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747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docx

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项目背景及编制过程

1.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濮阳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

建设单位:

濮阳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濮阳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

1.1.2建设单位概况

濮阳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9年6月经河南濮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批准成立,并在濮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主要从事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担保等工作,企业的性质是国有独资企业,出资人及主管单位为濮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投资3500万元的园区供水项目二期工程(区内4公里供水管网建设)、总投资18174万元的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13年投资1000万元铺设首期污水管网,投入运营,投资3939万元的经六路、纬八路竣工通车,投资1.5亿元的全长6.67公里的三期路网工程正在建设,2014年投资1000万元的二期污水管网、投资3500万的首期供热工程正在施工,投资3500万元的卫生防护林带初步形成。

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园区建投将发挥公司国有存量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国有土地储备的增值效应,争取金融信贷资金支持,不断促进工业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1.3项目背景

供水管网项目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产业政策中已明确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合理建设供水管网工程也是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濮阳市中心城区扩展和濮阳工业园区功能完善,远景强调濮阳工业园区成为生态良好,适宜居住,又具有创业环境的、与濮阳中心城区密切联系的现代化新城区。

随着未来石化产业园的发展,龙润、久盛、佳化、龙都、天能、濮耐等大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先后进驻,工业园区用水需求在未来将会呈现阶梯式增加,目前,工业园区供水管网共铺设仅有20公里,供水保证率不高,供水管网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项目为园区的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将解决园区生活、生产用水的输送问题,提高生活、生产供水保证率,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升园区地块的升值空间,为园区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拓宽园区经济发展的渠道,进而彰显和提升工业园区的品牌和特色,对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品位、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理由,濮阳工业园区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政策精神,以及濮阳工业园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并结合城市和园区供水现状,考虑远期供水规划,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1.2编制依据

1.《濮阳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

2.《濮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09-2020)

3.《濮阳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

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13年)

5.濮阳工业园区地形图(1:

1000)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设计基础数据

1.3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7.《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8.《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

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1.《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6-200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

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年)

16.其它有关国家规范及行业规程、标准。

1.4编制原则

1.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濮阳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濮阳市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园区总体布局和园区给水规划,结合地形和环保规划要求,发展公共用水,并与城市道路、排水、防洪、环保、电力、电信、近期建设等工程规划相协调,充分发挥原有管网的效益。

2.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优化设计方案,力求工艺先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给水设施的作用,使新建设的供水系统与原有供水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

3.根据园区现有管网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与用地同步规划,与路网同步实施,贯彻分期建设的原则,管网按远期规划设计,并考虑远近期结合,在满足近期供水需求的同时,适当考虑远期及远景园区发展的需要,注重长远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园区远期的发展需要以保证工程总体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4.供水管网敷设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期实施的原则,使供水管道系统运营经济、合理、安全。

1.5编制范围

1.5.1编制年限

研究年限与服务范围:

本工程近期研究年限为2020年,远期研究年限为2030年。

1.5.2编制范围

本建议书的编制范围是:

濮阳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生活供水管网、工业供水管网以及中水工程管网。

本报告根据濮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濮阳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给水规划,结合园区供水现状,全面论述了该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在节能、环保、消防、安全、劳动保护及卫生、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1.6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1主要研究结论

1.结论性评价

通过对工业园区供水管网项目所涉及的各相关因素的分析、比较和论证,结合园区现有及将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我们认为:

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建议尽快实施。

本工程的实施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园区的供水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园区内居民的生活供水问题和工业供水问题,提高供水规模、供水范围和供水普及率,从而改善园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活跃当地经济,改善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状况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园区内的企业带来经济与实惠。

2.工程规模

本工程设计服务范围内近期新增DN200—DN600生活给水管道共计76002米、新增DN200—DN600工业供水管道共计45177米、新增DN300—DN500中水管道共计24691米;远期新增DN200—DN400生活供水管道共计22931米,新增DN200—DN400工业供水管道共计25529米。

3.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工程的需要,本工程实施计划如下:

项目报建: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批,2016年8月—2016年9月;

项目准备: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地质勘察及相应的审批,2016年10月—2017年11月;

施工招标:

2016年12月;

项目施工:

2017年1月—2019年6月;

项目试运行、验收:

2019年7月;

