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992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docx

通风科各岗位操作规程

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

通风科岗位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

1.基本要求

(1)每个上岗干部和职工,都应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情况,接受任务,熟记安全注意事项。

(2)值班队干、跟班队干、当班班组长要认真组织好班前会。

(3)上岗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

(4)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5)所有上岗人员,班前和班中不得饮酒。

(6)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接受入井检查,不得携带烟火,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7)任何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2.班前会

(1)按时参加班前会,认真执行上岗前的点名考核制度。

(2)岗前安全宣誓。

(3)认真及时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指令和有关规定要求。

(4)交待工作任务。

(5)了解上一班工作情况。

(6)熟悉作业现场环境。

(7)安排本班工作任务,掌握本次工作的作业操作规程。

(8)熟知作业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9)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矿近期发生重大事情,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事故案例。

(10)掌握本班上岗职工的身体和情绪状况。

值班干部有权拒绝不符合上岗条件的人员上岗。

(11)检查职工持证上岗情况。

(12)安排工作中的动态安全联保互保工作。

(13)安排携带本班所需的配件、工具、仪器、仪表。

(14)填写班前会内容登记表。

3.技术学习

(1)学习专业技术知识;

(2)学习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

4.安全学习

(1)了解发生各类灾害后的避灾路线。

(2)掌握发生灾害、事故等情况后的应急处理措施。

(3)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4)会使用安全自保和消除灾害的安全装备,如:

自救器、灭火器等。

5.工作前准备

(1)穿戴符合作业现场要求的服装。

(2)按规定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如:

防尘口罩、耳塞等

(3)井上工:

长发挽入帽中,不得穿拖鞋或高跟鞋上岗。

(4)携带好随身作业工具,保证行动安全方便。

(5)井下工领取矿灯和自救器时,要检查是否齐全完好,性能可靠。

(6)刀斧等锋利工具应套上护套,以防碰伤他人。

(7)携带的瓦检仪、风表等仪器仪表要完好、准确。

(8)须办理有关工作票和入井证的,应提前办好,并随身携带。

(9)佩带和本次岗位操作相应的资格证件。

6.到工作地点路途

(1)地面行走人行道或安全走廊。

(2)入井人员下井时都必须接受检身。

7.巷道行走

(1)要走人行道。

(2)坚持“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3)通过弯道、交叉口、巷口等时,都应一停二看三通过,随时注意来往车辆。

(4)在巷道行走要注意力集中,随时注意路面和巷道支护情况。

(5)通过风门后,必须随手关闭,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风门。

严禁长时间打开一道风门。

(6)不准随意跨越胶带、溜子等运输设备,跨越钢丝绳要小心谨慎,不准骑着钢丝绳行走。

二、接班(上班)

1.到达作业地点

按时到达本岗位规定的接班地点及有特殊规定的位置。

2.询问了解情况

询问了解上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备品备件、材料使用情况、仪器仪表工作情况、作业环境安全情况、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及管路装备情况。

3.检查

(1)检查作业地点文明作业环境。

(2)检查作业地点安全设施、支护的完好情况。

(3)检查所接设备的完好情况。

井下设备必须检查设备的防爆性能。

(4)检查仪器仪表的完好情况,并清点数量。

(5)检查作业地点及规定范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是否超过要求范围。

(6)查看上班台帐记录。

(7)需要停电和接地的设备,检查是否停电,接地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8)需要现场检查的,必须有交班人陪同。

(9)需要进行空运的设备,必须由交班人员陪同,并按有关要求进行操作

4.问题处理

(1)交班人员要协同接班人员一起处理检查和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2)不能立即处理的问题,要立即向单位值班人员汇报,并作好记录。

5.签字

交班人员在交接班本上签字。

6.交班

(1)清理作业现场,将剩余材料堆放整齐,需要回收的材料、用品按要求回收。

(2)使用的仪器、仪表、工具进行清理、放置在规定位置。

(3)设备按要求停运,手把打至零位,停在指定停机位置,进行清理。

(4)需要停水、停气、停电、停风的设备,按要求停水、停气、停电、停风。

需要加水、加油、注水的进行加水、加油、注水。

(5)向接班人员汇报清当班生产工作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备品备件、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仪器仪表工作情况、作业环境安全情况、工作条件、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情况,各种事故、隐患的处理情况及需当班处理的遗留问题。

