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882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docx

五语下册第二单元

备课日期2014年3月3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11日

课题

6、梦圆飞天

总第_17_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本课第_1_课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型

新授

重点

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心的场面。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吗?

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愿望和理想就是我们的梦。

愿望和理想实现了,就是我们的梦圆了。

(1)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梦都能圆。

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

(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

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

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

梦圆飞天)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

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

读课文之前先请同学们明确读书要求。

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二、课文新授

1.指名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

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

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5.指名问:

“你为什么要描“乳”这个字呢?

‘(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6.请大家再拿起你的课本,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电脑出示: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三:

在读感悟

1.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并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

2.师生交流

(1)还有没有其他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们自豪吗?

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

我读第一句话;

学生读下面的话。

  

(2)值得庆幸的是,神州五号已经发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了吗?

  

(1)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第二个梦)

  

(2)看了这样一个画面,想说什么吗?

  (3)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感受文中中的内涵,神州五号成功了,六号也成功了,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师板书:

圆)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3)学生读

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侨胞边缘

 

4.学生描红

教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学生默读,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阅读感受)

(教师板书:

紧张、激动、喜悦、自豪)

 

教学反思

读通语句是本次教学中教师紧抓的又一个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前提。

通过扎实的训练,学生在朗读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到位。

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一个“语”字,不能单单地处理一个“文”字,也不能过重地偏重于“情”的升华。

备课日期2014年3月4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14日

课题

6、梦圆飞天

总第_18_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

本课第_2_课时

己独特的感受。

课型

新授

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1自然段。

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3、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人多壮观:

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5、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6、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圈画画.

2、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3、交流发言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三、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5、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

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1)、指名朗读,感受太空的神奇和地球的美丽

2)、展示一部分学生的帖子,评讲

四、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五、总结

 课文学到最后,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

对全中国的人民说些什么?

对我们的少年儿童说些什么?

可以完成一次小练笔,同样也发到教师发出的主题帖子上。

 

朗读课题。

 

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点名读,分角色读。

 

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应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有时同样的一句话,但是由于说话时的语气、语态的不同,所表达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备课日期2014年3月5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15日

课题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总第_19_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第_1_课时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型

新授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挂图

难点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地球的起源。

2、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家园,但人类一直向往拥有新的家园,期待新的生命出现。

为此,科学家进行了执着的宇宙探索,终于发现了这一颗与地球生态极其相似的星球——(指图)火星。

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3、见过“孪生兄弟”吗?

他们长得怎么样?

(看上去长得很像。

二、探究交流,自主建构

(一)1、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究竟哪里长得像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

它们像在哪里?

2、其实,他们的相似处,还不止这些。

请同学们赏读第一自然段的看看他们还有哪些相似之处。

你还读到它们还有什么也差不多?

你浏览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相似之处?

(二)

1、随着探索的不断迈进,科学家果真发现这兄弟俩除了长得像,还有一样相同之处。

请同学们赏读中2——5自然段,放声读读,找一找哪些语句告诉你兄弟俩还有相同之处?

开始(水的来源)

2、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读出他们有相同处?

再来读读,让我们听明白。

从这两个句子中我们知道它们的相同之处是——水的来源。

3、火星和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

自己轻声读读2-5自然段,试试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水的来历讲清楚。

(出示:

陨石彗星(含水)——碰撞火山爆发

矿物(含水)——蒸气、雨水——湖泊、海洋)

4、文中还有一个词——推断,我们来看这样两句话。

(出示句子:

1、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2、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

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三、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地球兄弟俩原本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再读课题),我们再来看课题。

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

(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

(表示解释说明)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水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

(谜)

 

(敲出课题)——谁来大声读读课题。

齐读

 

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响亮地读一读。

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大声读一读。

 

边浏览,同桌之间边可以讨论讨论。

 

读读这两段话,想想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地球、火星、彗星、陨石、火星干涸的河床、亚马孙河、人类探索火星之路……一系列的图片,在讲火星上水的第二种来源时,我用了示意图演示,示意图的演示将我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很好地得以解决。

此外,通过听洪水的冲刷声、咆哮声让学生更好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多媒体的介入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备课日期2014年3月6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16日

课题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总第_20_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第_2_课时

2、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

课型

新授

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弄清火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上水的来源。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复习导入:

1、播放影片,激发兴趣。

2、设置悬念:

猜测火星与地球的关系。

4、提问:

课题中的两处标点符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二、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说说什么是“孪生兄弟”?

