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381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docx

56室外电梯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1.1施工图纸2

1.2规范、规程2

1.3其它2

二、工程概况2

2.1项目概况2

2.2工程概况2

三、施工准备3

3.1技术准备3

3.2机具准备3

四、施工安排3

4.1安装部位3

4.2施工内容5

4.3劳动力组织5

五、施工工艺5

5.1基础施工5

5.2附墙锚固10

5.3电梯防护架及防护门制作10

5.4供电18

六、室外电梯安装程序18

6.1准备工作18

6.2安装工作18

七、安装、拆卸安全注意事项19

八、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20

 

张仪村定向安置房项目北区

室外电梯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编号

1

丰台区张仪村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北区施工图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4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125-2010

5

《丰台区张仪村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北区施工组织设计》

6

京港SCD200/200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书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张仪村定向安置房项目北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外,西五环内,京石高速公路以北两公里,莲石快速路以南两公里,施工现场东侧为张仪村路。

总建筑面积271462.99m2,地上建筑面积207313.99m2,地下建筑面积64149m2,其中住宅地上建筑面积190967.34m2,配套公建地上建筑面积10152.93m2,配套商业地上建筑面积5276.16m2,地库人防、消防出口地上建筑面积917.57,地下2层,地上34层,建筑高度最高99.80m。

结构类型:

住宅部分为纯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配套商业为框架结构。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1年07月16日,交付日期为2013年09月02日,总工期780天。

2.2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张仪村定向安置房项目北区

工程地址

建筑场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外,西五环内

建设单位

北京广安置业投资公司

管理单位

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北京银建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质量要求

确保“结构长城杯”、“建筑长城杯”

合同工期

779日历天,总包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7月16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3年9月

2.3项目设计概况

各楼号有关参数表: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功能

住宅楼、商业楼、车库

2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

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4

建筑

规模

楼号

建筑

性质

地上

层数

地下

层数

地上面积(m2)

其中阳台面积

5

北区地上

A1#楼

住宅/商业

34

2

30866.41

1108.55

A2#楼

住宅/商业

30

2

17833.72

873.15

A3#楼

住宅/商业

34

2

30866.41

1108.55

A4#楼

住宅/商业

30

2

17833.72

873.15

A5#楼

住宅/商业

34

2

30866.41

1108.55

A6#楼

住宅/商业

6-10

2

5869.5

638.5

A7#楼

住宅/商业

26

2

23692.26

850.45

A8#楼

住宅/商业

19

2

17347.63

624.52

A9#楼

住宅/商业

26

2

23692.26

850.45

本工程工期紧,现场小,装修阶段施工材料品种繁多,为保证装修期间施工材料的垂直运输,结合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本工程装修期间垂直运输采用施工升降机。

根据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确定施工升降机的安装位置和数量,A1-A9#楼座各配置一台,共计九台。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在正式施工以前,对参与施工的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技术性的交待与说明。

3.1.2熟悉相关施工规范,对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确保升降机安装及使用过程的顺利。

3.2机具准备

本工程升降机型号选用SC型SCD200/200TD,为双笼带对重升降机,标准节尺寸为650*650*1508,壁厚为4.5mm规格的立管标准节重量170kg;额定载重2*2000Kg,提升速度36m/min,最大架设高度450m,额定安装载重量2*1000kg,电机功率2*2*11kw,吊笼重量2*2000kg,对重重量2*1000kg,外笼重量1480kg,双笼同时施工。

4、施工安排

4.1安装部位

1、A1#楼位于L-1~L-3/L-X~L-Y轴车库顶板上(标高-2.15m);

2、A2#楼位于L-9~L-11/L-T~L-U轴车库顶板上(标高-2.15m);

3、A3#楼位于L-16~L-17/L-X~L-Y轴车库顶板上(标高-2.15m);

4、A4#楼位于R-3~R-4/R-a~R-b轴范围内;

5、A5#楼位于L-9~L-11/L-e~L-f轴车库顶板上(标高-2.15m);

6、A7#楼位于R-16~R-18/R-Q~R-R轴车库顶板上(标高-2.15m);

7、A8#楼位于R-7~R-8/R-K~R-M轴车库顶板上(标高-2.15m);

8、A9#楼位于L-20~L-21/L-M~L-N轴范围内。

4.2施工内容

施工电梯的安装与拆除。

具体的安装时间为:

