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334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乒乓球拉球技术.docx

乒乓球拉球技术

拉球

技术关键一:

发力顺序 

   以前总是认为,拉球动作的小臂加速跟重心转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拉高质量弧圈时,重心转移,左腿吃力,也有煞车作用……但是最近的领悟已经有了不同的层次,所以拿来跟各位讨论看看。

   大力弧圈,不论是高质量的加转还是前冲……左腿并非单纯煞车用。

大家都知道,腿腰发力是以腿带腰,以腰带手。

整个发力顺序是->腿先发力,腰才发力转,然后小臂才发力收缩,磨球瞬间是,手腕、手指发力。

这些可能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

   第一问题是,腿如何先发力?

如何发力?

重心是哪一个发力阶段来移转呢?

右脚往左发力之后,左脚脚跟何时要发力踩地?

转腰同时?

小臂收缩前?

小臂收缩同时?

   另一个问题是,拉球时,重心转移方向要配合击球方向,使身体往击球方向迎。

那身体是怎么样往击球方向迎?

何时前迎?

   最近在苦练如何拉半出台的加转下旋球。

这种球大都人不敢太用力往前拉,就算拉得过,也未必够转,位置不好,就会被轻易挡回,甚至被吊。

尤其是光用大臂拉球的人,更是费力、失误率高。

而我也怕拉不过而不经意地抬肘,结果拉得费力,也不够转。

发现乱用身体的蛮力一点用都没有。

然而在高手指点下,多次用多球练习,竟然突破了。

答案就在上面那两个问题之中。

突破这个之后,再回头拉一般的弧圈,才发现质量也跟着提高了。

强力弧圈离我不远了。

   大力弧圈,腿应该如何先发力?

我研究的结论是,在转腰的同时,小臂发力之前,身体重心的移转,就必须先行完成!

也就是说,右脚往左脚瞪去,腰转了之后,左脚脚跟发力踩地的时间,比收缩小臂的动作还要来得早!

当左脚发力踩地时,腿腰也就已经带动身体往击球方向前迎,之后才是小臂发力。

这样的腿腰发力方式,除了转肩的动作,还会把“右肩”先往击球方向迎去,右肩带动着手臂往左前甩(此时小臂、手腕是放松的),小臂再跟着发力加速收缩……我发现,这样所产生的爆发力是很惊人的!

   技术关键:

以前脚掌支撑,脚跟发力把身体往击球方向带动.击球时,注重的是发力顺序跟时机,脚跟踩到地的时间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脚的发力比腰手的发力早一些.腿腰的爆发力量使的出来,小臂自然会被带动收缩,也就是小臂的收缩是被动的. 

   请注意几要点

   1.本技术关键着重在于发力顺序以及身体的前迎以及两腿的发力变化.

   2.整个过程肩膀大臂放松,不需要紧绷,更不能抬肘.大臂先用力就完了!

失去甩臂的力道.

   3.转腰引拍时,重心先往右脚移转时,左脚脚跟要离地,右肩稍沉,放鬆大臂.

   4.小臂在右肩前迎之前一定要放松!

不可紧绷或提早发力.小臂发力收缩之前,建议小臂微弯即可不用打直,可增加摆速,也利于放松大臂.

   5.还不会用腰带手拉球的人请先从正手攻球正手拉球等基本技术练起.

   6.想藉腿腰发力来提高弧圈球质量的前提是,你已经对拉球技术中球拍的"咬球"动作(小臂手腕手指发力)已经很熟悉.

   7.不管是前冲或者高吊,腿腰的动作都相同,差别只在引拍高度跟发力方向还有摩擦球的部位不同(这三点已经决定拍型,请不需要再去思考拍型).

   8.引拍记得一定要转腰身体重心往右后移动,右脚必须感觉吃力, 切勿只靠手臂后拉来引拍.    引拍姿势一错,后面就别谈什么腿腰发力了, 而且手臂后拉的引拍方式,大臂肩膀都已经紧绷僵硬,如何放松呢?

 

   9.尽管腿腰发力,讲求身体前迎, 注意收拍位置仍然要停留在眉心前方或者偏右,如果挥拍过左耳肯定是动了大臂,不信回家照镜子试试. 小臂手腕手指等"咬球"动作的练习改天再提.

 

--------------------------------------技术关键二:

引拍方式

   一般业余球迷,练习了老半天,一上球台,怎么打都觉得别扭,发不出力,无法维持练习时的姿势,感觉起来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怪"字.原因出在哪?

