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730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docx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论文: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摘要:

贾平凹对故乡商州有着深切的思恋之情,其系列散文《商

州三录》以冷静的笔触描写故乡的人事,为我们展示了商州这块古老

而厚重的土地上那独特的地理风貌及人情世俗,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

同时,贾平凹表露出对故乡既赞誉又焦虑的复杂感情,以及由此

引发的对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也表现了他思想的

深刻性。

贾平凹商州系列散文以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成为其散文创作转型的代表之作,也是其民俗文化散文创作走向成熟

的标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

贾平凹商州散文地域特色思想深刻性

ThezonecharacteristicsofJiaPingao’Shangzhouproseand

theauthorthoughtprofundity

Abstract:

JiaPingaohassincerelytothehometownbusinessstatethinksoffondlythesentiment,itsbusinessstateseriesprose"BusinessStateThreeRecords"describethehometownbythecalmbrushworkthehumanaffairs,haddemonstratedforusbusinessstatethisancientandonsincerelandthatuniquegeographystyleandhumansentimentcommoncustom,hastherichzonecharacteristic.Atthesametime,JiaPingaorevealshimtothehometownboththepraiseandtheanxiouscomplexsentiment,fromthisaswellasinitiatestothenationaldispositionandnationalcultureprofoundreconsideringandthecritique,hasdisplayedhisthoughtprofundity.JiaPingaodiscussesthestateseriesproseworkrepresentativewhichbecomesitsprosecreationreformingbytherichzonecharacteristicandtheprofoundthoughtprofundity,alsoisitsfolkcustomcultureprosecreationmovestowardsthematuresymbol,hastheveryhighartisticvalue,isworthusstudyingthoroughly.

Keyword:

JiaPingao;proseaboutShangzhou;thezonecharacteristics;

thethoughtprofundity

贾平凹不仅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亦是一位多产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于浑

厚中见精妙,朴拙中存灵气,清新灵秀,飘逸自然,在新时期散文园地中独树一

帜。

散文家贾平凹大有超越小说家贾平凹的趋势,其作品“商州三录”被认为是

贾平凹风俗文化散文创作的典型和高峰的标志,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贾平凹是一位对客观自然景物,特别是对故乡商州山川景物十分钟情、痴迷,并且悟性极强的散文家。

故乡商州的山水景物对他的创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贾平凹曾经说过:

“对于商州的山川地貌,地理风情我是比较注意的,它是构成我

[1]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的作用是很大的。

”的确,在商州生活十九年的贾平凹,对故乡的一山一水都格外熟悉,对家乡父老的悲欢苦乐了如指掌,对商州的整个文化氛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

就在他创作取得一定成就时,他依然频频掉回头,一次又一次把商州当成一本容量丰富的大书来读。

他曾“一个县一个县地游走,每到一县,先翻县志,了解历史、地理,然后熟人找熟人,层层找下去,随着这些在下面跑着的人到某某乡村、人家有意无意地

[2]了解和获得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

正是这浓郁的商州地域文化的熏陶,成就

《商州三录》。

了贾平凹民俗散文的颠峰之作——

在贾平凹的民俗散文中,写商州的约占了一半,这其中以“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影响为最大。

商州系列散文立足于商州地区的风土人情,从商州的地理风貌写到历史沿革,从商州的人情世态写到商州的风俗习惯,以朴实的笔致细腻描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那独特风俗习惯,为我们揭开了商州这片古老土的神秘面纱,让“外边人多少懂得这块地方,以公正而

[3]平静的眼光看待这个地方”。

贾平凹对商州地理人文的深刻反映,对商州山水的精确描写,对商州人民人情性格的真诚赞美,使得他的商州系列散文具有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原始自然的山水之美

地域性,是一方民众的生活习惯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它是构成散文地域色彩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源头。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性,首先表现在对商州自然山水、气候物产之美的书写上。

商州,旧称商洛地区,处于关中和陕南交界处的秦岭南麓。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位置的分界线,是南北两大自然气候的过渡区,商州正处在这个地域交叉地带上。

它四面环山,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又处于南北分界处,历来为政治、军事的重要据点。