2012年8月,拆除时间为:

2013年3月。

4.3劳动力组织

施工升降机安装与拆除过程中所用劳动力全部由电梯厂家负责组织。

5、施工工艺

5.1基础施工

5.1.1根据施工升降机各部件的自重、动荷载、冲切力以各荷载的系数,原说明书设计基础尺寸为5000×4100×330,配置钢筋为ф12@200双向钢筋网片,混凝土采用C20。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升降机基础直接落在车库现浇混凝土楼板上,传力至车库顶板。

5.1.2根据附图对升降机基础在现场进行定位。

5.1.3升降机基础为混凝土板,基础高度为330mm,基础尺寸4100mm×5000mm。

混凝土板为钢筋砼,基础底座及预埋螺栓和混凝土浇筑一起浇筑。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升降机。

5.1.4绑扎升降机基础钢筋,此工序做好过程控制,施工记录,质量验收。

5.1.5基础混凝土模板安装应牢固,接缝平整、紧密,浇注C20的砼应振捣密实。

5.1.6对升降机基础进行养护,留置试块并做好砼强度报告。

5.1.7A1#楼、A2#楼、A3#楼、A5#楼、A7#楼、A8#楼座施工升降机基础施工:

由于以上楼座地下室顶板不具备回填土的条件,故施工升降机基础定位在地下二层顶板上。

车库顶板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是为保证结构安全,在下部采用滿堂红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回顶。

立杆间距600mm,横杆步距1200mm,立杆上部用U托和100×100mm方木与顶板顶紧,立杆下部垫50mm厚方木。

5.1.7.1计算参数:

架设高度:

H=100m;

双吊笼重:

G1=2×1600kg;

导轨重量:

G2=60×161kg/节;

外笼重:

G3=1600kg;

对重:

G4=2×1400kg

吊笼额定载重:

G5=2×2000kg;

安全系数:

2.1

5.1.7.2计算:

⑴基础承载:

P1=(吊笼重+外笼重+导轨架总重+对重+载重量)×2.1

=(2×1600+1600+60×161+2×1400+2×2000)×2.1

=21260×2.1

=44646kg=438KN

地基净反力pn1=P1/A=438/(4.1×5.5)=19.42KN/m2

⑵基础自重:

P2=1.2×4.1×5.5×0.33m×25=109.11KN

静荷载:

pn2=P2/A=109.11/(4.1×5.5)=4.84KN/m2

⑶防水卷材及防水保护层重(100mm厚):

P3=1.2×5×6×0.1×25=90KN

静荷载:

pn3=P3/A=90/(5×6)=3KN/m2

荷载计算:

N=19.42+4.84+3=27.26KN/m2

车库顶板设计承载力为36KN/m2,故车库顶板承载力满足要求,不需回顶。

利用碗扣架体系只作为加固措施。

5.1.8A4#楼、A9#楼座施工升降机基础施工:

5.1.8.1A4#楼、A9#楼座的两台施工升降机基础上表面比首层楼板高330mm,标高为0.28m。

基础下部依次向下为:

1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300mm厚3:

7灰土回填夯实、素土回填夯实。

5.1.8.2素土回填部分可同时与旁边肥槽回填土作业同时进行施工,作为有效整体存在。

素土回填至(标高-2.550m)。

素土回填完成后,在其上部进行3:

7灰土的回填,回填厚度为300mm,完成面标高为-2.250m。

3:

7灰土回填夯实后在其上部浇筑100mm厚C20混凝土作为基础垫层,垫层铺满整个回填区域并与墙顶平,且垫层向外找微坡以利于排水。

最后再按照厂家提供的基础图进行基础施工。

回填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回填土的质量,保证回填密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4。

5.2附墙锚固

室外电梯附着架安装间距应≤9m,现场根据标准节及结构楼层标高确定具体位置。

根据此工地建筑物情况,按中心距与建筑物连接尺寸3.0m连接。

本工程标准层层高为2.8m,按每三层设置一道要求安装好附墙架。

附着框架锚固在楼板或梁上,具体附着位置为:

5.2.1A1#、A3#、A5#楼座:

首层、4、7、10、13、16、19、22、25、28、31、34层结构外墙上;

5.2.2A2#、A4#楼座:

首层、4、7、10、13、16、19、22、25、28层结构外墙上;

