在对幼儿学习数学的要求也不在停留于单一的认识、了解,重要的是能从生活、游戏出发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具备利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自身能力特点出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孩子发展,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在这一目标中,我通过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获得对6的分成的概念,这里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法,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探索出6分合的5种方法,并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2、通过对幼儿操作的观察,帮助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对于这个目标,我是这样考虑的,幼儿已有过对数的分合的认识再加上大班学过一定的排序方法,同时大班幼儿又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就通过幼儿自身能力出发利用幼儿的观察能力对数进行有序的排列,于是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就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中,喜欢玩乐,因此,我借助游戏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激发了幼儿运用数学、使用数学的能力。

因而,围绕本次活动我作了如下准备:

   

(1)与家长商量事先为每个幼儿准备6块一元的硬币。

(2)人手一份小篮子、一份记录纸,一支铅笔。

(3)教室周围布置为超市的情境。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情境“超市开业”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首先就在教室周围布置了一个的游戏情境,以超市开业:

“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导入到活动中,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

接着我又以:

“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

”引出幼儿用于学习6分合的实际操作物品“硬币”,我之所以选择硬币,是考虑到它的正反面有不同的图案,易于幼儿观察、记录,而硬币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家中随处可得,教师不必为准备材料浪费太多的精力,而可以把精力放在观察孩子的发展上。

然后再让幼儿用手摸出6个硬币,我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幼儿复习6的数量,同时也是为下面的活动操作材料做好物质的铺垫工作。

2、通过游戏“抛硬币”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6的组成,探索、尝试用数字记录6的组成并进行排序。

(1)认识硬币。

 我先让幼儿对硬币进行观察。

通过提问:

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

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引导幼儿去思考观察硬币的图案,这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硬币正、反面的不同图案,接着再以一提问:

正面是什么样的?

反面又是什么样的?

帮助幼儿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总结出:

有个数字1的标记的正面,而有一朵花的反面。

这一步骤设计主要是为后面的抛硬币进行记录工作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对6的分合进行准备工作。

(2)幼儿游戏“抛硬币”,并记录操作结果。

为了帮助幼儿认识6的分合,我利用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特点,帮助幼儿通过自身实践操作去获得相关数的概念。

在进行“抛硬币”的游戏前,我先讲清要求:

请你把6个硬币轻轻地抛在小盒子里,看看会出现几个正面?

几个反面?

然后再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操作纸上,你玩了几次就记录几次!

在这里我利用幼儿好玩的天性,为避免幼儿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