   大部分的人,满脑子拉球的时候只想着手臂如何发力,如何一板打死对方,转死对方...程度好一点的人,想着如何用腰力,用腿力l来击球...一直想着"如何击球""如何打磨""如合加转",想着拍型要如何如何....  ,却忘了拉弧圈球很关键的一个动作-引拍.  我能肯定的说,一旦引拍方式错误,击球再怎么强调腿腰手的力量,也是白费. 

   引拍的正确与否,将严重影响整个拉球的后续动作.但是引拍动作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细节.

   以下是我大约整理的项目,给大家参考.

   1.忘了引拍--有些人击球前,整个人正对着球台,只是稍微把手后拉就想发力击球,压根儿根本没什么引拍动作.没引拍,用哪发力阿?

 肯定是甩大臂再用身体往左甩,手腕翻拍,抬肘胡乱发力...

   2.引拍高度不对--明明想打前冲, 引拍时手放太低. 想打加转,手肘却提的太高.

   3.转腰不足--有些人知道要转腰引拍,用腰带手,却转的不够. 球跟拍子的距离不足,没有预留适当的距离来加速发力.这可能造成被球追身无法发力的后果,或者是为了转腰击球击球点变的离身体太远.

   3.手臂提早发力僵硬--有些人用大臂后拉来引拍,一开始肌肉就紧绷发力,手肘抬起僵硬, 让小臂失去收缩的弹性. 或者,引拍时还很放松,快击球时就提早紧绷,小臂太快发力收缩,等碰到球时力量已经消耗大半无法集中发力.

   4.引拍时重心没有事先右移--许多人以为打球的时候重心有左移就行,想想看如果重心没有事先右移,击球时才往左移不就整个人往左倒去?

这样如何还原?

   5.引拍时手腕僵硬--初学弧圈球者手腕要放松相对固定,不要管什么内收外撇....胡乱发力.

   6.引拍时机--许多人球都来了才开始引拍...来不及引拍的情况下被迫回击...这样是无法充分发力的. 

   7.徒手练习时没有想像击球点--徒手练习姿势十足,一上台打不到球找不到击球点,就是如此.   练习时应该要假想一个击球点来发力,光有姿势是不够的. 

   8.用手追球引拍--脚步站的太死,用手追球. 引拍动作进行时脚步要配合移动,用身体来控制球跟身体的相对位置而不是用手追球. 

   9.重心后坐身体太过僵直--引拍时,身体僵直.身体注意要前倾,含胸收腹,两脚稍弯保持弹性..气势要有如一只蓄势待发的老虎就要扑向敌人般的凶猛....准备动作有了,击球时配合重心转移身体往击球方向主动前迎,可以更好发力.

--------------------------技术关键三:

谈腕部微调与咬球摩擦

   咬球基本上就是增加摩擦时间来加强球的旋转,这也是弧圈球的基本要求...前冲弧圈也是需要足够的咬球才能称之弧圈.    磨擦要好,必须让球停留在拍子上多那麼一点时间然后充分摩擦. 

   击球时拍子有往前力量跟往上力量两个分力,往上力量很好理解就是往上摩擦.往前力量就是撞击.如果撞击太多,球一碰拍子就马上弹开...再怎麼往上摩擦也无用这就叫做咬球不够...

   咬球的动作就是在往上摩擦的过程顶住球而不让球太早离开拍面.所以在击球的瞬间,腕部就必须控制好拍型先让球拍顶住球而不弹开而又能同时往上摩擦.而往上摩擦的过程又要兼顾前迎顶球,,,,,所以摩擦的动作不是单纯的往上...还要让拍子往前顶住球,同时往上往前发力.往上多点就是高吊,往前多点就是前冲.

   也有人说,咬球是要让球吃透拍子...让球陷入胶皮中来產生正压力..再往上拉动產生强烈摩擦...这也是说明咬球就要兼顾往前跟往上两个分力来合作摩擦...  但是真正的关键就是不能让球一碰到球拍就立即弹开.... 也有人说这个动作就是包球.....

   直拍术语裡面的"抽球",强调的是快速..磨擦只有一瞬间,比较像"撇". 而拉球的术语,强调的是"磨擦时间"要够长. 

   想像击球时,拍子包著球来转动拍型.先磨球的中部,再磨中上部...包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目的就是要让球撞击球拍拍面后不要那麼快"脱板".  当然要在击球瞬间做到包球的动作,并不容易... 小臂跟腕部要合作来发力. 

   拉球的"拉"字,强调的就是球碰球拍的时间要拉长,不是瞬间撞击. 拍子碰到球之后 要顺著击球方向顺势贴著球的中上部再往前迎送,这才是拉球.   腕部有调节作用,但不是拉球的主要力量来源. 过分强调手腕 反而忽略了身体的力量传递,手腕发太过...开初阶段看起来有那麼点弧圈味道但遇到高手之后却是不堪一击....

