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483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docx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一、移动模架的维修和保养

1、基本制度;

1.1认真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反对二次养修代保或脱保,拖保的短期化行为。

1.2日常保养司机在当班时间内设备应进行检查,调整坚固、清洁、润滑以及添加油水等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3定期保养,按照一、二、三级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维和保养,实行定项、定位、定责,司机协作修理负责实施。

1.4特殊保养,即磨合保养,换季保养,停用保养、封存保养,按特殊保养规程实施,由修理工负责进行。

1.5设备保养实施计划,即每月根据施工任务和设备使用情况及保养规定,编制出每台设备保养实施、保养计划,月初由队领导公布,并小结上月保养执行情况,提出新的要求。

1.6设备维修保养要逐步做到:

组织科学化,检查仪表化,质量标准化。

2、移动模架的维修和保养计划

2.1结构部分的维修和保养

〔1〕移动模架工作过程中,如发现个别零件异常时,应及时更换。

〔2〕对有相对运动处,应随时添加润滑油。

〔3〕装卸、运输时严禁野蛮作业。

起吊时使用专用吊点和专用工具。

拆卸后的连接螺栓和销轴应分类存放,并进行防腐处理。

〔4〕各机构若有塑性变形、损伤,及时修复。

2.2液压系统的维修和保养

〔1〕液压缸使用工作油的粘度为29-74mm2/S,推荐使用ISOVG46抗磨液压油。

工作油温在—20—80℃范围内。

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可选择粘度较高的46号液压油液,冬季温度较低时,用粘度较低的32好液压油。

〔2〕液压缸要求系统过滤精度不低于80um要求,要严格控制油液污染,保持油液的清洁,定期检查油液的性能,并进行必要的精细过滤和更换新的工作油液。

〔3〕安装是要保证活塞杆顶端连接头的方向与缸头、耳环(或中间铰轴)的方向一致,并保证整个活塞杆在进退过程中的直线度,防止出现刚性干扰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4〕当液压缸安装上主机后,在运转实验中应先检查油口配管部分和导向套处有无漏油,并对耳环中关节轴承部位加油润滑。

