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751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docx

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二

2010年高三化学考前查缺补漏题

(二)

最后阶段的复习应加强以下几点:

一、查漏补缺,提高针对性

做好试题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对最后几套题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归类,找出学生的问题点。

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和学生访谈,或者进行试题难点分解反馈,找到学生的失分原因,尽量避免根据教师自己简单的主观分析确定失分原因。

针对具体的失分原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见效的问题首先进行专题突破。

二、梳理考点,回馈课本,落实基础

结合最后套题,依据试题回馈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课本知识内容。

最后一定要让学生做题。

差一点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上带着做,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整理,但是教师一定要有检查机制。

通过该活动,确保学生在高考前基础知识不出现大的纰漏。

三、进行答题策略的指导

根据历年高考试题各小问得分统计,可以看出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是每道题都是由易到难,因此应该让学生把化学大题每题的前面几问都认真做一下,不一定按照题序,非要把前面试题的最难一问做出来。

此外,实验题由于考虑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有可能出现前面几问偏难,应该建议学生把整道题看完。

查漏补缺题使用说明:

查漏补缺题是本人结合学生的几次考试情况,针对学生在历次统考和平时练习中比较明显的问题进行整理,教师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并结合选择题目的目的进行教学处理。

选择体现本校学生主要问题的习题进行训练讲评,以期在考前将这些问题点有效落实。

当需要落实的内容较多时,选择内容时遵循的原则是:

首先选择失分明显且容易突破的内容进行落实,对所有学生都是难点的问题应放到最后有时间的时候处理。

重要实验的现象、操作

课本学过的重要实验,从仪器、装置到操作、现象和原理都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高考前一定要结合试题和课本让学生把学过的重要实验重新、仔细过一遍。

关注学生实验过程,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依据实验现象得结论或运用所学知识或题目信息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考试时会有意的考查学生是否做过实验。

因此,重要实验必须让学生把实验过程至少在纸上再现一遍。

并进行深入思考。

建议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课堂带着过一遍课本重要实验。

1.向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块熔成小球

B.开始时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

C.钠块在乙醇液面上四处快速游动

D.钠块表面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比水反应剧烈

2.将一小块Na的单质加入到过量水中,能说明该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烯。

浓硫酸

和乙醇

A

B

C

(1)①仪器A的名称;

②A装置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仪器B中盛装的试剂是。

(3)装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4)若在导管口点燃乙烯,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甲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α-Fe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湿棉花

肥皂液

证明实验中有氢气产生的现象是。

有大量肥皂泡生成,部分肥皂泡浮在空中,点燃肥皂泡发生轻微爆炸。

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SO2

浓NaOH

溶液

A.喷泉实验

B.实验室制乙烯

D.铜锌原电池

C.酯化反应

5.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反应。

(2)甲和乙两个烧杯中的水温不同,其中使用冰水浴的是(填“甲”或“乙”)烧杯。

(3)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乙酸。

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充分振荡反应后,再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4)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若要检验试管a中能收集的物质中含有乙醛,进行的操作为

(5)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检验产物中有NH4+的方法为。

取少量产物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证明产物中有NH4+。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乙酸乙酯时,迅速将乙醇注入浓硫酸中

B.手上沾有少量苯酚,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再通入氢气

7.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

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

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

请写出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

8.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

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9.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仪器有什么不同?

10.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C.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和氯化镁等杂质

有机化学基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

B.分子式为C7H8O且分子中有苯环的有机物共有4种

C.甲酸分子中有醛基,因此无法区别甲醛溶液和甲酸溶液

D.除去乙烯中混有的甲烷,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4.有机物A是常见的有机物。

现有如下反应关系:

 

已知:

①醛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R为烃基)

②B与乙酸酐()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③F为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

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是。

5.有机物OPP是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杀菌防腐、印染助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阻燃剂等领域。

以烃A为原料可合成OPP:

B

H2O

H2

C

①碱

OPP

(C12H10O)

Cl2

催化剂

催化剂

②-H2O

C6H10O

D

催化剂

A

已知醛或酮在碱催化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1)①烃A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经实验测定,烃A中碳元素和氢元素

的质量比为mC:

mH=12:

1。

烃A的结构简式为。

②(填操作名称)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烃A就是用该方法从煤焦油中得到的基本化工原料。

(2)烃A生成有机物B的反应类型为。

(3)①有机物C能与NaOH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有机物C与B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用于有机物C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机物C6H10O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分子中含有C=O键,但是C6H10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C6H10O的结构简式为。

(5)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为。

6.丙烯可用于合成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分子式为C3H5Br2Cl)和应用广泛的DAP树脂:

已知酯与醇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

RCOOR'+R”OHRCOOR”+R'OH(R、R’、R”代表烃基)

(1)农药分子C3H5Br2Cl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卤原子。

①A的结构简式是,

A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②由丙烯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

(2)A水解可得到D,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蒸气密度是相同状态下甲烷密度的6.25倍,C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碳60%,氢8%,氧32%。

C的结构简式是。

物质的量概念

1.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B.18g2H2O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C.24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B.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3.4

中含N—H键数目为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0.5mol·L-1L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电极反应式书写

1.使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已在北京街头出现。

下列有关某种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

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

H2-2e-==2H+

C.当正极消耗11.2LO2时,负极消耗22.4LH2

D.氢氧燃料电池不仅能量转化率高,而且产物是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

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

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3.高功率Ni/MH(M表示储氢合金)电池已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

总反应方程式如下:

充电

放电

Ni(OH)2+M

NiOOH+M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M+H2O+e-=MH+OH-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iOOH+H2O+e-=Ni(OH)2+OH-

D.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正极有1molNiOOH被氧化

4.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和冰晶石的熔融液来冶炼金属铝。

已知电极材料为惰性材料,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n-2e–+2OH–=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4H2O+3e–=Fe(OH)3+5OH–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D.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

6.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A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

Ni(OH)2-e—+OH-==NiOOH+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溶解平衡应用

1.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

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①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35℃NH4HCO3会有分解

请回答:

(1)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若低于30℃,则;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

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杂质(以化学式表示)。

(3)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以化学式表示),需加入,并作进一步处理,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l。

(1)NH4HCO3分解反应速率降低水浴加热

2.Mg(ClO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

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3)2.简述可制备Mg(ClO3)2的原因: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

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常伴有NaCl析出,原因是: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反应能量变化图

1.在400℃、101kPa时,NO2(g)+CO(g)NO(g)+CO2(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368kJ/mol

134kJ/mol

反应过程

(1)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

2CO(g)+O2(g)=2CO2(g)Δ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

ΔH=-226kJ/mol

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的燃烧热为283kJ

.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mol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4.已知1molSO2(g)被O2(g)氧化为1molSO3(g)的

H=-99kJ·mol-1。

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2SO2(g)+O2(g)

2SO3(g)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变化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