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647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docx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

发展汉语初级写作【《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写作1》全套教案】

二、本课导入下面是一段短文,请阅读,然后用所给的词语简单概括一下短文的意思。

概括后互相交流一下,老师简评。

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寿司。

因为:

一,寿司看起来很美,有黄色的大根儿、红色的火腿、绿色的菠菜、白色米饭,它们包在黑色的紫菜里。

这么美的食物,吃的时候食欲一定很好。

二,做寿司的材料没有严格的规定,很灵活,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材料包在里面。

这样,做出来的寿司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

三,做寿司也不难,只需把菜烫一下,在米饭中倒点香油,放入切好的火腿、蔬菜,用紫菜紧紧地包起来。

出门游玩,把寿司放在饭盒里带到外边吃很方便。

四,寿司有营养,是一种健康食品。

概括:

食物食欲材料灵活把方便营养三、例文讨论学习1.阅读或朗读下文,讨论:

作者问什么喜欢美食?

各段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各写出一句概括的话。

我是个“小馋猫”小时候我有三个心愿:

一是读遍天下好书,满足自己好奇的愿望;

二是买下所有漂亮的布娃娃,满足自己好玩的心愿;

三是尝尽世上美食,满足自己好吃的天性。

妈妈说我小时候就贪吃,我学说话时,第一个说出的词是“妈妈”,第二个词就是“吃”,不知这是不是真的。

还有一个笑话,在我八九岁时,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客人一起吃饭,听说我看过《红楼梦》,大家就故意考我,问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章。

我马上就说:

“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大家都频频点头,又问:

“那么,你能说说这一章的内容吗?

”我说:

“我最喜欢刘姥姥吃的茄子和点心。

”接着,我流利地背起来:

“鱼香茄子,绿豆糕……”大家都笑着说:

你真是一只小馋猫。

长大后,我一直相信,热爱美食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热情的。

真的,看着那些颜色鲜艳、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食物,心情一下子就会单纯、开朗起来。

我的一个好朋友常常约我一块吃饭,她说:

“看见你吃饭时手舞足蹈的快乐样子,我也非常高兴,胃口大开。

”原来好胃口和好心情一样是可以“传染”的!

我也一直相信美食有一种让悲伤停止的力量。

记忆中有一个寒冷的傍晚,我心里珍惜多年的一份感情被伤害了,我孤单地在寒风中走了几个小时,眼泪都流完了,连路灯都在冷淡地嘲笑我。

晚上十点多,我实在走不动了,于是进了路边的一家小店,要了一份咖喱饭。

当那一盘色泽诱人的金黄色米粒摆在我面前时,我冰凉的心慢慢温暖起来,已经麻木的知觉开始复苏了!

我还一直相信,美食能让人发挥创造力。

我六岁那年,妈妈过生日,我勇敢地担任了厨师,做了一桌子的菜:

煮鸡蛋、水蒸蛋、炒鸡蛋、煎荷包蛋……摆了满满一桌子,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满蛋全席”。

此后,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从麻婆豆腐到英式薯条,从饺子到意大利面,无不受到称赞。

喜欢美食的人有时难免挑剔。

有一次,我埋怨妈妈做的菜口味单调,缺乏新鲜感。

妈妈只是笑笑,可爸爸却为妈妈说话了:

“你吃腻了?

我吃了几十年还没吃够呢!

”后来,我又像翅膀长硬了的小鸟,飞离了温暖的家,到外地上学。

然而,飞离家门的“小鸟”还是改不了“馋猫”的习性,爱吃美食的习惯一如既往。

我最喜欢吃学校附近一家小店的菜。

有一天,我下课后又来到这个小店,吃着吃着,突然明白了自己喜欢这里的原因:

这些菜的味道很像妈妈做的菜啊……原来,“小馋猫”最爱吃的还是妈妈做的菜,家乡的菜。

(选自2005年1月17日《文学故事报》作者李娜)词语:

贪吃tānchī馋猫chánmāo一如既往yīrújìwǎng2选用下面的词语,用100字左右缩写上文的内容:

天性好吃开朗胃口诱人悲伤力量创造口味外地吃着吃着……3试一试,写一写(可以二人小组形式进行)

(1)用“一是……,二是……,三是……”改写下面的句子:

父亲有三个爱好,喜欢京剧,喜欢养小动物,喜欢看电视剧。

(2)用“…着…着(如“吃着吃着”),……”改写下面这段话。

下午我和一个朋友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就在这时候,我们都想起了一位老朋友。

(3)用“此后”改写下面的句子六岁的时候,我第一次为妈妈做了晚饭。

第一次做了晚饭后,我对烹调的兴趣不断增加,烹调水平也不断提高。

(4)用“难免”改写下面的句子刚到外国生活,很可能会感到孤独,不习惯新的环境。

四、边读边练1.阅读下文,讨论:

中餐和西餐有什么不同?

