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61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 学案.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学案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精髓(  )  ②譬如(  )  ③叫嚣(  )

④咻咻(  )⑤梵文(  )⑥一蹴而至(  )

⑦颦蹙(  )⑧卓然(  )⑨轻鸢剪掠(  )

(2)多音字

①鲜

     ②槛

③咽

④数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4)

(5)

(6)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严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凑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颦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洋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蹴而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数见不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空中楼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肠荡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吞言咽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现在建楼实在太省事了,框架结构,先建框架,再垒墙体。

不垒墙体的框架,就像空中楼阁。

(  )

(2)地瓜是第一保健食品,润肠防癌,口感绝佳,吃一口回肠荡气,妙不可言。

(  )

(3)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没有一蹴而至的成功,要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  )

(4)这里虽然有点繁华,但是却混乱,每天发生的斗殴事件数见不鲜,因此进医院的人数不胜数。

(  )

辨词填空

(1)静默·沉默

静默:

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表示悼念。

沉默:

不爱说笑;不说话。

①证券公司或散户厅就像一个舞台,开盘的时候热闹,收盘之后________,即使在行情低迷时期也一样。

②张辉没有________,他选择发帖,揭露事实真相,行使公民权利,毫不犹豫地把知法犯法者告上了法庭。

(2)悠久·悠远

悠久:

年代久远。

悠远:

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

①千百年来南北民族文化的碰撞、融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________的黄河文明,养育锻造出了粗犷豪放、纯朴耿直的“绥德汉”。

②龙岩历史________,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境内山水辉映,风光优美,集自然、历史和区域人文景观于一身,是旅游的好去处。

(3)分辨·分辩

“分辨”的“辨”是“辨别”,“分辩”的“辩”是“辩白”。

“分辨”是要“分”,“分辩”是要“说”。

“分辨”用于区分事物的质量、颜色、种类、归属等,“分辩”用于说清楚理由、事情的真相等。

①他要把每个诗人特殊的美一一________出来。

②但他这回却不________,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4)妨害·妨碍

妨害:

有害于。

妨碍: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在公共场所吸烟________他人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________别人工作,却很少有人在意。

三、名言警句

钱钟书经典语录

1.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2.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3.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4.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5.历史该如洛高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

6.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7.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8.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

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

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9.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0.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钱钟书在文学创作、国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甚至被推崇者冠以“钱学”。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著名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论文集《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槐聚诗存》等。

二、背景展示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先生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确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钟书的著作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三、文化常识

1.文学评论的特点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

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评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

是好还是坏?

是大体上过得去,还是基本上还行而尚有可取之处?

这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

要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从而引用能够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充当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断方法。

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

(4)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要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力学习文学理论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使评论的语言既有文学性,又有形象性。

2.中国诗歌发展

(1)《诗经》:

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2)《楚辞》: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

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3)汉乐府民歌: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4)唐诗: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的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涣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5)宋词:

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

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宋词。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

唐末的温庭筠第一个专力作词。

他的词词藻华丽,被后人称为“花间派”。

李煜、晏殊、欧阳修都受其影响。

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

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词作。

秦观、周邦彦、李清照也是有名的宋代词人。

南宋初年,诗词作品多表现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受辛词影响,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于是退居其后。

(6)元曲:

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

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7)现代诗: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

1917年胡适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

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

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

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1.脉络梳理

谈中国诗

含蓄蕴藉

富于暗示

反对中西

本位文化论

2.初读感知

在论述中国诗的特点时,作者把哪一个特点说得最详细?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5段中,作者引用大量的中外诗歌名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最后一段写道: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像这样的句子读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妙,有人认为不雅。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作品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清华藏书之富,在当时各大学来说是数一数二的。

