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73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当代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docx

《当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文学.docx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

周作人、蒋百里、叶绍钧等12人,文学研究会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闻学”,其宗旨是为人生(或为人生派),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

“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针对破坏鸳鸯蝴蝶派的旧派文学的娱乐消遣作用而严肃的提出来的。

在二三十年代持续与之斗争并占据了优势。

此后整个现在文学都着眼于严肃的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的忽略了娱乐作用。

书P23

2语丝文体:

《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其成员有周作人、林语堂等。

P24

3湖畔诗社:

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应修人、冯雪峰等四人曾出版诗合集《湖畔》,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所做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

他们诗中的纯真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统一表现形式。

书P25

4七月诗派:

以胡风的文艺理论为依据,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要表现出主客观的密切融合。

5九叶诗派:

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特点:

在艺术表现上,它的诗歌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有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语言清晰准确,而诗意朦胧含蓄。

当然,他们也有不足。

一些诗句过分欧化的倾向而忽视了思想内涵,这也是值得总结的。

6中间人物论:

中间人物论是指邵荃麟在大连会议上针对前几年问一次创作中左的倾向,指出人物描写应该多样化,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中间状态的任务是大多数,文艺的主要教育对象时中间人物,因此还要重视写好中间人物。

这一论点被说成是主张用写中间人物来反对写英雄人物。

7伤痕文学: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

尽管多数“伤痕”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与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性意义。

P78

8反思文学:

1979年2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起步的标志。

它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愿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的揭示社会荒谬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代表作有路遥的《人生》、刘真的《黑旗》等。

P79

9寻根文学:

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里的挖掘,他们的创作成为寻根文学。

代表作家有:

韩少功、贾平凹、莫言。

10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的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得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

代表作: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11朦胧诗(特征):

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者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又称朦胧诗。

a、与传统诗歌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b、它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

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12新写实小说:

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主义观察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13先锋小说:

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出露潮头,这便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等小说为开始的“先锋小说”潮流。

创作特点:

a、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b、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是观c、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

通常采取反讽等写作策略。

14问题小说:

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探索人生问题为主旨的小说。

这类小说题材广泛,想通过诅咒黑暗现实,鼓吹社会改造,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试图回答他们提出的人生问题。

但这类小说大都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观念为满足,而找不到答案。

代表人物:

冰心、庐隐、叶圣陶。

P51

15乡土小说:

被认为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20年代中期。

代表:

许杰、鲁艳。

对这一流派的认识和评价是从鲁迅开始的。

鲁迅1935年在《中国新文学大戏小说二辑导言》中指出所谓,所谓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P53

16三突出原则:

1968年5月23日,四人帮党羽于会咏在《文汇报》发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阵地》一文,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后经姚文元定夺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P15

17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新写实”思潮是在小说领域中形成大观的文学创作思潮,在90年代的初期引起文坛普遍关注。

它特指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等人的创作以及具有共同审美特性的作品,所谓新写实小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从而写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

18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派:

被认为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他大约形成于2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有许洁、许钦文、鲁彦。

对这一流派的评析和认识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也是先行者,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级导言》中指出,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19左联: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鲁迅、冯雪峰、田汉等四十余人出席大会。

“左联”主要进行的文学活动:

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

b、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c、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d、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与发展。

意义:

a、几年中积极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b、但也存在着缺点、错误:

政治上受“左倾”路线影响,搞了不少“左的”政治活动;组织上存在着宗教主义、关门主义,把作家团体当成政党组织;文艺理论上照搬前苏联革命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上某些作家存在着轻易艺术规律,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20新格律诗:

新格律诗的探索,是新月诗派的主要贡献,徐志摩、闻一多、朱湘三人各有所探索成功。

代表作品有《落叶小唱》、《无情女郎》、《爱的灵感》等

21新感觉派小说:

30年代的新感觉派是在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为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新感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

代表作品有《梅雨之夕》、《游戏》、《圣处女的感情》等。

22四十年代长篇叙事诗:

中国的民歌民谣,一直有着极其悠久的人丰厚的传统,产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国新诗对这一传统有所继承,再20年代和30年代都曾有过“新诗歌谣化”的尝试,而在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普遍追求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氛围下,诗的歌谣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解放区“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在叙事诗上,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是“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中代表。

23荷花淀派:

出现在河北省的一个小说流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代表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

他们的语言诗情画意,充满着乡村田园风情,给人以舒心的享受,大多以抒情笔调写作。

24新月派:

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孙大雨。

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制,

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

25山药蛋派:

出现在山西省的一个小说写作流派,代表人物赵树理,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等。

这一小说流派的语言完全现实主义民族形式,他们的作品是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是平民化的,所以更能让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26中间人物:

中间人物指的是那些思想比较守旧,在新思想与旧思想之间徘徊的落后人物,他们自身思想比较保守,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导致他们夹在新与旧之间,形成他们的双重性格。

如《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的形象,还有《山乡巨变》中胜佑亭形象。

他们都是中间人物的形象,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这些人物来者设社会现实,引起人民的反思。

27大连会议:

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着重研讨文艺创作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

邵荃麟在会上提出了中间人物论理论。

28广州会议:

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周恩来到会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着重阐述了如何正确评价与对待知识分子,如何改善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29新桥会议:

1961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即新桥会议,与此同时,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也在北京召开。

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着重论述了发扬艺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等问题。

30黑八论:

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是《纪要》的核心。

他首先吧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

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

31地下文学:

地下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坛特殊的文学现象。

它们是在“文革”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它不像主流文学那样通过常态的媒介运行、传播,而是在高压专制下,以尽可能隐蔽的手抄渠道传阅,不顾压迫,围剿。

代表作品有《第二次握手》、《知青之歌》、《秋歌》等

32三红一创: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

33现实主义冲击波:

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在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而进入另外一个新的阶段,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

代表作品谈歌的《大厂》、关仁山的《大雪无乡》、何申的《信访办主任》等。

34河北三架马车:

谈歌、何申、关仁山

35王安忆“三恋”:

《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

36八个样板戏:

京剧:

《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现代革命剧:

《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37创造社:

创造社与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最初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

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学研究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9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创作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等人,出版《创造月刊》、《文化批评》、《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

38浪漫抒情小说:

自述传抒情小说又叫自我小说,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义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接强烈抒发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在中国现代小说领域中将表现自我的主观抒情倾向推致极端的创作社作家郁达夫使其代表人物。

39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的背景是大跃进,又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关。

毛泽东指出要注意搜集民歌,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简答

1、20年代小说类型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问题小说:

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探索人生问题为主旨的小说。

这类小说题材广泛,想通过诅咒黑暗现实,鼓吹社会改造,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试图回答他们提出的人生问题。

但这类小说大都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观念为满足,而找不到答案。

代表人物:

冰心、庐隐、叶圣陶。

P51

乡土小说:

被认为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20年代中期。

代表:

许杰、鲁艳。

对这一流派的认识和评价是从鲁迅开始的。

鲁迅1935年在《中国新文学大戏小说二辑导言》中指出所谓,所谓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P53

浪漫抒情小说:

又称自叙传小说,自我小说。

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也不注重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感动读者。

在中国现代领域小说中,讲中国表现小说推至极端的是创造社的郁达夫。

2、“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是什么样的?

革命+恋爱小说:

30年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蒋光慈的《野祭》、《最后的微笑》等开始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3、鲁迅小说的人物类型

第一类是知识分子:

(1)自觉地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的仁义道德进行反抗的首先觉悟的知识分子,如狂人日记。

(2)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如孔乙己。

(3)封建思想和封建仁义道德的维护者,如四铭、高尔础。

(4)封建思想和制度的压迫下由反叛而妥协的牺牲者,如子君,涓生,魏廉殳,吕纬卜。

第二类是下层劳动者,大多是封建思想和封建仁义道德在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受害者,如阿Q,单四嫂子,祥林嫂。

第三类是地主阶级统治者形象,多为封建社会及其思想境界的真正统治者。

如赵太爷,鲁四老爷、七大人,旨在说明:

(1)封建思想的罪恶

(2)封建思想的腐朽(3)封建思想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反封建的思想的重要性。

4、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我的写真。

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乃至相貌的投影,而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尤为郁达夫所喜用。

(2)感伤的抒情。

郁达夫认为:

“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并且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

(3)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结的营构,也就必然早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4)流利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

5、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比,巧妙的传达了执著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徐志摩的诗思富于想象力,同时又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因而他诗歌的文辞丰富,辞藻华丽。

闻一多的诗不仅在听觉、视觉方面有独特追求还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6、巴金《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的文学意义:

(1)《激流三部曲》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它虽然不是直接描写五四运动的,这场运动仅仅是作品的背景,但是他却充分表达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奋起和追求,表现了新观念在我国土地上的诞生。

因此,《激流三部曲》就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中描绘五四时代的一幅杰出的社会生活的插图。