   特别要再提醒,腕部是为了控制拍型跟微调来咬球跟包球,并非靠腕部发力来击球

--------------------------------------------------------------------------------

   浅谈拉球练习时的自我调整

   一下子掛网 一下子拉出界..这是大部分业余球友容易遇到的困扰. 这要分三种情况来解析.

   1.假设你拉球动作中的咬球摩擦的好 爆发力都足够.如果下网,代表你要往上摩擦多点.如果打高,就是要往前摩擦多点.  但这要先判断好来球的旋转是不是都相同,才不至于搞迷糊. 

   2.假设是咬球摩擦出了问题,拉下旋球时怎么往上摩擦都挂网,那就要练习咬球包球的动作.

   3.再来就是击球点问题.拉下旋球时,球还在上升期就往上拉容易吃转挂网. 拉上旋球时,球都已经弹高落下,这样拉球势必摩擦到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容易吃转打高出界....也可以说是击球点也影响了发力方向.

--------------------------------------------------------------------------------

   重心转移时双腿的动作

   重心转移练习时注意前脚掌脚跟的动作.(手臂放鬆不动集中注意力在腰跟腿)

   预备动作:

两脚微弯保持弹性,身体稍為前倾(不是驼著背腰要前弯)

   引拍转腰时:

 重心右移,左脚虚右脚实->左脚跟离地左脚往右内屈, 左脚脚尖随腰转动微向右转

   转腰击球时:

 重心左移->左脚实右脚虚->右脚跟离地,右脚往左内屈,左脚尖转正脚跟踩地发力,转腰发力时右脚放鬆自然可随腰手发力而前移.

--------------------------------------------------------------------------------

   拉球节奏

   球的节奏跟正手攻或者推挡的节奏有所不同. 近台正手攻以快为主,强调藉力还击,越早出手球越是强劲.拉球则必须寻找最佳击球点.  拉球的节奏必须先练慢求稳,先放松手臂,腿腰发力为主,先讲求摩擦,再讲求速度. 够稳了都不会拉漏了自然就可以控制击球点的提前来拉冲.  所以,引拍等待到发力击球期间的停顿越长越好.你的脚步越快引拍到发力击球的等待时间越充足能拉冲的机会更大,发力更完全..... 不是故意要等,而是脚步要快到可以让你等. 脚步一慢,一引拍球就贴身了还没准备好你也只好一口气拉回去,这种拉球不够冲也不够转..随便调你就死了.... 

   拉漏的原因 --有可能就是等待时间不足来不及准备想前冲球以经往下掉或者贴身, 或者..本来想拉加转高吊发力向上,但是来不及准备,球还没弹到最高点就已经贴近身体被迫起拍或者节奏不对太早起拍击球-------引拍发力击球点这三个不协调就容易拉漏.

拉弧圈

   虎爪最近在打球和训练纠正正手有了些新的心得体会。

遇到的问题是虎爪的问题,未必对所有的球友适用。

不过写出来与大家切磋、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北肩北肘法的再强调。

   缘起

   虎爪的反手发力是很强大的。

俱乐部里有三四个2300多积分的球员,可几个球友却都常说虎爪HASTHEBESTBACKHANDINTHECLUB(反手发力在俱乐部中最好)。

但是在实战中,当对手给虎爪一定的压力,特别是速度较快时,虎爪就会忘掉自己在以前一篇帖子总结的北肩北肘法。

在比赛中出现正手动作变型,不敢用正手,重心向反手偏斜,更加依赖反手的情况。

   何谓北肩北肘法呢?

北肩北肘法就是正手击球时要尽量侧身转体,使击球前准备姿势为左肩向前,右肩向后并下垂,完成右脚实、左脚虚的重心交换;击球时,蹬腿、提臀转髋,重心从右实左虚变为左实右虚,击球完毕,球拍挥至头前,肘尖指前。

对方球台仿佛地图方向的北,整个击球过程故为北肩北肘法。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北肩北肘法呢?