〔5〕液压缸若发生漏油等故障要拆卸时,应用液压力使活塞的位置移动到缸筒的任何一个末端位置,拆卸中应尽量避免不合适的敲打以及突然的掉落。

〔6〕在拆卸前,应松开溢流阀,是液压回路的压力降低为零,然后切断电源是液压装置停止运转,松开油口配管后,应用油塞塞住油口。

〔7〕液压缸不能作为电极接地使用,以免击伤活塞杆。

〔8〕保持各液压元件完好无损。

应经常清洗吸回油滤清器,如发现液压油内含有杂质时,应及时更换滤清器和液压油。

〔9〕清洗装配各元件时,不要损伤各配合密封面。

如发现密封件老化或损伤,应及时更换。

〔10〕各管路不得漏油和随意更改,液压元件不得存放在露天。

油缸、阀等不得有渗油、漏油现象。

〔11〕液压缸故障及排除方法

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外部漏油

活塞缸碰伤或者拉伤

用极细的砂纸或油石磨修,不能修复的更换新件

缸筒内表面拉伤

与活塞杆处理方法一致

防尘圈挤出和反唇

拆开检查,重新更换

活塞和活塞杆上的密封件损坏或者损伤

更换新密封件

液压缸安装定心不良,使活塞杆伸出困难

拆下来检查安装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活塞杆爬行和蠕动

液压肛内进入空气或者油中有气泡

松开接头,将空气排出

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偏移

在安装时检查与主机运行方向平行

活塞杆全长或局部弯曲

更换活塞杆

缸内锈蚀或拉伤

去除锈蚀和毛刺,情况严重时更换缸筒

〔12〕泵的故障判断及排除方法

故障

可能引起的原因

排除方法

流量不够

油缸造成进口滤油器堵死,或阀门吸油阻力较大

去掉滤清器,提高油液清洁度;增大阀门,减少吸油阻力

中心弹簧断裂,缸体和配油盘无初始密封力

更换中心弹簧

变量泵倾角处于处于小偏角

增大偏角

配油盘与泵体配油面贴合不平或严重磨损

消除贴合不平的原因;更换配油盘

油温过高

查出原因,降低油温

压力波动、压力表指标值不稳

液压系统中压力阀本身不能正常工作

更换或修复压力阀

系统中有空气

在系统最高处或吸油管处排除空气

吸油腔真空度太大

降低真空度使之小于0.016Mpa

因油脏等原因使配油面严重磨损

修复或更换零件并消除磨损原因

压力表座震动

消除震动原因

无压力或大量泄露

滑靴脱落

更换柱塞滑靴组件

配油面严重磨损

更换或修复零件

调压弹簧未调整好或建立不起压力

重新调整或更换调压阀

中心弹簧断裂,无初始密封力

更换中心弹簧

泵和电机安装不同轴,造成泄露严重

调整泵轴与电机轴的同轴度

噪音过大

吸油阻力太大,自吸真空度太大

增大管径,减少弯头,降低真空度,使其小于0.016Mpa。

检查接头,排除不密封原因,排除空气。

泵和电机安装不同轴,主轴受径向力

调整泵轴与电机轴的同轴度

油的粘度太大

降低粘度

油液有大量气泡

视不同情况消除

油温提升过快

油箱容积太小

增加容积或加置冷却装置

油泵内部漏损太大

检修油泵

液压系统泄露太大

修复更换有关元件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改善环境条件

伺服变量机构失灵

伺服活塞卡死

消除卡死原因

变量活塞卡死

消除卡死原因

变量头转动不灵活

消除转动不灵原因

单向阀弹簧断裂

更换弹簧

2.3电气系统的维修和保养

〔1〕由于振动、温度变化等造成元器件螺丝、螺栓松动,要经常检查他们是否可靠拧紧,必要时重新拧紧。

〔2〕工作人员应定期认真检查各电气元件是否正常,如:

检查接触器触头是否接触良好,有无烧结、打毛现象;

〔3〕检查中间继电器等元器件接头是否接触良好;限位开关是否连接良好等。

如有问题应立即检查排除,否则不能使用。

〔4〕每次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按下急停按钮关掉电源,定期检查按钮盖是否盖好。

〔5〕定期检查电路、电气元件和各种电气设施。

如发现损伤或不灵,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6〕当遇到很潮湿天气时,应对电机等电气设备进行绝缘测试,其电阻值应≥4兆欧。

〔7〕电源指示灯不亮,检查电源是否有电,或电源指示灯是否损坏,空气开关是否合上。

〔8〕液压泵站不能启动。

检查熔断器FU1-3有无损坏,电缆是否损坏。

或检查停止及启动按钮是否接触良好。

如均无问题,则必须检查电动机。

3、注意事项;

DSZ32m/900t型上行式移动模架主要受力点在液压系统部分,为此要特别注意液压系统的使用和维修保养。

〔1〕液压系统采用的轴向柱塞泵对液压油的污染度要求很高,推荐采用低质低凝液压油、抗磨液压油、航空液压油及精密机床液压油等,正常工作油温为15-65℃,运动黏度为27-43㎜2/S,油液清洁度控制在NAS10级(或19/16)以内。

应严格保持油液的清洁,加入新油时应通过滤油小车精细过滤后,通过泵站上的液压空气滤油器注入,严禁新油不经过滤就加入油箱。

油液清洁度将显著影响泵的使用寿命。

〔2〕初使用或长期存放后,启动液压泵前,应向泵的壳体内注满清洁的工作液压油,否则不准启动。

〔3〕启动时应先点动,检查泵的转向是否正确!

正常出油后再连续运转,运转一定时间后无不良现象发生,再逐步调节所需压力和流量,溢流阀最大调节值不超过32mpa。

压力一经调定,客户不能随意将压力提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新的或久置后的油缸,因缸内存有较多的空气,开始使用时活塞杆可能出现微小的突跳现象,可将油缸空载往复运动2-3次,以排除腔内的空气。

〔5〕高温季节或连续工作时,应注意油温,当油温超过70℃时应考虑采取降温措施,保证泵站正常工作。

二、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安全控制要点

1、操作人员的技术教育和培训

(1)在独立使用移动模架前,必须进行移动模架的技术基础知识教育。

内容有:

移动模架的结构与性能、移动模架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2)必须对移动模架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理论培训。