(6)作好各种记录,并交与接班人员查看。

(7)陪同接班人员进行现场检查。

(8)协同接班人员对需要进行空运的设备试运行。

(9)履行交接手续,在交接本上签字。

7.下班

(1)向单位值班人员汇报当班情况。

(2)整理、汇集有关记录资料,并交与有关人员保存。

(3)使用工具、仪器、仪表交回规定地点存放。

(4)劳动保护用品交回规定地点。

(5)大班人员使用设备按要求停运、停电,并清理环境卫生。

三、安全要点

1.身体欠佳、精神不振者不准上岗。

2.所用仪器仪表、材料、设备要符合作业环境要求

3.证件是相应级别的单位发放和在有效期内注意车辆和高空坠物。

 

测尘工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

1.仪器准备

(1)认真检查采样仪器,做到外表清洁、附件齐全、电键或旋转按钮灵敏可靠。

(2)对采样仪器进行充电,保证电量充足。

(3)用秒表校验采样仪器的计时器是否准确。

(4)每半年应该用皂膜流量计或钟罩式气体流量计校验一次采样仪器的流量是否准确。

2.滤膜准备

(1)将要使用的滤膜放入干燥皿干燥24小时或放入烤箱温度65℃以下烘干30分钟。

(2)将要使用的滤膜盒依次编号,将滤膜盒全部分解,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干燥后全部组合。

(3)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置于天平上称量至恒重(每5秒钟称一次,相邻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mg),在夹衬纸上编号(和用用的滤膜盒对应),并记录质量。

(4)直径40mm滤膜的固定程序:

打开对应滤膜盒,旋开滤膜夹的固定盖,用镊子将已称量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在锥形环上,再将固定盖套上并拧紧,检查固定好的滤膜有无皱褶或裂隙,如有时需重新固定或更换滤膜,装入滤膜盒拧紧。

(5)直径75mm滤膜(漏斗形)的固定程序:

打开对应滤膜盒,旋开滤膜夹的固定盖,用镊子将已称量的滤膜毛面向内对折两次成90°角的扇形,然后张开成漏斗状,置于固定盖内,使滤膜紧贴固定盖的内锥面,用锥形环压紧滤膜的周边,将螺丝底座拧入固定盖内(如滤膜边缘由固定盖的内锥面脱出时,应重新安装),用圆头玻璃棒将滤膜漏斗的锥顶推向对侧,在固定的另一方向形成滤膜漏斗,检查安装的滤膜有无裂隙,若有应更换,将装好的滤膜夹放入带有编号的滤膜盒内。

3.其它工具准备

备好采样支架,将准备好的滤膜装入样品盒、温度计、采样记录单和笔。

二、参加班前会

听取任务布置及安全注意事项。

三、下井到达测尘地点

1.带好采样仪、采样支架、样品盒、温度计、采样记录单和笔。

2.按通用标准要求入井,在途中仪器要随身携带,严禁碰撞、挤压、不得让他人代拿或摆弄,安全到达测尘地点。

四、现场采样

1.采样前准备

(1)对生产场所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对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操作方法、粉尘发生源及扩散规律和主要防尘措施进行了解。

(2)根据采样点选定的原则选好采样点,将采样架平稳地放置在采样点,将已准备好的滤膜夹从样品盒中取出,放入采样头内,拧紧顶盖,安装在采样器上,再将采样器固定在采样支架上(个别特殊采样点可手托采样器进行)。

(3)调整采样器高度在距地面1.5米左右的呼吸带,滤膜的受尘面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的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向)。

(4)检查采样器、流量计和采样接头的连接部分的气密性。

2.开始采样

(1)在连续性产尘的作业点,应在作业开始5分钟后粉尘浓度稳定时采样,阵发性产尘的作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

