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538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docx

完工验收设计报告

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设计工作报告

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批准

涂飞

审查

涂飞

校核

姚桐望

编写

叶春茂

1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

1.2工程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3工程设计及批复情况

1.4工程任务和建设规模

2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2.1设计标准

2.2工程地质

2.3工程规划

2.4工程设计

3主要设计变更

4设计质量管理

5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6经验与教训

7附件

7.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人员情况表

7.2工程设计大事记

1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

皖埠水库位于怀宁县黄墩镇皖埠村境内,金山河、花山河、横山河交汇处,珠流河上游,属皖河流域。

1.2工程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皖埠水库于1958年冬动工,60年停建,后分别在61〜63年、63〜64年续建,1968年基本建成,76〜79年除险加固至现状规模,1979年11月通过脱险验收。

由于建库时社会经济水平所限,施工手段落后,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水库运行以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虽经除险加固,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大坝存在渗漏带、塌窝等渗流险情;坝面护坡、坝脚排水体损坏;坝体发现白蚁现象。

(2)溢洪道平面布置不规整;出口人行桥过水孔径小;侧墙高度不足;二级消力池护砌冲刷损坏。

(3)放水涵为圬工结构坝下拱涵,竖井设置不合理,开启运行时震动大;经过四十多年运行,涵身老化、断裂、渗水;沿涵身有接触渗流隐患。

(4)南北干渠沿坝身布置的衬砌明渠及北干渠跨溢洪道处倒虹吸渗漏严重。

(5)进库公路不畅。

(6)放水涵闸门漏水,启闭机老化。

(7)管理设施落后。

1.3工程设计及批复情况

2004年3月怀宁县水利局组织有关单位对皖埠水库进行了大坝安全鉴定,2005年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以“坝函[2005]1652号”文,认定皖埠水库为“三类坝”

受怀宁县水利局委托,我院于2006年1月编制了《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2007年5月又编制了《安徽省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修定本)》;2007年8月,安徽省水利厅以“皖水基[2007]279号”文对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予以批复;2007年12月,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招标设计;2008年3月,我院根据省水利厅的批复精神,进行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1.4工程任务和建设规模

1.4.1工程规模

水库坝址以上来水面积10km2,总库容为640万m3,是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水产养殖和集镇供水的小

(一)水库。

水库死水位50.9m(吴淞高程系,下同),正常蓄水位59.0m,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60.64m,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61.22m。

1.4.2工程任务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分二期实施。

一期实施主要内容为:

(1)大坝加固工程,包括大坝帷幕灌浆、坝体充填灌浆;

(2)溢洪道加固工程,包括控制段改建、一级泄槽及缓坡泄水槽扩建、出口改造、跨溢洪道交通桥;(3)放水涵改造工程,为坝下污工涵洞拆除重建为钢筋砼结构,包括进水口、涵身、消力池;(4)渠首节制闸拆除重建;(5)倒虹吸加固工程;(6)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7)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二期实施主要内容为:

(1)大坝加固工程,包括大坝坝身防渗、上游护坡拆建、坝顶防浪墙拆除、坝顶公路、坝顶高程达标、下游坝面排水沟及草皮护坡;

(2)灌溉渠道加固工程;(3)进库公路改造;(4)办公管理房改造。

2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2.1设计标准

2.1.1工程级别和建筑物级别

皖埠水库坝址以上来水面积10km2,总库容为640万m,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本枢纽工程为小

(一)水库,工程等别为W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水库枢纽主体工程有大坝、溢洪道、放水涵,以上按4级建筑物设计,渠首工程按5级建筑物设计。

按照《防洪标准》(GB5020—94)规定,4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按30〜50一遇洪水,土坝校核洪水标准按300〜1000—遇洪水。

综合考虑本水库的防洪地位,主体工程洪水标准采用:

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2.1.2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标准

《防洪标准》(GB50201—94);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其它有关规程、规范等。

2)有关设计文件及审查、评估意见

(1)皖埠水库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和相关的技术总结;

(2)《安徽省怀宁县皖埠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

(3)《怀宁县皖埠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安庆市水利局,2004年3月);

(4)《安徽省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安庆市水利水电勘测院,2007年5月);

(5)《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2007年5月);

(6)《关于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安徽省

水利厅“皖水基[2007]279号”文,2007年8月)。

2.2工程地质

整个库区及上游为低山地貌,工程区出露地层为风化残积土、三叠系灰岩、白垩系砂岩。

灰岩岩体完整,砂岩呈不同程度风化状。

坝址原为一不对称河谷,河床基本被粘土覆盖(局部有砂砾石)。

两侧山坡中左岸平坦,被风化残积土覆盖;右岸陡峻,岩体出露。

(1)坝基地质坝基地质基本分两层,其工程地质条件分别描述如下:

a)老土:

该层层顶分布高程49.06~52.08m,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粘土,黄褐色,可至硬塑,为低含水量、低孔隙比、低压缩性土,具有良好地物理、力学性质,其野外平均标贯击数为12.0击,为优良的天然地基。

该层局部夹有小圆砾,从工程地质剖面图看,该层为坝体下伏的天然地基,但层位不稳定。

b)基岩:

由灰岩和砂岩组成。

其中灰岩在大坝东侧出露,该层作为坝基的层顶

高程44.91〜48.38m,灰色,中至新鲜,岩质坚硬;砂岩在大坝西侧出露,该层为黄褐色,呈强〜中等风化。

(2)坝体地质坝体由心墙和砂壳组成。

a)心墙部分

该部分层顶分布高程为62.00m〜50.30m,其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含人工拌和的白石灰、小角砾等,局部夹有粗砂。

心墙部分标贯击数2.0〜15.0击;干密度12.9〜16.8KN/m3;固结快剪指标C=2(〜48Kpa,©=18°31’〜26°41’;渗透系数5.23x10-5〜8.83x10-7cm/s。

b)砂壳部分

该层层顶分布高程为59.50m,主要成份为大坝西侧坝肩上的风化砂石组成。

砂壳部分标贯击数8.0〜30击。

(3)溢洪道地质溢洪道进口控制段至一级消力池右边坡和槽底岩石出露,为三叠系灰

岩,岩层产状NW87/NE/41°,岩体新鲜完整,左边坡采用块石护砌。

控制段现有地面高程约59.1m左右,宽度约44m左右,满足泄洪要求,但进口处右岸为一山包,使得溢洪道进水不顺,建议切除右岸阻水山包;一级泄槽宽度约17.7m左右,右陡坡灰岩出露,新鲜完整,裂隙发育,产状主要有二组:

NE35〜87°/NW/62°〜71°、NW32/SM84°或NEZ56°,裂隙对岩质边坡稳定影响不大。

一级消力池消力坎后至二级消力池基本为土基,底宽约15m左右,虽

有浆砌石衬砌,但冲刷严重。

(4)放水涵地质放水涵涵身座在三条老河交汇处,施工时清基不彻底,进口段座在偏软基础上,导致涵身断裂。

2.3工程规划

水库死水位50.9m(吴淞高程系,下同),正常蓄水位59.0m,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60.64m,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61.22m。

2.4工程设计

2.4.1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1、大坝防渗加固设计

(1)坝身防渗

坝身防渗采用机械开槽回填粘性土、人工挖竖井回填粘性土及多头小直径水泥土防渗墙。

桩号0+114〜0+388段采用多头小直径水泥土防渗墙,多头小直径搅拌水泥土防渗墙沿坝上游坝肩布置,防渗墙墙顶高程61.7m,底高程按照深入老粘土1.0m控制,有效墙厚0.3m,要求防渗墙渗透系数K<1X10-6,抗压强度R>1MPa(28天),水泥掺入量12%桩号0+387.3〜0+416段采用人工挖竖井回填粘性土,桩号0+416〜0+456段采用机械开槽回填粘性土,竖井回填及开槽回填粘性土渗透系数不大于1x10-5cm/s。

(2)坝基防渗

为消除坝基不良地质隐患,对老河槽(右岸进入灰岩内钻8孔为止)至左坝肩的中等透水的全、强风化砂岩进行帷幕灌浆,孔沿坝轴线单排布置,钻孔深度以进入10Lu的基岩为准,灌浆孔距2m灌浆材料采用水泥浆;土

基段及封孔按充填灌浆,灌浆材料采用粘土水泥浆

2、坝面整治设计

(1)大坝标准断面

整修后大坝标准断面为:

坝顶高程63.5m,顶宽5.0m,迎水坡在57.0m高程设3.0m宽平台,平台以上坡比1:

2.75,平台一下坡比1:

3;背水坡在60.0m、51.4m、49.0m高程各设一平台,60.0m高程平台宽度约15.2m,其上坡比1:

2.5,其下坡比1:

2.75,51.4m高程平台宽度约8.2m,其上分布有灌溉渠,其下坡比1:

2.5,49.0m高程平台宽度4.56m,以下坡比1:

2。

(2)坝顶改造坝顶公路是防汛主要通道,现状坝顶无防汛路面,不利于防汛和管理,

本次除险加固拟新建坝顶公路。

坝顶公路为砼路面,路面宽4.0m,路面高程63.5m。

路面结构层自上至下分别为:

20cm厚C30砼、15cm厚水泥稳定基层、15cm厚碎石垫层。

(3)上游坝坡整修

本次设计对55.0m高程至坝顶之间护坡予以全部拆除重建,新砌筑坝面均采用预制砼块。

新建护坡结构层自上至下分别为:

12cm厚C20砼六棱

块、10cm厚碎石垫层。

50.7〜59.0m高程护坡维持现状。

(4)下游坝坡整修大坝上游坝坡为无组织排水,下游坝坡为有组织排水。

为避免雨水漫

流冲刷坝坡,在下游坝坡面上设置纵、横向排水沟。

纵向排水沟沿60.0m高程平台末设一条,横向排水沟垂直坝轴线方向布置于下游坝面,每隔50m设置一道,下游坡面与左岸山体交线处设一条横向排水沟,纵、横向排水沟相互连通,排水至灌溉渠道,排水沟采用C20砼结构。

(5)灌溉渠道改建

为保证坝面干燥、防止水土流失,本次对灌溉渠内衬10cm砼,砼沿渠长10m设变形缝,变形缝用胶泥嵌缝,处理后灌溉渠有效断面尺寸为1.2mx1.2m。

2.4.2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1、控制段改建

将原堰坎上游填土挖至57.0m高程,恢复为宽顶堰,宽度不足按原断面扩建,改建后堰面总宽为30.5m。

2、一级泄槽(及消力池)、缓坡泄水槽扩建

a、左侧岸墙(坝侧)墙后坝体开挖3.0m重新回填,同时将原墙顶约2m高干砌石贴坡岸墙(原为干砌石,外用砂浆勾缝)拆除,改建为M10浆砌石;b、切除右岸台地和山包,将一级泄槽(即一级消力池)和缓坡泄水槽进口拓宽至30.5m,缓坡泄水槽出口渐变至现有宽度26m;c、拆除重建现有缓坡泄水槽护底。

3、出口改造

a、拓宽二级陡坡及二级消力池,宽度均为26m原护底拆除重建,新砌筑护底为钢筋砼结构;对两侧挡墙进行拆建或加高;b、二级消力池后加铺10m浆砌石海漫及10m堆石防冲槽。

4、出口生产人行桥拆建

现溢洪道缓坡泄水槽出口有3孔人行桥,此桥为当地多个村民组共用生产便桥。

本次加固设计对溢洪道出口拓宽,考虑桥孔窄,与溢洪间轴线不吻合等原因,也须对人行桥进行拆除重建。

拆建后的人行桥为梁板式桥,4孔,每孔净跨6.1m,桥面宽3.5m。

5、北渠倒虹吸加固

北渠穿溢洪道段原设计为渡槽,后于77年实施时改为倒虹吸。

倒虹吸为圬工盖板涵结构,全长36.5m。

其中穿溢洪道段长18.0m,涵顶距溢洪道槽面仅0.3m。

倒虹吸现存在的问题是:

放水期涵顶冒水,导致溢洪道槽底局部空洞。

因倒虹吸长期冒水会危及溢洪道安全,本次对北渠倒虹吸盖板进行防渗加固,加固措施为:

沿盖板之间凿缝、嵌缝,盖板上开挖面用砼补平。

2.4.3放水涵除险加固设计

放水涵在原址重建,进口距右坝头64m由进水口、坝下涵身段、出口消力池组成。

进水口长度7.0m,底板高程50.7m;涵身纵向总长81.0m,底板高程50.7〜50.4m;消力池长8.0m,池底高程49.9m;出口消力池接灌溉渠首分水闸,闸底板高程50.4m。

进水口为塔式结构,由喇叭口、闸室段、检修平台、启闭机台组成。

喇叭口孔径1.2x2.27m,闸室孔径1.2x1.7m,闸室底板厚侧墙厚0.6m。

闸室内设铸铁闸门,配螺杆式启闭机。

闸室上部设检修平台、启闭机台,检修平台高程54.2m,启闭机台高程62.5m。

启闭机台与坝顶由交通便桥连通,便桥宽1.2m。

坝下涵身为孔径1.2x1.7m,壁厚0.35m;涵身共9节,每节长度9.0m,节间沉降缝设橡皮止水及钢筋砼套框。

为防止接触渗漏,心墙下第三、四涵身设钢筋砼截水环;砂壳下涵周包裹1.0m厚粘土。

出口消力池为钢筋砼箱涵,厚0.4m。

2.4.4渠首节制闸除险加固设计本次将渠道三个节制闸拆除重建,重建节制闸为钢筋砼整体式结构,三闸呈品字形布置,每座闸均配置钢筋砼平板式闸门及螺杆式启闭机。

3主要设计变更

3.1重大设计变更

根据省厅批复及招标设计,大坝坝身防渗处理采用冲抓套井回填粘土心墙方案。

由于施工阶段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施工进度等因素,经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确定调整大坝坝身防渗处理措施,变更后的坝身防渗采用坝身防渗采用机械开槽回填粘性土、人工挖竖井回填粘性土及多头小直径水泥土防渗墙。

