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0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1m四通井一座、8.0m×

9.1m三通井一座、明开单孔井2座、明开双孔井1座。

2.1本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相关单位名录:

建设单位: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丰台供电公司

设计单位: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北京东方中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一标)

北京鑫畅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二标)

3.质量通病控制的保证措施

3.1成立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小组

组长:

代立军

组员:

组长职责:

由总监理工程师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学习国网公司质量通病控制对应本工程的条款内容,监督编制执行计划并落实具体的执行情况。

组员职责:

由高层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组成,按职责分工,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对应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内容的监督实施和管理工作。

3.2建立管理制度、加强培训

3.2.1管理制度的建立:

质量通病控制培训学习制度与质量通病控制执行、检查与考核制度;

3.2.2培训计划的落实:

为了使《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在工程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必须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宣贯与培训工作,使有关人员熟悉并掌握其内容和要求,正确理解与执行要求。

各专业人员对本专业有关的质量通病控制工作必须做到应知应会,执行合一,并纳入考核。

3.2.3培训对象:

参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人员;

3.2.4培训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和其他相关文件;

3.2.5培训方式:

现场培训、自学、研讨,事先学习、事中学习新标准新条文;

4.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执行、检查与考核

工程开工前,根据“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监理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报建设单位审核后,批准执行,以保证工程项目执行质量通病控制的完整性。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通病控制执行的主体责任单位为监理单位,根据经建设单位批准的《丽泽商务区配套电力隧道建设(南区柳村路)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对监理人员进行交底,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相关责任人应监督、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原材料、半成品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试验检测应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必须送达经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认证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测或经监理单位审核认可并报质监机构备案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测。

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5.质量通病防治基本要求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

治理质量通病要充分体现管理和技术的作用,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果,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

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

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过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

参与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各单位都是质量通病治理的主体,必须责任工单,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

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杆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治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6)项目部各技术人员要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全体监理人员按照职责规定,依据质量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涉及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6、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6.1隧道工程

6.1.1洞内渗漏水

目前,隧道的渗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的渗水、滴水、漏水及路面的冒水。

其原因是隧道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

当地下水压力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地下水便会通过一定的通道渗入或流入隧道内部,造成渗漏水,对运行造成安全以及衬砌结构的稳定构成威胁。

隧道的渗漏水不仅会降低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而且会降低隧道内各种设施的功能,恶化隧道内的环境,严重时对形成安全以致对结构的稳定造成威胁。

6.1.1.1形成原因

(1)拱顶衬砌不密实当围岩压力过大时,导致拱腰部位衬砌出现纵向拉裂,拱顶衬砌压碎掉块,导致渗漏。

(2)支护技术不过关工程上常采用的先拱后墙施工法,循环进尺短、衬砌紧跟、以衬代支,致使衬砌接缝过多,且接缝处理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导致接缝渗漏。

(3)振捣不到位在混凝土衬砌的施工中,有时存在振捣不到位的现象,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密实泌水过程中,析出水分部分被挤向上面,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的下面,导致衬砌混凝土存在泌水管路。

(4)混凝土中有空隙由于施工顺序不当或沉降处理不当或衬砌混凝土中存在杂物等原因,导致衬砌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5)腐蚀性天然水对衬砌混凝土有腐蚀性,可能造成漏水孔隙,甚至导致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

6.1.1.2渗漏水的预防措施

渗漏水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排为主、以防助排,引水泄压、断绝水源,设多道防水线。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水流性质、水量大小、岩层裂缝倾向及山顶地表水源补给情况,按设计规定,做好洞顶地表防排水和衬砌背面的排水设施,同时应将施工排水与永久性的防治水统筹考虑。

完善钻爆设计,控制爆破,出现超挖时,对拱脚、边墙脚以上100mm范围内应用与衬砌相同的材料一次性回填密实,其它部位采用片石等回填密实。

施工中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拱墙尽可能一次性浇筑,尽量减少施工缝;

