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6479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docx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城西特色学校

——合肥市城西桥学校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城西一流学校”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办学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课程改革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已有了质的突破。

现将我校近年来课改工作从以下几方面作以简要回顾。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1.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务主任专门协调新课程实施的组织、各教研组具体组织新课程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学校结合实际,先后制订了《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试行)》、《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多措并举,强化培训

1.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生培训是关键。

为了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力度。

(1)有计划地组织所有教师参加省、市、区三级新课程培训,先后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出省培训。

如先后组织瞿贤春、江家红、孙荣慧老师赴江苏、北京参加小学语文课堂观摩活动。

(2)学校依据《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开展校本培训,利用暑期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

如,先后邀请蜀山区李德山主任、瑶海区袁乃玉主任、梦圆学校王咏梅校长莅临我校给教师业务培训(3)与阜阳九里小学结对,选派了多名教师赴阜阳九里小学学习,九里小学校长、老师也到我校挂职、交流,曾成功举办阜阳、城西桥学校班主任论坛(4)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考试。

从划转到高新区开始,每年一次新课程理论考试,使新课程理论学习常规化。

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多名老师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了学习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

学校专门创办了校报《桥之舞》、另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教师队伍建设是着力点。

(1)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制定教师队伍三年发展规划,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定期进行检查验收。

(2)创新听课管理。

我校把听课作为培训青年教师的有效方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听课管理的有关规定》。

根据学校总体要求,规定每人每周至少1节听课量,纳入正常考核,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后劲。

(3)实施“青蓝工程”。

学校规定高级教师必须带一到两名青年教师,进行师徒捆绑考核,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修订了《新老教师帮扶结对协议》,明确了新老教师帮扶的权利和义务,把培养新教师的时间规定为两年,并且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制度,从德、勤、能、绩等方面,综合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业绩。

(4)发挥专家引领。

学校先后邀请了高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毛德纯老师、英语教研员顾凯老师、数学教研员邵春荣老师、物理教研员王传树老师等来我校听、评课,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5)加强校际交流。

我校实施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注重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近年来我校先后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江苏黄埭小学考察学习,并每年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并积极参与区内外的一系列教研活动活动。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王伟老师曾荣获高新区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冯建涛老师曾荣获高新区课堂评比二等奖,朱伟曾荣获合肥市课堂评比三等奖等。

三、深化教研,创新实践

1.积极探索实效教研方式

(1)采取集体备课、直接指导、重点建设、典型引路这样一个以点带面的推进模式,推进教研方式。

(2)通过课改实验班级的建设实践,实实在在地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大范围提高其他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

(3)建立与结对学校定期联合教研方式(阜阳九里小学),采用课例展示、教学论坛等手段,使学校的教研整体发展上有一个新突破。

2.努力构建全新教学策略

(1)研究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是以学校课题为引领,将学校青年教师的赛课、优质课展示、常态教研课、推门课、结对汇报课、新教师见面课等课类灵活地结合,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二是深化集体备课方式,教师由单打独斗到教研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示范引路;教学设计从重预设向重生成发展;师生由单向交流到多维、多元交流发展。

(2)研究新理念下的课后反思。

一是反思教学亮点。

即教学过程中最满意的方面,以便今后发扬借鉴。

二是反思教学“败笔”。

即疏忽失误最不满意的方面,分析原因,总结教训。

三是反思课堂生成。

即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一细节引发产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的思路。

四是反思今后教学设想。

反思的内容极为宽泛,一点感悟,一点遗憾,一丝欣喜,都使教师们细细咀嚼。

(3)研究新理念下的“同课异构”。

一是立足课堂教学,开始尝试“同课异构”参照学习。

我们采用“同备—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七步循环式模型,将校本教研三种力量“个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完整地统一在一起。

二是巧借捆绑发展之契机,深化“同课异构”模式。

师傅引路,徒弟实践,师徒同进步。

3.创新实践多元校本教研

(1)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校本教研

  一是确定有效校本教研主题。

确保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有潜在的价值性和解决的可能性,能解决困惑,并经过归类、分析、综合,再上升为主题。

二是通过课例研究,深化和落实教研主题。

抓好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预设课堂教学,并关注课堂生成,课例及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充分展现集体备课精髓,确保研究课题的有效性。

(2)以反思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学习理论,在集体研讨中相互交流。

首先是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前,备课组要印发,教师个人要收集一些切合研究主题内容的学习资料学习,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其次是集体研讨主题的生成。

依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促进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既深化了研究主题,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撰写反思,在自我感悟中获得发展。

一方面,我们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将课题研究、课程需求、课堂问题、学校需求融合成为主题,有计划、有步骤、有行动地开展系列专题校本教研,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发言人”。

四、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1.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学校建立了《教师校本发展记载表》,全面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

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评价。

每年一次的社会、家长、同行、学生评教师,有效促进了教师评价的多元化。

2.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不仅关注教师的评价,还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也尊重家长的评价;不仅注重结论性评价,还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纸质评价,更注重运用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

通过一系列改革实践,有效转变了师生和家长的唯分数论思想,减轻了学生对分数的心理压力,拓宽了学生实现自己价值的渠道。

五、课改实验后的新变化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城西桥学生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通过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在新程理念指导下,对自己教与学的行为开始了理性思考,逐渐从课改的参与者进入到实验者,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和职业角色开始变化,开始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向学者型、科研型、复合型的角色转变,同时其教学行为也在转变,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那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已不存在,取得代之的是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更可喜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转变,不再象过去那样为了分数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中,多思考,写发言提纲,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了一种生生合作的学习氛围。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肩负着课改实践的责任与义务,既要乐观地看到新课程改革在短短的几年内所取得的喜人成绩,要对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艰辛的,需要付出探索的汗水;改革是痛苦的,需要接受自我的更新;改革是甜蜜的,激发我们的青春和希望。

我们将在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改革之路上,一路前行,才能取得改革的最终胜利。

附:

相关活动图片

高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莅临学校指导

高新区物理教研员莅临学校指导

阜阳、城西桥班主任论坛

62中、城西桥课堂研讨

合肥学院陈芬萍教授专题讲座

梦圆学校王咏梅校长主题讲座

江苏黄埭小学考察学习

阜阳九里小学、城西桥学校同课异构活动

 

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