清华图书馆书库、书架上的书,经常满满当当的几十万册,中外古今图书无不应有尽有。

钱钟书入学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要读尽清华藏书。

他一个礼拜读中文书,一个礼拜读英文书。

每个礼拜六,他把读过的书整理好,抱去图书馆还,再抱一堆回来。

在清华,钱钟书是在校借书最多的一位。

他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笔画下佳句,喜欢把书里精彩或重要的部分,在旁边用粗铅笔画上竖线,还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

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多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

运用点拨

 这些素材,可以用在“励志”“立志”“读书”“积累”等主题的文章中。

运用示例

 (示例一)“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晚年谢绝采访,在清淡的生活里安静地与钟爱的文字打交道,岁月在他笔下凝结成一本本令人叹为观止的学术巨著。

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人”的叶嘉莹将毕生心血付诸笔端,写出《人间词话七讲》。

世人会看到它绝不像市面上同类书籍那样矫揉造作与谄媚逢迎,它是作者在无数个漫漫长夜寂静伏案浇灌出的果实。

此生情定核裂变的程开甲院士,响应祖国号召踏上了去漠北的浩浩征途,他扎根于大漠深处,潜心于国防事业,二十年的静默换来了那朵怒放的蘑菇云……他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功名与利禄。

他们不以闻达于世为目的,于喧嚣闹市中坚守寂寞的学术阵地,然而他们的价值经过窖藏,愈加散发出郁郁浓香,泽被后世。

(高分作文《润物无声》)

(示例二)深深扎进地层的树根,只有耐得住黑暗的寂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人只有耐得住事业和心灵的寂寞,才能在潜心修行中让心灵得到升华。

我国文化大家钱钟书先生生前潜心于编写《管锥编》,在“文革”十年的动荡期依旧恬静淡泊,耐得住寂寞,于牛棚中读书写字。

这就是一种坚守寂寞的品质。

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够学贯中西,游走于古今,正是因为他能耐得住文人研究学问、钻研难题的寂寞,摒弃外界纷繁迷眼的物质追求和享受,所以他的人格魅力持久弥香。

(高分作文《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示例三)常言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能增加人的智慧,读书能增加人的才干,读书能洞悉天下事情。

钱钟书当年在清华求学时就立下大志:

横扫清华图书馆。

古人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几句话综合起来理解就是: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奋与毅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成就辉煌壮丽的人生。

2.课外素材

超凡俗,扬传统

中国首届东坡文化节在海南儋州举行。

儋州被誉为诗乡歌海,受宋代大文豪、书法家苏东坡遗风的熏泽,文化底蕴极为丰厚。

文化节举办书画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不仅是对苏东坡文化的宣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2月12日,“盛世阳光”第七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主题是正本清源继承传统文化,革故鼎新促进盛世和谐。

曲阜、深圳、安顺、衢州、建水等地的孔子文化节相继举办,以此来纪念孔子诞辰,弘扬儒家传统,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摆脱世俗陋习,弘扬传统文化。

河南开展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旨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自觉践行道德规范,超凡俗,扬传统。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挖掘和开拓民族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点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如何看待民族文化遗产,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快乐

钱钟书

①我们经常慨叹说:

“欢娱嫌夜短!

”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

德语的沉闷(1anɡewcile)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

《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这种神话,确切反映了人类的心理。

天上比人间舒服快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

以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过;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

“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

②“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快乐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

“逗留一会儿罢!

你太美了!

”那有什么用?

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

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永生”的滋味。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③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1)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渡过去。

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享到快乐。

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

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

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

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2)

④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

(3)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⑤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

(4)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

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2)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

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譬如从写《先知书》的所罗门直到作《海风》诗的马拉梅觉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体困倦。

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使健康的消失有一种赔偿。

苏东坡就说: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对于这种人,人生还有什么威胁?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

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

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

⑥是的,这有点矛盾。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

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思悟要点

(1)第③段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样表述有何好处?

提示 说明了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

这种表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2)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a.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b.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提示 a.现实生活尽管有很多不如意,甚至是痛苦,但人终究抱着快乐的希望,故“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b.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因而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