2.把文章分成几个段落,并且讨论为什么这样分。

中餐和西餐我常有机会吃西餐,然而似乎我还是更喜欢中餐。

我知道,西餐比中餐更讲究营养均衡和饮食卫生,但是,那些还有点红的牛排、生鱼,那些黄油,还有用生的蔬菜叶拌的沙拉,总让我的胃感到不太舒服。

我觉得中餐更好。

然而,我有一个英国朋友,他虽然很喜欢中餐,却不同意我的看法。

我们认真地讨论了一次,客观地比较了一下中餐和西餐。

最后,我认为,他的话有道理:

中餐和西餐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先说西餐。

牛排是西餐的代表“作品”。

点牛排时,饭店里的服务员一定会问:

烤还是煎?

要几成熟?

五成?

八成?

全熟?

厨师完全按照顾客的要求煎烤,而且也不加调料。

调料要在牛排上桌后,让顾客自己加,放多少盐或者胡椒粉,放多少柠檬汁或番茄汁,按顾客口味决定。

虽然西餐里也有一些规定,如西式早餐,一般是一杯热饮、一杯果汁、一份肉食、两个鸡蛋及面包,但还是给顾客留下较多的选择余地:

热饮可以选咖啡或牛奶或红茶,自己选择加糖或不加;

果汁有橘子汁、西瓜汁、番茄汁等多种;

肉食、面包也有多种,面包抹黄油还是果酱,由自己选择,还可以多要;

鸡蛋,可煮可煎,煎成什么样子,煮到什么程度,都由顾客自由选择。

再谈谈中餐。

吃中餐时有固定的菜单,服务员一般不会问顾客有什么要求。

一道菜怎么做,是煎是炒,是煮是蒸,生熟老嫩,放不放辣椒、醋,加多少油放多少盐,一切都由厨师决定。

无论什么人来吃,无论吃的人口味如何,同一道菜厨师总是同样的做法,所以总是同样的味道。

顾客是否喜欢,合不合口味,厨师就不管了。

另外,吃中餐一般是使用共餐制,大家都是围桌而坐,一起食用各个盘子里的菜;

吃饭的时候,年龄、地位、身份不同的人坐哪个位置还有一些规矩,即便不讲究规矩,大家同吃一桌饭,吃多吃少,吃这个还是吃那个,也是互相关联的,不能每个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若是在正式的宴席上,规矩就更多了。

喝什么酒,喝多少酒,愿不愿喝,一般由不得你。

而西餐则是分餐制,各人自己决定吃多少、吃什么,不用互相客气,彼此互不干扰。

西方人喝酒也是全凭自愿,喝不喝酒,喝什么酒,喝多喝少,没有人会勉强你。

相比之后,我不得不说,西餐体现出的饮食观念对不同的人来说,还是合理一些,也更自由。

按道理说,吃饭应该是一种个人行为,吃的感觉怎样,只有自己知道。

在这方面,西餐尊重个人要求,而中餐则更强调共性。

(文章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词语:

1讲究jiǎngjiū2均衡jūnhéng3共餐制gòngcānzhì把上文的内容缩写成100个字左右的短文写在下面。

写完后向大家读一读。

五、参考练习1.文中,加上括号的是各段的连接词语。

读一读,讨论:

如果没有这些连接词语,文章的表达效果会不会受到影响。

法国人的就餐习惯法国人在饮食上很讲究艺术性。

单是餐桌的布置,从桌布、餐巾的精心选择到餐具的颜色、风格都要完美统一,还要考虑灯光、蜡烛的配合。

同时,他们也注重实际,无论是大型宴会还是便餐,一般都是上四道菜,这样,既能使人吃好又不浪费。

(第一道是冷盘。

)冷盘用各种蔬菜做成,放上专门的调料,正式宴会也用海鲜代替蔬菜。

第二道菜是主菜,常为肉食,或是牛肉,或是羊肉、鱼等,一般是炸的或烤的,再配一些蔬菜。

第三道菜主要是奶酪。

法国现有365种以上的奶酪,一天吃一种,一年都不会重复。

这些奶酪有带葡萄干的,有带核桃仁的,有软的,有硬的;

