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77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docx

政治经济学例题期中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从早期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都被大家普遍接受,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些物品()。

A.不一定都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B.都具有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

C.都是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都是货币,其本质是价值符号

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往阿拉伯国家,用它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

仅2004年,它们就创汇500多万美元。

回答2~3题。

2、日本一些企业,通过接运雨水进行买卖,使雨水具有价格,是因为()。

A.雨水能够缓解旱情B.雨水具有交换价值

C.接运雨水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雨水对阿拉伯国家具有使用价值

3、在雨水买卖过程中,雨水的价格决定于()。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4、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小陈一家选择了标价为3680元/人的云南双飞七日游,小陈在丽江的一个小店花100元买了几件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饰品,她父母则在昆明的商场用刷信用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8000元的玉镯。

在这里涉及到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5、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出现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

A.工人阶层B.商人阶层C.农民阶层D.手工业者阶层

6、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

7、一个江洋大盗正在悄悄光顾中国。

它被称为“世界上的头号窃贼”,一出现就不声不响地从所有人手中窃取财富。

不过这个大盗却也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施舍者,“它对债务人、不动产所有者的赠予超过了所有慈善事业、捐献、捐赠的总和”。

这个让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崩溃的家伙,就是()。

A.通货膨胀B.人民币升值C.通货紧缩D.加息

8、某商品生产部门甲、乙、丙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每小时生产2件、3件、5件商品,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每小时平均创造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80元。

该部门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假定甲生产者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40元B.80元C.160元D.320元

9、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

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10、《诗经•卫风•氓》中有“抱布贸丝”的说法。

对这种贸易方式认识正确的()。

①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②这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具体方式

③在这种交换方式中不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④在这种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马克思说:

资本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部门流出或流入的。

价格高就引起了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出。

近期,世界股市剧烈下跌引起各国政府“救市”政策频频出台,这表明()。

①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的流动和分配

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④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④

12、假定某件商品的价格是60元,现在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一半(假定生产它的原材料价格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发行量也不变化,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 

②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发行量减少一半,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 

③如果供求关系变化,纸币发行量增加一倍,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  

④如果某企业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该件商品的价格为30元

A.①B.①②C.②④D.③④

13、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超额剩余价值是果,相对剩余价值是因

B.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两者都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为少数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为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

15、假设某国2010年某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为10元,甲生产者年产该产品5000件。

2011年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甲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生产者生产的该产品的价值总量在2010年、2011年分别为()万元。

A.56B.1012C.2024D.816

16、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17、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在2010年发行新版人民币,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关于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在一定条件下,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分析资本流通公式,可以发现价值增值只能发生在()。

A.G-W阶段的货币上

B.G-W阶段商品的购买行为上

C.G-W阶段中所购买商品价值上

D.G-W阶段中所购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9、某国2011年生产W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90亿元。

2012年该国从事W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贬值10%。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2年该国生产W商品的价格总额是()。

A.90亿元B.99亿元C.110亿元D.121亿元

20、假定2010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4次。

2011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1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660亿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10年售价50元的商品2011年的售价应该为()。

A.60元B.66元C.45元D.50元

21、《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

“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22、某企业与工人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在3年内按现行工资水平付给工人工资。

此后3年内,企业所在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企业经常以各种借口缩短中午休息时间。

企业在3年经营当中获取了超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更高的利润,那么该企业超出其它企业的利润的来源是()。

A.一部分工人工资与绝对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C.一部分工人工资和相对剩余价值

D.一部分工人工资、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23、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

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

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24、下列关于自然经济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为()。

A.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B.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社会分工不发达

C.是一种保守、封闭的经济形式

D.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25、已知某企业购买生产要素的时间为10小时,销售商品的时间为5小时,工人补充劳动力价值的时间为4小时,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为4小时。

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应该是()。

A.40%B.50%C.80%D.100% 

26、属于价值规律内容和要求的是()

A商品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价值量是由私人劳动决定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商品价值量由复杂劳动时间决定

27、马克思说: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

A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

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C货币出现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B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29、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30、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

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且商品价格自2007年形成后便不能调整和变动,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补充:

1、生产同样一款MP4,甲耗费8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甲的两倍劳动时间,丙耗费甲的一半劳动时间,假定三人现在均生产出了5件MP4,则对于单件MP4而言,社会承认的的价值量()。

A.同样大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D.不能比较

2、一切商品对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的含义是()。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导因素B.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

C.商品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D.这一论断否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要素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是()。

A.对商品和商品生产进行研究B.对自然经济进行研究

C.对生产力进行研究D.对生产关系进行研究

5、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6、某工厂的某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12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加班多工作了两个小时,那么该工人能够多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为()。

A.3元B.4元C.5元D.6元

7、在货币的职能中,包含了经济危机可能性的两种职能是()。

A.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8、市场经济是指()。

A.以市场存在为条件的商品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C.市场决定一切经济活动的商品经济

D.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都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A.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B.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