(2)(出示火星与地球的图片)发挥想象谈谈两者的相似之处。

(4)再谈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

(5)反复朗读“四个‘同样’”。

(6)抓准火星与地球被称为“孪生兄弟”最大的相似之处。

2、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①火星上真的有水吗?

研究火星照片资料,看发现了什么?

科学家分析的结果又如何?

②再观察图片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等方法,抓住“进一步”、“曾经”、“推断”等词,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准。

③齐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5自然段:

①思考:

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快速浏览课文。

②同桌合作学习,要求:

读:

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

想:

人们对火星上的水的来源有几种推断?

说:

能说出火星上的水的其中一种来源。

③交流汇报:

A、火星上的水的来源有两种推断。

B、指名说火星上的水的来源的第一种推断。

一、二组齐读第3、4自然段。

C、指名说火星上的水的来源的第二种。

看着火星的照片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三、四组齐读第5自然段。

三、拓展交流:

以“走近火星”为主题,进行科学知识的交流活动。

 

 

3、板书课题,齐读。

 

(3)默读全文。

 

(7)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简介亚马孙河。

 

理解“家常便饭”在句中的意思。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课文,如果不用多媒体教学,上起来是很枯燥无味的,要想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也是较难的。

用多媒体把学生引领到一个遥远的宇宙世界中,把火星和地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很好地处理了本课的重难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备课日期2014年3月7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17日

课题

8、神奇的克隆

总第_21_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第_1_课时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课型

新授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

教具

挂图

难点

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提出学习要求: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反思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

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

如克隆羊的诞生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介绍时,配上图片展示。

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陶陶。

其后我再向学生展示克隆技术下诞生的其它动物品种,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热情。

备课日期2014年3月8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18日

课题

8、神奇的克隆

总第_22_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

本课第_2_课时

爱科学的情操。

课型

新授

重点

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具

挂图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是克隆?

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

你是怎么理解的?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

奇妙在哪?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

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

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

名字是怎样得来的?

“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你读懂了什么?

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

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

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

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小组交流,汇报。

 

(就……就……就……)(注意分号)

 

(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在认识到克隆是把“双刃剑”后,让学生天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学生做到想法必须对人类有益。

此处的设计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畅谈自己的想像,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

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备课日期2014年3月9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21日

课题

习作2

总第_23_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基本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

本课第_1_课时

2、初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型

新授

3、初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养成写完作文后修改的好习惯。

重点

知道基本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

教具

挂图

难点

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读例文,体会修改文章的好处

1、自己读读例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2、注意看老师是用哪些修改符号修改作文的。

3、你还知道哪些修改文章的符号呢?

(调换符号、替换符号……)

4、在文章的旁边,老师做了哪些修改?

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二、明确作文要求

1、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

2、相互修改作文。

3、将写好的作文抄在作文本上。

三、学生修改文章

1、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片断

(1)找一篇习作中的一段话,找出有错误的地方。

(2)用刚学的修改符号修改。

(3)齐读修改过的话,检查一下意思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删除符号  添加符号)

 

读一读书上的两段话,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

 

2、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老师重在引导,多加点评,少修改,实际是留给了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空间;集体的评改,处理较好,教给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学到了写出好文章的方法,印验了鲁迅先生说的话: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备课日期2014年3月10日上课时间2014年3月22日

课题

练习二

总第_24_课时

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世界的科技、衣食住行、

本课第_1_课时

未来的人会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

要求学生

课型

新授

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所想象的内容。

重点

教具

挂图

难点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学生畅所欲言

1、说说你看过哪些科幻电影或故事书

2、你理想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启发学生从科技、衣食住行等方面来谈)

3、学生交流,大家讨论,总结说话要点。

(1)要先想好再说

(2)把自己要说的话表达清楚,注意语速。

(3)要注意听众的反应,随时强调自己说话的要点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二、比一比谁说得好

1、各小组选出介绍自己想法最好的学生

2、开展班级比赛,根据说话要点评出表现最好的学生

教学反思

根据五年级口语训练目标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我主要考虑了这样几点:

一是努力创设口语交际的生动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二是面向全体,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时间与机会,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师生评价,训练学生通畅表达与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