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803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上二单元

第二单元快乐大课间

-------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二、教材分析:

信息窗1呈现的是学校体育大课间学生跳集体舞的情境,借助关于三

(1)班学生跳舞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

(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和学习;借助关于三

(2)班学生跳舞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探索和学习。

信息窗2呈现的是体育大课间团体操表演的情境,根据表演团体操学生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两位数第一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学习和探究。

信息窗3呈现的是呼啦圈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和“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引出对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学习。

教材的知识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和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五、教具、学具:

课件、卡纸板贴、小棒。

六、课时安排:

7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课本10--12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交流不同的算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2.、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中,体验算法多样,在理解口算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笔算的算法。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算法。

教学难点:

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

仔细阅读三年级一班和三年级二班跳舞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阅读信息,提出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

(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3)生独立解决问题1

列式:

20×2板书:

20×2=

集体交流。

学生说出正确的算式和得数后,追问学生:

你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师:

怎么计算20×2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小棒摆一摆,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2、汇报展示,理解不同算法

(1)学生可能会交流以下几种做法:

算法1:

摆小棒,每行2捆,有2行,即20×2

表示2个20相加,20+20=40

算法2:

2个十乘2得4个十,4个十是40

3、比一比,算一算

2×420×43×530×56×760×7

引导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试编一组类似的题目并口算。

通过练习总结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生独立解决问题2,三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

3×12或12×3板书:

12×3=集体交流。

学生说出正确的算式和得数后,追问学生:

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师:

怎么计算12×3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小棒摆一摆,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可能会交流以下几种做法:

算法1:

摆小棒,每行1捆零2根,有三行。

算法2:

算加法,12+12+12=36

算法3:

口算,10×3=302×3=630+6=36

算法4:

竖式,12

×3

36

2、交流

师:

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理解笔算算理。

教师提出要求,边说边画,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

12

×310×3=302×3=630+6=36

36

四、抽象根据括,总结提升。

(1)回想刚才的理解,我们用竖式写一写我们计算的过程。

(2)写完后,回答:

6是几乘几的积?

30是几乘几的积?

36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

我们明白了计算步骤和道理,简写竖式。

12

×3

36

(3)总结算法

师提问:

大家学会用竖式笔算乘法了吗?

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教师提升:

同学们,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时,要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个位,十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就写在哪位上。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你会计算4×21吗?

笔算时,我们可以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再对每一组上下两题进行比较,沟通表内乘法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之间的联系。

3、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交流时选取有代表性的几道题说说算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三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12×3=36(人)

竖式12

×3

6……2×3=6

30……10×3=30

36……6+30=36

简写:

12

×3

 36

作业布置:

作业反馈: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练习课

教材内容:

课本12--13页信息窗1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交流不同的算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2.、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中,体验算法多样,在理解口算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笔算的算法。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算法。

教学难点:

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能说说吗?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时重点分析第二题。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自主练习第5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表格,再独立完成,交流后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

自主练习第6题:

以过关小竞赛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兴趣。

自主练习第7题:

 

(1)做题要求:

注意数位对齐,书写规范,计算准确。

(2)学生独立做题,老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错题集体改正。

(3)学生代表在实物投影处,集体改错,订正答案。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自主练习第8题

 

(1)先引导学生明确“限重30吨”,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讲评。

(2)根据学生反馈,统计达成情况。

自主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展示,重点引导学生熟悉算理,针对错题查找原因。

自主练习第10题。

(让学生再提问题,增加难度) 

(1)提示学生:

仔细观察图意和信息,解决书中提出的2个数学问题。

(2)要求有能力的学生仿照这两个问题,再提1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比如:

3篮橙子多少个?

2篮橙子多少元?

2篮桃子有多少个?

3篮桃子多少元?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哪些表现很精彩?

作业布置:

作业反馈:

 

第三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教材内容:

书14—15页信息窗2团体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快乐大课间》。

1、同学们喜欢大课间吗?

这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同学们有的在表演艺术操,有的在表演扇子舞。

2、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数学信息:

表演艺术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表演扇子舞的有2组,每组29人。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说数学问题:

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

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呢?

生列式:

29x2=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探究计算方法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你能尝试着用笔算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2、同桌互相探究29x2的笔算方法。

3、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实物投影)

29

×2

18(9×2=18)

+40(20×2=40)

58

29

×2

58

4、你们不仅会算,还会说,真能干!

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的说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竖式的写法却不同。

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第二种)对,竖式这样写简便。

(指第二种)那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把这道题做出来。

并同桌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5、学生写竖式,并同桌说计算过程。

(二)规范竖式的格式

1、同学们都清楚了29×2怎么算,我也想算算,你们说,我来写。

学生说(先算2乘个位上的9等于18,个位上写8,向十位上进1;再算2乘十位上的2等于4,再加上十位上进位的1等于5,在十位上写5;所以29乘2等于58。

2、提问:

2乘十位上的2等于4,为什么在十位上的写5呢?

(2乘十位上的2等于4,再加上进位的1,就等于

5,所以在十位上写5。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刚才我们解决了有58人表演扇子舞。

那么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你能解答出来吗?

列竖式计算。

2、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学生做完交流计算方法,做错的订正。

4、你会计算59×7和8×25吗?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想一想,计算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2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练习。

练习时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2、自主练习第3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应用练习。

做题时应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然后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29

×2

18(9×2=18)

+40(20×2=40)

58

29

×2

58

作业布置:

作业反馈: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练习课

教材内容:

信息窗2自主练习16、1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_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解答各题目。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解答各题目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第6题:

火眼金睛辩对错

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

集体订正。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自主练习第4题: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此题是进一步巩固竖式的计算方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交流时选取代表性的题说说计算过程。

自主练习第7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变式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先思考,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解题方法。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自主练习第8题:

解决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练习第9题:

通过看图发现一串冰糖葫芦8粒山楂,求35串需要多少粒。

自主练习第10、12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11题

观察表格,交流题意。

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将计算结果算出,并填写到表格中。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一位的乘法?