(2)根据采样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重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40mm滤膜增重不得少于1mg,不得多于10mg;75mm滤膜增重量不得少于1mg)。

采样的持续时间一般按下式估算:

式中:

t—采样持续时间,min

Δm—要求的粉尘增量,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1mg

C—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m3

Q—采样时的流量,L/min

(3)根据确定的采样持续时间设定采样时间,开动采样器的“电源开关”,迅速调节“流量”旋扭,达到20L/min或25L/min,在采样过程中要随时调整,保持流量稳定。

(4)采样结束后,轻轻拿下采样头,再由采样头内取出滤膜夹,受尘面向上,小心放入样品盒中。

(5)采样记录:

采样时应对采样日期、采样地点、样品编号、采样流量及时间、生产工艺、作业环境、发尘源的特点、防尘措施的使用情况以及个体防护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6)更换采样点,重复“现场采样”操作。

五、安全升井

在升井过程中要保持样品盒平稳,避免倾斜、倒置或震动,升井后及时带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六、天平操作

1.观察天平状态。

观察天平部件是否在正确的位置(称盘上不应在砝码或其它重物,挂码应全部提起,气室门要全部关闭),如不在正确位置,先进行恢复。

2.调节天平水平。

观察天平水准器内的气泡是否处于中心位置,如不在中心,说明天平不水平,调节两个调整脚旋钮,直至天平水平。

3.调节天平平衡。

开启天平,观察零点是否对准标准刻度线,如偏离很小,调整天平的零点微调器使其对准。

如天平零点相关很大,则应关闭天平,根据偏离方向小心调整天平横梁上的两个平衡铊,边调边观察,直至调好为止。

关闭天平。

4.称样操作

(1)打开天平加右侧气室门,小镊子将要称的滤膜小心放入称盘中央,关闭侧门。

(2)估计样品重量,轻旋读数指示盘至相应重量。

(3)缓慢开启天平,观察指针偏移的速度和方向,如果指针随着开关手钮的转动迅速地偏向一方,立即轻轻地关闭天平,如指针偏向挂码的一方说明样品的一方重了,需要添加挂码。

反之,则应减少砝码。

(4)经数次调整至天平达到平衡,即指针指示在读数刻度范围之内。

(5)待天平指针稳定后,按挂码重量从大到小记录其读数,轻轻关闭天平。

(6)轻轻取下样品,将读数指示盘恢复到零位。

缓慢开启天平,检查天平的零点位置。

5.关闭天平,将天平恢复原状后罩好天平。

七、样品的处理分析

1.用镊子小心地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干燥处理,可以直接放在规定的天平上称量到“恒重”,记录重量,取其较小者进行计算。

2.如果采样时现场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存在时,应将滤膜(带滤膜夹)放在烤箱内在65℃以下烘干二小时后称量,记录测定结果,称量后再放入干燥皿内干燥30分钟,再次称量直至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mg时,取其最小值进行计算。

3.当采样地点空气中有油雾存在时,应将滤膜进行除油处理。

除油雾的操作程序如下:

(1)准备好除油所需的120号溶剂汽油、定性滤纸称量瓶(Φ50×30mm)天平、弯头止血钳子、镀铬镊子、玻璃板(150×150mm)秒表。

(2)将120号汽油用定性滤纸过滤。

(3)取三个干净的称量瓶编号,倒入适量的汽油。

(4)用镊子和止血钳将采有粉尘和机油的滤膜对折三次,再用止血钳子将折好的滤膜边缘夹紧,分别在1号和2号装有汽油的称量瓶中各摇动2分钟。

(5)将除油的滤膜放在玻璃板上,用镊子打开滤膜,让汽油自行挥发,30分钟后在天平上称量。

(6)再将第一次除油的滤膜按上述方法,在第3号称量瓶中进行第二次除油、挥发、称量直至达到恒重为止。

取其最小值进行计算。

八、结果计算

粉尘浓度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C—粉尘浓度,mg/m3;m1—采样前滤膜的质量,mg

m2—采样前滤膜的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采样流量,L/min

九、后续工作

将测尘用的各种仪表、工具、器皿等清洗干净,归位,以便下次使用。

十、填写记录

如实填写称样报告单及粉尘测定记录。

十一、下班

执行《通用标准》有关要求。

十二、安全要点

1.对采样器充电或使用烤箱时要注意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

2.操作天平按天平操作部分执行。

3.随时观察采样地点顶板、运输、设备运行以及人员作业等情况,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如有隐患必须等排除后再进行工作。

