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209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docx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答案】C

【解析】【分析】C.错误,对联尾字为“仄起平落。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2017·湖州)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标题

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_》有感

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

③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

书名

A.《朝花夕拾》B.《简爱》C.《培根随笔》D.《傅雷家书》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

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

你怎么这么说呢?

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答案】

(1)B;A;D

(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祥子来自农村,本是本份之人,他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独立的劳动者。

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在经过多次挫折后,伴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

所以祥子的堕落,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非祥子自甘。

【解析】【分析】

(1)此题解答,要结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在掌握选项中四个名著的主要内容基础上辨析作答,《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平等,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傅雷家书》是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在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祥子来自农村,本是本份之人,他三次买车失败,屡受挫折,此后,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

所以祥子的堕落,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非祥子自甘。

【点评】此题属综合阅读题,

(1)课外阅读题;

(2)口语交际题。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她是祥子的妻子。

小福子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溢。

B. 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

简·爱找到他,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C. 在重伤养病时,保尔偶然认识了女工丽达并相爱。

他一边不断地帮助丽达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

最终丽达成了保尔的妻子,并帮他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D. 《水浒传》中的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

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首战便捉了“鼓上蚤”时迁。

扈三娘后被林冲所捉,由宋江主婚与时迁成了夫妻。

【答案】B

【解析】【分析】A《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女子,她是祥子的妻子。

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溢。

B 表述正确。

C 保尔的妻子是达雅。

不是丽达。

D 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

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首战便捉了“矮脚虎”王英。

扈三娘后被林冲所捉,由宋江主婚与王英成了夫妻。

同掌梁山三军内采事,是梁山第五十九条好汉。

随宋江征讨方腊时,王英被南军将领郑彪一枪刺死,扈三娘急去救应被郑彪掷来的钢砖打中门面而死。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4.根据下列四句话的内容进行推断,它们依次对应的作品是(   )。

①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

②所谓的画家却大多数是些骗子狂徒,只会向附庸风雅的愚人榨取钱财而已。

③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④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A. 《朝花夕拾》   《儒林外史》    《傅雷家书》   《骆驼祥子》

B. 《骆驼祥子》   《傅雷家书》    《儒林外史》   《朝花夕拾》

C. 《傅雷家书》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儒林外史》

D. 《骆驼祥子》   《傅雷家书》    《朝花夕拾》   《儒林外史》

【答案】B

【解析】【分析】①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原文第15章:

同虎妞在一起他所感受到的主要不是幸福。

新婚的晚上,他的惶惑而又疑惧的直觉是这样的:

“他不敢正眼看她。

她也是既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是姑娘,也是娘们;象女的,又象男的;象人,又象什么凶恶的走兽!

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

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特别的厉害,要一刻不离的守着他,向他瞪眼,向他发笑,而且能紧紧的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尽。

他没法逃脱。

②傅雷对画商画贩以及钻到钱眼里的画家非常轻视,耻与为伍。

他在1961年给傅聪夫妇的信中说:

“所谓的现代画家大多数是些骗子狂徒,只会向附庸风雅的愚人榨取钱财而已。

”(《傅雷家书》第209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2版)后来他对儿子也一再劝告,不要成为经纪人的摇钱树,那些人只是要利用艺术家的走红多赚几文钱,根本不考虑什么真正的艺术。

③《儒林外史.第五回》:

“临死前的严监生”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④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根据题干提供的句子内容,揣摩出自的名著,选出合适的选项。

 

5.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回目往往对仗工整,并能概括本回故事内容。

请补全下列回目。

①周学道校士拔真才,________

②________,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③假李逵剪径劫单人,________

A.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B.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C.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D.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E.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F.梁山泊戴宗传假音

【答案】D;A;E

【解析】【分析】①“周学道校士拔真才”出自名著《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是《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中的人物,“识同科”与“拔真才”不对应。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②“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出自名著《西游记》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③“假李逵剪径劫单人”出自名著《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故答案为:

D;A;E 

【点评】本题看似考补写对联的能力,其实是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积累能力。

只要认真阅读这几部小说,对这些故事记忆应该都非常深刻,答题也比较容易。

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________笔下的简·爱,施耐庵笔下的________,还有李汝珍笔下的________。