(2)《激流三部曲》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小说。

(3)《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激流三部曲》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矛盾的《子夜》等人的作品,以不同的风格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的成熟。

7、《家》中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1)觉新软弱动摇的性格完全是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族制度所造成的,他的悲剧集中反映了这种制度对人健康发展的残害。

(2)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双重性:

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民、觉慧在一起的时候,又渴望有新生活。

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负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觉新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8、叶绍钧(叶圣陶)问题小说的主要内容

(1)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

(3)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他善于把自己的意图和情感隐藏在客观的叙述中,在情结的发展中,让人物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和心里神态等来表现他的性格,而不外加任何主观的发挥与评价。

(4)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5)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有一方面。

(6)同所有五四小说家一样,叶绍钧也收到外国文学的启发。

而且他也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

9、《野草》的艺术风格(特色)

(1)《野草》在思想和艺术上大量吸取了外国文学的营养,而又化为自己的血肉,表现出鲁迅的开放性。

还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艺术,对现实景象和梦境交错描写,把一些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意识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的表现出来,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

(2)《野草》思维的辩证性,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由此派生出句式、节奏上的回环往复,旨远而词约,言尽而意永,把散文诗的抒情特点及诗的意韵发挥到了极致。

(3)《野草》修辞上的显著特点,是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这是和它思想深刻、感情的沉潜相表里的,因而读者阅读和欣赏的兴趣便往往偏重于对《野草》思想、艺术底蕴的探寻,对《野草》的理解也人言人殊,个别篇什尤为隐晦难解。

然而一有所悟,便顿时品尝出人生真味,比之冲淡平和明白流畅的散文更能启发人去认识和探求人生。

10老舍的“京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以北京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他也因此而被称为”北京社会市民的表现者和批判者”。

虽然在他的创作系统中不乏其他地域的穿插,但北京市民社会的芸芸众生却是撑起了老舍小说的巍峨大厦。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

这不是一般的浅表层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他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与情愫。

11曹禺戏剧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的杰出贡献

(1)他的戏剧深刻集中的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人”主题,这是五四主题的发展,他出色的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多人生,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并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

(2)曹禺戏剧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

(3)曹禺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生艺术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P240

12艾青诗歌的特征

(1)艾青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2)艾青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创作型综合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性精神的现实主义为底色,而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则较多的借鉴了现代主义,从而形成了艾青的特的创作风格。

(3)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即感觉、情绪、想象和思想的综合。

在他的诗中,诗情、诗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丰富敏锐的生活感受所充实。

(4)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需的规范约束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将绘画的光彩和音乐的律动融汇到诗歌这种高度精微的语言艺术中。

(5)艾青的诗一方面保持并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流派“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克服摒弃了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另一方面又吸收了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的精华,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整合方面取得了成就。

13茅盾《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1)《子夜》的人物众多,中心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他虽有魄力,有铁的手腕和管理才能,却无法拜托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他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

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事残酷的手段。

但当工人包围了他的汽车,挡住了他的去路时,他在车里吓得脸色铁青,充满了恐惧。

(3)他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对通知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恐惧与仇视,依靠当局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P172

14沈从文小说的特征

(1)他是一位多产作家。

与左翼文坛注目于社会历史之“变”不同,他潜心于表现“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性之“常”。

(2)他的小说中展现这一病态世界的可以以《绅士的太太》《有学问的人》为代表。

(3)他从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的扭曲的人生形式,作为对这种人生形式表现的极致的便是对所谓“神性”的赞美。

(4)他是一位有着独立性的作家。

(5)重视创作主题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

(6)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富璞简约的语言风格。

15《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集中而强烈的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体现。

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

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以人格化的自然为主,也化用了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新颖,证明新诗在艺术上足以充分表现新的时代与生活,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旧诗。

16为什么说《围城》被称作新《儒林外史》

小说同时是一部新“儒林外史”。

近代中国始产生的新型的知识分子阶层是其表现的中心,对于他们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们的贫乏、卑微和空虚,对于他们的种种畸形性格和丑恶灵魂,痛加摘发: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李梅亭,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韩学愈,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高松年,依附官僚、意在结党自固、终于重蹈覆辙的汪处厚,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陆子潇与顾尔谦等等。

作品通过他们,对中国西式知识分子和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从文化的中、西,现代、传统的多重背景上,从哲学与思想的多重角度作了精心审视。

小说对于人物的隐秘心理和心理转折有深入细致的把握与表现,尤其是作者深入把握和表现了人物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