5.2.3A7#、A9#楼座:

首层、4、7、10、13、16、19、22、25层结构外墙上;

5.2.4A8#楼座:

首层、4、7、10、13、16、19层结构外墙上;

5.3电梯防护架及防护门制作

室外电梯与结构连接处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必须制作钢筋防护门,钢筋防护门采用推拉门的方式,防护制作尺寸如下:

5.3.1脚手架:

采用双排单立杆脚手架,内外排立杆间距为0.8~0.9mm,横杆步距为1.5m,架件与主体结构拉结牢固,各层卸料平台处满铺脚手板。

见下图:

5.3.2电梯防护门自制,宽1.8m,高1.5m,用螺纹12的钢筋焊接,采用推拉门方式安装。

如下图所示:

5.3.3防护架子搭设参数及计算如下: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00m,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

立杆的纵距1.5m,立杆的横距0.9m,横杆的步距1.5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3.5mm。

施工均布活荷载为3.0kN/m2。

连墙件采用一步两跨,竖向间距1.40m,水平间距2.8m,采用扣件连接。

5.3.3.1小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按照小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⑴均布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1.5/2=0.263kN/m

活荷载标准值Q=3.0×1.5/2=2.25kN/m

荷载的计算值q=1.2×(0.038+0.263)+1.4×2.25=3.511kN/m

⑵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计算公式如下:

M=3.511×0.92/8=0.355kN·m

=0.355×106/5080=69.882N/mm2

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

⑶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荷载标准值q=0.038+0.263+2.25=2.551kN/m

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5×2.551×9004/(384×2.06×105×121900)=0.868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5.3.3.2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用小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⑴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0.9=0.034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9×1.5/2=0.236kN

活荷载标准值Q=3.0×0.9×1.5/2=2.025kN

荷载的计算值P=(1.2×0.034+1.2×0.236+1.4×2.025)/2=1.580kN

⑵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

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08×(1.2×0.034)×1.52+0.15×1.580×1.5=0.363kN.m

=0.363×106/5080=71.457N/mm2

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

⑶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

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

V1=0.677×0.034×15004/(100×2.06×105×121900)=0.046mm

集中荷载标准值:

P=0.034+0.236+2.025=2.295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

V2=1.146×2295×15003/(100×2.06×105×121900)=3.535mm

最大挠度和:

V=V1+V2=0.046+3.535=3.581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5.3.3.3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按规范表5.1.7,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1.0

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5=0.057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0.9×1.5/2=0.236kN

活荷载标准值Q=3.0×0.9×1.5/2=2.025kN

荷载的计算值R=1.2×(0.057+0.236)+1.4×2.025=3.187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R≤8.00,满足要求!

5.3.3.4脚手架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⑴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0.1394

NG1=0.1394×100=13.940kN

⑵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5kN/m2

NG2=0.35×1.5×0.9=0.473kN

⑶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4kN/m

NG3=0.14×1.5=0.21kN

⑷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0.005kN/m2

NG4=0.005×1.5×100=0.75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NG1+NG2+NG3+NG4=15.373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3.0×1.5×0.9=4.05kN

⑸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风荷载标准值:

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

W0=0.450

<1>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取重现期为30年确定,0.7是参考英国脚手架标准(BS5973-1981)计算确定;

<2>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表D.4取重现期10年确定,取消基本风压W0值乘以0.7修正系数。

<3>脚手架使用期较短,一般为2~5年,遇到强劲风的概率相对要小得多;

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脚手架底部Uz=0.740,

Us——风荷载体型系数:

Us=0.8700

经计算得到,脚手架底部风荷载标准值:

Wk=0.7×0.740×0.870×0.450=0.203kN/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1.2×NG+0.85×1.4NQ=22.973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1.2NG+1.4NQ=23.824kN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

MW=0.85×1.4Wklah2/10

其中Wk——风荷载基本风压标准值(kN/m2);

la——立杆的纵距(m);

h——横杆杆的步距(m)。

经计算得,底部立杆段弯矩Mw=0.85×1.4×0.203×1.50×1.502/10=0.081kN.m

5.3.3.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⑴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23.824kN;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μ——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基本参数确定,μ=1.50;

h——立杆步距,h=1.50;

λ——计算长细比,由k=1时,λ=kμh/i=142;