(3)必须参加岗前操作技能培训,主要以师傅带学员的形式进行。

学员在培训期间操作移动模架应在指定师傅的监护下进行,不得独自操作。

(4)对已上岗的操作人员,仍应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技术业务教育,定期请有经验的操作人员答疑,不断提高移动模架操作水平和维护保养水平。

2、操作证的审批与发放

(1)对普通设备的操作人员须经过设备技术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后,方可上岗。

(2)特种设备的操作证,必须按国家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发证。

3、持证上岗和定人定机制度

(1)操作工人必须持证上岗。

(2)使用移动模架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人、定机制,做到管好、用好、维护好设备。

(3)移动模架操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4)多人操作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指定机台长,并负责和协调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4、交接班制度

(1)多班制生产时,主要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交接班工作。

(2)在运行中交接班,交班人员必须把设备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详细记录在“交接班记录簿”上,并主动向接班人说明设备运行情况,双方当面检查。

交接完毕后,并在记录簿上签字。

(3)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设备交接班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5、使用移动模架的基本要求

(1)操作者必须熟悉和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规程、安全操作规程。

(2)设备必须在其允许的工作范围和工艺要求所规定的条件下使用(风力、坡度、温度、湿度、震动、噪音及负载等)。

(3)操作者应在维修人员指导下对设备的精密部件和关键装置进行维修、保养。

(4)操作者应保护好设备的重要部件,防止磕碰损伤以影响设备精度;应妥善保管设备附件、工具,不得丢失或损坏。

(5)必须每班检查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确保其有效、可靠,严禁将其擅自拆卸或移装。

(6)操作者有权拒绝违反使用和操作规程的工作指令。

(7)设备在工作状态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

离开设备时必须停车,切断电源。

(8)设备发生事故时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救人。

保持现场原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程序进行处理。

三、移动模架施工流程安全控制措施

1、移动模架施工流程

移动模架系统组装、预压→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箱梁施工→养护混凝土→张拉→落模→开模→纵移→移动模架前移一跨→移动模架横向合拢→顶起主梁、调整模板→绑扎钢筋、浇混凝土→开模→过孔→合模

2、安装操作规程

2.1安装前,在前后桥墩的垫石上表面测量放线,并用墨线标记出各处的中心线,作为检查用的基准线。

2.2安装前应复测垫石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误差,若误差较大,要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比如在临时后支架横梁与后主支腿的垂直油缸之间加垫调整钢板,但要注意油缸与横梁之间连接螺栓的长度。

2.3临时后支架安装的位置质量要求、传载质量要求。

2.4后支架就位后不要急于进行定位焊,要检查其位置偏差是否符合要求,待设备尾部的两节主梁安装且检查其位置无误之后,才能进行定位焊。

2.5临时立柱与桥墩或桥台等各支承点之间的标高偏差小于10mm。

特别注意标高不得超高;要留有安装或拆除主梁下盖板接头螺栓及节点板的空间;

2.6一般情况下主梁由后向前安装。

主梁的安装顺序有两种:

其一,先安装一侧的三节主梁和连接系,并用临时支架或倒链固定好,再安装另外一侧的三节主梁;其二,主梁由设备的尾部向前分节安装。

2.7当最尾部的两节主梁就位后,要检查这两节主梁所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在主梁上盖板相应孔位处测量),要求对角线的长度偏差在5mm以内。

若对角线长度超差,处理的方法是:

用导链或千斤顶调整后支架的一个立柱相对于垫石的纵向位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8各主梁接头处的连接螺栓用扳手拧紧,保证连接板与被连接板密贴即可,没必要再用扭矩扳手加力。

2.9各主梁接头处的连接螺栓都由外向内穿,在螺母下面垫一个垫片即可。

2.10各主梁接头均使用高强度螺栓,8.8或10.9级均可,所用螺栓的长短千万不能弄错。

2.11中主支腿下支垫必须严格按照其操作规程进行支垫,严禁违规操作。

2.12中主支腿上端与主梁刚接,其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其操作规程进行,中主支腿立柱各节之间,立柱与油缸之间螺栓必须拧紧,结合面要求密贴。