项目建设周期共计36个月。

4.投资估算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估算为23269.7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8862.0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183.18万元,预备费2104.5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0.00万元。

表1-1工程投资比例构成表

序号

名称

造价(万元)

比例(%)

备注

1

工程费用

18862.03

81.06%

2

工程建设其他费

2183.18

9.38%

3

预备费

2104.52

9.04%

4

铺底流动资金

120.00

0.52%

5

项目总投资

23269.73

100.00%

5.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

1.6.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2主要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表

序号

评价指标

单位

数量

1

供水管网规模

近期规模(2020年)

生活供水管网

km

76.00

工业供水管网

km

45.18

中水管网

km

24.69

远期规模(2030年)

生活供水管网

km

22.93

工业供水管网

km

25.53

2

工程总投资

万元

23269.73

3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3149.73

 

第二章城市概况和相关规划

第1章

第2章

2.1城市概况

2.1.1濮阳市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冀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市辖华龙区、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南乐县等五县一区,全市总人口387万,耕地面积372.56万亩。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提出城镇空间组织方式为“集聚为主、突出重点、轴带扩展、分区实施”,将全省划分“一群、五区”六个分区,其中豫北城镇发展区,包括安阳、濮阳和鹤壁,安阳是中心城市,濮阳、鹤壁是次中心城市。

建市以来,濮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城市,绿化美化城市,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43.2%,绿地率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独树一帜。

 

2.1濮阳市区域位置图

2.1.2濮阳工业园区

2008年12月,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首批省产业聚集区,其中包括濮阳市工业园区,并批准2020年前新增可用地为18.5平方公里。

图2.2濮阳工业园区区域位置图

濮阳工业园区位于濮阳城区以东10公里柳屯镇附近,是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产业聚集区,是濮阳市以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示范园,是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开放招商的重要窗口、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人才的集聚地。

远景成为濮阳市宜居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截止2008年底,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濮阳工业园区)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6家,就业人数2.8万人,累计完成项目投资总额51.57亿元。

目前,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濮阳工业园区)发展的势头强劲,集聚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的重点建设项目。

其中,国电濮阳公司规划的2×600MW发电供热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一期总投资50亿元,占地2000亩;濮耐公司(上市公司)投资1.5亿元位于工业园区的新厂正在紧张建设中;龙宇集团二期30万吨烧碱和40万吨PVC项目拟投资23亿元,以及蔚林化工有限公司与韩国锦湖橡胶助剂株式会社合作的年产5000吨TBzTD和6000吨DPG橡胶助剂项目等项目拟投资21亿元,以上项目正在积极筹备。

2.2自然概况

2.2.1地形地貌

濮阳的地貌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l/6000~l/9000。

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

濮阳市工业园区用地属于濮阳市和濮阳县行政管辖范围。

园区范围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略有起伏,总体趋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为49.6米。

最高处高程为56米,最低处高程48米。

园区北部边缘局部向北坡向,南部沿金堤地势较低,地貌类型比较简单,根据成因和地貌类型可分为黄河故道、泛流平地和现代黄河河道三个地貌单元。

2.2.2水系、水文

濮阳市属河南省比较干旱的地区之一,水资源不多。

地表径流靠天然降水补给,平均径流量为1.86亿立方米,径流深为44.4毫米。

境内浅层地下水总量为6.73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开采的6.24亿立方米。

濮阳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

过境水中,引用黄河水的潜力最大。

偏旱年份,全市可供利用的过境水总量8.54亿立方米,平水年为6.56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是黄河水。

濮阳地下水分布广泛,富水区和中等水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

但近些年,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2.2.3气侯特征

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

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

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

根据濮阳气象站多年来常规气象资料监测结果气象参数为:

年平均气温13.3°C

极端最高气温43.1°C

极端最低气温-21°C

年均降雨量502.3毫米~601.3毫米

年均日照时数2454.5天

平均日照百比率58%

无霜期205天

平均风速2.7米/秒

年太阳辐射量118.3千卡/平方厘米

年有效辐射量57.9千卡/平方厘米。

2.2.4土壤、地质结构

土壤:

濮阳市的土壤类型有潮土、风砂土和碱土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62个土种。

潮土为主要土壤,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7.2%,分布在除西北部黄河故道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地质构造:

濮阳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

工业园区内构造均为隐伏构造,新华夏系在本地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活动性强,是本区的主体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断裂带:

濮阳市域及其周边地区主要地震断裂有:

聊兰断裂、黄河断裂、长桓断裂、安阳—清丰断裂、磁县—大名—范县断裂、元村断裂、范县—汶泗断裂。

市工业园区(包括文留镇、濮城镇)分布的主要断裂有聊兰断裂、黄河断裂、长桓断裂(其中黄河断裂位于本规划区东部),这三条断裂带都是现今仍在活动的断裂,都有可能发生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同时,断裂活动有可能发生地面裂缝等问题。

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相关规定。

季节性冻土:

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濮阳市冻土期在12月至来年的2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41米,最大积雪厚度0.17米。

2.2.5地震烈度

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0.14,濮阳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但生命线工程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粮食、消防等系统应按9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该地段无液化现象,不存在地震断裂带,场地稳定性较好。

本项目具体的地震设防标准由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

2.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3.1濮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3.60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其中:

第一产业完成158.07亿元,同比增长4.5%,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完成840.8亿元,同比增长11.6%;居全省第1位;第三产业完成254.73亿元,同比增长7.1%,居全省第16位。

全市经济实现稳中增效、转中跃升,保持了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4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9.79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居全省第2位。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5.8亿元,同比增长18.5%。

表2-1濮阳市近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单位:

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8

657.28

90.85

437.17

129.26

2009

632.69

90.45

425.20

117.03

2010

775.4

126.27

527.25

401.08

2011

897.34

128.49

583.25

185.60

2012

987.7

137.76

644.53

207.41

2013

1130.48

148.62

748.11

233.75

2014

1253.60

158.07

840.8

254.73

 

图2.3濮阳市近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表(单位:

亿元)

2.3.2濮阳工业园区

近年来,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按照“化工主导、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结构优化、环境优越”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链接,装备制造产业和特种玻璃及电光源,太阳能开发利用及新材料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聚集了一批重点企业,使这一区域内的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2012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仅34亿元,2013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0.5亿元,其中新入驻企业为11.06亿元,老工业企业为29.44亿元,2013年,入驻企业达43家,投产企业26家。

2.4《濮阳市发展规划》(2005-2020)概况

根据《濮阳市城市发展规划》(2005-2020),濮阳市用水规划如下:

(1)供水规划简介:

1)用水量:

根据预测,濮阳市远期总用水量为46万吨/日,其中净水用水量为39万吨/日,中水用水量约为7万吨/日。

净水由给水厂供给,中水由污水厂和污水处理设施供给。

2)水源规划:

濮阳市2020年可供水源规模约为107万吨/日,水源来源主要为引黄工程、金堤河以南地下水源引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市区内部分地下水以及中水回用。

引黄工程:

市区10万吨/日,取水口渠村闸;中原油田基地3万吨/日,取水口彭楼。

总引水规模13万吨/日。

金堤河以南地下水源引水工程:

根据《濮阳市地下水源给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在金堤河以南的地下水源引水工程,2005年开始供水,规模8万吨/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濮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

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2014年以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可向濮阳市区供水1.19亿m3(约32.6万m3/d)。

根据《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该水源主要用于城市生活用水。

市区内地下水:

根据《濮阳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市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万吨/日。

 

 

图2.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2)供水设施规划

1)水厂规划:

保留金堤河以南地下水源并新建二水厂,保留中原片区部分水厂,保留市一水厂及其黄河水源,逐步取消现状中心城区的地下水作为备用水源,逐步取消中原片区的黄河水源,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要水源、新建市第三水厂,规划期内利用丹江水21万吨/日。

在第三水厂运行后,第二水厂的供水量可适量向老城组团转移。

保留现状市一水厂,近、远期规模10万吨/日,水源为黄河水。

在市第三水厂运行后,该水厂主要用于西部工业区的用水。

在老城组团西北侧新建市区第二水厂,近、远期规模8万吨/日,水源为金堤河以南的地下水。

保留中原油田基地水厂作为配水厂,近、远期规模规模6万吨/日,水源改为第三水厂处理后的南水北调的丹江水,黄河水作为备用水源。

在市区西北侧新建市第三水厂,近期规模10万吨/日、远期规模21万吨/日,水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丹江口水库,远期用地面积10公顷,予留总用地16公顷。

