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3467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docx

第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六部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专题十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考法探究

考点1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关节的结构

3.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例1(2013•云南)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③①②

【解析】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答案】D

针对训练1

1.(2013•广东湛江)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可能得出的结论(  )

 动物

 运动方式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狮子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燕子

 飞行

 空中

 翼

 需要

 草鱼

 游泳

 水中

 鳍

 需要

A.在土壤下面没有动物运动

B.爬行动物的运动不需要能量

C.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无关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答案】D

【点拨】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也不同,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考点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

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动物学习行为意义

例2(2013•四川自贡)下列动物的各种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B.母鸡孵卵C.小狗算算术D.麻雀筑巢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小狗算数是通过模仿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C

针对训练2

2.((2014•云南昆明)观察如图,并回答问题:

(1)图(填“甲”或“乙”)所示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图甲所示美国红雀的行为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2)美国红雀有辅助肺呼吸.黑猩猩在繁衍时具有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所示动物的类群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直接体现了的多样性。

【答案】

(1)乙不会改变

(2)气囊胎生哺乳(3)生物种类

【点拨】

(1)图乙所示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图甲所示美国红雀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其局限性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2)鸟类用肺呼吸,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动物种类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考点3社会行为

例3狒狒群中有“首领”,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A.繁殖行为B.社会行为C.学习行为D.先天性行为

【解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狒狒群中有“首领”,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属于社会行为。

【答案】B

针对训练3

3.(2013•广西玉林)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C.蚊子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

D.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答案】C

【点拨】蚊子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不属于信息交流方式。

真题试练

1.(2014•云南)当我们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舒缩情况分别是(  )

A.舒张,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收缩,舒张

【答案】B

【点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2.(2014•云南昆明)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结构②是骨骼肌

D.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答案】C

【点拨】结构②是关节囊,不是骨骼肌。

3.(2014•湖南长沙)世界杯足球比赛正在巴西举行,赛事精彩纷呈,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运动的动力来自(  )

A.骨B.骨骼C.骨骼肌D.关节

【答案】C

【点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4.(2014•山东临沂)“老鼠打洞”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由生活经验获得的②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③动物生来就有的④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点拨】老鼠打洞”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5.(2014•甘肃白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鹦鹉学舌B.惊弓之鸟C.老马识途D.金鸡报晓

【答案】D

【点拨】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

6.(2014•湖南长沙)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企鹅孵卵

B.黑猩猩用石头砸坚果

C.缉毒犬查毒品

D.乌鸦将核桃扔在斑马线上让车碾碎

【答案】A

【点拨】企鹅孵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7.(2014•贵州贵阳)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C.花盆下的一群鼠妇D.果盘上的一群苍蝇

【答案】A

【点拨】森林中的一群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且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池塘中的一群青蛙、花盆下的一群鼠妇、果盘上的一群苍蝇,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8.(2014•山东泰安)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B

【点拨】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不能遗传。

9.(2014•山东聊城)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雌性美国白蛾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

【答案】A

10.(2013•云南)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

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

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处理方法

灭菌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式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

【答案】

(1)先天性(或本能)行为

(2)小白鼠(3)实验法(4)乙甲、乙两组只存在单一变量(5)乙组、丙组

专题限时检测

一、选择题

1.每年端午节,我国很多地方举行划龙舟比赛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请问运动员尽力屈肘划桨时,上臂主要肌肉处于什么状态(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A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  )

A.由全身骨骼组成B.由关节组成

C.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D.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答案】D

【点拨】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3.下列关于骨骼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

C.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答案】A

【点拨】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完成运动。

4.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骨是运动的支点

B.骨骼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

C.一个动作可以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

D.用力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案】B

【点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A项错误。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在运动时,骨骼肌都是由两组或多组相互配合进行活动,C项错误。

用力推门时是一个伸肘动作,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项错误。

5.人体的各种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脱臼是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C.幼年时期的骨髓呈黄色,具有造血功能

D.骨松质较骨密质有较强的抗压力

【答案】B

【点拨】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A项错误。

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C项错误。

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它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D项错误。

6.人体运动的产生都需要(  )

A.依靠骨本身的运动B.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C.消化系统直接提供能量D.多组肌肉同时收缩或同时舒张

【答案】B

7.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1

 28

 4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层次越高“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答案】C

【点拨】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

8.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人们发现爬上树的大熊猫拒绝下树,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B.社会行为C.防御行为D.取食行为

【答案】C

【点拨】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

地震后,大熊猫拒绝下树属于防御行为。

9.“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

一曲优美的《洪湖水浪打浪》描绘了鱼米之乡的富庶。

下列相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野鸭的形态结构适于游泳也适于飞行

B.野鸭一年一度的迁徙越冬行为属于节律行为

C.藕是莲的根,稻谷跟玉米一样都属于种子

D.莲和水稻不分昼夜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C

【点拨】玉米属于果实。

10.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B.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答案】B

【点拨】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小鼠比蚯蚓高等,所以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

11.为了探究动物的行为,小明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鸡蛋全部移走,其结果是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

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B.先天性行为C.学习行为D.后天行为

【答案】B

【点拨】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12.“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

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③是学习行为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13.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B.攻击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A

【点拨】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它们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14.有些鸟类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

当发现敌害时,它们或大声呜叫,或用力扇动翼作起飞状,使鸟群迅速作出防御准备或逃生。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行为的获得与遗传物质无关

B.这种行为不利于鸟类适应多变的环境

C.这种行为使鸟类更加适应飞行生活

D.鸟群各成员间通过声音、动作传递信息

【答案】D

【点拨】鸟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成员之间通过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5.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同种个体之间能起到交流信息作用是(  )

①雌蛾释放性外激素②蜜蜂跳圆形舞③蚂蚁相互碰触角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⑤蚊子叮咬人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⑥

【答案】D

【点拨】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是为了躲避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蚊子叮咬人也不属于信息交流。

16.昆虫的雌虫能分泌一种物质,吸引雄虫前来交尾。

农业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在农田中设点诱杀雄虫。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雌虫分泌的是性外激素B.雌雄虫交尾是无性生殖

C.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声音D.这种灭虫方法会污染环境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7.2014年5月23日,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并将结果进入档案,作为升初中以上学校的重要依据,其中有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重要的测试项目。

请联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引力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牵引身体向上运动。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2)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运动中起作用。

(3)跑1000米时,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是通过实现的。

氧气通过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依次经过心脏的,最后到达骨骼肌细胞。

氧气在骨骼细胞的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4)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完成的。

【答案】

(1)收缩肌腱

(2)支点(3)呼吸运动扩散左心房、左心室线粒体(4)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

18.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

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

(1)实验方法与步骤:

备实验用的蚂蚁:

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观察蚂蚁的行为。

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

步骤③:

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步骤④:

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

步骤⑤:

蚂蚁的行动。

(3)实验结论:

蚂蚁依靠进行通讯。

(4)实验拓展:

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

【答案】

(1)①一个蚂蚁洞③无食物

(2)④气味行走⑤靠气味(3)气味(4)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