有咸的,有辣的……法国人习惯把奶酪夹在面包里吃,百吃不厌。

最后一道菜是甜食,即甜点心、水果或冰激凌。

(除了食物,法国人对喝的更为讲究。

)他们的饮食离不开酒,他们以葡萄酒为主,但不同的食物配不同的酒。

在正式宴会中,人们先喝开胃酒,吃一些小点心之类的东西。

开胃酒的种类有伏特加酒、威士忌、金酒等,度数一般在16度至40度之间。

冷盘上来后,一般喝白葡萄酒或红葡萄酒,度数一般在11度至12度。

吃主菜时,法国人习惯于边吃红肉(牛肉、羊肉等)边喝红葡萄酒,如果吃白肉(即鸡肉、鱼等)就喝白葡萄酒。

当上奶酪时,一般喝红葡萄酒,如讲究一些的,要喝专门的配合吃奶酪的红酒。

最后在吃甜食之后,他们习惯喝点消化酒,如法国香槟酒、白兰地等。

酒在法国的饮食中,成了非常重要的佐餐食品。

(从上文可以看到,)奶酪和葡萄酒在法国的饮食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觉得法国人的就餐方式既讲究实际,又富有艺术性。

词语:

1就餐jiucan2务实wushi3国宴guoyan4佐餐zancan5扮演banyan2.把下面的段落合理地连接起来。

A然后把西红柿切成片儿B先把鸡蛋打在盘子里,搅拌好C西红柿茶鸡蛋这个菜又好吃又有营养,它的做法很简单D两种材料都准备好了,就把锅放在炉子上,烧热E再炒西红柿,最后把鸡蛋也放在西红柿里,就可以吃了。

F锅热了,把油倒在锅了,先炒鸡蛋,鸡蛋好了,就装在盘子里合理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后作文,600字左右。

选择下面的题目写作,也可以自己选择相关的内容来写。

我喜欢的一种食品我会做的一个菜(点心)中餐和我的家乡饭的异同写作基础知识

(一)段落之间的衔接连贯写文章从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从一个问题写到另一问题,需要衔接的词语或句子。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1.利用关联性词语衔接上下文。

可以参考下表:

类别段落间常见的连接性词语时间词不久随后接着在那以后后来正在……的时候地点处所词在……里路上……里……前副词、连词终于果然另外然而至于所以但是因此如果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最后言归正传这就是说相比之下总的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总之既然如此话说回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示逻辑关系(承接、归纳、总结、补充、比较)的词2利用词语的重复衔接上下文本单元写作实践中的《我是“小馋猫”》文中,有不少重复使用的词语:

长大后,我一直相信,热爱美食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热情的。

真的,看着那些颜色鲜艳、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食物,……我也一直相信美食有一种让悲伤止步的力量。

记忆中一个寒冷的傍晚,……我还一直相信,美食能让人发挥创造力。

我六岁那年,……“我一直相信”这句话的几次反复,就起了连接作用,衔接了几个内容近似而又有所区别的段落。

3利用设问句衔接。

设问句有组织上下文的作用,例如:

以上我们谈了上海的城市特点。

那么,北京又有哪些特点呢?

北京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建筑风格方面。

……

(二)比喻方法比喻。

比喻是用具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种事物。

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二是用浅今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便于人们理解。

汉语的比喻有三种:

一、明喻,用比喻词“像”(如“我又像翅膀长硬了的小鸟);

二、暗喻,用比喻词“是”(如“你真是一只小馋猫”);

三、借喻,不用比喻词,要说明的事物也不出现(如:

“不论困难多大,我们会充满信心地迎接暴风雨),句中的“暴风雨”是指困难。

比喻的使用有习惯性,也有比较强的文化色彩。

比如,中国人不会把漂亮的女人比喻成“狐狸精”,也不会把喜欢的人比喻成“狗”,这样的比喻有贬义,使用时要注意。

一、本课导入朋友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你记得你以前的好朋友吗?

他(她)是个怎么样的人?

也可以展示一下你们在一起的照片。

三、例文讨论学习1.阅读或朗读下文,讨论:

这篇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如果这篇文章不要第一段,从第二段开头,文章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讨论:

文章中“我”和朋友的性格有哪些不同?