2.13中主支腿垂直支承油缸的液压锁、进出油管接头安装时朝外,以避免过孔时碰伤油管、液压锁。

2.14后主支腿、后行走机构均与主梁刚接,该部位的螺栓必须拧紧。

2.15注意检查各支腿,特别是中支腿与主梁连接部位的螺栓是否靠近焊缝,螺栓是否处于翘曲受力的状态,若此应采取措施处理。

2.16当主梁、各主支腿安装完毕后,要测量各主支腿对应处的主梁标高,并计算混凝土梁底的标高,找出梁底标高与设计值的差值,再与各支腿油缸未用完的行程相比较,保证各腿油缸伸出后能够满足底模标高的设计、使用要求。

2.17连接系或挑梁与主梁连接处若有个别栓孔孔位不对需修孔时,应尽量修整连接系或挑梁下部的连接孔(上部连接孔螺栓受拉,下部孔位受压)。

2.18连接系或挑梁各处与主梁腹板应密贴,若有间隙可用薄铁板塞死。

2.19挑梁必须与主梁相垂直,用直角三角形法测量时,端部长度误差不大于10mm;最迟至少在外肋合拢之前必须调垂直。

2.20各挑梁的高低必须基本一致,必要时用垫片调整。

2.21挑梁安装必须按《挑梁安装操作规程》进行。

2.22每侧半个外肋各节之间的螺栓在地面上一定要上紧,然后再吊到高空中安装,该部位的螺栓要一次上好,在施工过程中检修很不方便。

2.23吊挂外肋上的限位板与挑梁之间的侧面间隙图纸设计值为单边2mm,该间隙要尽量小,太大不利于模板的开合运动;限位板与挑梁之间的上下间隙可稍大。

2.24当两侧外肋合拢后,用横移油缸把外肋对接缝调到混凝土梁体的设计中线上,并把外肋的上口宽度调到理论值,然后锁定。

2.25安装模板前把四个主支腿伸出,考虑混凝土梁底的标高,使主梁处于正确的位置。

2.26模板也要对称安装;先装底模,再装两侧腹模和翼模。

2.27底模撑杆按预拱曲线旋至合适的高度,底模安装后要复测标高,要按预拱曲线一次调好,然后才允许安装侧模与翼模。

2.28安装腹模时,注意腹模的倾斜度,注意检查两侧腹模上口的宽度尺寸。

2.29两侧腹模安装后,检查腹板的平顺性,必要时再做调整。

2.30两侧翼模安装后,调整翼缘处丝杠的长度,使翼缘处的拱度与底板的拱度相一致。

2.31模板纵横两个方向的连接螺栓要上齐并拧好,注意在拧紧螺栓的过程中,不要破坏模板的平顺性。

2.32外模四角处腹模与翼模的连接螺栓一定要拧紧,否则,拆模后混凝土梁体会在此处出现台阶,影响外观质量。

2.33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一次检查,必要时进行局部微调。

2.34底板钢筋绑好后再安装端模。

2.35端模安装前应对端模上各锚盒的位置、倾斜度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适合本工程的要求。

2.36模板调好后安装32根吊杆。

若吊杆由上下两节组成时,中间的

连接器要求对中安装;连接器首次对中安好后要求在吊杆的相应位置上用油漆作出记号,以备下次使用。

2.37检查吊杆上下两端的垫板、螺母是否上好,吊杆要顺直,禁止受横向剪切力作用,32根吊杆的张紧程度要求一致,吊杆两端伸出的长度要求足够长,PVC套管要求套好,PVC套管两端要求密封好。

2.38主梁、连接系、挑梁、模板侧面等各处的栏杆若栓接,要上齐上好;若焊接要焊接牢固。

2.39主梁的盖板与腹板材质为16Mn,故主梁上面的栏杆、主梁中部爬梯与主梁之间的焊接必须采用506焊条。

2.40底腹板钢筋绑好后,安装内模。

安装前在钢筋笼的腹板与底板相交处做好支撑;该支撑既要可靠地支撑内模,又要保证混凝土梁底板的厚度。

2.41内模最好从一端的标准节拼起,也可从一端拼起。

2.42内模框架分三种:

标准截面、渐变段截面、端部截面。

内模框架必须调标准,内模框架中的可调撑杆的长度一定要按照相应位置设计图纸中的尺寸调整。

2.43内模框架与内模各部分要求密贴,特别是内模底部两拐角处一定要密贴,否则,顶部内模拼起来之后会有很大的间隙。

2.44第一节内模的两个框架拼好后,要把该节的内模拼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其余各节内模与框架要基本上同步安装,不要等框架拼好后再安装顶部的内模,一旦有问题不好处理。

2.45内模与框架之间一定要有钩头螺栓连接,特别是渐变段的框架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钩头螺栓连接。

2.46内模框架在其平面外的刚度较弱,安装时各杆件一定要在同一横截面之内,避免出现整个框架扭曲。

2.47内模下面的水平撑杆一定要对着框架安装。

2.48整个内模通过横向、纵向的螺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49两端内模的顶板可用脚手架临时支撑。

2.50内模顶部模板与上边的钢筋笼之间要支垫好,防止内模在浇注的过程中上浮。

2.51待主跨安装结束后,再安装前辅助支腿、导梁、前连接系。

2.52导梁各接头的安装要求与主梁相同。

注意连接板要密贴,注意所用螺栓的强度、长度、安装方向。

2.53前辅助支腿安装后两侧的轮箱应平行,才能使在过孔时车轮承托主框架滚动运行,避免侧向力。

2.54前辅助支腿各处的螺栓要上紧,各销轴、开口销要安装好。

2.55最前端的连接系在过孔时作用重大,该连接系与两侧导梁之间的连接螺栓必须使用规定的规格,必须上紧,各结合面之间要求密贴。

2.56吊挂工钢走道悬挂于连接系下面,连接用的U形栓必须按设计要求用弹簧垫圈、双螺母防松。

2.57吊挂工钢走道在纵向与横向均应顺直,小车通过时无卡滞现象。

2.58导梁上起吊小车的电缆滑动顺畅,电缆不能在主梁上拖行。

2.59液压与电气系统由制造厂家专业的液压工与电工负责安装。

2.60液压油管的固定要便于设备转场时油管的拆装。

2.61液压油管与电缆的布置应充分考虑避让运动部件。

2.62起吊小车与两个5吨电动葫芦能准确实现各项控制功能。

2.63设计的梯子、栏杆、平台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禁止图省事少安装。

2.64主导梁底部的轨道在接头处如果存在错台(高差和侧向错位),在过孔移位时该部位走行到前辅助支腿托辊轮位置会因此震动和水平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重大事故发生,因此安装完毕一定要检查接头处轨道情况,存在错台时用砂轮机研磨修整。

2.65模架首次安装完毕部分结构连接部位会存在缝隙,因此预压完毕必须整个检查一便并对所有螺栓再次紧固。

2.66模架在安装过程中注意了解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特别是在主框架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如果出现台风等恶劣天气,需要采用特殊措施确保模架的安全。

3、移动模架预压

消除移动模架拼装的非弹性变形,测算出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值,为箱梁施工时模板的预拱度计算提供依据。

预压注意事项

3.1预压前应对中、后各主支腿与主梁的连接螺栓再做一次检查。

3.2预压物的重量及其分布应尽量模拟混凝土梁体荷载分布,具体所用预压物和重量分布,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3确定吊装预压物进入模板的通道。

3.4预压应采用分级分层加载,禁止在某处集中堆载。

3.5若预压物从主梁、连接系、挑梁之间的空挡中进入模板,要在主梁上安排指挥人员,以协调地面、模板内人员,吊车司机的工作。

3.6加载时注意加强对5吨电动葫芦的电缆以及作为电缆滑道的钢丝绳的保护。

3.7加载时模板内不宜有其他人员走动,若有人通过,一定要提醒其注意避让头顶空中的吊装物。

3.8加载时应在设备上设安全员一名,随时督导安全问题。

3.9加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中支腿下面的支垫、中支腿立柱有无异常现象。

3.10卸载时也要分层卸载。

4、浇注前注意事项

4.1浇注前要检查内模、外模的尺寸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检查预浇混凝土梁标准截面、端部截面、渐变段截面底板、顶板、两侧腹板的厚度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4.2中主支腿垂直油缸下面的支垫是否完全按操作规程支垫好。

