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7142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docx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东北师范大学

一、地理教学论的科学基础

1.地理教学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2.选择地理教学内容,建立地理教材的逻辑体系,设置地理课程,都不能脱离地理科学。

3.地理科学理论制约着地理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顺序和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地理科学理论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及其运用,一定程度上制约地理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5.地理思想品德的培养内容也受地理科学理论的制约。

二、地理教师的观察品质(活题)

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

对于教学内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

观察的主要标准:

1.能洞察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状况。

2.有比较迅速的观察能力。

3.观察要细致,善于发现最关键的问题。

4.观察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三、谈谈你对地理教师知识水平的理解

1.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

2.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理论。

3.丰富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4.教育实践智慧

四、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教材、分析材料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要求:

能够依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区分地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智力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特点,灵活的处理教材,弥合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的差距,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补充与作必要的修正。

3.优选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4.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5.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

6.速绘设计和应用地理略图,板图和常见地理图表的能力;

7.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教具的能力;

8.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9.组织地理活动的能力;

10.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能力;

11.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五、地理教学语言的特点?

1.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2.带有会话语言色彩的独白语言;3.带有态势语言色彩的有声语言;4.带有感情色彩的庄重语言。

六、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如何转变角色?

(有何要求)

(1)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由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方向转变。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2)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开发者。

(4)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应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地理教师应成为地理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成为学习者。

七、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师生间应民主,平等。

师生间相互沟通、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

等…………

八、地理教学目的制约因素(选择题)

1.社会需要2.教学价值观3.地理学科特点4.学生身心发展情况。

九、地理教学过程特点

1.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教学的宗旨;

2.以地图为教学的第二语言;

3.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教学先导。

(1)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3)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

十、地理过程与地理景观辨析、如何教学(论述)

共同点:

都是地理现象;

不同点:

前者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时间上的一种长期动态现象;eg.日全食过程,季风在我国东部降雨带的推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

后者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理过程中的一种短暂的相对静态现象,eg.吉林雾凇,黄果树瀑布。

地理过程的种类:

A.匀速型eg.我国二战前人口出生状况;

B.波动型eg.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不匀速型eg.深圳发展随改革开放先慢后快;

D.突变发展型eg.地震海啸使人口减少。

教学方法:

直观方法;必须生动直观,大力加强形象化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地理表象。

十一、知晓等值线判读应遵循的一般模式

1.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2.读等值线的疏密程度;3.读等值线的弯曲方向;4.读重要地理意义的等值线。

十二、知晓特征知识的认知思路

比较的方法,eg.海陆风,气旋反气旋,寒暖流。

十三、地理学科特殊能力的认识

1.地理空间认知能力2.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3.地理过程的描述和简单预测能力;4.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十四、什么是地理形象思维?

如何进行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地理形象思维:

运用头脑中积累起来的地理事物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培养:

(1)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

1.注意立体和平面转换;2.注意动和静的转换;

(2)重视形象记忆的培养

1.对实际地理事物进行观察后的描述;2.对地理略图、板图的形象加工;3.强化对地图形状的描述。

(3)注意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储备丰富的地理表象。

(4)重视类比和联想方法的应用。

十五、如何进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理解)可大可小(灵活深刻)

(1)注意教学的问题性

1.问题的针对性

1)类比性问题,通过对比得出问题;2)分析性问题,eg.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习惯;3)综合性问题,eg.南美洲的气候特点:

暖、温,我国的气温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4)假设性问题,eg.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欧洲的气候会怎样?

比较对象的选择:

1)将新知识与乡土地理知识来比,2)同一纬度的同一地理事物比较;3)同一事物不同历史时期比较;4)同一矛盾论述中相互对立的事物,eg.寒暖流对比(寒流不一定比暖流冷)。

2.问题的难度;阿特金森原理:

当问题的难度系数P=50%时,学生最感兴趣,最具有思维训练价值。

3.正确区分地理问题和非地理问题。

(2)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方法:

恰当运用地理变式,问题设计时恰当运用关键词;

2.思维的灵活性,培养方法:

①多提需要摆脱常规才能回答的问题;②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本身要有较强的发散性;③同一问题变换角度提问。

3.思维的批判性;

4.思维的敏捷性;

5.思维的独创性。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1.正面介绍某些或某类问题的思维方法;2.解决具体问题时,最好把思路上升为一般的原理;3.让学生独立发现或归纳出思维方法,并让学生与正确的方法相对照。

十六、理解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一定水平的智力是最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高智力者未必是高创造性者。

十七、凯尔曼态度形成三阶段。

服从,认同,内化

服从:

个体在他人的要求下,做出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

认同:

一个人基于某人或团体,具有成为某一样人的愿望,从而实现的同某人一样的行为。

内化:

指个人在他人的影响下,经过自己凭借理智辨别是非而形成的个人的观点、信念的过程。

十八、渗透人地协调观点,对地理教师自身有哪些要求?

1.应具备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背景;2.应当理解和了解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

3.应该了解和理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内涵;4.应当理解和了解人类活动是如何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而导致人地关系矛盾激化的。

十九、在地理位置教学中要遵循的观点?

