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714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doc

第七集《国情备忘录——民生纵横》

  2009年2月4日,山西太原安塘村村民用红布摆出一个3600平方米的巨大“福”字,来表达他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福”字拆开来看,左边的“示”字,有“祝愿”的意思;右边分别是“一,口,田”。

在农耕时代,人们所有的保障都维系在耕地上,“福”字的原意就是“人人有田做”,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时至今日,这个“福”字,就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关于美好生活的最高向往。

  《国情备忘录——民生纵横》

  GDP,一个英文缩写,意思是国内生产总值,如今,这几个英文字母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汇。

保持8%以上的GDP年增长率,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很少有人想到,发展的背后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就业群体。

  学者研究证明,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带来80万个就业机会,GDP保持至少8%的年增长率,就意味着每年可以保证近700万人的就业。

对于我国年增1000万人以上的劳动力就业需求,GDP增长,有了区别于一般经济词汇的含义。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2亿人,其中大约1.4亿外出务工,2009年2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700万左右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大约有近2000万人“失业”。

尽管部分人现在已经回城工作,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待业”。

  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以及妇女、残疾人、复转军人等,同样是无法忽视的劳动供给群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绷紧了全社会的神经。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0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2008年11月,深圳会展中心,15万毕业生云集于此求职;

  同月,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3万学生挤爆现场;

  12月,郑州,年内最后一场招聘会,数万人竞争7000多个岗位,大门被挤坏,场面一度失控;

  2009年,四川成都特大型人才招聘会,15万人竞聘2.4万个岗位,创下16年来当地招聘会最高记录。

  在浙江,应聘者在雨中等待,12万人面前仅仅是2.6万个岗位;在重庆,这个比例是11:

2,北京更是激烈到8:

1。

  我国的就业形势从来就十分严峻,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

面对这场艰难战争,我们一直就没有懈怠过。

  姚景源:

  “民生”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左传》,《左传》里面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辞海》里面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所谓“民生”,就是说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的就业,我们的医疗,我们的养老,我们的住房,这一切它都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我们中国,应当说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

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9亿的劳动年龄人口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七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大发达国,他们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我们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少3个亿。

所以我是讲,就业,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民生之本。

  建国初期,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拉开了新中国社会保障的序幕,企业开始为职工解决医疗、工伤、生育、退休养老等负担。

  采访:

中国一汽集团社会事业部副部长孙妍萍

  “从1953年建厂,职工家属的生老病死,我们全都负责。

仅建学校就是18所,幼儿园是10所,还有一个医院,一个公安局,还有主管绿化、环卫、市政的相关部门,还有职能处室,当时是8个。

那么可以说,政府有的职能,一汽集团都有。

  据统计,当时国有企业总资产的40%用于福利设施和支付离退休冗员职工的养老金与失业保险。

  捧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的集体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人们很快发现,与高就业相伴的是低收入,与高福利相随的是重包袱。

  1986年,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制度,我国“七五”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同时,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强调,外资企业必须缴纳中方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

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到了尽头。

  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随即推出,社保制度也从这一年开始,由被动的配套转为基本的社会制度。

  从政府“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转向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从“企业保障”转向社会保障,对于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来讲,这是一个制度转变的30年。

姚景源:

  “社会保障”这个概念,它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

中国的社会保障是这样,在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一种由国家包办下来的福利制度。

随着我们整个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的问题就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讲,我们现在仅仅也就是20年这样一个时间。

我们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应当说是比最早(建立社保体系)的德国,我们晚了105年,比瑞典晚85年,比印度,它和我们差不多的国情,比它晚了63年。

 17至18世纪,欧洲通过海上新航道和海外殖民地完成了原始积累,手工劳作让位于精确高效的蒸汽机和纺织机,工业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

  1883年,在工人工资水平居于欧洲最低的德国,宰相俾斯麦力推《疾病保障法》,要求雇主为雇员承担1/3的保险金,雇员生病时可以得到至少13周的免费医疗。

没人料到,铁血宰相这难得的一次温柔,竟然影响了世界此后的一百多年。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社会保障法》,让现代保障制度又向前跨出一大步;1942年,英国著名的“福利国家之父”发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贝弗里奇报告》,构架出直到今天还在被一百多个国家采用的保障体系。

  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

  “从1883年到1889年,(德国)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就首创了社会保险制度,创建这个制度以后,德国走向了强盛,因为它迅速化解了劳资矛盾,解决了劳动者的很多后顾之忧,对这个国家的认同增强了,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矛盾又化解了,所以财富增长很快,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而且是一直强盛到现在。

