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引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478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引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孔子引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引文.docx

《孔子引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引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孔子引文.docx

孔子引文

第2章孔子引文

1.「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

」(《史記》〈孔子世家〉,卷四七)

2.「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僕,僕有臺,馬有圉(三聲ㄩ),牛有牧,以待百事。

」(《左傳》(昭七年))

3.「壞井田,開阡陌……王制遂滅,僭差無度,庶人之富者累鉅萬。

」(《前漢書》〈食貨志〉,卷二四上)

4.「及周室衰,禮法墮。

……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離制而棄本,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穀不足而貨有餘。

……於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無用之器,……富者土木被文錦,犬馬餘肉栗。

」(《前漢書》〈貨殖傳〉,卷九一)

5.「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論語》〈泰伯〉)

6.「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衛靈公〉)

7.「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

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論語》〈陽貨〉)

8.「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論語》〈述而〉)

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論語》〈公冶長〉)

10.「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論語》〈八佾〉)

11.「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

」(《莊子》〈盜拓〉)

12.「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

13.「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論語》〈子罕〉)

14.「官師守其典章,史臣錄其職載。

文字之道,百官以之治,萬民以之察,而其用備矣。

」(章實齋,《文史通義》〈詩教上〉)

15.「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論語》〈八佾〉)

16.「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論語》〈陽貨〉)

17.「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論語》〈季氏〉)

1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八佾〉)

19.「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論語》〈八佾〉)

20.「升車,必正立執綏。

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論語》〈鄉黨〉)

2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論語》〈子路〉)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論語》〈子路〉)

23.「人而不仁,如禮何?

」(《論語》〈八佾〉)

24.「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顏淵〉〈雍也〉)

26.「舉斯心加諸彼」(《孟子》〈梁惠王上篇〉)

27.「聖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類度類。

」(《韓非》〈非相〉)

28.「凡事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就要怎樣待人。

」(allthingswhatsoeveryouwouldthatmenshoulddotoyou,doyouevensotothem.)(《聖經》〈馬太福音〉第七章十二節)

29."reason,whichisthatlaw,teachesallmankindwhowillbutconsultitthat,beingallequalandindependent,nooneoughttoharmanotherinhislife,health,liberty,orpossessions."〈JohnLocke.section6.p.5.)

30.「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大學》

31.「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論語》〈先進〉)

32.「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小戴禮記》〈大學〉,第一章)

33.「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大學》

34.「政者,正也。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論語》〈顏淵〉)

35.「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論語》〈子路〉)

36.「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子為政,焉用殺?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必也使無訟乎!

」(《論語》〈顏淵〉)

3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38.「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史記》〈酷吏列傳序〉)

第3章孟子與荀子引文

1.「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

」(《孟子》〈盡心下〉)

2.「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哉?

」(《孟子》〈公孫丑下〉)

3.「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4.「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孟子》〈梁惠王下〉)

5.「天下期於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天下期於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孟子》〈告子〉)

6.「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孫丑上〉)

7.「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孟子》〈梁惠王〉)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公孫丑〉)

9.「秦用商君,富國彊兵。

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

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

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卷七四。

10.「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

」(《孟子》〈滕文公下〉)

11.「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晨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其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孟子》〈告子上〉)

12.「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孟子》〈梁惠王上〉)

13.「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孟子》〈滕文公上〉)

14.「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孟子》〈梁惠王上〉)

15.「菽栗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盡心〉)

16.「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孟子》〈公孫丑上〉)

17.「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率土地而食人,罪不容於死。

」;「善戰者服上刑」(《孟子》〈離婁上〉)

18.「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肌色,野有餓莩,」(《孟子》〈梁惠王〉)

19.「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豬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黎民不肌不寒。

」(《孟子》〈梁惠王〉)

20.「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孟子》〈公孫丑下〉及〈萬章下〉)

21.「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

22.「總方略、齊言行、壹統類,而群天下之英傑,而告之以大古。

」(《荀子》〈非十二子〉)

23.「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

」;「孟子曰:

『今人之性善,將皆失喪其性故也。

』曰:

若是則過矣。

」;「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亦休。

」;「反於性而悖於情」(《荀子》〈性惡〉)

24.「人之性惡,則禮義惡生?

」;「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

」(《荀子》〈性惡〉)

25.「禮起於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荀子》〈禮論〉)

26.「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

」;「禮者養也。

」(《荀子》〈論禮〉)

27.「何謂別?