【答案】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

【解析】【分析】《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施耐庵笔下的名著《水浒传》典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三位女英雄”:

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

二类是奸邪女子:

潘金莲、王婆、阎婆惜等。

三类是弱势女子:

林冲娘子金巧莲、金翠莲等。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闪耀着女性光辉的长篇小说。

唐小山(即唐闺臣)是作者心中无可争议的女主角,而另一位女子孟紫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又一人物,甚至在作品的下半部分风头盖过了唐闺臣成为主角。

故答案为:

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

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7.附加题

   (A)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

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

他又恨又怕。

他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稍加侮辱,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

他把仇恨埋在心底,不露声色。

   保尔以后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小的侮辱:

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

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去补考。

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

   (B)保尔明白,没有别的法子解释他拒绝步行的理由,只好低声说:

“我的两条腿全肿了,连走带跑一个星期,我实在做不到。

此外,同志,我还不知道您是什么人。

   “我是你们团的参谋长,这是一。

第二,我再一次命令您下马。

如果您是个残废,我可没叫您在部队里工作,这不能怪我。

   保尔好像挨了一鞭子,他猛地一抖缰绳。

但是,古谢夫那只坚强有力的手阻止了他。

保尔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要发作,同时他又竭力克制自己,内心斗争了好几分钟。

现在的保尔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性地从一个部队跳到另一个部队的普通战士了。

他现在是营政治委员,全营战士就站在他身后。

他自己的行动会给全营树立什么样的服从军纪的榜样呢!

况且他担任部队的训练工作,又不是为这个花花公子干的。

想到这里,他离镫下马,忍着剧烈的关节疼痛,朝队伍的右翼走去。

(1)(A)(B)两篇选文中保尔分别受到怎样的“侮辱”?

(2)保尔面对“侮辱”的态度变化体现了他在成长,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3)两篇选文在塑造保尔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请举例分析。

【答案】

(1)(A)选文:

保尔被神甫毒打,被赶出课室,一连几个星期被罚站墙角。

(B)选文:

保尔因受伤只好骑马,被上级勒令下马,只好忍痛步行。

(2)(A)选文中,保尔还是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学生,所以在面对“侮辱”时以撒烟灰这样有点“稚气”的行动来报复神甫。

(B)选文中,保尔面对上级的强制措施,他克制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克服病痛,遵命下马步行。

体现了他从一个任性的普通战士成长为营政治委员的成熟。

(3)两篇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塑造保尔的形象。

如(A)选文中,保尔“恨透了神甫”“又恨又怕”“把仇恨埋在心底”的复杂心理,塑造了保尔自尊心和报复心强、敢于反抗的形象。

(B)选文中,保尔面对“侮辱”时的内心斗争,表现了此时的他已变得理性自制,深明大义。

【解析】【分析】

(1)从“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我再一次命令您下马”“他离镫下马,忍着剧烈的关节疼痛,朝队伍的右翼走去”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2)“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反映了保尔的不满以及行为的幼稚;“保尔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要发作,同时他又竭力克制自己,内心斗争了好几分钟”体现了他的成长和觉悟的提高。

(3)(A)中“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

他又恨又怕”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保尔对神父的愤恨;(B)中“他现在是营政治委员,全营战士就站在他身后。

他自己的行动会给全营树立什么样的服从军纪的榜样呢”也是心理描写,突出了保尔的顾全大局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

故答案为:

⑴(A)选文:

保尔被神甫毒打,被赶出课室,一连几个星期被罚站墙角。

(B)选文:

保尔因受伤只好骑马,被上级勒令下马,只好忍痛步行。

⑵(A)选文中,保尔还是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学生,所以在面对“侮辱”时以撒烟灰这样有点“稚气”的行动来报复神甫。

(B)选文中,保尔面对上级的强制措施,他克制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克服病痛,遵命下马步行。