先拱后墙法施工的隧道,灌注拱圈混凝土时应及时撑卡口梁,防止拱圈因下沉或内移造成开裂。

施工时应注意排水畅通,严禁水浸泡拱墙脚,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

由于施工方法工艺的限制,对二次衬砌结构与初期支护间存在的空隙,应采用回填注浆使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紧密结合,以改善其传力条件和减少渗漏水。

6.1.1.3渗漏水整治方法

渗漏水的治理应采取“以排为主,截、排、堵相结合;

先拱后墙、拱堵强排,集中涌水处设管引排,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

地表水截流,大面积渗水的防水抹面,集中渗漏水、涌水的埋管引流以及压注浆液等方法。

(1)衬砌后背注浆

根据渗漏水的轻重,衬砌背后注浆采用初次注浆和检查注浆。

初次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检查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

当地下水压力较大,水流速度快,渗漏严重时,采用可灌性好、结实率高、快凝早强、凝结时间可调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2)衬砌内部压注丙凝化学浆液

主要用于隧道渗漏水量较小,水流分散,不利于引排的拱部施工缝、衬砌裂缝及个别出水点。

进行衬砌内部注浆,以封闭水流通道及衬砌裂缝,或使水流相对集中,便于引排。

(3)喷抹砂浆防水层法

主要用于拱部大面积出现渗漏、网状裂缝渗漏水,对主要出水点在凿槽引排、嵌缝堵漏后,喷抹砂浆防水层,防水层厚度20mm-25mm。

(4)嵌缝堵漏法

主要用于局部施工缝浸水、渗水等水量较小的部位处理。

隧道环向施工缝堵漏采用嵌入复合式膨胀橡胶条,结合凿槽埋管,将水引入侧沟。

隧道纵向缝堵漏,采用嵌入式自粘型止水条,进行封堵。

(5)凿槽排水法

主要用于拱、墙单点线流、股流、射流等水量较大而不易用以上几种堵水措施处理的渗漏部位。

其方法是从渗水点起凿槽,在槽中埋设半个聚氯乙烯管或塑料排水板,外用防水砂浆封闭。

(6)可排水止水带预防施工缝渗漏

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是能对环向施工缝中的渗水进行“先排后堵”的新型止水带。

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为内置式止水带,设置在衬砌厚度的中间,横断衬砌环向施工缝。

当环向施工缝内出现渗水时,渗水沿环向施工缝流至止浆滤水带,由于止浆滤水带可渗水,渗水很容易进入排水通道,并由其排入隧道的排水系统。

如果部分渗水在穿越止浆滤水带时沿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隙横向流动,则会遇到粘贴在止水带翼缘上的遇水膨胀橡胶条的阻挡。

遇水膨胀橡胶条遇水后膨胀,使止水带翼缘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隙密实,渗水沿横向流动,阻力增大,从而提高了止水带的止水能力。

6.1.2衬砌裂缝

隧道产生裂缝轻则缩短使用寿命,重则产生毁灭性的破坏。

隧道应进行动态施工。

由于受技术和资金条件的限制,一般隧道在设计前对一些因素很难准确确定,因此在施工中要随时观察掌子面,对围岩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

隧道拱、墙的裂缝主要有环向的、水平向的、斜向的和网状的裂缝,其性质分受力和非受力裂缝。

衬砌裂缝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施工不规范造成的衬砌裂缝占了很大一部分,材料质量差或配合比不合理导致的开裂和设计不当引起的开裂仅占一小部分。

6.1.2.2形成原因

(1)设计局部与实际地质不符、处置不当。

由于多种原因,设计单位在设计勘察时无法深入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进行隧道围岩类别评价及支护结构设计时缺乏必要的准确的依据,再者实际地质情况并不是与设计截面相适应的,这就造成了结构受力与设计的严重不符而埋下开裂隐患。

(2)施工方法和现场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①隧道开挖控制不严格,监控量测检查不到位,现场管理不严格,个别部位衬砌厚度严重不足,衬砌混凝土厚度严重不均匀,从而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混凝土的开裂。

由于没有严格进行监控量测,不能科学地判断围岩的变形和收敛情况,盲目进行二衬混凝土的施工,造成混凝土不能抵抗围岩变形从而产生开裂;

