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748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8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docx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及理财专业建设方案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GUANGDONGPOLYTECHNICINSTITUTE

 

投资与理财专业

 

投资与理财专业团队

2011年10月

一、专业建设组织机构

(一)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孙平(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

副组长:

阮银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副教授,理财规划师)

成员:

杨翠友(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房地产估价师)

娄梅(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吴元水(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财务处处长,副教授)

周爱洁(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叶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理财规划师)

胡飞鸿(东莞证券中山营业部营运总监,证券分析师)

(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任:

吴松清(东莞证券中山营业部营运总监,证券分析师)

副主任:

阮银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理财规划师)

委员:

李珍华(长城证券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证券分析师)

朱君(信诚人寿中山营销服务部副总经理)

曾鸣(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信贷处,高级经济师)

黄小彪(广东航海专科学院财经系主任,教授)

曹特朝(粤电集团开发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李欣(广东电网公司审计部主任,高级经济师)

杨翠友(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娄梅(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高职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周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注册会计师)

吴元水(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财务处处长,副教授)

王建阳(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金融教研室主任,本科,讲师)

(三)专业建设项目组

组长:

阮银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理财规划师)

副组长:

杨翠友(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房地产估价师)

郭锦鸿(中山市保险业协会秘书长)

成员:

郑祖军(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实训教研室副主任,硕士,讲师,经济师)

张玲(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硕士,讲师,经济师)

周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本科,教授,注册会计师师)

王建阳(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金融教研室主任,本科,讲师)

金日超(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硕士,讲师,经济师)

杜鹃(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硕士,讲师,经济师)

刘家瑞(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硕士,讲师)

晁辉(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硕士,助教,经济师)

余博(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硕士,助教)

李霞(东莞证券中山营业部营销总监,证券分析师)

陈晓博(东莞证券江门营业部营销总监,证券分析师)

文勇军(信诚人寿中山营销服务部总经理,经济师)

朱君(信诚人寿中山营销服务部副总经理,经济师)

刘 柳(太平洋寿险中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杨丽如(太平洋寿险中山分公司市场总监,理财规划师)

沈强渠(友邦保险中山营销服务部,业务襄理,荣誉讲师)

韦建立(财商人生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广州财富管理中心,财资规划主任,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也是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2010年珠三角人均GDP达66573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为9966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阶段水平,其中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人均GDP更超过11000美元大关,中山、东莞也超过8000美元,惠州、江门也超5000美元。

一般来说,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就已经进入理财需求旺盛时代。

珠三角居民理财思想超前,无论是人均持有股票数量、外汇数量、基金数量均居国内前列。

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因而对能够提供客观、全面理财服务的投资与理财专门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

珠三角金融业基础好,而且仍在高速增长。

金融业是珠三角支柱产业之一,珠三角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开放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珠三角的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

珠三角还是全国金融产品最齐全、金融服务质量较高、金融电子化水平最领先的地区。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金融业……”,“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比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由此可见,金融业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人才需求背景

珠三角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为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大量的理财服务或竞相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并设置了理财相关部门,这样便产生了大量的理财服务岗位,对投资与理财规划专业人才以及理财规划师的需求与日俱增。

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约70%的居民希望自己有理想的理财顾问,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顾问费。

《2010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理财师行业的缺口在20万-30万人。

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以及投资热情的高涨,这一缺口还将持续扩大。

三、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现状

1、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是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006年考虑到社会对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金融管理与实务按投资与理财方向招生,2007年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正式改造为投资与理财专业,并于当年招生。

该专业隶属于财经大类,专业代码:

620111,学制三年。

为了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专业一年至少开展一次专业调研,了解珠三角对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

另外,本专业还成立了投资与理财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社会、行业及用人单位的专家、骨干组成,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进行指导。

这样就保证了投资与理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能做到与时俱进。

从专业定位来看,早期的方案定位于为金融企业、政府部门培养一线员工,该定位比较宽泛,不明确,从而使得培养的学生好象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不能做。

新方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证券个人经纪业务岗、保险营销岗、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岗,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扎实、系统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知识,具备个人(家庭)理财规划、投资分析、金融产品营销能力(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见附件一。

2、专业团队

投资与理财专业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热心改革,专兼结合,能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教学团队。

投资与理财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专兼职、职称、学位、年龄结构如表1所示。

表1教学团队结构一览表

团队结构

人数(人)

比例(%)

专兼职结构

专职

11

55

兼职

9

45

职称结构

副高及以上

8

40

中级

8

40

初级

4

20

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以上

8

40

本科/学士

12

60

年龄结构

45岁以上

6

30

30-45岁

11

55

30岁以下

3

15

双师素质

14

70

 