计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作业布置:

作业反馈:

 

第五课时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

教材内容:

书18—19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热闹的体育课。

看,同学们正在快乐的转呼啦圈,其中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你还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取数学信息,让学生把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分析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

1.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1)探索整理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针对数学信息和问题,探索整理问题的方法,可适当提示,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画圆圈、摆小棒、画线段图等。

(2)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2.规范画法: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总结,在黑板上示范画图,规范画法。

(1)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用一条短的线段表示出来,

(2)再画转呼啦圈的二年级人数,表示转呼啦圈二年级人数的线段画在下面,起点要和表示一年级人数的线段对齐,也就是上、下线段左端对齐,先画一段和一年级人数一样长的,表示一年级人数的1倍,接着画,总共画出这样的2段,意思是一年级人数的2倍,再画出比一年级人数的2倍多出的5人。

(3)先用大括号标出已知信息:

18人、多5人,

再用大括号标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加上问号,这就是问题。

3.解决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线段图,想一想,要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

先算一年级人数的2倍,再算多出来的5人。

分步算式:

(1)18×2=36(人)36+5=41(人)

综合算式:

(2)18×2+5

=36+5

=41(人)

答:

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

(二)分析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问题。

1.解决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2.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小组汇报:

先画一小段表示:

一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18人;

再画出3段和一年级人数一样长的,表示一年级人数的三倍。

再去掉一小段的一部分。

3.解决“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在班内汇报。

分步算式

(1)18×3=54(人)54-2=52(人)

综合算式

(2)18×3-2

=54-2

=52(人)

答:

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52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同学们,通过解决二年级和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这两个问题,我们发现“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共同之处是什么?

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2.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类题的整理信息和解题步骤,先让学生试着回答,教师最后做概括总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读懂题目,找到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整理信息,画线段图。

(4)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如何来解决这类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

知道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再求多几或者少几的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练习:

1、比51的2倍少30的数是多少?

2、比49的3倍多21的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

一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18人18×2+5

二年级比一年的2倍多5人=36+5

二年级转哗啦圈的有多少人?

=41(人)

答:

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

作业布置:

作业反馈: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练习课)

教材内容:

书19—20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解题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第1、2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

练习时,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可以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学生交流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自主练习第3、4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

第三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白“限乘”的含义,是指最多能乘坐的人数,再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我学会了吗

1、出示情景图。

师:

你从情景图中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壮壮摘了多少个枣?

(2)乐乐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全班交流

4、第二题考查的是学生灵活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独立读题,明白题意,从题目中提取出需要的数学信息,再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本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2、你在哪方面表现的最出色?

作业布置:

作业反馈:

 

第7课时智慧广场----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1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有序组合与搭配的方法,知道搭配与乘法的关联。

2.在学具操作中,运用画图、连线、列举等方法,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组合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3.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有序组合及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搭配和乘法的关联,能利用搭配规律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衣服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秋天来了,森碟的妈妈给森碟买了好多漂亮的衣服,森碟打算选一套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爸爸去哪儿》。

(课件出示森碟的衣服——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衣)

 

师:

如果一件上衣与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师:

森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你能帮她搭出最漂亮的衣服吗?

学生交流:

师:

我们一般上身穿的衣服叫做上衣,下身穿的衣服叫下衣。

像这样挑选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组合在一起的穿法称服装的搭配,也叫组合。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课件出示

如果一件上衣与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结合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找一找、连一连。

思考:

①你是怎么样搭配的?

②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比较各种搭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2.根据问题提出猜想。

问题:

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搭配方法,那么现在我在增加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请看大屏幕。

你大胆猜想一下现在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生1:

5种

生2:

6种

生3:

7种

生4:

8种

2.想办法验证猜想。

(1)商讨验证方法

师:

大家刚才猜想了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衣搭配有很多种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底是几种搭配方法呢?

(2)验证。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这题就是我们课本21页智慧广场中的题。

可以用正方形、圆形卡片代替上衣和下衣,也可以用你们自己刚才讨论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师行间巡视,参与、了解学生活动情况,鼓励学生解决策略多样化。

3.初步寻找规律。

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发现搭配问题有何规律。

原教案没有这一条,生活问题解决完了,没有让学生基于解决问题基础上的深入思考,不让学生思考,本节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打了折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组织展示交流:

你认为有几种搭配方法?

(6种)并说出你验证的依据。

(1)图片搭配(实物投影)

①无序搭配展示。

有不同的摆法吗?

②有序搭配展示:

按次序搭配。

你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吗?

(有次序,不重复,不遗漏)课件显示有序的搭配。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选配?

(先选上衣,再分别和每件下衣搭配)

(2)连线法。

(3)描述法。

(4)符号表示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说的方法,及时提炼方法名称并板书。

课件显示以上几种方法。

2.比较优化:

这些搭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

3.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的非常棒,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数字、文字等符号表示实物进行搭配、这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它。

4.猜想验证。

如果有5件上衣6件下衣,会有几种搭配方法?

(1)引导学生对搭配方法进行猜想,你认为会有几种搭配方法。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小组内交流一下,验证一下到底有几种搭配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讨论: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搭配的种类与上衣的件数、下衣的件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

上衣的件数×下衣的件数=搭配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