体现了他从一个任性的普通战士成长为营政治委员的成熟。

⑶两篇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塑造保尔的形象。

如(A)选文中,保尔“恨透了神甫”“又恨又怕”“把仇恨埋在心底”的复杂心理,塑造了保尔自尊心和报复心强、敢于反抗的形象。

(B)选文中,保尔面对“侮辱”时的内心斗争,表现了此时的他已变得理性自制,深明大义。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对选文的内容的概括。

考生要仔细阅读选段,提取主要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注意概括的内容要准确,一般的形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段的理解。

要求考生对选段认真阅读,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回答。

考生在回答时尽量运用原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名著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的理解。

考生要熟读名著,在文本中找到对人物刻画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来进行分析总结。

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请判断上首词的词牌名为(   )

A. 水调歌头                               

B. 如梦令                               

C. 西江月                               

D. 沁园春

(2)根据《水浒传》的描述,这首词的作词者是(   )

A. 晁盖                                     B. 宋江                                     C. 林冲                                     D. 吴用

(3)上首词属于下列哪一类词?

(   )

A. 小令                                    B. 中调                                    C. 长调                                    D. 古体词

【答案】

(1)C

(2)B

(3)A

【解析】【分析】

(1)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B.如梦令,词牌名。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C.西江月,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

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D.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

根据字数和韵脚可以分析,这是“西江月”。

(2)《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是宋朝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的一首诗词。

词的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二句显示出宋江对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

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怀抱。

(3)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

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

故答案为:

(1)C

(2)B

(3)A

【点评】调是一种词调体式。

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实无根据,但因以同行,所以一般都沿用这种说法。

如“临江仙”、“一剪梅”、“蝶恋花”、“钗头凤”、“渔家傲”、“青玉案”、“江城子”、“破阵子”、“苏幕遮”等,后多为沿用。

长调是蒙古民族声乐,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尤以游牧文化最为灿烂。

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______月。

(   )

A. 四                                         

B. 五                                         

C. 六                                         

D. 七

(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   )

A. 神话故事                           

B. 地理著作                           

C. 人物传记                           

D. 文人随笔

(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

A. 彦和                                     B. 子建                                     C. 元亮                                     D. 德施

【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

(1)孟夏:

初夏,指农历四月。

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

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进入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四月为孟夏,用十二地支中的已表示,所指的月份是阴历。

(2)《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3)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故答案为:

(1)A

(2)B

(3)C

【点评】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0.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

“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请发挥想象,描述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经典里的“智慧”】《格列佛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

”这里的“这种改革”指什么?

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

(3)【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

一则好的广告语会让人过目不忘,比如下图公益广告“雾霾,让你前途无‘亮’”的广告语非常巧妙,请你简要赏析。

【答案】

(1)春天到了,绿柳如烟,一片嫩绿,清晨,寒气轻微。

枝头上红杏盛开,一簇簇红艳艳的,分外热闹。

(2)“这种改革”指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

作者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设计家废除口语的反对,运用讽刺的手法,批评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3)运用谐音,化用“前途无量”的成语,巧妙点出雾霾让前途没有光亮和希望的严峻现实,引起人们对防霾的重视,令人深思。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加入描写性的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影射现实,借这种荒谬的现象来抨击当实英国宫廷的现实,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据此可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广告的能力.这几则广告都用了谐音的方法把我们熟识的成语改头换面,这样做虽然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会给汉字的规范和文明的传承带来不好的影响.据此可作答.

故答案为:

(1)春天到了,绿柳如烟,一片嫩绿,清晨,寒气轻微。

枝头上红杏盛开,一簇簇红艳艳的,分外热闹。

(2)“这种改革”指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

作者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设计家废除口语的反对,运用讽刺的手法,批评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3)运用谐音,化用“前途无量”的成语,巧妙点出雾霾让前途没有光亮和希望的严峻现实,引起人们对防霾的重视,令人深思。

【点评】

(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

答题时应注意,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发挥想象来具体描绘,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

抓住绿柳、寒气、枝头、红杏等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描绘。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和写法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记牢名著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这句话选自《语言的妙用》,教授们改进本国语言的目的在于:

一对身体健康有利,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二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共同语言。

运用讽刺的手法,批评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3)本题考查评价广告的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答案不唯一,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

从广告宣传的角度看,运用谐音,化用“前途无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