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808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案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速度。

(重点)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方向、周期及速度。

(重点)

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意义。

(重难点)

教材整理1 地球的自转

阅读教材P16~P17上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方向:

自西向东(如图A)

2.周期:

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

(1)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太阳日,时长24小时。

(2)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恒星日。

3.速度

(1)角速度:

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同,约15°/时。

(2)线速度:

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正误判断:

(1)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即1太阳日。

(  )

(2)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  )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  )

【提示】 

(1)×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59′,所需时间为1太阳日,即24小时;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所需时间为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1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一周的真正周期。

(2)× 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为15°/时。

(3)√ 由于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零。

教材整理2 地球的公转

阅读教材P20~P21上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其路径叫公转轨道。

2.特点

(1)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方向:

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周期:

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

(4)速度:

位置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正误判断:

(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一个正圆,太阳位于其中心。

(  )

(2)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1年,即365天或366天。

(  )

(3)每年春节期间,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  )

【提示】 

(1)×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而并非中心。

(2)×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为1恒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

(3)× 每年1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春节期间(2月份左右),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变慢。

教材整理3 黄赤交角

阅读教材P21~P2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2.大小:

约为23.5°。

3.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正误判断:

(1)地轴总是与黄道面垂直。

(  )

(2)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没有什么关系。

(  )

(3)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会改变。

(  )

【提示】 

(1)× 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66.5°。

(2)× 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

(3)√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就会改变,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

材料一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材料二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

探讨

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

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

二者有什么关系?

【提示】 赤道。

赤道上地点的线速度大致为1670千米/小时,一天大约4万公里。

60°N上地点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千米/小时。

探讨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

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提示】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两极点既无自转角速度也无自转线速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1.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D.点D

(2)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

【导学号:

00040013】

A.7个B.5个

C.3个D.1个

【解析】 第

(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

(2)题,除去南、北极点之外,地球各地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所以其他各点的角速度都与B相同。

【答案】 

(1)A 

(2)B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材料一 黄赤交角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甲            乙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

“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探讨

黄赤交角反映了地球哪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

【提示】 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探讨

黄赤交角的大小是恒定不变的吗?

其目前是多大?

【提示】 不是,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

目前是23.5°。

探讨

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

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提示】 太阳直射的范围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在24.5°N~24.5°S之间移动。

太阳直射范围将变大。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转轨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本质是一个面面角,其在静止和绕日的运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静态特征:

一轴、两面、三角度

特点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两面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2)动态特征:

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

特点

含义

体现区域

两个变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

地球的公转过程中

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

三个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保持23.5°

地球的运动方向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决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2)决定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

极圈的纬度=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就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直射点移动范围和五带范围的变化。

其变化规律如表所示:

黄赤交角

扩大

缩小

五带范围

热带

扩大

缩小

温带

缩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缩小

2.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3)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

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

【解析】 第

(1)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是该夹角。

(2)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

第(3)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答案】 

(1)A 

(2)B (3)B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

探讨

如果图中公转方向相反,图中上方表示北极,那么二分二至日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 如果图中公转方向相反,图中上方表示北极,那么左侧为夏至日,右侧为冬至日,上方为秋分日,下方为春分日。

探讨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有什么变化?

【提示】 地球公转过程中将不会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将一直直射在赤道上。

1.明确地球公转的方向及地轴的空间指向:

自西向东公转(呈逆时针方向),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明确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及太阳的位置:

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3.明确二分二至是公转轨道上的四个等分点:

其中,夏至点位于远日点附近,冬至点位于近日点附近。

3.读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00040014】

(1)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2)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

(3)在图中________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快,在图中________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慢。

【解析】 连接公转椭圆轨道半长轴日地心连线代表太阳光线,在B位置直射赤道以北,判定为夏至日点;在D位置直射赤道以南,判定为冬至日点;再根据公转方向,判定A、C分别是春分日、秋分日点。

【答案】 

(1)赤道 春分日

(2)B 6月22日 北回归线

(3)D 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地球的自转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导学号:

00040015】

【解析】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图A、图B是顺时针方向,A、B错;图C是南极,是顺时针方向,C对;图D西经度顺着自转方向增大,不合理,D错。

【答案】 C

2.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解析】 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前进,相当于自转速度加快,一太阳日的时间缩短。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一周360°,恒星太遥远,恒星日不变。

船上乘客观察的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C对。

【答案】 C

3.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

A.a—b—c—d    B.a—b—d—c

C.d—c—a—bD.c—d—b—a

【解析】 横坐标上1667千米/时,表示赤道上的线速度,即c点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

a点线速度为0,位于极点处,纬度为90°。

其他地区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答案】 D

对点训练2 地球的公转

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第31届奥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D.④

5.地球公转到图中四个位置时,速度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第31届奥运会期间,时间是8月5日至21日。

根据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是夏至日。

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顺着公转方向依次是春夏秋冬的变化。

根据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判断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②。

第5题,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

地球公转到图中四个位置时,④在冬至后,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D对。

①在夏至前,速度较慢,A错。

②在夏至后,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B错。

③在冬至前,速度较快,C错。

【答案】 4.B 5.D 

对点训练3 黄赤交角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6~7题。

6.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7.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解析】 第6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第7题,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移动范围。

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5°变为23°31′,就会导致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由23.5°变至23°31′,所以太阳直射的范围会增大。

会使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

【答案】 6.B 7.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