②不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过早拆除模型,拆模后不进行有效的养生(特别是靠近洞口的地段),造成混凝土水化热不能有效循环散发、混凝土自身承载不足,局部混凝土在不能有效抵抗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局部变形,进行应力的二次分布而导致开裂;

③软弱围岩地段往往不能严格执行设计,基底清理不彻底,仰拱填充施工偷工减料,没有根据实际围岩情况沉降缝设置进行调整,除非是出现重大问题,一般很少向设计、监理单位反映,同时由于监理人员水平也参差补齐,对设计缺陷或不足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般会造成设计不能满足实际地质情况,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④混凝土机械拌和过程中原材料不严格计量,外加剂的掺加更是随意性大,没有严格或者不能严格根据现场砂、碎石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造成混凝土水灰比与设计不符,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⑤灌注过程控制不严格,没有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造成模型压力的聚变,局部变形引起初凝混凝土破化产生开裂。

6.1.2.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质量,主要是混凝土配合比和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

(2)严格执行监控量测程序,进行科学分析后指导衬砌作业,遵守科学的二次衬砌原则,对于特殊情况(一般是变形不稳定),必须提供数据分析并建议设计单位调整衬砌参数,不能强攻硬上;

(3)及时进行断面检测,确保开挖轮廓符合设计,杜绝严重侵入衬砌现象的发生。

对模型就位时发现的侵入不得存在扰幸、偷懒心理,必须认真进行返修,很多局部的开裂均是由于个别位置侵入未处理引起;

(4)认真清理基底浮渣,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对于有仰拱填充的衬砌,严格控制仰拱尺寸、厚度,拱墙衬砌时一定要对与仰拱接触面进行凿毛清理;

(5)对于地质变化处和设计沉降缝位置不符的,一定要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现场核实、进行衬砌参数调整。

6.1.3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6.1.3.1形成原因

(1)钢筋加工质量不合格;

(2)搭接钢筋网保护层不足;

(3)搭接下底模未用砂浆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6.1.3.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搭接砼的质量;

(2)搭接钢筋网要有架立筋等,确保不下沉;

(3)存在跑浆问题时,底模必须用砂浆封底,确保不跑浆;

(4)钢构件加工架立注意事项:

①钢筋成型下料前,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计算,制定下料表,经相关技术员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下料;

②钢筋加工过程中,现场技术员必须加强检查,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监控施工过程质量;

③不得使用塑料、石子、钢筋头等材料做垫块,应使用高强度砂浆或混凝土垫块,垫块应做成圆弧、三爪或四爪型,并且垫块上应埋植绑丝,垫块的尺寸在使用前必须严格和设计图纸对应;

④水平放置垫块每平方米不得少于6个,竖直放置垫块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个;

⑤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空面都应安置垫块,并进行检测(防治弯折变形)。

6.1.4拱墙背后脱空

衬砌背后存在一定规模的空洞或空洞回填不密实是经常遇到的病害。

根据雷达检测表明,拱墙背后脱空现象比较普遍,尤其以拱顶脱空较为严重,个别甚至达到人可在其中爬行的程度。

引起脱空的原因除管理不力外,超挖过大,未回填或回填不到位,或未采用压力泵送回填混凝土等有关。

墙背脱空使衬砌和围岩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同时对二次衬砌产生一定的威胁,围岩落石砸穿衬砌的事故也曾发生过。

6.1.4.1形成的原因

⑴由于防水卷材预留不足,拱顶防水卷材紧绷造成其背后与初期支护有一定间隙无法灌注混凝土,造成空洞;

⑵混凝土灌注至拱顶后没有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而且并不是控制一定泵送压力进行灌注,造成拱顶混凝土没有灌注饱满而形成空洞;

⑶堵头模型与初期支护不密贴,同时又没有进行有效堵塞,造成混凝土灌注不饱满,从而形成拱顶衬砌前端空洞。

6.1.4.2防治措施

⑴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加强振捣,对超挖大的位置必须专人进入模型内进行补强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灌注密实。

有时容易出现灌注速度快、振捣跟不上致使混凝土局部不密实而形成空洞;