1.明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针对不同的地理空间位置问题,确定讲解与训练的重要性;3.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进行地理位置的教学;4.用普遍联系观点进行地理位置教学。

二十、什么是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具体内容是什么?

p14

学习风格:

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具体内容:

(1)学生学习条件

1.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器官;2.学生感情的需要;3.社会性需要;4.情绪和环境的要求。

(2)大脑半球功能

语言中枢在左半球;

右半球功能:

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主管人的视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

左半球功能:

较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

(3)学生的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

人们对模型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反应了人的知觉、记忆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沉思。

(4)个人的人格特点

控制点:

人们对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因素看法。

内部控制:

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作的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

外部控制:

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受运气、命运等外部环境影响,不能控制事态发展。

焦虑水平:

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景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

二十一、学会分析几条曲线,一条是焦虑与效率,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效率。

P4,p15

二十二、什么是认知内驱力?

影响认知内驱力的因素有哪些?

P19后

认知内驱力:

指学生想理解要掌握的知识,要阐明的或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以求知为目标的动机因素。

影响因素:

A、直接触发因素:

包括学习材料的性质及教师的讲授。

B、关键因素:

学生对地理学科价值的认识,学生的自我期望水平。

二十三、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可简可繁)(可大可小,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展开)P20

(1)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1.在序言中注意讲授学科的影响、价值,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

2.在讲授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学好该知识的用处;

3.设计练习、作业、思考题等,让学生具体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1.积极创建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2.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发掘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3.要注意变化呈现方式;4.设计地理游戏。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影响,激发学习动机。

(4)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二十四、问题情境?

P20

问题情境:

当学生面对新的未知的知识时,以前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时所具有的智力困窘状况。

问题情境创设的三要素:

新的未知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智力障碍。

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

想法设法促使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或经验与未知的地理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学生的矛盾激化。

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方式:

1.当场演示或实验;2.提出假设性问题;3.直接创设;4.引用资料。

二十五、理解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可大大小,不考理论,但怎样迁移与理论相关)P21

学习迁移:

已有的地理知识、能力、方法,对新的地理知识、能力、方法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1)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共同要素的觉察力;

共同要素实例:

1.同类问题之间;2.类似的国家;3.同类知识之间;4.总论与分论之间;5.学生已有的乡土地理经验与待学的知识之间。

提高觉察力的方法:

1.学习分区知识的时候联系总论知识;2.注意训练学生运用同类知识所共有的认知思路解决具体的问题;3.恰当选取与讲解某一地理类型区中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认识扩大到对同类问题的认识;4.以乡土实际,设计与学习有关的观察性问题。

(2)加强地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中影响迁移的三个变量: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如何构建的良好地理认知结构:

1.加强基本理论与原理的教学;2.注意新旧知识的异同比较;3.注意先前习得知识的巩固。

二十七、探究(引导)方法的适用范围?

P23

1.需要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他联系的内容;

2.在较新的情景中,运用已知的原理、规律、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内容;

3.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内容;4.新旧知识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有利于实现迁移内容。

5.具有中等难度的教材;6.需要学生进行评价和预测的内容。

二十八、探究(引导)教学的条件?

P23后

1.一定难度的学习对象;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3.一定的知识做基础;4.融洽的课堂气氛;5.创设问题情境的质量;6.优化的探究可能性;7.良好的探究环境。

二十九、如何寻找范例?

1.按类型问题寻找范例;2.从认识方法的角度寻找范例;3.从技能训练的角度寻找范例;4.具有显著地理个性的素材。

三十、合作学习的五个特点?

p25后

1.异质分组:

基本特征;通过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特点、性别角色、家庭背景、政治文化背景分组。

2.积极互赖:

关键特征;目标互赖,共同的小组目标;奖励互赖,奖励小组而不是某个个体;角色互赖,每人承担相互关联的具体责任。

3.个人责任:

关键特征;4.合作技能:

前提条件;准确表达和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解决问题。

5.小组反思:

促进条件,总结小组活动中有益的经验,分析问题和原因,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十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选择题)

(1)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

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

讲授法;教学目的主要是技能掌握:

练习法。

(2)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

1.有关社会系统,地理知识的内容,选择讲解、启示、演示、直观法呈现。

2.地理教材的编排,老师有更多的自主性。

(3)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实际的情况;

初中以情,高中以理。

(4)地理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三十二、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辨析?

(辨析题)P27

1.实物直观:

种类:

标本、实物;优点:

鲜明性、生动性、真实性、利于理解、掌握教材;缺点: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内部结构难以细查,动静难以控制。

2.模像直观:

种类:

模型、图表、板画、幻灯、电影、录像。

优点:

内部结构可以细查,可以控制。

缺点:

不真实,获得知识不确切。

三十三、感知规律的基本内容。

P28

(1)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感知越清晰;

影响对象从背景突出的客观条件:

1.差异律——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组合律——对感知对象的颜色、位置等合理安排;3.活动律——使感知对象动化。

(3)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感知越深刻;(4)多种感知器官的协调活动,可提高感知效果。

三十四、知觉的特点?

(选择)P27后

(1)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的转化,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觉背景来呈现,将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

(2)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知觉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

(3)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依赖于客体的特点;(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三十五、纲要信号图示法的定义以及纲要信号的设计?

(要注意什么)

概念:

以简单的符号,关键性的语言,用形象化、象征性的图示形式,将丰富的地理知识、方法加以分类、提炼、归纳并总结的方法。

设计:

1.充分考虑“纲”和“要”的特点;2.充分利用联想记忆;3.充分利用各种图表。

三十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辨析?

(辨析题)

1.诊断性评价:

在某项教学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对评价对象的基础的现状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

指在某项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及时性的,多次的,动态的,主要目的:

改进力,促进因材施教。

3.终结性评价:

在方案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做出的评价。

三十七、会计算难度、区分度,并能够描述测验的一般状态并会分析。

(现场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