3.2主要设计变更

1、大坝部分

(1)大坝原有防浪墙为浆砌石结构,未设沉降缝,墙体多出开裂,砂浆脱落,初步设计及省厅批复对其均采用拆除重建方案,新建砼防浪墙墙顶高程63.5m。

施工时考虑大坝坝身断面较大,为减少工程投资,对坝顶防浪墙拆除后采用坝身土料加高坝顶高程的措施,加培后坝顶高程63.5m。

(2)大坝上游坝面原设置干砌石护坡,坡面凹凸不平,风化严重,部分整体下陷。

初步设计及批复的处理方案为:

对高程59.0m平台以上坡面全部翻修,翻修砌石抛至死水位以下,使坡脚延伸。

施工图阶段考虑施工方便、美观,经参建各方协商进行变更,变更后处理措施为:

对57.0m高程至坝顶之间护坡予以全部拆除重建,新砌筑坝面均采用预制砼块。

新建

护坡结构层自上至下分别为:

12cm厚C20砼六棱块、10cm厚碎石垫层。

(3)省厅批复指出下游坝面草皮生长良好,尽量保护。

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坝身加固方案的改变破坏了草皮护坡,施工时予以了恢复。

2、溢洪道部分

(1)溢洪道二级陡坡及二级消力池右侧岸墙上部为干砌石,下部为浆砌石挡墙,由于受水流长期冲刷,两侧岸墙形成较多空洞,因此由原设计加高处理变更为拆除重建。

(2)溢洪道防冲槽与老河槽连接段左右两侧增设浆砌石挡土墙,挡土

墙断面尺寸:

顶宽0.60m,底宽1.50m,高度2.10m。

(3)由于一级消力池及陡坡右岸底部已抵制水库管理所基础挡墙,一

级消力池及陡坡下口宽度由30.5m缩小至29.0m。

(4)为了运行单位管理安全,二级消力池及陡坡段两侧挡土墙顶部增

设200厚C15砼压顶及钢管栏杆。

3、放水涵部分

(1)为了运行单位管理安全,放水涵出口消力池翼墙增设250mn厚C15砼压顶及钢管栏杆。

(2)为方便运行单位管理,放水涵出口渠首节制闸由原招标设计的3台3T螺杆启闭机更换为3台5T螺杆启闭机。

4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我院为乙级设计单位,已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所有设计文件均按质量程序规定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处于受控状态。

设计产品根据不同等级,严格履行设计(编制)、校核、审查、审定(批准)程序,并对出院产品进行评审和质量等级评定。

5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本院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还始终贯彻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可归结为三条:

(1)设计人员在施工图完成后,向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土建工程、金属结构、机电安装等施工技术交底,详细解释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介绍施工中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等。

(2)派驻现场设计代表,及时了解工地情况,现场贯彻设计精神,并及时反馈现场信息,及时进行设计调整或变更。

(3)设计人员将自己视为参建单位一分子,为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出谋划策。

6经验教训

1、水利工程普遍存在一个重建轻管的问题,工程完工验收后,建议业主督促工程管理单位加强工程管理和养护的工作,确保工程在防御洪水时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2、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持有科学的态度,要注意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协调性,不能野蛮施工,避免造成工程返工。

3、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并多方听取意见,及时调整设计,只有这样方可使工程施工最方便,工程造价最节约;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7.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人员情况表

7.1.1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

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设计证书号:

乙级111146-sy号

7.1.2设计人员安排

7.1.2.1初步设计

分管院长:

涂飞

分管总工:

涂飞

项目负责人:

叶春茂

各专业参加人员:

叶春茂贺四友陆祥林程大文张礼全李小宁江丰唐亚兰

7.1.2.2施工图设计

分管院长:

涂飞

分管总工:

涂飞

项目负责人:

叶春茂

各专业参加人员如下表:

专业名称

设计

校核

审查

水工

叶春茂、潘海车

姚桐望

涂飞

建筑

叶春茂、潘海车

姚桐望

涂飞

机电

吴殷飞

唐永红

张礼全

7.2工程设计大事记

1、2004年3月,怀宁县水利局组织有关单位对皖埠水库进行了大坝安

全鉴定;

2、2005年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以“坝函[2005]1652号”文,认定皖埠水库为“三类坝”;

3、2006年1月,我院编制《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4、2007年5月,我院编制《安徽省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报告(修定本)》;

5、2007年8月,安徽省水利厅以“皖水基[2007]279号”文对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予以批复;

6、2007年12月,完成了工程的招标设计;

7、2008年3月,受怀宁县水利局的委托,我院根据省厅批复精神,进行了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8、2009年8月,怀宁县水利局主持召开了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期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会;

9、2009年9月,怀宁县水利局主持召开了怀宁县皖埠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一期工程完工验收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