4.3后主支腿的垂直油缸在混凝土梁顶面的支承是否可靠,若接触面积不够大,可用砂浆找平,使各部分均匀受力。

4.4中、后主支腿的垂直油缸是否锁定,是否不在最高位锁定。

4.5底模、外肋中缝处的对接螺栓是否完全上好。

4.6外肋的上口宽度是否正确,外肋横向是否锁定。

4.732根吊杆是否完全安装好:

中间的连接器是否对中安装,吊杆上下两端的垫板、螺母是否上好,吊杆要顺直,禁止受横向剪切力作用,32根吊杆的张紧程度是否一致,吊杆两端伸出的长度是否足够长,PVC套管是否已套好,PVC套管两端是否已密封好。

4.8中支腿连接系是否已安装。

4.9两端的端模是否已装好。

4.10侧模与外肋之间各调整丝杠的销轴是否已装好。

4.11模板四角支撑于桥台或桥墩两端的竖向撑杆和斜向撑杆是否已顶好,撑杆下的支座与垫石侧面是否已顶紧。

4.12模板的连接螺栓特别是四角处腹模与翼模的连接有无松脱。

4.13首跨或尾跨施工时,各项措施是否已落实。

5、浇注中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注意检查以下项目:

5.1两个中主支腿垂直油缸下面的支垫是否有异常情况。

5.2外模各支撑杆特别是四角处的支撑杆有无松动现象。

5.3内模框架在纵向有无位移,固定是否可靠,特别注意观察混凝土梁渐变段的两个框架是否沿斜面滑动,必要时要临时加固。

5.4内模有无漏浆情况,是否需要处理。

5.5在浇注的过程中,内模撑杆的销轴有无松脱或脱落。

5.6长期使用中,内模撑杆各杆件有无明显的弯曲变形。

5.7长期使用中,内模承载后有无变形。

5.8观察浇注中,外肋、中主支腿立柱是否有异常情况。

6、过孔安全控制措施

6.1过孔前的准备工作

6.1.1人员设置

设指挥员1名,司机1名,观察或辽望人员8名,传话员1名。

安全员1人。

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负责整个过孔过程的指挥。

司机负责后行走机构的电控操作。

在以下几处设置观察或辽望人员:

前辅助支腿两侧,观察导梁在轮箱上的行走是否正常,有无干涉或卡滞;中主支腿所在桥墩的两端,观察在前移走行过程中,横向打开的模板能否通过桥墩两侧;两个后行走机构的前面,观察后主支腿的油缸下支撑盘是否与混凝土箱梁的顶面磕碰,观察车轮在钢轨上的行走情况,是否需要拨道;当模板打开或合拢时,观察每侧模板是否同步。

传话员位于本孔已浇注混凝土箱梁的前端,负责各处观察员与司机或指挥员的联系。

各处情况均正常,方能通知司机前移过孔,若发现某处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司机停止前进。

6.1.2结构检查项目

过孔前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

①主梁与导梁各接头的联结螺栓是否松动;②联结系与主梁的螺栓是否上好,特别是导梁最前端的联结系各处的的螺栓是否上好;③挑梁上端与主梁的连接螺栓是否上好,挑梁上端法兰处的焊缝有无开裂;④主后支腿的小横梁与主梁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⑤后行走机构的小横梁与主梁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

6.1.3电气检查项目

打开后行走机构的配电箱,合上两个空气开关,使急停按钮处于复位状态,将面板上各停止按钮都按一边,从而使各按钮的触点处于设计初始状态,待命。

首次过孔前司机应检查后行走机构各驱动轮的旋向是否一致。

使后主支腿处于支承状态,此时后行走机构处于悬空状态,通电使各驱动轮旋转,观察各驱动轮的旋转方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改变电动机接线的相序使之一致。

每次过孔前司机应检查后行走机构电控箱中的两个空气开关通电、断电功能是否正常。

过孔前应检查后行走机构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急停按钮的功能是否正常;这项工作可以在后主支腿支承、后行走机构悬空的时候进行,确保各按钮的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6.1.4须知的应急措施

在前移过孔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车,司机可根据实际情况的轻重缓急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项:

①一般情况下,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正常断电;

②紧急情况下,按下“急停”按钮,电动机紧急断电;

③若按钮出现异常,可拉下两个空气开关,使系统断电。

6.1.5设备周边的检查

过孔前要对造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