4.调整平衡铊时要关闭天平,小心调整,以免损坏刀刃。

5.开启或关闭天平时,必须均匀缓慢地转动开关旋钮、切不可中途停顿后再旋转,更不可过快、过猛地开关天平,以免损坏刀刃和造成称盘晃动,影响天平的准确称量。

6.旋转读数指示盘的动作要轻、缓,防止挂码跳出槽外或相互搭在一起。

7.整个除油操作过程中要避开带电物体,绝对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火灾事故。

 

测风工操作规程

一、上岗条件

1.测风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2.测风员需要以下知识:

(1)《煤矿安全规程》有关风量、气体浓度、温度以及对测风的规定。

(2)所有风表和其他仪器的性能、参数。

(3)熟悉矿井通风系统、掌握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

(4)熟悉测风方法、过程、注意事项。

(5)掌握测定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方法。

(6)掌握测定局部通风机风量、风压的方法。

(7)掌握测定某一工作区域的气候条件(即温度、温度、风速等)的方法。

(8)掌握测量井巷的点压力(静压、速压和全压)和一段巷道的通风阻力(压差)的方法。

二、岗位要求

1.定期测定矿井风量、风压、漏风量。

2.测定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及时提出风量调整方案。

3.测定矿井各用风地点的温度、湿度、所需检测气体的浓度。

4.及时准确填报通风报表和各种记录。

5.计算矿井通风参数:

有效风量率、外部漏风量、等积孔等。

6.监测各用风地点(巷道)的配风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7.在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反风演习等工作时,测定有关参数和做好资料汇总工作。

协助作好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和风机性能测定等工作。

8.进行矿井或巷道的通风阻力测定。

9.通风构筑物的漏风测定。

10.局部通风机风量、风压的测定。

三、安全规定

1.矿井每10天至少1进行次全面测风,测风地点、位置、测风周期应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2.测定应在专门的测风站进行。

在无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要选择巷道断面规整、无片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和前后10米内无拐弯的直线巷道内进行。

3.测风操作时要遵守下列规定

(1)回采工作面的风量一般应在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分别测定,测定周期应由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但不能大于10天。

(2)掘进工作面的测风,根据需要测定掘进工作面风量、掘进巷道风量、局部通风机风量、局部通风机所在巷道风量、风筒漏风量等,具体测定内容、测定周期应由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但测定周期不能大于10天。

掘进工作面风量,可以在距工作面20米左右的地方选择巷道断面规整处测定,也可以测定风筒出风口处两端的风量,其差额即为局部通风机风量。

(3)各硐室风量,应在硐室的回风侧进行测量。

(4)主要通风机风量的测定:

在主要通风机扩散器出口布置测点(轴流式风机用等面积环原理布置测点,离心式风机按网络状布点),测3~5次,取其平均值。

4.测风时要避避开巷道行人、行车频繁的时间,避开附近风门形状频繁的时间,测风时不得有人员、车辆经过。

注意避开架空线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5.反风时的测风操作,应按照反风演习计划和本规程“反风演习时的测量”规定进行。

四、操作准备

1.明确任务:

明确测风地点、项目,即测量所测地点的巷道断面积、风速、风量、温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2.准备仪器:

下井前要选好所要使用仪表的类别、型号,并检查仪表是否完好、曲线是否吻合,配备长度0.5米左右的非导电手把。

带齐必需的各类检测仪器、记录工具、皮尺、温度计、秒表等。

各种仪器(仪表)要符合以下要求:

(1)风表开关、回零装置、指针灵敏可靠,外壳以及各部件、螺丝无松动、异常,校正曲线吻合。

(2)秒表的开关、指针灵敏可靠、计时准确。

(3)瓦斯检测仪器要部件完整、电路(气路)畅通、气密完好、光谱清晰。

(4)皮托管的中心孔和管壁孔无堵塞,压差计的玻璃管无破损,刻度尺清晰,各部件、螺钉、胶皮管齐全,各旋纽灵敏可靠,注入的液体符合规定要求,补偿式微压计的反射镜及针尖完好。

五、操作顺序

1.本工种操作应遵守下列顺序进行:

检查仪器――下井测风――测温度――测气体浓度――填测风手册――填测风记录牌板――整理仪器上井――填测风报表。

2.测压、测空气相对湿度及测空气密度以及反风时的操作,应参照上述操作顺序,并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

六、正常操作

1.测风

(1)根据所测地点的风速,选择合适的风表(微速风表0.3~0.5米/秒;中速风表0.5~10米/秒;高速风表10米/秒以上)。

(2)选用风表移动路线:

可以采用折线法(六线法)四线法、迂回八线法、12点法、标准线路法等方法之一。

(3)测风前应关闭计数器,将风表指针回零(不能回零的记录初始数据),在风表运转30秒时再开动计数器。

在开停风表计数器的同时,开停风表。

(4)测风过程中,风表移动要平稳、匀速,不允许在测量过程中为了保证在1分钟走完全程而改变风表移动速度。

(5)风表在移动时,测风员持表姿势应采用侧身法。

测风时风表不能离测风员身体及测风地点顶、帮、底部太近,一般应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

(6)测风过程中,测风员要能够看到刻度盘。

风表要与风流方向垂直(在倾斜井巷中更要注意),角度不得大于10°。

(7)在同一断面处测风不得少于3次,每次的结果误差不应超过5%,如果误差大于5%,需要加测1次,直至满足要求(误差=(最大读数-最小读数)/最小读数)。

取3次的平均值。

(8)根据风表校正曲线的公式计算所测巷道的真风速。

(9)计算所测巷道的实际风速。

采用V=KV直公式。

式中K可以从校正系数表(巷道断面和测风员所占的面积影响系数)中查得或采用K=(S-0.4)/S计算(S――测风地点的巷道断面积,平方米)。

(10)当巷道风速的实际风速低于0.3米/秒时,可以用烟雾法测定。

即选一段10米长、巷道断面规整、无拐弯的直线巷道,1人在起点释放烟雾(可以选用四氯化锡(SnCI4)四氯化钛(TiCI4)),另1人在终点用秒表记录烟雾到达的时间,然后采用下式算出风速。

   V=KL/t

式中:

K---系数,0.8~0.9

  L---起点到终点的巷道长度,米

  t---间隔时间,秒

(11)采用下式计算所测巷道的实际风量

   Q=VS

式中:

S---测风地点的巷道断面积,平方米

   V---计算的巷道风速,米/秒

(12)温度的测量,应采用最小分度为0.5℃并经过校正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测量时温度计需要离开人体或其他发热体0.5米以上。

待测量一段时间,温度计读数以后,计下温度计读数。

采、掘面温度测量温度的地方为:

距掘进工作面壁2米处,采煤工作面(壁式)在回风巷距采煤壁15米。

机电硐室测量温度的地点在回风口处。

(13)瓦斯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测量,可以参照瓦斯检查员、火区检查员的操作规程执行。

(14)将所测实际风速、计算风量、温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时间,记入测风手册。

(15)将所测实际风速、计算风量、温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时间填入测风地点的记录牌板上。

(16)上井后要及时填写测风报表,做到“牌板”、“手册”、“报表”三对口。

(17)风表要放入风表盒内保存、携带,避免碰撞,不能用嘴吹动或用手拨动风表叶片,不要交给非测风人员管理。

(18)风表使用完毕以后,如果叶片、轴上有水珠、应有脱脂棉轻轻擦去,或用吸水纸吸去水份后放入风表盒内保存了。

(19)风表的螺栓、螺帽不得随意拧紧或拧松,需要维修时,要交专门的维修人员。

(20)测风员发现风速、气体浓度、温度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明原因,通知所涉及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采取撤离等措施,并立即向矿井通防部门和调度室汇报。