所以德国创始的社会保险制度,迅速被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仿效,应该说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恐怕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险制度。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开始直面西方工业化进程中从未遭遇过的保障规模和巨大需求。

  2007年,我国政府宣布,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长期被隐性排斥在社保之外的农民,被纳入温暖的羽翼之下。

  2008年,《劳动合同法》与《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失业保险条例》一道,安抚着人们的就业焦虑。

国家每年都能提供1200万个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已经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任务。

  2008年,实施五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铺开,参合率超过90%,2009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其中政府补贴80元;人力和社会保障部承诺,力争2010年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

  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我国农民在60岁以后将能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200元。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0%,而且还在逐年增加,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采访:

北京市退休老人刘珩

  “我们这些老同志在一块儿,经常聊这个问题,就是人一生当中最难过的就是老年,少年的时候最幸福,青年的时候精力旺盛,壮年的时候正是事业上升的时候,所以最怕就是晚年的时候,自己一旦不能动弹,生活不能自理,怎么走最后这旅程呢?

我们就担心这个问题。

  这只是中国3700多万空巢老人中的一位。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里平均有49%的老人,要面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生活。

空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农村,空巢老人比例要远远高于城市。

2005年底,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自掏腰包走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1万多名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采访: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

  “从调查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就是说山海关以内的(地区),那恐怕得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老人都是自己过日子,不和子女在一起,也都是些空巢老人,实际上在我们的调查过程当中,感觉到,有时候70岁到80岁的老人,生活都得自理,家务活都得自己干,有的老人真正有点突发的疾病,子女根本就不知道他就死在屋里。

  这里是黑龙江鸡西市麻山村,简单的饭菜过后,一袋烟接着一袋烟,然后,78岁的张忠庆可以在床边一坐就是一天。

  采访:

黑龙江鸡西市麻山村村民张忠庆

  “唉……,都说老了难,老了难,以前光知道说老了难,也不寻思老了这么难。

这老祖宗留下的古话还真不假。

先走的有福,后走的吃苦啊,这真不假,谁先走了谁享福。

你说老伴儿没死吧,就在炕上躺着,也不能这么难。

我一天洗洗,端屎端尿的,端饭吃,我也不能这么难,这么难过。

  就在这个小村庄里,有半数以上的老人,都是这样的独居老人。

  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虽然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是社保基金的缺口一直是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8年5月,江西海扬纺织有限公司,这个有近5000人的棉纺厂是当地第一家近代企业,九江社保局征稽大队工作人员今天又一次不请自来,目的只有一个——“要钱”。

  “你上一次承诺的当期缴费,50万到80万之间这个额度,我们这次能够带多少钱走?

  “但是现在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现在资金确实是拿不出来,这一点你们应该是理解我们的,说实话,哪怕有一点点钱,我们筹出来10万、20万,实际上我们这一直以来,每个月大概在10万到20万之间,我们也在逐步缴纳,当然我们这个缺口是非常大,这个我也清楚,我们一个月107万嘛。

  “10到20万,那个是退一补一的。

  “对,就是说,我要停保下来,我就要补充一些个人账户过去,所以我现在这个能力,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所以我们绝对不是像你们理解的,我或者有钱在这里,或者我不给你,这个都不是,不是这种概念,我打个电话试试啊,你看,连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了……

  又一次的无功而返,无论是要钱的一方,还是欠钱的一方,似乎都有深深的无奈。

  采访:

江西海扬纺织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王丽华

  “确实就是有困难,有的时候我们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凑齐了5万,或者是10万,这个钱我都会往社保的打,所以刚才我不是拿了我的这个本子嘛,我这个本子上记录得非常清楚,你看三万多的都有,甚至一千多块钱的都有,1933元的,像这样的钱都有,我能够拿得出多少,我就往那边支付多少,所以实在拿不出来,是没办法。

  在王丽华的小本上,真实记录了2001年以来每一笔缴纳的社保费用,少的几百块,多的几十万。

她的无奈和社保局的焦虑似乎是一对解不开的结。

  采访:

江西省九江市社保局征稽大队队长杨昊隽

  “九江市市本级养老保险当月的征收计划是2300万,也就是说我所有的企业,足额地征缴到位以后才有2300万,那么我每个月要支付的养老金是4700万,这个刚性的缺口就是2400万。

  按照社会保险法则,平均四个人缴费才能维持一个人领取养老金,然而在九江,这个比例不到2:

1。

本应积累的养老金账户现在只能是“寅吃卯粮”。

  采访:

江西省九江市社保局征稽大队队长杨昊隽

  “我们现在天天都担心钱发不出去,每个月过了15号以后,我就要着急地考虑,下个月发放的资金在哪儿,千方百计地要把下个月支付的钱要凑足,不是哪一天在担心,是每一天都在担心。

  从2009年1月起,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又增加140元,仅此一项,九江社保局每月就要多发放800万元。

  采访: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

  “按照联合国标准,我们国家实际上1997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当然人口老龄化以后,养老基金的收支就出现了缺口。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年均增加近千万人,按此估算,全国社保基金至少要有1.8万亿元的资产,到2035年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但是截止到2008年年底,戴相龙掌管的钱袋子却只有4千3百亿元,缺口达上万亿。

  为清偿历史债务,从1998年起,国家建立养老保险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补助力度逐年加大,从1998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73亿元,12年间共补助4483亿元,2004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6年保持养老金发放当期无拖欠。

  但发展中的中国,财力还不足以支撑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近二十年来,商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采访: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建一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也是建立和完善一个国家的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从商业保险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推出的养老保险(产品)是110多个,健康保险产品是400多个,积累的资金,从整个行业来看,接近2万亿,1.9万亿,但是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的一种需求。

  作为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商业保险可以通过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构成的保费比例分担制,发挥社会保险财政补贴的乘数效应。

发达国家商业保险覆盖率早已超过60%,而我们还不到4%。

这一对比,显示了我们在商业保险方面的滞后,同时也显示了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姚景源:

  缺钱的不只养老,还有医疗。

我们现在确实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也看到,现在我们有的人因为“看病难,看病贵”,有病不去治,小病酿成大病。

  我们现在看这样的一个数据,中国目前人口占了世界20%,但是我们的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2%。

  这是2009年一个普通的冬夜,湖南湘雅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清晨排队挂号纪实)

  挂号大厅很快挤满了人,这时是凌晨五点半,离医院开始挂号还有一个半小时。

如此排队挂号的景象,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演。

  在我国很多中心城市的著名医院,这种景象早已经成为一道难解之题,一号难求,映衬在每张通宵达旦,彻夜等待的疲倦面庞上。

但是就在同一个城市的另一端,和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相比,我们也不难找到社区医院这样“门可罗雀”的景象。

  “看病难”背后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更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的客观现实。

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38.2%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1%应该住院而不住院;仅占世界的2%的医疗资源中,80%在城市,20%在农村。

基层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百姓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更增加了就医困难。

  采访:

原炭山乡乡镇卫生院院长祁耀武

  “老百姓要到固原县医院去治疗,从咱们炭山乡到县医院将近80公里,这80公里路呢,他要是坐公交车,坐公共车,一来回花20块钱,要是租车,一次要花120块钱,那如果咱们有相应的人员,技术人员,又有相应的设备,咱们把吃饭钱,住宿钱省掉,这140块钱就省下来了,在咱们这么落后的地方,140块钱能干许多许多事情。

  这里是宁夏固原地区的炭山乡,我们国家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百姓辛苦劳作一年往往只能解决温饱,年均收入只有1700多块,看一次大病却要花掉好几千,他们唯一的企盼是:

不敢生病,不能生病。

  在我国不少农村,都有这样一句话: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抬”。

面对高昂的药费和高贵的生命,2006年,宁夏推行医疗改革,用“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药品“三统一”模式,将当地药价几乎砍掉一半。

  采访: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刘天锡

  “我们总降幅都达到的了37%,平均都在40%以上,就是宁夏的药招改革,应该说,如果和我们过去总的药品收入7个亿相比,可以说我们为宁夏的老百姓,通过统一招标药品改革,最后呢,拿回来了多少呢,3.5个亿,几乎一半。

  宁夏这一举措一年为当地600万百姓节约了3.5亿元,就在宁夏、江苏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5月,牵动全体中国人神经的医疗改革方案,历时两年,“千呼万唤始出来”。

8500亿的财政投入让“增加政府投入”不再只是一句空话,“全民医保”也不再只是梦想。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养老、医疗和住房成为百姓之间谈论的永恒话题。

  广州的朱千培、冯春娣夫妇,一家四口在这个阴暗狭小的房间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20平方米的空间是全家人每天生活的全部范围,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采访:

广州市民朱千培

  “没想过啊,想都不敢想啊,一年都买不起一个平方,你算一算,不吃饭一年都买不起一个平方,除了学费、生活费,算一下,其他还有多少钱?

  20平米,狭小得甚至没有两个孩子学习玩耍的空间,在这张小黑板上写字画画成了孩子最常玩儿的游戏。

而几乎每次,孩子画的都是同样的内容。

  采访:

朱千培女儿燕燕

  “燕燕,你画的是什么房子啊?