C.必须联系经济基础来研究生产关系

D.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E.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2、社会生产力()。

A.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

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C.包含了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D.其发展水平由生产关系决定

E.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特点是()。

A.它能创造出新价值

B.它能使自身的价值发生转移

C.它能转移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D.它能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E.它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B.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各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E.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始终背离

5、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它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的劳动力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6、在商品经济运动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未反映供求关系

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7、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价格总额

8、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共同点在于()。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B.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C.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D.它们都是以商品为媒介

E.它们都能发生价值增值

9、下面关于经济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规律是在一定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下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E.经济规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基本经济规律起主导作用

10、下边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个部门内部单个商品的价值是由该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一个部门同种商品的价值总量决定符合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的规律

C.劳动生产力与同一社会必要劳动量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D.劳动生产力与同一社会必要劳动量创造的价值总量没有关系

E.劳动生产力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1、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矛盾发展的产物

B.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的萌芽

C.货币是人人们为了便利而共同协商的产物

D.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E.金银所以成为货币,首先因为它是商品,有价值

12、“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这段话说明()。

A.价格与价值不一致是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

B.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交换时价格与价值的一致只是偶然,不一致才是经常现象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E.个别的商品交换不一定等价,但从全社会看商品交换过程是等价交换

补充: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D.创造剩余价值

E.增殖了预付资本的价值

2、“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B.土地等生产要素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C.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劳动是价值的共同源泉

D.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共同源泉

E.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3、单个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

A.提高所雇用工人的劳动强度B.延长所雇用工人的劳动时间

C.提高个别的劳动生产率D.降低所雇用工人的工资

E.增加预付资本数量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共46分)

1、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

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假定没有机器设备的磨损(所用资本等于所费资本)。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某企业A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

若企业A当月的个别价值总额为40000元。

同样地,本月由于改进技术,某企业B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

若企业B当月的剩余价值率为200%。

假定A、B雇佣的工人数均为50人,工人每月的工资仍然为80元不变。

请回答:

(本题共24分)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8分)

(2)企业A的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8分)

(3)企业A与企业B相比,哪个企业的技术更为先进?

(8分)

•解:

(1)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

•每月总产值=16000C+4000V+(4000×100%)m=24000元

•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4000元÷10000=2.4元

(2)c甲+(4000+4000)=40000,可知c甲=32000

c甲÷c=32000÷16000=2

因此甲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是部门的平均生产率的2倍。

甲一个月生产商品的社会价值为2.4×20000=48000

超额剩余价值=社会价值总额-个别价值总额=48000-40000=8000元

(3)乙每月的可变资本为4000元,每月剩余价值为8000元

因此v乙+m乙=4000+8000=12000

(v乙+m乙)÷(v+m)=12000÷8000=1.5

因此,企业A的技术更强。

 

2、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剩余价值率为100%。

若资本家仅雇佣了一个工人,且将该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天生产10件产品(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消耗以及机器磨损的消耗按比例增加),请问资本家在该天将多赚多少剩余价值?

(10分)

 

v=6,m=6,v+m=12,

在该天创造的新价值为:

(10/6)*12=20

剩余价值为:

20-6=14

多赚取的剩余价值为:

14-6=8

 

3、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请问:

(1)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v各为多少?

(3分)

(2)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3分)和剩余价值率(3分)?

(3)每双鞋的价值量?

(3分)

 

解:

(1)一个工人一小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

22÷4=5.5元

50个工人8小时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

5.5*50*8=2200元

一天支付的V为:

8*50=400元

(2)资本家一天获得的剩余价值:

2*4*5=400元

剩余价值率:

400÷400=100%

(3)c+v+m=2200+400+400=3000

每双鞋的价值量是:

3000÷100=30元

 

4、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

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5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分)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2分)(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分)

•解:

(1)每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

•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

•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

•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元÷10000=2.5元

(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

•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

•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2.5元×15000斤=37500元

•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元–33000元=4500元

或者这样计算:

每件商品的个别价值为33000÷15000=2.2元

超额剩余价值为(2.5-2.2)×15000=4500元

•(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4500+4000)m÷4000v=212.5%

 

5、假定在皮鞋工业部门中,每个资本家只雇佣了一个工人,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为8小时生产1双鞋。

若该行业中的某一个资本家甲引进了先进机器设备,致使资本家甲所雇佣的工人一天能生产5双鞋,且资本家甲一天生产过程完成后实际耗费的预付资本为80元。

若资本家甲生产一双鞋的个别价值为18元。

又知同行业的其他资本家生产4双鞋实际耗费的预付资本为80元。

请回答:

(1)该行业的其他资本家(除资本家甲外)生产2双鞋能赚取多少利润?

(6分)

(2)若其它条件不变,且资本家甲在某一天将付给工人的日工资调整至8元,请问在这一天,资本家甲能获取多少剩余价值?

(3分)

解:

令(平均意义上的)资本家生产一双鞋需要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c,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