早在战国时期,秦、楚、西周便在这里展开拉锯战,后来秦国采用商鞅新法,国力大增,破楚掠地,这里成为商鞅的封地,故取名商州。

商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该地区经济的封闭与落后,而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导致外界人对商州知之甚少,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地处深山的商州必定是贫困的、落后的,故而就有了商州乃穷山恶水之地的误传。

商州似乎已成为一个被世人遗弃的孤儿,默默地躲在角落苦苦挣扎。

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贾平凹却以本土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商州山水的真实面貌。

他在抒写这一偏远山区的种种不便时,更多的却是以发现美的眼光表现其自然风光之美,把那种未经人为破坏的原生态环境呈现于读者眼前,使人为之精神大振。

贾平凹笔下的商州虽然偏僻、贫瘠,却充满原始野味之美,犹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

在《商州初录.引言》中,贾平凹对商州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

他如此描写美妙的山村图景:

“那里是绝好的国家自然公园,土里长树,石上也长树,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有山洼,就有人家,白云在村头停住,„„屋后是扶疏的青竹,门前是妖妖的山桃„„拾级而下,便有溪有流,遇石翻雪浪,

无石抖绿绸„„”那里的泉水更是神奇,“不论到任何地方,只要有水,淘之则甜,若发生口渴,随时见着有长猪草的地方,用手掘掘,便可见一洼清泉,白日倒影白云,夜晚可见明月,冬喝不森牙,夏饮不疼肚。

”难怪作者强烈呼吁外界人士来商州旅游观光,“那里虽然还没有通上火车,但山之灵光,水之秀气定会使你不知汽车的颠簸,一到那里,你就会失声叫好,真正会感觉到这里的一切似乎是天地自然的有心安排,是如同地下的文物一样而特意要保留下来的胜景~”贾平凹笔下的商州风景,如此静谧、温馨、安详,充满原始野味之美,令人心驰神往。

处于交叉地带的商州,“气候没有关中干燥,却也没陕南沉闷。

”商州深山里物产出奇地丰富,“核桃树到处都长,核桃大如山桃,皮薄如蛋壳,手握之即破„„栗树无家无主,栗落满地,一个时辰便检得一袋。

”“水不仅甜,可贵的是水土硬,生长的粮食耐磨耐吃,虽一天三顿包谷糊汤,却比关中人吃馍馍还能耐饥。

”虽说不产煤,但“深山里,烧饭、烧炕、烤火,全是大块木材,三尺长的大板斧,三下两下将一根木檩劈开,这使城里人目瞪口呆,也使川道人连声遗憾。

”故而,商州民间就有“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说法。

商州的山水以其丰富的物产养育了一代代商州儿女,这里的山山水水在商州人的眼中自然格外的可亲可爱可敬。

在商州系列散文中,贾平凹“凭着一颗拳拳之心”来抒写自己对故乡的感激、依恋之情。

商州这块地方虽然闭塞、贫穷、落后,但在作者这位怀着赤子之心的商山人眼中始终却洋溢着原始、纯净之美,处处显露出顽强的生命活力。

那静谧安详的山水,温润宜人的气候及丰富的物产,无不令人心存感激。

(二)淳朴的人性人情之美

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形成一个地区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及民间文化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商州所在的陕南地区地处秦岭深处,四周被崇山峻岭阻隔,自古以来,只要锁上潼关,相对于中原地区便是一个封闭的地区,这种独特的地形结构使之更易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及思想观念。

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山水不仅仅成为作者寄寓深情的象征物,而且规范了商州人的生存方式和性格气质,成为商州文化的一部分。

因而,商山人身上既有大山的厚重与沉稳,又有溪水的清秀与温柔。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除独特的地理风貌这一表层特征之外,还表现在对商州人淳朴善良的性格和美好的人性人情的深层展现和激情赞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商州山美水美,生活于其中的人更美。

商山的厚重,丹水的柔情,以及商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造就了商州人淳朴、憨厚、善良的人性和人情之美。

贾平凹笔下的商州人多淳朴、善良、忠厚、直爽、乐观。

山里人自有其独特的处世哲学:

他们对“让烟就吃,让水就喝的,便认作是看得起他们的朋友,敬他一尺,回敬一丈,自酿的酒就端上来,双手捧递。

”(《莽岭一条沟》)从他们的交友原则和方式足见其直率、豪爽的天性。

洛南、丹风之间莽岭里的山民待人特别厚道,他们发现路人偷食他们的核桃、栗子、山梨、柿子,“却并不责骂,善眉善眼儿的,招呼进家去吃„„家家门前石条上放着黑瓷罐子,白瓷粗碗,那罐子里放的竹叶茶,尽喝包饱,分文不收。

”如此好客的山民令那些不自觉的路人自感汗颜,下次自然不好意思再动不安分的念头。

(《莽岭一条沟》)他们习惯在路边放着一双双旧草鞋,无偿地为行路人换草鞋提供方便。

仲夏的山上,采药老者攀登山崖,采挖草药救治在山中跌伤的行路人,分文不取。

(《商州又录.六》)山民们的这些善行充分体现了其善良、淳朴的天性。

《石头沟里一位复员军人》中的复员军人宁有生,在小寡妇热烈坦荡的真情感召下,终以

血性男儿的刚烈冲破落后的世俗偏见和家庭势力阻挠,娶了命运多舛的小寡妇为妻,体现了山民们热爱生活,追求纯洁爱情,不顾世俗偏见的美好而刚烈的心灵。

商州山里人特有的这份真情实感是健康的、纯真的、毫无世俗虚伪的人性之美。

无论是山民们助人为乐的善良、质朴天性,还是他们在艰苦挣扎中的旷达乐观;无论是男子的刚毅、隐忍,还是女子的热情、刚烈,无一不是热诚、质朴的人性、人情的自然表露。

山民们这种朴素的人情美、人性美,似乎正是作家在大都市难以寻觅得到的。

对这种传统的民族人性情感的描写,正是作者地域性散文的独特之处。

商州山水的美映衬着山民质朴的人性人情之美,二者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美境界。

(三)古朴的风俗习惯(民间神秘文化的保留)

风俗民情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描写地域自然风景相比较,描写地域风俗民情更能突出文学作品的民族特点和文化蕴意。

贾平凹认为:

“不同的地理环境制约着各

[4]自的风情民俗,风情民俗的不同则保持了各地文学的存异。

”基于这样的认识,贾平凹在其商州系列散文中,将商州独特的风俗习惯有机地融汇到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中,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商州地域风俗画卷。

《棣花》便是一副原始的山村风俗画,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开始演社戏,到大年初一令人神往的社火,处处洋溢着春节的热烈气氛,跳荡着农民顽强的生命力,极具地方特色。

《镇柞的山》中写到镇柞古朴的风俗:

“井闾相错,婚姻相通”,“五里一腔,十里一调,而礼节尚习不甚相远。

《黑龙口》中写在“旅店”的奇遇:

“天黑了,主人会让旅人睡在炕上,媳妇会抱来一床新被子,换了被头,换了枕巾。

只说人家年轻媳妇要到另外的地方去睡了,但关了门,主人脱鞋上了炕,媳妇也脱鞋上了炕,只是主人睡在中间,作了界墙而已。

”主人要是出外,也只是在两人中间横上一根扁担„„回来叫你喝一碗凉水,“你若不喝,说你必是有对不起人的事”„„由此表现商州人的憨厚及此地风俗民情的古拙、纯朴,其独特风俗习惯和仁义厚道的交际准则令现代都市人企慕不已。

陕西的风俗既带有我国民间文化真和善的共性,又有自己小区域的独特风采。

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的风俗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商州“家庭富裕不富裕,标志不像关中人看门楼的高低,不像陕北人看窗花的粗细,他们是最实在的,看谁家的地窖里有没有存三年二年的甘蔗老酒,看谁家的墙壁上有没有一扇半扇盐腌火燎的熏肉。