  “楼房。

  “为什么要画楼房呢?

  “因为现在我们住的是平房,长大以后我想住上楼房。

  1998年房改启动后,福利分房制度被颠覆,市场之手开始迅速发挥魔力。

短短5年时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就增加了1倍,从1978年人均3.6平方米到现在的28平方米,中国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也创造了住宅奇迹。

  然而居住需求欲望增强的同时是疯涨的房价。

2003年,房地产业被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的支柱产业”,飞速进入“市场化”阶段。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市场这个加速器不仅加速了经济增长成绩的凸显,也直接加速了问题的产生。

  2005年10月,上海汤臣一品楼盘爆出每平方米11万元的高价,举国惊诧;紧接着北京也出现每平方米均价7万,总价至少3800万的楼盘;2007年,深圳爆出每平方米10万元的天价房,随后杭州西湖边的一套公寓创下每平方米12.2万元的历史记录;就连房价连续10年保持稳定的广州,2007年2月也跃升为全国房价涨幅榜第三名;2009年,一度冷静的房价再次升温,并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656个城市中仍有70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资金也少的可怜。

以2003年为例,这一数字只有622亿元,仅占当年商品住宅投资总额的9%,之后这个比例连年下降,2007年前11个月,更是降到了4.5%。

于是,搬着板凳,扛着帐篷,排队几天几夜只为等一个经济适用房的房号,成为房地产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采访: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

  “当时中央出台政策就说要大量地发展经济(适用)性住房,我们要盖商品房,要盖经济适用住房,对一部分低收入者还要提供廉租房,就在98年的房改政策当中已经提出来了。

全国实际上在运作当中,我们比较看重了市场化,我们过去讲福利制,全部包下来了,然后进入市场以后,对市场化情有独钟,市场化的路走得很快,相对而言,对保障型(住房)就削弱了。

住房保障体制的缺失,或者说不足,在房价快速上升过程当中,更加凸显出来。

  在“天府之国”成都,从1998年房改起,始终没有放弃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十年的发展,成都的经济适用房已经做到“应保尽保”,并且开始“按需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也可以在这里申请经济适用房。

  采访:

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蒋治云

  “当时社会上,有一个主导思想,总认为,既然我们是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房地产业,是需要一个不断培育,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他们认为你政府不应该参与进去。

他认为我们对这部分人进行保障了,他就不会再寻求市场解决了。

市场这个蛋糕就这么大。

每一次开会我都会遇到这样的质疑,质问,疑问,我们反复解释,我们针对的对象不一样,完全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1200年前,诗圣杜甫曾在这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感慨,如今,“安居才能乐业”依旧是大众的心愿。

  2007年8月,国务院颁布第24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改善为主题的国务院文件。

这一年,国家安排廉租住房资金77亿元,超过历年累计安排资金的总和。

  房改十年之后开始轮回。

在楼市长期担当配角的保障性住房,终于等来了“变换角色”的时刻。

  姚景源:

  现在在我们整个政府投入当中,我们是相当大的资金投放到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上面,现在我们各级政府,你到哪一个地区,你都可以看见,我们现在的廉租房正在建设,我们的保障房正在建设。

我们讲“安居乐业”,就是说,作为民生,“安居”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今天,人们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成功,不再简单地着眼于GDP,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是否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成为执政功德的新标尺。

  2008年,中国政府向全社会做出了重如千金的民生承诺,“免费”这个字眼,一再踏进公共服务领域:

  无论城乡,一律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艾滋病、结核病,得到更多的免费治疗……

  2009年,关于民生改革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中央预算更是对各项民生举措加大了投入力度。

  ——将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以及80万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

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01亿元,增长311.11亿元。

  ——教育支出1980.62亿元,增加382.08亿元,增长23.9%。

  ——医疗卫生支出1180.56亿元,增加326.11亿元,增长38.2%。

  ——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930.49亿元,增加438.98亿元,增长17.6%。

  ——安排城乡低保补助资金540.8亿元,增长48.9%;

  ——安排就业资金420.2亿元,增加168.12亿元,增长66.7%。

  姚景源:

  现在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对民生的需求是在不断地增加,在迅速地增加,而且一定要看到,这种增加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们要保持一个社会的稳定,保持一个社会的和谐,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民生的供给要跟得上或者说超过我们大家对民生的需求。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民生这么庞大,这么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民生课题。

  所有的民生内容都叫公共产品,政府非常重要的职能、职责就是要提供公共产品,所以民生问题,应当是政府的第一位的责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