曰:

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荀子》〈禮論〉)

28.「分均則不偏,勢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故制禮義以分之,使其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

書曰:

『維齊非齊』此之謂也。

」(《荀子》〈王制〉)

29.「君者國之隆也。

父者家之隆也。

隆一而治,二而亂。

」(《荀子》〈致士〉)

30.「天子者勢位至尊,無敵於天下。

……南面而聽天下,生民之屬莫不振動服從,以化順之。

」(《荀子》〈正論〉)

31.「管分之樞要」(《荀子》〈富國〉)

32.「君者善群者也。

」(《荀子》〈王制〉)

33.「百姓之力,待之而後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後和;百姓之財,待之而後聚;百姓之勢,待之而後安;百姓之壽,待之而後長。

」(《荀子》〈富國〉)

34.「有亂君無亂國。

有治人無治法。

……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

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

法者治之端也。

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偏(普遍也)矣。

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世之變,足以亂矣。

」(《荀子》〈君道〉)

35.「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故水旱不能使之饑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

」(《荀子》〈天論〉)

 

第4章墨子引文

1.「禮與其奢也寧儉。

」(《論語》〈八佾〉)

2.「節用而愛人」(《論語》〈學而〉)。

3.「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

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喪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

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淮南子》〈要略〉,卷二一,頁八。

4.「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淮南子》〈泰族訓〉,卷二○,頁十四)

5.「察亂何自起?

起不相愛。

……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盜愛其室不愛其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

」(《墨子》〈兼愛上〉)

6.「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

視人之身若其身,誰賊?

視人之家若其家,誰亂?

視人之國若其國,誰攻?

」(《墨子》〈兼愛上〉)

7.「今大國之攻小國。

攻者(即所攻者)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

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為事。

」(《墨子》〈耕柱〉)

8.「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

」;「『無言而不仇,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墨子》〈兼愛下〉)

9.「愛利萬民」;「兼而愛之,從而利之。

」(《墨子》〈尚賢中〉)

10.「眾利之所生,從愛人利人生。

」(《墨子》〈兼愛下〉)

11.「諸加費不加利於民者,聖王弗為。

」(《墨子》〈節用中〉)

12.「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

」;「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

」(《墨子》〈辭過〉)

13.「使王公大人行此,則必不能早朝。

使農人行此,則必不能早出夜入、耕稼樹藝。

使百工行此,則必不能修舟車、為器皿矣。

使婦人行此,則必不能夙興夜寐,紡績織紉。

」(《墨子》〈節葬下〉)

14.「有餘力以相勞,有餘財以相分。

」(《墨子》〈尚同上〉)

15.「墨子蔽於實而不知文」(《荀子》〈正論〉)

16.「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能獨任,奈天下何?

」(《莊子》〈天下〉)

17.「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肌色,野有餓莩,」(《孟子》〈梁惠王〉)

18.「未有政刑之時,……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

」;「父子兄弟作怨惡,離散不能相和合。

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天下之亂,若禽獸焉。

」;「無政長以一同天下之義而天下亂也,是故選擇天下賢良聖智辯慧之人,立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

」(《墨子》〈尚同上、中、下〉)

19.「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墨子》〈尚同上〉)

20.「鄉長之所是,必皆是之,鄉長之所非,必皆非之。

……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是以鄉治也。

」;「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國君之所非,必皆非之。

……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

」;「天子之所是,必皆是之,天子之所非,必皆非之。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墨子》〈尚同上〉)

21.「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之以令。

」(《墨子》〈尚賢上〉)

22.「天子為善,天能賞之。

天子為暴,天能罰之。

」(《墨子》〈天志中〉)

23.「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墨子》〈尚賢中〉)

24.「三代聖王堯、舜、禹、文、武」;「富貴為賢以得其賞者也」;「三代暴王桀、紂、幽、厲」;「富貴為暴以得其罰者也。

」(《墨子》〈尚賢中〉)

第5章老、莊引文

1.「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老子第三五章》)

2.「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見……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老子第十四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老子第二五章》)

4.「反者,道之動也。

」(《老子第四○章》)

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無有」(《老子第四三章》)

6.「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第七八章》)。

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第七六章》)

8.「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老子第六七章》)

9.「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六三章》)

10.「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十一章》)

1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老子第六三章》)

12.「『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第二二章》)

13.「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老子第二八章》)

14.「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第四五章》)

15.「知者不言」;「和其光,同其塵。

」(《老子第五六章》)

16.「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老子第十、五一章》)

1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

」(《老子第四三章》)

18.「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二章》)

19.「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第六○章》)

20.「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第五七章》)

21.「大道廢,有仁義。

慧智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第十八章》)

22.「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功棄利,盜賊無有。

」(《老子第十九章》)

23.「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老子第十九章》)

24.「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孩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老子第二○章》)

2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老子第十二章》)

26.「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老子第三章》)。

27.「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老子第四九章》)

28.「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老子第六五章》)

29.「剽剝儒墨」(〈老莊申韓列傳〉《史記》,卷三六。

30.「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莊子》〈齊物論〉)

31.「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莊子》〈齊物篇〉)

32.「道惡乎隱而有真偽?

