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1095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docx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

学生版《阿房宫赋》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学习点:

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德育渗透点: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

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

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

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

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

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

据《三辅黄图》:

“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

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

“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

“赋,铺采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列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

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

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

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

2、解释重点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而气候不齐()

(7)杳不知其所之也()

(8)雷霆乍惊()

(9)一人之心,万人之心()

(10)秦爱纷奢()

(11)人亦念其家()

(12)奈何取之尽锱铢()

(13)多于南亩之农夫()

(1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15)戍卒叫,函谷举()

(1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7)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18)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19)谁得而族灭()

(20)秦人不暇自哀()

(2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2)廊腰缦回()

3、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

(3)蜂房水涡:

()

(4)未云何龙:

()

(5)不霁何虹:

()

(6)辇来于秦()

(7)朝歌夜弦()

(8)鼎铛玉石()

(9)金块珠砾()

(10)歌台暖响()

(1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4、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古义:

今义:

行。

(2)钩心斗角古义:

今义:

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

今义:

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

今义: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义:

今义:

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古义:

今义:

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讨论下面问题。

1、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的《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它们在立论上既有共同特点又有独创性。

共同特点是:

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独创性是:

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2、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并写出各个部分大意。

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

第2段: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

第4段:

3、设置问题,解析课文内容。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回答。

①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②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③阿房宫楼阁之高:

阿房宫楼台之多:

④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

(2)、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②介绍阿房宫之奇观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

③细写了阿房宫的那些建筑?

明确:

④阿房宫有什么特点?

(用一两个词概括)

明确:

(3)、阅读第二段“妃嫔媵嫱……三十六年。

”这一层写宫人,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②通过哪些具体形象采用什么手法描写了宫女、宫廷生活的怎样的特点?

③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什么?

她们都达到目的了吗?

“望幸”与“不得见”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4)、阅读第二段“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

”这一层写宫藏,“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形成四组对比,有人读此说:

“仿佛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

”你赞同吗?

明确:

 

(5)、阅读第三段,“奈何取之尽锱铢……多于市人之言语。

”用怎样的句式,用怎样的手法,展现了秦王朝怎样的败行并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明确:

(6)、阅读第四段,回答问题。

A、“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明确:

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句中四处“后人”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表明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明确:

(7)、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

《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

“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试分析这些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

 

(8)、《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

明确:

第一、从描写手法看,本文运用了大胆的想象,离奇的夸张,形象的比喻,强烈的对比,流畅的排比。

第二、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议论做铺垫,这就是赋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的特点。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第三、本文在句式上有两个特点:

①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采用了(铺排或铺陈)的手法,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②具有骈文的特点,即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对偶押韵有致,错落有致,节奏鲜明,具有诗歌散文的双重特点,富有表现力。

4、《阿房宫赋》结构示意图:

《阿房宫赋》 杜牧

课文重点图解:

宫殿→美人→财宝

          ↓

         托物(基础)

          ↓

 (秦)骄奢亡国→言志(目的)→(唐)勿蹈覆辙

【课后延伸】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骊山作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

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

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详解:

“却为道旁穷百姓”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首句是说始皇最终拥有了天下。

周鼎代表国家政权。

他拥有天下后曾巡游各地,于是引起刘项的“引颈”而观。

项羽更是明确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吓得项伯赶快捂住的嘴,告诉他这是要灭族的!

可项羽后来还是真做了当年想做的事。

所以我认为第四句的主语仍然是始皇,他因为道旁引颈而观的刘、项要想夺他的天下,于是不惜使天下百姓穷困,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之类。

可是这些做法并未有效果,“黔首不愚尔益愚”,最后自以为“金城汤池”的关中却成了始皇自掘的坟墓。

2、对比阅读杜牧的四首诗,体会诗人情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

 

3、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

“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①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

曰:

“请公与状头!

”郾曰:

“已得人矣。

”曰:

“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辞容激厉。

郾曰:

“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②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③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

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学习点:

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德育渗透点: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

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

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

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

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

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

据《三辅黄图》:

“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

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

“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

“赋,铺采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列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

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

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

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

2、解释重点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毕:

完了,结束;一:

统一)

(2)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的样子)

(3)不霁何虹(雨过天晴)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纷乱蓬松的样子)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取:

夺取;锱铢:

极言细微)

(6)而气候不齐(气候:

雨雪晴阴;齐:

相同)

(7)杳不知其所之也(杳:

深远;所:

的地方;之:

到…..去)

(8)雷霆乍惊(突然)

(9)一人之心,万人之心(心意,意愿。

(10)秦爱纷奢(多,繁。

(11)人亦念其家(顾念。

(12)奈何取之尽锱铢(怎么,为什么。

(13)多于南亩之农夫(于:

比。

南亩:

农田。

(1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全。

(15)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1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族灭。

(17)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

假使,如果。

爱:

爱护。

(18)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

传递。

为:

做。

(19)谁得而族灭(能够。

(20)秦人不暇自哀(哀叹。

(2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意动用法,以为鉴。

(22)廊腰缦回(缦通“曼”,久)

3、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

名----状,从骊山;北、西:

名——状向北、向西)

(3)蜂房水涡:

(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4)未云何龙:

(名——动,出现云,出现龙。

(5)不霁何虹:

(虹名——动,出现彩虹。

(6)辇来于秦(名作状语,乘坐辇车)

(7)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

(8)鼎铛玉石(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9)金块珠砾(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歌台暖响(动→名歌声)

(1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

均为动→名,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的金玉珍宝)

4、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古义:

跑;今义:

行。

(2)钩心斗角古义: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

雨雪晴阴;今义:

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

明亮的星光;今义: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义:

积累的金玉珠宝;今义:

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古义:

本位事物的精件部分,指金玉珠宝;今义:

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讨论下面问题。

1、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的《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它们在立论上既有共同特点又有独创性。

共同特点是:

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独创性是:

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2、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并写出各个部分大意。

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

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2段:

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

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第4段:

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3、设置问题,解析课文内容。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回答。

①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

②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③阿房宫楼阁之高:

隔离天日。

阿房宫楼台之多: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④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对偶,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大胆的想象等手法。

②介绍阿房宫之奇观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

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

③细写了阿房宫的那些建筑?

明确:

细写阿房宫的楼、台、殿、阁长桥、复道、歌台、舞殿。

④阿房宫有什么特点?

(用一两个词概括)

明确:

宏伟,壮美。

(雄伟,壮丽;庞大等均可)

(3)、阅读第二段“妃嫔媵嫱……三十六年。

”这一层写宫人,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②通过哪些具体形象采用什么手法描写了宫女、宫廷生活的怎样的特点?

③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什么?

她们都达到目的了吗?

“望幸”与“不得见”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①分别从宫人的来源、宫人的生活、宫人的命运几方面进行描写。

②明星、绿云、渭流、腻烟、雾、雷霆等具体形象的描绘,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经过了艺术的夸张,极写宫女之多,妃嫔彩娥,济济各殿,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

③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望幸”与“不得见”,充满了对孤寂痛苦的宫女的同情,更有对暴君的揭露。

(4)、阅读第二段“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

”这一层写宫藏,“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形成四组对比,有人读此说:

“仿佛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

”你赞同吗?

明确:

“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