3、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

本专业团队在阮银兰副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了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按照教高16号文的精神深入开展了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

一是制定了“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四学期以学校为主,分自然班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理论,训练基本技能,提高基本素质;第五学期前半学期学生进入冠名班,接受岗位所需要的实战知识与职业综合技能培训,其培训课程是开放的,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上课地点既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企业;第五学期后半期和第六学期,学生正式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经过三个阶段,从而使学生毕业就能就业,甚至有少数优秀生毕业前就办理了入职手续。

二是对本专业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开发工作。

2010年,由专业负责人阮银兰副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立项《基于工作过程的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内容体系重构》院级教改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投资与理财专业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建设。

三是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本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即杨翠友主持的《个人理财实务》。

同时,加强了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的建设力度,目前,本专业团队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如:

《纳税实务》、《个人理财实务》等)。

四是开展了课程考核改革工作,变终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

4、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非常重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学院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2009年拿出87万元在中山校区高标准建设一个288平米的投资理财实训基地(包括证券投资实训室和保险业务实训室)。

计划投资38万元的金融营销实战演练室也即将启动建设。

另外,商业银行业务实训室、综合理财实训室也在积极筹建过程中。

校内实训室的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

表2投资与理财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所含实训分室

设备价值

面积(m2)

座位数

功能

备注

投资理财实训基地

证券投资实训室

50

154

64

证券、期货、外汇类课程实训

待改造

保险业务实训室

37

134

54

保险业务实训

待改造

金融营销实战演练室

38

200

60

金融营销实战演练

即将启动

商业银行业务实训室

50

60

商业银行业务实训

计划建设

综合理财实训室

50

60

综合理财规划实训

计划建设

根据投资与理财专业特点,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建立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上。

本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0个,见表3。

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已经成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的有效补充,能基本满足专业见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的需要。

表3投资与理财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地点

每年能接纳学生实训人数/人

提供实训、实习的项目

类型

1

太平洋寿险中山市分公司

中山

30

证券行业认知、证券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保险

2

幸福人寿中山市分公司

中山

10

证券行业认知、证券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保险

3

东莞证券中山营业部

中山

10

证券行业认知、证券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证券类

4

广发证券中山市中山四路营业部

中山

10

证券行业认知、证券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证券类

5

安信证券中山石岐营业部

中山

10

证券行业认知、证券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证券类

6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山营销服务部

中山

30

保险行业认知、保险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保险类

7

友邦保险中山营销服务部

中山

30

保险行业认知、保险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保险类

8

PICC电子商务中心(南海)

佛山

30

保险行业认知、保险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保险类

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行

中山

5

银行业认知、银行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银行类

10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铁路支行

广州

5

银行业认知、银行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银行类

11

中国建设银行广州电力支行

广州

5

银行业认知、银行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银行类

12

盛泽金融中山分公司

中山

20

行业认知、业务见习、顶岗实习

其他类

5、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历年来所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除少数继续升学和个别主动选择改变专业去向的以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均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大批毕业生很快成长为用人单位独当一面的技术、管理骨干,真正做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二)专业特色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建设依托行业办学,逐步形成了专业定位准确;“三证书”制度;实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零距离”就业等特色。

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明显和办学成果显著,2009年“投资与理财”专业被学院认定为院级特色专业,在学院专业建设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促进了专业群的发展。

1.专业定位准确——个人(家庭)理财服务

为了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专业一年至少开展一次专业调研,了解珠三角对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

另外,本专业还成立了投资与理财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社会、行业及用人单位的专家、骨干组成,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进行指导。

这样就保证了投资与理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能做到与时俱进。

通过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本专业确定了三个核心就业岗位——证券个人经纪业务岗、保险营销岗、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岗,这三个岗位指向同一个对象——个人(家庭)。

也就是说本专业是为个人(家庭)培养能提供理财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正在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

因而对能够提供客观、全面理财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要求迅猛增长。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2.“三证书”制度

本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除了取得毕业证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取得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证或银行从业资格证),另外,本专业还强烈建议学生在大三取得“助理理财规划师”技能证。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零距离”就业

本专业探索出了“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四学期以学校为主,分自然班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理论,训练基本技能,提高基本素质;第五学期前半学期学生进入冠名班,接受岗位所需要的实战知识与职业综合技能培训,其培训课程是开放的,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上课地点既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企业;第五学期后半期和第六学期,学生正式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经过前面三个阶段,从而使学生毕业就能就业,从而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内专职老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

本专业校内专职教师11人,具有“双师”素质的老师有6人,占比55%。

其中有一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3人,仅占27%,校内专职老师企业实践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实践教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投资与理财校内实训基地有证券投资实训室和保险业务实训室,勉强满足证券、期货、外汇模拟交易和保险业务实训,但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实训室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造和完善。