2.测压

(1)携带测压仪表、工具、材料,并检查其可靠性,应该做到:

①空盒气压计无破损,刻度及温度校正表齐全,量程合乎要求。

②压差计或补偿微压计不漏气,装有酒精。

③精密气压计要充足电,显示数据稳定。

④皮托管不堵塞,胶皮管气密性良好。

(2)测量绝对压力时使用空盒气压计、精密气压计;测量相对压力时也可以使用U型水柱计、单管倾斜气压计、补偿微压气压计;测量静压差时也可以使用精密气压计(使用精密气压计时要同时测定测点的标高和空气密度)。

(3)用空盒气压计测压时,应将仪器盒面平等于风流方向放置,等待10~20分钟,一边注意指针的位置,一边用手轻击气压计的玻璃,至指针稳定经后,读出测点的大气压力。

(4)U型压差计或U型倾斜压差计在测压前应注入蒸溜水或酒精,U型管两侧的液面应处于同一水平。

(5)操作单管倾斜压差计时,应配备皮托管和胶皮管,皮托管的管嘴应正对风流方向。

(6)测定时先将仪器调平,把三通旋扭转到测压位置,用短胶管排出寄存于仪器中的气泡,调整仪器液面至零位,确定仪器的校正系数K值,然后把上风侧测点皮托管“一”号端连接到测压仪的“一”号端,稳定后,读出读数。

(7)将读数计入记录本,用读数乘以K值,即为两侧点的压差。

(8)使用单管倾斜压差计时应注意:

①测定时,应防止水、杂物堵塞胶皮管,防止车辆、行人、设备等挤压胶皮管。

②仪器和胶皮管的接点要严密,防止漏气影响精度。

③携带压差计行走时要小心,防止损坏和溢出酒精。

(9)使用精密气压计(又称为数字式气压计)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①操作前的准备:

将电源开关拔到“电源通”的位置,接通电源;将压差计分档置于“0”位置,选择开关拔到“电池”位置,此时显示的值为电池的电压,如果该值小于规定值时,应及时更换电池或充电;电池电压正常后,将选择开关拔到“气压差”位置,仪器通电15分钟后,可开始工作。

②测量绝对压力时,应将压差计分档置于“0”的位置,选择开关拔到“气压”位置,此时仪器显示的数字与仪器本身标注基数的代数和即为该测点的绝对压力(数字前有“一”号时为负值)。

③测量静压时,应将压差计分档置于“0”的位置,选择开关拔到“气压差”位置,转动气压调节旋钮,使数字显示无零值,再将仪器移到1个测点,仪器显示值为2点之间的相对静压差。

需根据压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分档。

(10)使用精密气压计时要注意

①接通电源后至少15分钟仪器才能工作。

②由于气压变化使气压差值来回跳动时,读数应取平均值。

③测定流速较大的气流静压时,静压管应尽可能与气流方向平行。

④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电源开关关闭,切断电源。

⑤若仪器发生故障,应送修理部门检修,不要随意更换元件。

3.其他参数的测定

(1)空气相对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可以采用手摇湿度计或风扇湿度计。

(2)湿度计的两支湿度计应完好、准确,盒中的钥匙、纱布、滴水管、查对相对湿度的牌板要齐全。

(3)手摇湿度计的使用:

用净水湿润的纱布(湿润程度以不滴水为宜)包裹在任一支温度计的水银球外面,手握摇把,使其120转/分钟的转数均速旋转1~2分钟,待数值稳定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根据干、湿两支温度计的读数从相对湿度查对表上查得的相对湿度。

(4)使用风扇湿度计时,用发条开动风扇,形成风速为2米/秒的气流,待湿温度计的数值稳定时,读出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根据干、湿两支温度计的读数从相对湿度查对表上查得相对湿度。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