⑵铺设防水卷材必须由顶部逐步向墙脚进行,增加固定锚固的点位,并预留出一定的富裕量,避免混凝土由墙脚自下而上灌注时受防水材料限制使拱顶形成空洞;

⑶灌注至拱顶后适当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在封口处辅之以人工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填塞。

6.1.5混凝土浇筑质量差

6.1.5.1砼结构件裂缝、裂纹

⑴形成原因

①砼配合比控制不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

②砼振捣不严格,未按照要求进行收浆;

③没有及时养护;

④基础不均匀沉降。

⑵防治措施

①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混凝土组成设计,特别要控制使用外掺剂;

主要受力构件的骨料要进行机械水洗,水洗后骨料及其然砂、石要入库存;

②对水泥的技术性能加大频率检验,使用安定性已到期的水泥;

③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合,使用可以自动计量且可以逐盘打印级配数据的拌合设备,严格按规范标准控制施工级配;

④浇筑混凝土方案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旁站;

⑤振捣工艺应程序化,杜绝随意性振捣,保证振捣均匀密实;

⑥所有混凝土构件浇筑,必须严格收浆工艺;

⑦拆模时间要通过试验确定,不能过早或过晚,拆模时注意不得强烈扰动混凝土构件;

⑧必须严格养生工艺,不得采用塑料薄膜直接覆盖或包裹养生,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覆盖或包裹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天;

⑨做好基础处理。

6.1.5.2结构物表面施工缝明显

整体浇筑不连续,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凝固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①应增加搅拌能力和运输能力,提高砼供应速度;

②改善浇筑工艺,在下层混凝土的初凝前进行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

6.1.5.3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①集料级配差;

②分层太厚,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欠振;

③模板清洁度差、隔离剂质量差;

④模板接缝漏浆。

①集料应分筛、分规格堆放,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

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余侧模的距离应保持50-100mm,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上层振捣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

③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覆盖全部以振实的部分;

④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采用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施工不宜超过300mm;

6.1.5.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①模板周转次数多,表面不平整;

②模板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

①必须使用没有变形的新模板;

②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6.1.5.5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明显

①模板陈旧变形,拼装后产生间隙;

②模板刚度不够,接缝变形;

③部分位置隔离剂未涂刷,造成粘模。

①尽量使用同一批号的水泥;

②避免使用不同的隔离剂或易掉色的养护遮盖物。

6.1.5.6混凝土表面拉杆螺丝处出现焦糊或锈蚀

①临时预埋筋用电焊截除时灼伤混凝土、或截除后生锈;

②拉杆去除后孔洞未塞填、钢筋锈蚀。

①模板拉杆应使用PVC套管;

②套管应伸出模板外、以免漏浆、抽拉杆后孔洞应用素混凝土塞填。

6.1.5.7混凝土表面漏浆

①相邻模板拼缝不牢;

②模板的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

①拼接好模板、在拼缝处设止水带;

②模板的嵌接应紧密。

6.1.5.8混凝土跑模

①模板的槽嵌接不紧密;

②模板的刚度不足而变形;

③模板拉杆安装松懈。

①模板的槽嵌接应紧密;

②选择刚度大的模板;

③安装好模板拉杆。

6.1.5.9沉降缝不顺直、宽窄不一

①沉降板固定和使用材料不当;

②施工时倾斜混凝土过猛、冲击沉降板。

①沉降板应固定妥当并使用较好的材料;

②防止砼浇筑施工时倾斜砼冲击沉降隔板。

6.1.6衬砌厚度不足

衬砌厚度包括初衬和二次衬砌厚度。

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代表的初期支护是新奥法施工的精髓,初衬的厚度不足将直接影响围岩整体的稳定,也对二衬施加了压力。

二次衬砌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有的衬砌厚度达不到设计厚度的二分之一,严重削弱了衬砌应有的承载能力。