我的一个朋友(日本学生内村好彦)“向生活挑战”,这是我的一个朋友用来鼓励自己的话,也是用来鼓励我的话。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从小做事就犹犹豫豫,不敢单独行动。

在中学学汉语的时候,我和一个同学常常一起学习,这位朋友对我的性格产生了影响。

我的这位朋友叫中村达郎。

他的性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除了学习之外,业余时间他还主动地和朋友建立联系,他善于组织活动,遇到麻烦时他总能想办法解决。

那年夏天,我们一起到北京来留学。

我第一次来中国,有点紧张,学过的汉语都说不出来,更不敢单独出门。

同学们都是结伴行动,一起出去吃饭,一起购物。

只有中村例外,显得最放松,常常一个人去学校外面逛街,还用说得非常生硬的汉语和老人聊天,购物,问路。

我觉得不可思议,就问他:

“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行动时,一点也不紧张吗?

”中村说:

“其实,我第一次单独做事的时候,也有点害怕,可是,我总是说服自己:

这没什么的,多做几次就好了。

如果做什么都害怕的话,就什么都做不成。

”他告诉我,他常常用“向生活挑战”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努力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听了他的话,我感到有点惭愧。

我与他年龄相同,他做的事我应该也能做。

暑假学习结束后,我们一起到上海、南京去旅游。

那时,我们的汉语水平还不太高,但是中村一有机会就说汉语,我也跟他一样,常常开口练习。

在他的影响下,我还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

一个人去越南旅游,因为,“向生活挑战”这句话,我想亲身去体验一下,中村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这样,我鼓起勇气,一个人去了越南,接着还去了老挝、泰国。

在旅行中,我遇到许多困难,我得一个一个地解决,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锻炼。

通过那次旅行,我的自信心增强了。

现在,我来到中国学习,和达郎已经很久没有机会见面了。

可是我还常常回忆起他鼓励我的话:

向生活挑战。

我希望他也到中国来学习,可是他说,他不能来,感到很遗憾。

他对我说:

“加油吧,内村。

”“向生活挑战”,这句话对我的成长产生过重要的作用。

词语:

挑战tiaozhan内向nèixiàng犹豫yóuyù生硬shēngyìng增强zēngqiáng越南Yuènán4从上文中查找有关词语写在下面,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思路。

(3)我的性格:

(2)朋友中村的性格:

(3)中村的想法:

(4)我得到的启发:

(5)我发生的变化:

(7)我对朋友的感情:

3选用下面的词语,描写上文中“我”和那位朋友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运用一些学过的描写性格的词语):

内(外)向开朗积极紧张善于勇气独立害怕4.试一试,写一写(可以二人小组形式进行)

(1)用“与……相同”改写下面的句子划线的部分。

我们俩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基本一样,都认为在网上交朋友得小心一些。

(4)用“善于”改写下面这段话。

这位朋友在建立朋友关系、组织集体活动方面做得很好。

(3)用“鼓起勇气”改写下面的句子划线的部分。

开始的时候,我有点害怕:

一个人到国外去,遇到问题怎么办呢?

可是,想到这个朋友的话,我就克服害怕的心理,开始了行动。

六、边读边练1.朗读或阅读下文。

试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并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写在文章后面。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位叫俞伯牙的先生,善于弹古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就像高山流水。

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总觉得遗憾,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琴声的人。

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乘船路过汉阳江口。

晚上,云开月出,景色迷人,伯牙拿出古琴,专心致志地弹奏起来。

忽然,他看到一个人在岸边站着,一动不动地听着。

伯牙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捆柴,他想:

一个打柴的人,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

他问:

“你既然喜欢我的琴声,那请你说说看,这是一首什么曲子?

”打柴人的回答非常准确,伯牙非常兴奋,又为他弹了几个曲子。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的时候,打柴人说:

“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

“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两个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伯牙非常惊喜,他遇到自己的知音!

这个打柴人叫钟子期。

他们约定每年的中秋到这里来见面,弹琴,听琴。

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

可是有一年的中秋,俞伯牙来到这里,怎么也不见钟子期。

于是他弹起琴来,希望邀来这位知音,可是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得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能听到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闻讯万分悲痛,他来到子期的坟前,悲伤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完,他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碎,说:

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我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真诚的友谊的确值得赞颂。

词语:

打柴dǎchái知音zhīyīn遗言yíyán琴弦qínxián请写一个句子简要概括文章四个段落的内容:

(1)

(2)(3)(4)2.把上文的内容缩写成100个字左右的短文写在下面。

写完后向大家读一读。

七、参考练习1.下面短文后的四个题目哪个对这篇短文比较合适?