原因是在理论上我们应充分意识到正手和反手位发力有别。

反手发力人正向球台,上蹬展腰腹配合以肘部为轴前臂外旋就可以打出很强的旋转和很快的速度。

而正手却不能这样。

如果正手站位较平,不侧向球台,身体就不能通过支撑、蹬转来很好的交换重心,从而产生力量并迎球制造旋转。

所以人一定要通过这个过程:

从右实左虚,右肩后转,左肩指前,转体完成重心交换。

实战中,当球速较快,身体向右平移时,完美的北肩北肘往往很难做到。

不过练习时应尽量有这个意识,让正手位身体侧转充分。

只有这样,重心交换充分完全,才更有利于发力和还原。

   第二、前倾的拍型。

   与近台快攻不同,拉弧圈一开始的拍型就应该是前倾、闭锁的,即英文中说的RACKETISINACLOSEDPOSITION。

而快攻刚开始的拍型可以是开放的(OPENPOSITION),击球后手腕收缩,把球翻压平打过去。

一般来说,快攻开始准备击球的拍型可以是80-60度,而前冲弧圈的起始拍型就可以放到45都甚至更平。

很多优秀选手,击球后球拍已经完全扫平,板型平行球台。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北肩北肘的基础上,可以保证充分迎前,不浪费力量;而非先托起再向前拉,拉过去的球自然也很冲很爆,且弧线很平。

在这点上,我很同意YE马林以前说的,“很薄的撞”。

如果用开放式的起始拍型,就变成了很厚的撞,会严重影响球的质量而且还容易失误。

在练习中应注意:

要大胆用前倾--平躺的拍型,不要恐惧太前倾了会擦空。

体会很薄的撞。

   第三、高位击球。

   原则上应尽量击球的顶部。

击球顶部包含两重意思,击球时球拍覆盖球的顶部和球在高点期的时候击球。

业余选手,特别是大拉的业余选手,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球拍沉得很低,靠加大拉手来发力。

这样的球可能有一定或较强的上旋,但却容易向上太多从而没有速度、力量和低弧线。

细心的球友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一流选手击球时球拍是齐腰高的,和快攻一样,特别是那些小拉的选手。

这种齐腰高的球拍位置多在反拉、反剃时使用,而且很多情况肘都是架起来的,这样可以保证居高临下的覆盖住球的顶部,把球在上升期或下降前期反拉回去。

而在拉冲下旋时,击球位置会低些,从而出现YE马林以前说的“包膝盖”,或者是从齐膝盖高的地方起拍的情况。

还有的时候要齐臀高,总之原则是尽量在高位击球,但也要因球而异。

台内弧圈

  一般认为弧圈球用于出台球,击球时期是来球下降期、高点期和上升期;而台内使用弧圈球比较难,因为在台内球而言,拉球的空间太小,距离不够,不容易发力,所以台内弧圈球很少见。

但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台内弧圈球技术必然会逐渐成熟使用:

  1台内突击前三板球机会越来越少。

虽然在大球时代,但乒乓球的速度还是越来越快,弧线也是越来越低的,除非出现机会球,否则前三板中突击球机会不多。

虽然突击球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实际使用率太少;勉强使用,只会增加失误率。

  2台内弧圈球技术用于前三板的接发球抢攻和发球抢攻中,力求取得有威胁的主动,这是其主要的应用,利用台内弧圈球的稳、转和变,来取得主动进攻机会。

  3练习时台内弧圈球主要以弧线和旋转为主,首先保证球过网和上台,然后考虑旋转,落点,慢慢成熟了可考虑弧线和速度。

  4台内弧圈球的反手动作主要靠手腕,手腕尽量内收,靠手腕的爆发外展来摩擦球。

  5反手已见使用,正手还没有很好的使用,正手使用台内弧圈球比反手难,正手动作类似台内挑,但和挑相反,主张以多摩擦为主,爆发力强,在极短时间和距离内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少击打;身体重心偏高,手臂直,球拍尽量贴近球台,手腕尽量内收,靠手腕外展和前臂内收的力量来摩擦球。

   前两天本人转贴了《台内弧圈》一文,近两天也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写出来,不求对大家有所裨益,但求抛砖引玉,还请各位大侠多多指点。

   如果大家有马龙或王皓的视频,请清意一下他们的反手,经常使用台内弧圈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

1、球速不一定很快,但有明显的弧线,旋转较强;2、球的线路可长可短,不像挑线路一般比较长;3、手腕运动的幅度较大,有明显螺旋发力的痕迹。

   细心的迷友也可能会发现,尽管他们在使用这一先进技术,但却很少直接得分,可能想不明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以速度而论,台内弧圈实难与挑相比,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其造成的旋转的变化。

现代乒乓球技术理论认为,速度与旋转都是制胜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台内弧圈能成为一项与挑相并驾其驱的技术了。

   2、实践当中,要赢球,必然要争取主动,而如何来争取主动呢?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改变旋转。