衬砌层厚度变化趋势普遍为从墙脚至拱腰到拱顶逐渐变薄,在施工中应特别注重拱顶的衬砌厚度。

评定标准要求抽查任一段断面衬砌厚度都不小于设计值。

6.1.6.1形成原因

⑴支护是隧道的关键环节,衬砌的施作和有关参数的选择也是重要因素。

若毛洞开挖不够平整,衬砌背后与围岩不密贴或回填不密实,长期运营之后,由于水的侵入或风化而破坏衬砌结构,尤其是拱部,若施工控制不严,就会出现拱部的开裂或掉块。

另外,由于设计误导或施工控制不严,导致衬砌厚度不足,影响结构安全。

⑵防水板铺设质量不过关,铺设时未控制好松铺率,导致防水板浇筑混凝土厚过紧,呈扯拉状导致防水板后形成空洞,而衬砌厚度不足。

6.1.6.2防治措施

对隧道衬砌背后空洞、松散回填物和富水等病害采取衬砌背后注浆处理,在防水的同时改善隧道衬砌受力条件。

在渗漏水严重地段,采用水泥浆;

对其它地段采取水泥砂浆。

6.1.7喷射混凝土支护不平整

喷射混凝土支护表面经常出现葡萄片、波浪状、丘岭状等不平整现象。

6.1.7.1形成原因

⑴没有采用光面爆破、超挖过度引起的,有的是铺设钢筋网、格栅拱、刚拱架不平引起的,有的是喷射混凝土本身的质量引起的。

⑵初期支护不平整,对铺设防水板等防水卷材不利。

因此,在喷射前,要做好“填平补齐”工作,喷射中要控制好水灰比和喷射距离,喷射后要注意养护和修整。

6.1.7.2防治措施

⑴严把钢筋、水泥、砂石、速凝剂等原材料质量关,并严格按配合比施工。

⑵严格操作规程:

我们根据生产需要,专门制定出锚杆施工操作规程、喷射混凝土操作规程以及化验制度、机具测试维修制度、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广制度等,使每一位施工人员都熟悉并掌握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要求工人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对其责任心的教育。

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尤其是喷射手、搅拌人员、喷射机操作人员,一定要选择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工人担任,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质量。

⑷合理选择施工设备、机具和施工方案。

施工前选好设备、机具,良好的机具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在选择施工方案时,要深入调查,进行测试研究,采用工程类比法,优化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支护方式和施工方法。

6.1.8限界受侵

限界受侵不仅有隧道高度、宽窄受侵,也有初期支护变形侵入二衬空间的现象。

6.1.8.1形成原因

⑴有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松软地层等情况,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避免塌方,仓促衬砌,忽视断面界限,使建筑限界受侵。

⑵有的是衬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强度、刚度不足,出现走模,导致限界受侵。

6.1.8.2防治措施

⑴重视工程测量检测工作,施工中要控制好欠挖,二衬前做好初支断面检查,出现欠挖及时处理。

⑵遇到松软岩层,应加强支护,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成果指导二衬施工,避免监控量测与二衬施工的脱节。

⑶定做材质、刚度、强度合格的二衬模板,做好二衬模板的定位和固定工资,规范混凝土浇筑工艺。

6.2电力隧道及检查井

6.2.1钢筋工程

6.2.1.1现象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箍筋不方正、直螺纹连接钢筋焊接不规范、钢筋保护层不准、箍筋间距不一致、绑扎节点松扣;

6.2.1.2原因分析

⑴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

⑵钢筋加工不按要求就进行加工,随意性较大;

⑶现场绑扎不弹钢筋控制线,随意绑扎。

6.2.1.3预防措施

⑴钢筋加工

①参加钢筋焊接的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②钢筋应先调直再加工,应使用砂轮切割机或钢筋切断机下料,不得用气割、电焊下料,切口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端面偏角不超过4°

端头弯曲、马蹄严重的应切去。

⑵钢筋安装

钢筋绑扎前需在模板面按图纸要求的钢筋间距进行弹线铺设下层钢筋,上筋绑扎前放入符合要求的马凳铁(详见钢筋施工方案),绑扎时拉小白线随时找正调直上筋,保证上下钢筋间距一致,并不得踩踏负弯矩筋;

钢筋绑扣交错绑扎,搭接接头处不得小于三个绑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