2)配水厂规划:

远期规划在马庄桥新建配水厂,净水来自市第三水厂,规模2.5万吨/日,用地面积0.7公顷。

近期水源自行解决。

规划在中原片区东北部新建配水厂,净水来自市第三水厂,近期规模3万吨/日、远期规模6万吨/日,用地面积1.5公顷,应为远景发展予留充分备用地。

以中原油田基地水厂作为配水厂,净水来自市第三水厂,近、远期规模6万吨/日。

2.5《濮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09-2020)概况

2.5.1发展定位

园区的发展定位是:

濮阳市以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基地;远景发展成为濮阳市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新区。

随着濮阳市中心城区扩展和产业集聚区功能完善,远景强调濮阳工业园区成为生态良好,适宜居住,又具有创业环境的与濮阳中心城区密切联系的现代化新城区。

2.5.2建设目标

建设以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社会和谐为根本诉求的濮阳工业园区。

2020年,濮阳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完成新建3平方公里,总计12.5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和谐的、生态的濮阳市工业新区。

2030年,濮阳工业园区完成远景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基本上形成了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集群。

2.5.3濮阳工业园区给水规划简介

根据《濮阳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2035)(正在调整中),濮阳工业园区近期水源由濮阳市区中原基地水厂及中原油田东部水厂供给,远期产业集聚区供水由规划濮东水厂供给,保留现状管道,沿黄河东路、经一路、纬三路、纬八路等道路设置DN800~DN500给水干管;其余道路设置DN300~DN400给水支管,并形成环状供水系统,以保证供水安全。

(1)用水量:

濮阳工业园区以工业用水为主、生活用水为辅,规划的主要产业有电子、医药、新能源产业以及石油化工等精细化工。

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根据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和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确定园区用水量。

总计用水量为14.9万立方米/日。

其中生活用水量为3.0万立方米/日,工业用水量为10.9万立方米/日,公共设施及其他用水量为1.0万立方米/日。

(2)水源及水厂规划

工业园区水源主要有引黄工程、金堤河以南地下水源引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中水工程。

工业园区水源应与濮阳市区水源统一管理,避免供水设施重复建设。

工业园区近期水源由濮阳市区新建的第二水厂供给,二水厂供水规模8万立方米/日,水源为金堤河以南地下水,可供给工业园区4万立方米/日的用水量。

目前正在建设水厂至产业集聚区的供水管线工程。

远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中原油田基地水厂水源改用南水北调水源。

则彭楼水源可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水源,同时南水北调作为备用水源。

规划在产业集聚区西侧建设第四水厂,供水规模10万立方米/日,引水工程仍然利用彭楼引黄闸输水管线工程,同时改造彭楼引黄闸,使之满足水厂供水要求。

(3)供水管网规划

近期由市区沿纬五路铺设1条DN600供水管道至濮阳工业园区,供水管线由西至东贯穿园区,并在区内各道路敷设供水管道,形成环状供水为主,枝状供水为辅的管网布置方式。

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管,配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100。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自来水配水管网上应布置有消火栓,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米。

根据《濮阳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2035)(正在调整中),濮阳工业园区近期水源由濮阳市区中原基地水厂及中原油田东部水厂供给,远期产业集聚区供水由规划濮东水厂供给,保留现状管道,沿黄河东路、经一路、纬三路、纬八路等道路设置DN800~DN500给水干管;其余道路设置DN300~DN400给水支管,并形成环状供水系统,以保证供水安全。

2.5.4中水工程规划

1.濮阳市水资源目前保持平衡,但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用水量将急剧增加,根据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集聚区将积极开发中水资源,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可作为产业集聚区中水水源,中水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30%,则中水量约为4万立方米/日。

2.规划在污水处理厂内建设中水处理系统,进行中水循环利用,并预留中水处理设施用地。

中水主要用于电厂冷却循环用水、其他工业循环用水和补充用水,还可用于道路浇洒、城市环境、绿化景观用水等。

3.中水水源应满足《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的规定标准,设计出水水质应满足国家再生水水质标准。

4.中水输配水系统应建成独立系统,管网根据用户情况布置在靠近用户的道路下。

中水由产业集聚区南侧污水处理厂提供,沿濮范公路、经六路、经八路敷设管网,中水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