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051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

济宁市微山县二〇一九年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化学一模2019.4)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

第I卷1-10题为选择题共16分;第‖卷11-18为非选择题共34分。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P31S32

Cl35.5K39Ca40Fe56Cu64Zn65Ag108I127Ba137Au197

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1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共16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也能体现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氢气可做燃料−−氢气具有可燃性B.氦气可填充气球−−氦气密度比空气小

C.氧气可用于急救−−氧气具有氧化性D.氮气可以制硝酸−−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故正确;

B.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气球,故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故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制硝酸,故正确;

故选:

C。

2.以下是某同学实验记录的部分内容,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C.向馒头片表面滴加碘酒,出现蓝色D.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mL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淀粉遇碘变蓝色,馒头中富含淀粉,向馒头片表面滴加碘酒,出现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3.分类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石灰、二氧化碳、双氧水均属于氧化物B.熟石灰、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C.甲烷、食醋、蔗糖均属于有机化合物D.金刚石、石墨、C60均属于单质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

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D、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A.生石灰、二氧化碳、双氧水均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故B说法错误;

C.甲烷、食醋、蔗糖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故C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C60均属于单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4.江苏响水化工园区“3⋅21”爆炸事故后,生态环境部根据爆炸事故的污染特征,确定此次环境空气应急监测指标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污染物。

二甲苯(C8H10)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易燃,沸点为137∼140℃,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下列对二甲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甲苯应该密封保存,并远离火源B.二甲苯总共由18个原子构成

C.二甲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D.二甲苯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

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与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

A.二甲苯(C8H10)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易燃,所以二甲苯要密封保存,并远离火源,故正确;

B.二甲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二甲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正确;

D.二甲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甲苯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

B。

5.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相应方程式书写正确、反应基本类型标注的也正确的一组是()

A.用灼热的CuO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O+CuO 

   CO2+Cu     置换反应

B.用Cu(OH)2和Na2SO4反应制备NaOH:

Cu(OH)2+MgSO4=CuSO4+Mg(OH)2↓  复分解反应

C.用金属Fe和稀盐酸反应制取FeCl3:

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D.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

2NaHCO3 

    Na2CO3+CO2↑+H2O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二氧化碳和单质铜,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和硫酸钠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不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2O,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

B. 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C. 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A. 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30g甲物质在70g水中溶解不了,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得到

×100%≈23.1%的甲溶液,错误;

B.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错误;

C. t2℃时,甲、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错误;

D.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和甲的溶解度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在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正确;

故选D.

7.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燃着的木条置于一集气瓶中

木条立即熄灭

气体一定是CO2或N2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有酸性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该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

A. AB. BC. C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

A、根据氯化钡溶液能与硝酸银、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B、木条立即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解答:

A.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含有硫酸根离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条立即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气体不一定是CO2或N2,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有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8.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

A、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继续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酸铜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继续溶解,但原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B.硫酸铜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沉淀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

B。

9.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分离CO2、H2混合物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H2,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B

除去NaOH溶液中的杂质B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C

除去KCl固体中的杂质CaCO3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气不能,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分离CO2、H2混合物,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气不能,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H2,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释放出CO2,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

B、B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C、KCl固体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

A.

10.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NH4+

B.一定存在CO32−、SO42−.NH4+、Na+

C.可能不存在Na+

D.一定不存在Cl−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

根据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气体0.68g,一定存在.NH4+;

根据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一定存在CO32−、SO42−.;

根据离子共存关系,判断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离子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解答:

根据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气体0.68g,一定存在NH+4;根据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一定存在CO32−、SO42−;Ba2+不能和CO32−、SO42−共存,故溶液中没有Ba2+;Na+和Cl−无法确定是否存在。

A.一定不存在Ba2+,一定存在NH4+,故A错误;

B.一定存在CO32−、SO42−、NH4+,不一定存在Na+,故B错误;

C.不能确定Na+是否存在,故C正确;

D.不能确定存Cl−在,故D错误。

故选:

C。

第‖卷(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二、填空与解答(共16分)

11.(4分)请用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O2与CO的组成元素相同而化学性质不同。

原因是___。

(2)浓盐酸打开瓶塞,瓶口处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___。

(3)生铁和钢性能不同,原因是___。

(4)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原因是___。

考点:

生铁和钢,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

(1)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2)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考虑;(3)根据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考虑;(4)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解答:

(1)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O2与CO的组成元素相同而化学性质不同。

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原因;

(3)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性能不同;

(4)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故答案为:

(1)分子构成不同;

(2)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原因;(3)含碳量不同;(4)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12.(4分)菜煎饼、羊肉汤、辣子鸡是我们大家非常喜爱的三种特色美食。

请回答:

(1)菜煎饼中煎饼主要是富含糖类,里面的蔬菜主要富含___(填一种有机营养物质)。

(2)羊肉汤一端上来就能闻到香味,原因是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3)炒辣子鸡时要油大火急,若锅内不慎着火,可以将要炒的菜倒入即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盛过辣子鸡的餐具可用洗洁精清洗,利用了洗洁精的___。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

(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根据分子是运动的性质分析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1)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2)能闻到羊肉汤的香味,是因为羊肉汤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人在羊肉汤一端上来就能闻到香味;

(3)若锅内不慎着火,迅速将要炒的菜倒入锅内使油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盛过辣子鸡的餐具可用洗洁精清洗,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故答案为:

(1)维生素;

(2)分子在不断运动;(3)使油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乳化。

13.(4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代半导体材料是硅,主要解决数据运算、存储问题;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为代表,主要解决数据传输问题;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氮化镓为代表,广泛应用到照明、显示、通讯等各大领域。

材料二:

(1)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推测氮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___。

(2)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

(3)硅的重要氧化物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与CO2相差很大(如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与CO2类似(如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写出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

(1)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3,氮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3。

故填:

3;+3。

(2)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4.92。

故填:

74.92。

(3)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iO2═Na2SiO3+H2O。

故填:

2NaOH+SiO2═Na2SiO3+H2O。

14.(3分)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金属M不可能是___(填名称)。

(2)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填符号)。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1)金属M不可能是铁,这是因为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故填:

铁。

(2)滤液是无色溶液,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铜;

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NO3−。

故填:

银、铜;NO3−。

15.(1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关环境保护的工作任务有: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

以下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_____。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到小新河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D.为了节约用水,直接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E.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F.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解答: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到小新河,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故A错误。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

C.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故C正确。

D.工业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可能会使农作物受到伤害且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需处理达标后使用,故D错误。

E.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污染,故E错误。

F.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加强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F正确。

正确的选项有BCF。

故填:

BCF

三、实验与探究(共12分)

16.Ⅰ(6分)以下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性质、验证、除杂等实验装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了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汽的有关内容以后,想通过以下装置来验证某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以上气体,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

(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气体吸收装置中试剂的量充足)

查阅资料:

①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

2Fe+3H2O

②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晶体,当遇到水时会变成蓝色。

(1)请写出一氧化碳通过A装置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

(2)如果想验证此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直接通过D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3)如果想验证此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B、C后再通过A,再依次通过___和___,其中A中的现象为__。

(4)如果想验证此混合气体中这四种气体都有,你选择的气体依次通过的装置顺序为:

____。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能够检验水蒸气。

解答:

(1)一氧化碳通过A装置时,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故填:

Fe2O3+3CO

 2Fe+3CO2。

(2)如果想验证此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直接通过D装置,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故填:

Ca(OH)2+CO2═CaCO3↓+H2O。

(3)如果想验证此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B. C后再通过A,再依次通过E(检验是否生成水)和D(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其中A中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黑色,管壁出现水珠。

故填:

E;D;红色固体变黑色,管壁出现水珠。

(4)如果想验证此混合气体中这四种气体都有,选择的气体依次通过的装置顺序为:

E(检验水蒸气)、D(检验二氧化碳)、B(吸收二氧化碳)、C(吸收水蒸气)、A(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E(检验水蒸气)、D(检验二氧化碳)。

故填:

E.D.B.C.A.E. D。

Ⅱ.(6分)家庭生活中食品制作(如面条、馒头等)经常用到食用碱,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莉将家中食用碱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小莉提供的食用碱样品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1.取一定量的食用碱样品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振荡

样品溶解

食用碱溶于水

2.向食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___溶液,振荡

____

_____

3.____

____

___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

解答:

向食用碱溶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