”不同的风俗显示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情趣及理想追求。

山里人实在,他们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甚至还遗留带有相当神秘色彩的传说和风俗,如猪圈上用白灰绘着圆圈,以使野兽望而却步;狼请接骨医生治病后知恩图报(《莽岭一条沟》);狼叼走小孩去陪伴小狼(《金洞》);凶死鬼阴魂不散,附在一人身上而借口逞凶(《刘家兄弟》)等等传说、故事,都体现出商州神秘文化的特征。

[5]“民情风俗积淀和折射着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与文化心态。

”商州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其浓郁的地域风俗文化深深地熏陶了贾平凹,磨砺着他的艺术才情,陶冶着他的文化性灵。

商州已成为贾平凹认识世界与历史、人生的一个法门,是他创作的源泉与聚焦点。

他自己也坦言:

“我想着眼于考察和研究

[5]这里的地理、风情、历史、习俗”,“得出中国农村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变迁以

[7]及这个大千世界里的人的生活、情绪、心理结构变化的轨迹。

”事实上,商州

这块当年商鞅变法的“特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封闭,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民情风俗的确保存得比较好。

去过商州的游人,亦“不得不对商州的大量遗属保守在民间口语中的上古语言,对有着山大王和隐士的遗传基因所形成的人民的性情,对秦头楚尾的地理环境而影响的秀中有骨,雄中有韵的乡土风俗叹为

[8]观止。

”商州独特的风俗习惯是浓郁的秦汉文化在商山地区的历史遗留,它对贾平凹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商州系列散文是贾平凹以一颗赤子之心送给故乡的一分礼物,更是故乡的慷慨馈赠。

二、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贾平凹的风俗文化散文并不在于单纯地描绘地域风情,其深层内涵在于对国民性格、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作为一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作家,贾平凹对故乡商州的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往往于无限热爱、赞誉之中流露出些许憎恶之情。

商州系列散文即表现出他处于二元状态的矛盾情感。

一方面是对养育自己的乡土的包容、热爱、依恋,另一方面在理性及现代都市文明的显明对比下,又使他对乡村生活中的保守、落后、愚昧及丑恶感到忧虑和痛心。

这就使他的创作一方面表现为对故乡人情风貌的朴实、淳厚、洁净品质的不断发现和赞美,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故乡生活落后面的委婉批判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出其创作思想的矛盾性和深刻性。

或许是爱之深恨之切吧,商州及生活在这里的商州人在贾平凹的眼中既可爱又可恨,既高尚又卑劣。

在商州散文中,贾平凹一方面极力赞美“山里人”的纯朴、善良、憨厚。

如屠夫刘川海的耿直,摸鱼捉虾人的痴憨;采药老者治病救人分文不取的善良;年轻寡妇的仁善经营与仁义行为;莽岭山人的热情、厚道等等。

在商州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人心是那样古朴,风俗是那样淳厚,古老的传统道德以其巨大的力量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然而,这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却又是如此的落后、封闭,新旧文化的冲突和矛盾明显地存在着,生活中的沉重和丑恶随处可见。

贾平凹在极尽赞美之词的同时也以冷静的笔触为读者揭示商山人丑恶、卑劣的另一面。

譬如:

刘川海看不得现代青年谈恋爱的保守、愚昧;《一对情人》中的老父亲为了索要财礼而不准女儿与恋人接触的落后、封建;《小白菜》中的优秀民间艺人小白菜,在艺术取得相当大成就时,想洁身自好却遭流言、受污蔑,被打击迫害,直至“文革”中被折磨而死的悲剧;《《金洞》中被狼叼去的孩子回到人群中却不被理解而凄惨死去„„这些事件反映出山民们愚昧、自私、冷漠的那一面,这与其善良、憨厚的天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正是这可爱与可恨的交织,高尚与卑劣的融合才造就了实实在在的“商山人”形象。

贾平凹作为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家乡的人事,并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其做出公正的评述和深刻的反思。

在他对故乡狂热的赞美、依恋中,我们依旧能发现其冷峻的批判意识。

贾平凹的商州散文正是以商州人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几千年农耕文明影响下农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流变,并以此上升为对国民性格及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在商州这块信息相对闭塞,与现代城市文明相比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山区地带,人们更多地崇尚传统文化所营造的小农经济的理想社会模式,宁肯守着“洋芋糊汤疙瘩火”,过安贫乐道的生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圈阻碍了他们的视野,使之不自觉地形成了沉静、内视、保守的性格。