为什么?

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首先我喜欢学习汉语,因为我喜欢艺术,漂亮汉字当然很吸引我。

其次,我也喜欢英语,英语很好听,在任何国家都非常有用。

当然我也喜欢自己的母语,尤其是母语中的诗歌,因此我常常参加朗读诗歌的表演,得到过不少奖励,老师和父母都认为我在语言方面很有天分,模仿能力比较强。

此外,我还喜欢绘画和音乐,尤其是绘画。

我觉得,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总能找到许多让你喜欢的东西。

题目:

(1)谈谈我对汉语的兴趣

(2)我的兴趣简介(3)我不但喜欢汉语,同时也在其他方面的有兴趣(4)我对语言的兴趣2.把下面对话中的故事改成一段叙述性短文(另用作文纸完成)(提示:

a自己可以增加故事内容;b把故事中其中一人当作自己,即以“我”的人称方式来叙述故事。

)李方:

给你讲个故事吧!

刘林:

那太好了!

李方:

一个很冷的冬天,两个朋友在雪地上行走。

因为迷了路,他们吵架了,高个子打了矮个子一拳。

刘林:

那矮个子一定非常生气吧!

李方:

当然生气了,他在雪地上写了几个字:

今天高个子打了我一拳。

刘林:

那他们后来的关系一定有点麻烦了。

李方:

你听说完。

后来,他们继续往前走。

矮个子觉得越来越冷,全身都发抖,几乎走不动了。

刘林:

那高个子呢?

李方:

高个子连忙把自己的大衣脱下,帮助矮个子穿上。

刘林:

那真是雪中送炭啊!

矮个子一定很感动!

李方:

对,他拿出一把小刀,在雪地上找到一块石头,在石头上刻下:

今天高个子救了我。

刘林:

他为什么要用刀在石头上刻字呢?

李方:

矮个子说,朋友的相互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得尽快忘记,而朋友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得把朋友的帮助永远记那下来。

刘林:

说得好极了,这是对友谊最好的解释啊。

3.给下面的短文分出段落,并说明分段的理由。

个人大事记1980年6月,我来到人间,爷爷给我取了个名字:

梅梅。

从小学到大学,我对自己的名字都是非常满意的,叫起来又好听,又亲切。

1986年,我开始上小学。

第一次参加学校运动会,我得了50米短跑第一名。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和欢呼。

可是,我第一次的语文考试也得了第一名——从后面数起的第一名。

1992年,我上了初中。

我开始喜欢打扮,喜欢漂亮的衣服。

我还悄悄地喜欢上班里的一个男生,可是,这件事没有人知道,这是我的第一个秘密。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到一个饭店去打工。

我才知道,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回到学校,同学们都说我比以前成熟多了。

经历辛苦,才会逐渐成熟,这是我的第一个人生体会。

前年秋天,我上大学一年级了。

我加入了学校的舞蹈队,还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到农村去当义务代课老师。

我才知道,中国还有很多贫困的地区、有很多孩子缺乏教育的设备。

现在,我正在上大学三年级。

人生刚刚开始,路还很远,我一定要努力。

9.课后作文,600字左右。

选择下面的题目写作,也可以自己选择相关的内容来写。

(1)成长中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人或事(6)我的成长过程(7)难忘的往事(8)我的好朋友——XXX写作基础知识1.文章开头的常用方法:

文章的开头应该紧密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同时最好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开头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0.说明时间,或介绍中心人物;

11.直接说明文章的话题;

12.发表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情:

13.引用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言论。

2.段落知识

(1)什么是“段落”?

文章把内容密切联系着的句子连续说完,这就是一段。

较长的文章一般不会从头到尾只有一个部分,而是分成几个段,这样能读者能使文章层次清楚,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2)段落的标志:

汉语文章的段落,以另起新的一行、开头空两个字为标志,短语段之间不空行。

(3)分段的目的:

划分段落的目的是使内容发展的层次、重点表达得更为清楚,让读者对每个部分的内容理解得更准确。

如果从头到尾不分段落,读者会感到条理、重点不够清晰明显。

(4)分段的方法:

可按事物叙述过程的独立性、完整性来分。

叙事文章可以按时间推移来分,也可按地点的转移交替来分,还可按事件的发展过程分,议论说理的文章一般按照议论的逻辑来分,说明的文章一般以说明对象的转换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