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139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模式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语文

研究类型:

语文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43632030

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的主流。

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开始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国内,全国已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一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而言,我国仍远未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二)选题的背景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便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

我校创建于1988年,坐落于江门市潮江路天沙河畔,学校绿茵如画,环境优雅,是一所“园林式”的省一级学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规范、齐全,除设置常规教学功能场室外,还高起点建立了设备先进、网络完善且颇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在所有的教室、主要教学功能室、会议室、教师和行政办公室共安装了网络端口共400多个,建成互联网一级网站,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基本实现了数安化。

全校拥有电脑400多台,多媒体电教平台近30个,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办了十二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班,每个学生配务一台带液晶显示的高配置电脑,进行教改实验。

“数字化校园”加快了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构筑了学校特色办学的强劲优势。

 

(三)选题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迅速地参与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已经建立了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是大家共同面临的紧要课题。

我们应大胆地迎接信息时代,优化信息,创新教与学模式。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部分学科的教与学新模式。

期望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式接受的方式,从而建立和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学会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二)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教与学新模式。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教与学模式。

2.实验研究法:

各子项目课题组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

3.行动研究法:

由于参与研究的成员学科不同,开展行动研究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合作模式:

研究的问题是由专家和研究者协商提出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2)支持模式:

研究者自己提出研究问题,决定行动方案,专家作为咨询者帮助实际工作者形成理论假设、计划行动以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

(3)独立模式:

研究者摆脱传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规范的限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现实进行改造。

4.调查研究法:

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5.个案研究法:

研究者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分析和研究。

个案研究可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为课题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具体实施计划:

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结合课题内容与本区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教师举办如网络技术培训、网页制作培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4)加强与总课题组的联系沟通,争取得到总课题组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提高研究效益。

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对项目实验研究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

(3)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实验项目课题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适当调整人员和工作布局。

(4)评选一批优秀课件及教学案例。

(5)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验收,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3.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

进行项目验收结题,子项目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项目实验报告。

课题能对各实验项目进行验收评选并向总课题组请功颁奖。

(1)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项目主管向区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2)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并请总课题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

(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集合优秀报告及推出优秀课例。

(4)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四、预期价值

1.本课题创新程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的工具,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教师和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得心应手。

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科课程的内容,学科课程内容中又蕴涵信息技术,如数学课程包含对各种计算软件的运用,语文课程掌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等等。

本课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上有所创新,创建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部分学科新的教与学模式,使信息技术不再游离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真正地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2.实践应用价值

(1)示范性:

本课题涉及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是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2)可操作性:

我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规范、齐全,除设置常规教学功能场室外,还建立了设备先进、网络完善且颇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我校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实验,在三个年级共开设了六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班。

这些实验班除了普通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外还具备VMC交互平台,学生单人单机能连接校园网和Internet的优越条件。

目前,我校拥有国家、省、市级及校级课题有1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子课题3个,省级1个,市级2个,承担这些课题的骨干教师35人,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

近几年来在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比赛中,共获得市级以上的奖项514人次。

其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7个,国家级三等奖3个,荣获省级一等奖68个,荣获省级二等奖89个,荣获省级三等奖109个,荣获市级奖237个。

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总体实力位居同类学校前列;本课题成果以《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部分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呈现,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在同类学校推广。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主要负责人员成果介绍:

2005年第三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比赛全国一等奖

2005年被选入广东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

2005年广东省“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优秀课例展示交流会上现场上课展示

2005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获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三等奖

2006年主持《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应用的研究》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优秀成果全国一等奖

2006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过程中贡献突出,获得个人突出贡献奖

2009年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及课程资源框架研究》

 

本校研究基础:

  本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规范、齐全,除设置常规教学功能场室外,还建立了设备先进、网络完善且颇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本校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实验,在三个年级共开设了六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班。

所有班级除了多媒体网络平台外还具备VMC白板交互平台,学生单人单机能连接校园网和Internet的优越条件。

目前,我校拥有国家、省、市级及校级课题有数十个,承担这些课题的骨干教师众多,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学等学科。

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总体实力位居市同类学校前列;新课程信息技术与和课程整合所取得的成果在本地区已有了一定的影响。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