λ<=[λ]=210,满足要求!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l0——计算长度(m),由公式l0=kμh确定,l0=2.60m;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k=1.155时,λ=kμh/i=164的结果查表得到0.262;

A——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σ——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N/mm2);

经计算得到σ=23824/(0.262×489)=185.953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22.973kN;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μ——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基本参数确定,μ=1.50;

h——立杆步距,h=1.50;

λ——计算长细比,由k=1时,λ=kμh/i=142;

λ<=[λ]=210,满足要求!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l0——计算长度(m),由公式l0=kμh确定,l0=2.60m;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k=1.155时,λ=kμh/i=164的结果查表得到0.262;

A——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0.081kN.m;

σ——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N/mm2);

经计算得到σ=22973/(0.262×489)+(81000/5080)=195.256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5.4供电

在施工升降机6m范围内装设一配电箱,容量不小于25KW。

供电电压为380V±5%。

6、室外电梯安装程序

6.1准备工作

6.1.1准备好一台SCD200/200型施工升降机全套设备,(包括导轨架、附墙架、双吊笼的全部结构传动及电气设备、升降电缆等)。

6.1.2全套安装工具、用具、及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

6.1.3在现场塔吊方便的时候请塔吊帮助起吊吊笼、底盘、基础节就位。

6.1.4人员组织,安装队长1人,全面负责指挥现场安装,安全员1人负责安全工作,安装工6人(其中有1名电工),以上人员都具有相应工种操作证。

6.2安装工作

将部件运至安装地点→装底笼和二层标准节→装梯笼→接高标准节并随设附墙支撑→安配重→试车,做坠落试验→报验

6.2.1验收基础,合格后将底架吊放于基础上,左右两半底架穿螺栓,连接坚固,用在底架下垫铁板的方法,将底架找水平,检查导轨架的垂直度不大于1/1500。

导轨架下正对着立管的底面必须垫实塞紧,外笼四壁垂直度不大于1/1000。

合格后将地脚螺栓二次灌浆(可加速凝胶)。

6.2.2从上往下顺导轨架放入吊笼,按安装规程调整好齿轮与齿条,导轨与立管的间隙。

将对重插入导轨槽,安装好笼顶安全护栏及吊杆,安装电控箱,连接电缆线,将操控盒临时引到吊笼顶上。

紧固地脚螺栓,接通电源,小行程试车调好下限位及下极限开关碰块确认正常后即可转入加节接高。

6.2.3加节接高在有塔吊配合的条件下,每吊一钩可接高6节注意拧紧每一条连接螺栓。

在无塔吊配合情况下,利用笼顶小吊杆每次只准吊一节标准节增高1.5m。

每升高6~9m应装一道附墙架。

每隔3层安一个附墙架(最大不得超过9m),最上一个附墙架以上的导轨架高6m。

6.2.4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导轨架的直线度、垂直度(1/1500)螺栓的紧固、内外笼门开闭顺、各限位开关灵敏有效、试车升降、制动均可符合标准要求。

6.2.5按试车程序进行试车,使其达到正常运行条件。

把梯笼操纵按扭盒拿到里笼顶上,接装一节使总高度达到6.037m,并在4.656m高度上装第一个支架,以两台经纬仪校调导轨架的垂直度(允许偏差2mm),随后拧紧地脚螺栓,在此之后即可开动梯笼并使用梯笼上的电动起重机进行接高架设。

6.2.6在两台经纬仪的监视下进行接高架设,使在任何高度上的垂直偏差均不超过10mm。

导轨架的接高与附墙支撑和站台结构的装设协同进行,即每接两节标准节后,安装附墙装置,并装设站台及其剪刀撑、斜撑杆系统、安全栏杆和分层碰铁。

6.2.7装至所需高度后,装上最高限位碰铁和天轮组,将平衡锤就位并支在离基础表面0.46m的高度上。

放下钢丝绳与平衡锤接好,上端通过天轮和绳轮,张紧后以3道绳卡卡牢(但不能过紧,以免损伤钢丝绳),剩下的钢丝绳绕在钢绳架上。

6.2.8润滑全机并全面调整碰铁位置,安装并调试安全栏杆、电气控制,将起重机拆下平放于里笼顶上。

接好地线和避雷针,最后将8H的固定螺钉松开,使之停止工作。

6.2.9在试车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升降机钢结构及电器设备金属外壳的接地电阻。

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