另外,现有的实训室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综合理财规划、金融营销等实训的需要。

再者,本专业虽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但相关配套设施、制度还很不完善。

3.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该专业仅有《个人理财实务》一门立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其他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充分吸收《个人理财实务》课程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也在着手按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但课程建设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亟需重新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本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进一步完善。

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无法正确的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给出正确的评价,亟需制定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四、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投资与理财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再经过两年的探索、改革和建设,到1013年9月,把我院的“投资与理财”专业建设成软硬件配套、特色鲜明、适应珠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起引领示范作用的广东省示范专业。

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珠江三角洲金融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珠三角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家庭理财”技能人才为培养特色,积极探索“专业+项目”、“专业+企业”等“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内涵建设,重点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特色教材、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社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2011-2013年,投资与理财专业将现有在校生稳定在300人左右,计划打造一支30人左右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开发一套基于能力本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核心优质课程7门,开发配套教材6部,形成投资理财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构建”五室三部”校内实训格局,搭建15个校外实践基地;实现课证融合,持有“双证书”学生比率达到98%以上;实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开发一套毕业生质量监控系统;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在人才培训、课题开发、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

(二)具体目标

1.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立足为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区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能在地区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营销和家庭综合理财规划的工作。

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立足为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区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能在地区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营销和家庭综合理财规划的工作。

在今后建设的两年中,每年开展一次专业调研,开发一套新的适应市场的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订单培养学生比例达到65%以上,实现“零距离”就业。

2.深化课程改革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对现有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二次开发,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系列化。

紧扣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主题,着手开发“课证一体化”课程。

到2013年,完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4门院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立项1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2门院级精品课程;完成6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1门专业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造;高水平完成5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同步全面开展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证融合”的教材2—3部,“项目课程”教材2—3本。

积极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知识技能培养和职业考证融为一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3.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按照本专业招生规模和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能准确把握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到2013年要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1名,校级青年骨干教师6名,新增4名企业兼职教师,使该专业的专兼任教师总数达到30人左右,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含实践指导教师)的比例达5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升至90%以上。

4.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在广泛吸收同行实践教学优点、与中山金融企业共同开发的基础上,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改善实践条件,加强对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不断推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训练;同时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到2013年,力争建成“五室三部”的校内实训格局,即继续完善证券投资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建设,建设具有实训项目实施能力和虚拟仿真功能的商业银行业务实训室、金融营销实战演练室和综合理财实训室(简称“五室”),采用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的方式引进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各一家到学校与校方共同创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营销服务部或营业部(简称“三部”);二是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每年另外开拓2家保险企业、2家证券公司和1家商业银行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到2013共建成15家左右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

5.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化、职业化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学校、政府、社会(包括企事业单位、媒体、学生家长等)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校内考核形成“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工作成果”考核模式,继续完善校内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二是,每半年开展一次校外合作企业回访、社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客观的质量评价。

6.构筑投资与理财创新服务平台

通过加大在专业及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手段,在在职职工培训、社会化服务、职工技能比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力争年均参与企业在职职工培训2-3次,年均培训人次200人左右;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科研和教研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好、水平高,具有较强教研、科研能力的人才队伍。

到2013年,教学研究课题争取有省级立项1项、院级立项2-3项,年立项课题不少于2项,年均研究开发经费不少于10万元;两年内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不少于1项;教师年均公开发表教研教改、科研论文总数不少于20篇。

五、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

为了实现专业建设目标,本项目组将从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质专业课程和专业教材、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建设。

同时,为了及时掌握专业建设的效果,还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此外,为了展示专业建设的成果,实现资源共享,还将建立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社会需求

清晰的专业定位和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搞好一个专业的建设的前提条件。

本专业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为了能及时跟踪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本专业一年至少开展一次专业调研,通过调研了解珠三角对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和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

根据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主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珠三角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上,修订《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投资与理财人才培养方案》能与时俱进;

2.聘请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一线理财专家和学校职业教育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企业对高职投资与理财人才的需求变化,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社会需求

3.每学年选派至少2名专业教师下金融企业顶岗实践,了解企业投资与理财人才需求动态以及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变化;

4.聘请金融行业专家以及国内高职教育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介绍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及珠江三角区金融行业理财市场的最新技术动态。

(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继续改革和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图)。

图1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思图

1.努力寻求学院办学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共赢点”,调动金融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奠定“工学结合”的基础。

2.制定学制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同时,利用寒暑假派送学生到金融企业短期实习。

做到合理分配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习,在企业工作实习的时间有保证。

企业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