台内弧圈因其线路较短、落点可控,自然有着一定的突然性,因而也就较通常的搓、推等手段更具有攻击性,除非被对方看破,使对方在较短的时间和空间内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攻击力,如果迫使对方用推挡、挤碰、轻拉将球回过球,那有心算无心下可以想象自己会赢来怎样好的一个反攻机会。

   3、另外,虽然说台内弧圈的技术掌握起来较为困难,但又有其自身的优点。

较挑打只能最高点,台内弧圈在落点的选择上也有了一些放宽,使反应的时间更为充裕;较挑打线路过长、容易出台,台内弧圈以磨擦为主,使得落点可控,自然也就是失误的风险大大下降。

   另外,台内弧圈也不是没有缺陷,它的最大缺陷就在于速度不快、旋转较弱上,因已把下旋变成了上旋,如果被对方算中那也就只有挨打的份了,这也就是王皓等虽频繁使用但也经常失分的原因了。

所以我认为台内弧圈的使用一定要注意以上三点:

   1、出手要有突然性,动作最好近似于挑,给对方以心理上的压力,扰乱对方的判断。

一定不能犹豫,要果断,要有一往无前的气势。

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手确信是挑,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谓的: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出其对方不易。

   2、一定要注意落点的变化,不能太单一,也不能往对方正手上打,这样可以弥补台内弧圈在速度上的缺陷,给对方的进攻制造障碍。

   3、一定要做好打下一板的准备,要有连续性。

因为台内弧圈在旋转、速度上都不太强,所以即便是能出乎对手意料,但球回过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因此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做好全力进攻的准备,务求一击必中。

   呵呵,这些就是我思考的心得了(心想之得,技术目前还达不到),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正手拉球质量

  九运会乒乓球比赛,在技术上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随着人们对大球竞技认识的深入和实践中适应性的不断增强,大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特点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击球力量所产生的球速状态变成了致胜的更加重要的因素,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往往会成为衡量顶尖高手实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本次比赛的统计结果表明,王励勤正手连续拉球平均1.4板可以决出胜负,而孔令辉要用1.6板才行。

很明显,因为主动拉板数的增加,自己失误和对手反攻的概率也在随之增加,使主动性的威胁下降。

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进攻技术的质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运动队训练的最为关键的环节。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就影响正手拉球质量的几点注意事项略加说明,供训练中参考。

  1、拉手适当放开。

在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

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

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

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

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

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

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量传递的枢纽。

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

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

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

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

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

有许多人在正手拉球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腰腿的力量,总是试图通过较大幅度的预蹲,来拉长股四头肌,为最后发力创造条件。

但是,乒乓球拉球的发力毕竟不同于推铅球,它是一种速度非常快的发力方式。

如果蹲得过低,在很多时候,还没等抬起来,拉球已经结束了,最后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影响拉球的速度质量。

  6、击球瞬间手腕内收。

手腕在击球前,应该相对放松,但击球瞬间,要有力量非常集中、但动作不是很大的内收动作,这样容易使力量更为集中,动量传递的效果发挥得更好,真正体现出鞭打的效果。

同时,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指要突然抓紧球拍,使发力有一个牢固的支点。

直板运动员要体会中指顶住球板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发力最后作用在球板上。

  7、多练小负重的快速力量。

要想提高拉球的力量,除了花大功夫熟练掌握拉球的发力技巧、使技术更合理外,适当进行一般力量训练也是有必要的。

因为专项力量与一般力量虽然不会有线性关系,但一般力量总归是一个基础。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负重不要过大,以多次数,短时间,多组数的联系为宜。

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运动员最好选择克服自身体重的方法进行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纵跳等。

有时也可与专项训练结合在一起,如持重拍进行拉球徒手动作的练习,拉橡皮筋等。

这样,既可以练习一般力量,又练到了专项。

  8、练习步骤先上后下。

在体会拉球发力的开始阶段,先用拉上旋球或不转球来练习。

因为拉上旋球不必过多的考虑摩擦效果,多一点击打对准确性的影响要小于下旋球,这样更容易体会向前发力。

而拉下旋球时,必须要有很好的摩擦效果,才能保证球过网上台,所以不容易体会击打和向前发力的感觉。

在击球时间上,先练定点的上旋高点期拉球,待体会到拉球能发上力了,在练习各种时间的调整拉球。

为了保证联系的密度,先练习用多球拉,在过渡到多球单练和单球拉。

  附带说上一句,在一个队中,有一定数量的削球运动员,对全队拉球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为拉削球更能体会拉球时往前走的距离感。

反过来说,削拉球的感觉是检验拉球质量最好的“试金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