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外

部世界显得异常平静冷漠,不为所动,安于现状,不求创新。

典型的代表如《商州又录.三》中描绘的乡村冬景图:

初冬,柴门紧掩,女人把磨搬上热腾腾的炕,盘腿正坐,两块圆圆的磨盘就动起来。

女人边摇磨,边摇着吊在竹筐里的娃娃,娃娃睡了,女人也倦了,磨子缓缓地、单调地转动着。

窗外,男人在山头上犁地,犁沟全是从外向里转,转得像指印的斗纹,五个山头就是一个手掌。

男人在地里转圈圈,女人在炕上转圈圈。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生命就这样地逐渐消耗了„„封闭的生活环境,落后的物质条件,很自然地使商州人的思维模式和性格都带上褊狭、封闭、滞重的特征与历史的惰性。

贾平凹对这样的生活情景和“国民性格”的刻画,已超出了地域性的限制,他从一个个商州山民身上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底层农民的缩影。

长期处于底层的广大农民,在“苦焦”的生活磨砺下,他们不再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转而信天由命,他们想的不是要征服自然,而更多的是人将如何适应自然,将一切灾难都归为天意。

这与道家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桎梏。

贾平凹在散文中试图以现代理性的深刻解剖,冷峻揭示出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和环境闭塞而造成的商州文化的“冻结”及人们身上潜在的历史因袭的重负,从而引发对国民惰性的反省和深思。

贾平凹商州散文在剖析商州文化及人性人情时,还注意到了时代生活变革大潮给人们思想观念、气质和民俗带来的流变和新的气息。

他能够站在现代意识的立场上,对变化着的商州进行理性的审视,既表现商州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变革的制约,又反映现代文明对古老商州的冲击,体现出其思想的深刻性。

譬如:

龙驹寨中写龙驹寨人紧跟时代步伐,“西安街头出现什么风气,龙驹寨很快也就出现什么风气”;写年轻人追逐时髦,写他们也学会谋算赚城里人的钱;黑龙口中,作者写原先当队长的“瘦个人”的落伍,他不求进取贪图小利而被周围人耻笑;更写改革开放以后,山里人逐渐萌发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小贩们经商的场面;木碗世家里的黄老汉儿子不遵父训,放弃木碗手艺,顺应时代潮流,不失时机改弦易辙,养猪、养羊、养鸡,尔后又搞运输,一个劲儿“折腾”,终于发家致富,并且在致富后,他又极有远见地花几万元为乡村小学修建新的校舍等。

显然,贾平凹笔下的龙驹寨青年,黑龙口小商贩,以及黄老汉儿子等人物的行为,恰好反映出变革时期中国新一代农民的觉醒和前进的脚步,他们背负着传统文化向新时代迈进的历史重任。

贾平凹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关照故乡商州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探索新时期农民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撞击下心理及精神的转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以游子的身份毫不掩饰地抒写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衷情,并以平实的笔调对故乡商州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透视与描绘,从而“再现一种社会和精神的活的过程”,反映商州山民的生息繁衍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商州系列散文中,贾平凹站在本土人的立场上以冷静的笔触来抒写故乡的人事,让笔下的人物和故事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读者,更为客观地为我们揭开了商州神秘的面纱,使商州人深刻地反省自己,也使外界人能更公正地看待商州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贾平凹的商州散文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摆脱了初期散文创作的“小家子气”,使其民俗文化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完成散文创作的第一次转型。

参考文献

[1]贾平凹答〈文学家〉[J].文学家1986,

(1).

[2]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选集[M].广州: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贾平凹(变革声浪中的思索——〈腊月(正月〉后记[J](十月,1984,(6).

[4]贾平凹答〈文学家〉[J].文学家1986,

(1).

[5]曾令村(民俗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J](嘉应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4).

[6]、[7]贾平凹(贾平凹散文大系(第二卷)[J].桂林:

漓江出版社,1993

[8]贾平凹(坐佛[M].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