言惡乎隱而有是非?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故有儒墨之是非。

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33.「物無非『彼』,物無非『是』。

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故曰:

『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

34.「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莊子》〈齊物論〉)

35.「物謂之而然。

惡乎然?

然於然。

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

」(《莊子》〈齊物論〉)

36.「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

」(《莊子》〈齊物論〉)

37.「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

」(《莊子》〈齊物論〉)。

38.「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莊子》〈外物〉)

39.「罔兩問景曰:

「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

何其無特操與?

」景曰:

「吾有待而然者邪?

吾所待,又有所待而然者邪?

……吾識所以然?

吾識所以不然?

」(《莊子》〈齊物論〉)

40.「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

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嶄生乎?

」(《莊子》〈齊物論〉)

41.「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

」(《莊子》〈知北游〉)

42.「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莊子》〈大宗師〉)

43.「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莊子》〈大宗師〉)

44.「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閒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

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

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莊子》〈秋水篇〉)

45.「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咀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莊子》〈大宗師〉)

46.「盜亦有道乎?

」;「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莊子》〈胠筴篇〉)

47.「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

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

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莊子》〈在宥篇〉)

第6章法家引文

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

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

商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書》〈更法篇〉)

2.「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

」(《韓非》〈五蠹篇〉)

3.「明據先王,必定堯舜者,非愚則誣也。

」(《韓非》〈顯學篇〉)

4.「飛龍乘雲、騰蛇遊霧。

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

……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

不肖而能服賢者,則權重位尊也。

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

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

」(《韓非》〈難勢四○〉)

5.「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

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下臨千仞之谿,材非長也,位高也。

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

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

非千鈞輕而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

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

」(《韓非》〈功名二八〉)

6.「毋稱堯舜之賢,毋譽湯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盡力守法,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韓非》〈忠孝五一〉)

7.「上下一日百戰。

下匿其私,用試其上。

上操度量,以割其下。

」(《韓非》〈揚權篇〉)

8.「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

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後便,計之長利也。

故父母之於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乎?

」(《韓非》〈六反篇四六〉)

9.「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

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

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

重爭士橐,非下也,權重也。

故聖人議多少、論厚薄,為之政。

故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戾,稱俗而行也。

(《韓非》〈五蠹篇〉)

10.「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

」(《韓非》〈五蠹篇四九〉)

11.「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

」(《韓非》〈八說篇〉)

12.「是求人主之過於父母之親也」(《韓非》〈六反篇〉)

13.「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

吾以此知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

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無矢;恃自圜之木,千世無輪矣。

……國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術之君不隨適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韓非》〈顯學篇〉)

14.「國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

」(《商君書》〈慎法二五〉)

15.「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於人。

故明君務力。

」(《韓非》〈顯學五○〉)

16.「農戰之民千人而有詩書辯慧者一人焉,千人皆怠於農戰矣。

農戰之民百人而有技藝一人焉,百人皆怠於農戰矣。

」(《商君書》〈農戰三〉及〈慎法二五〉)

17.「博習辯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則國何得焉?

修孝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戰攻,則國何利焉?

」(《韓非》〈八說四七〉)

18.「事智者眾則法敗,用力者寡則國貧;此世之所以亂也。

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悍,以斬首為勇。

是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動作者歸之於功,為勇者盡之於軍。

是故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

」(《韓非》〈五蠹篇〉)

19.「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

」(《商君書》〈賞刑十七〉)

20.「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

此之謂三軍也。

」(《商君書》〈兵守篇〉)

21.「今治官者智能也。

今斬首者勇力之所加也。

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斬首之功為醫匠也。

」(《韓非》〈定法四三〉)

22.「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

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

有功於前,有敗於後,不為損刑。

有善於前,有過於後,不為虧法。

」(《商君書》〈賞刑十七〉)

23.「明主之國,令者,言最貴者也。

法者,事最適者也。

言無二貴,法不兩適。

故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

」(《韓非》〈問辯四一〉)

24.「法已定矣,而好用六蝨者亡。

」;「六蝨曰禮樂、曰詩書、曰修善、曰孝弟、曰誠信、曰貞廉、曰仁義、曰非兵、曰羞戰。

」(《商君書》〈靳令十三〉)

25.「主上有令,而民以文學非之。

官府有法,民以私行矯之。

人主漸其法令,而尊學者之智行。

」(《韓非》〈問辯篇〉)

26.「Seeingtheghostly[spiritual]powerchallenges[assu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