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467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docx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丽岛·美生工程S1#、S2#、4#~8#楼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日期:

二○一一年六月八日

 

质量管理体系

 

丽岛·美生工程S1#、S2#、4#~8#楼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其量大面广,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

本工程为丽岛·美生一期工程S1#、S2#、4#~8#楼,S1#楼商业为地下1层、地上2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最高14.10米;S2#楼商业为2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最高8.70米;4#楼为地下1层、地上3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最高93.45米;5#楼为地下1层、地上3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最高87.30米;6#楼为地下1层、地上2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最高67.00米;7#、8#楼为地下1层、地上2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最高80.85米。

总建筑面积为74330m2。

为了确保住宅工程质量,针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特制定预防质量通病治理措施,用于指导施工,治理质量通病。

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与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项目经理质量负责制,按照项目部各自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上级颁发的质量标准,认真进行材料供应和劳务分包方的评价,不合格的供方和劳务分包方坚决不用,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质量管理,施行三检制度,层层把关,把质量问题及时消除,所有工程必须实行样板制,由样板引导工序的施工,本工程主要工序质量通病进行如下分析与预防。

二、现浇钢筋砼框架柱主要施工质量通病

1、柱子位移、错台,尤其是边跨柱和角柱易发生

1.1酿成原因:

1.1.1主要由于放线不准确,使轴线或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

1.1.2柱角加固不到位。

1.2预防措施

1.2.1要有精确的轴线引桩,板面预留放线孔,用激光铅锤仪进行准确定位放线。

1.2.2柱模下端应予下一层柱面牢固地固定,柱角模板增加加强加固钢管箍。

1.2.3柱砼应分步浇灌,每步不超过50厘米,禁止采用一次浇灌到顶的方法。

2、柱子主筋位移:

2.1酿成原因:

2.1.1主要由于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主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

2.1.2柱子箍筋绑扎不牢固,模板上口刚度差,浇灌砼时使主筋位移;基础或梁内柱的筋位置不正确,

2.2预防措施:

2.2.1无论基础或楼层,在浇灌砼前均应检查柱插筋或外伸钢筋位置是否正确并加以校正,底端定位应牢固。

2.2.2为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主筋外侧应加设垫块。

也可在基础或柱模板上口,用16毫米钢筋焊接的井字架箍撑住模板,固定住钢筋。

3、柱子烂根:

3.1酿成原因:

3.1.1由于柱脚下及板底部在支模前未彻底清理干净;

3.1.2楼板面不平,模板下部有空隙,砼漏浆;

3.1.3浇灌高度大,振捣不到位。

3.2预防措施:

3.2.1柱子立模前先将柱砼四周清理干净,

3.2.2如模板下口仍有间隙,可用水泥砂浆封堵或泡沫塑料条堵严。

3.2.3在开盘前先浇灌与所采用砼同成分的水泥砂浆层,厚度宜控制在5厘米左右。

3.2.4柱砼应分步浇灌,每步不超过50厘米,禁止采用一次浇灌到顶的方法。

三、主要墙、梁、板质量通病

1、模板工程

1.1酿成原因:

1.1.1沿通长方向,模板上口不直,宽度不够。

1.1.2平板模板下翘、不平,梁板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1.1.3柱头截面尺寸不能保证质量通常易发生的问题。

1.2预防措施:

1.2.1模板后要背通长脚手架杆,支设时模板上口要拉线,保证模板的平直,梁、墙截面严格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控制,墙体穿墙螺杆上焊与墙体截面同宽钢筋头,以保证截面宽度。

1.2.2平板模板及梁柱接头:

支撑体系支杆间距过大,扣件没有连接牢固,支撑下没有垫块,模板强度与刚度达不到要求,模板尺寸不合适等造成,要求在施工前有可靠的计算书,设计好立杆间距与模板的强度与刚度,在软土层上模板一定要有木垫块,制作模板尺寸准确。

梁柱接头采用定型模板确保尺寸准确。

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2.1酿成原因:

2.1.1保护层不足,负弯矩钢筋下落。

2.1.2柱的主筋间距不均匀,绑扎节点松扣,

2.2预防措施:

2.2.1板钢筋保护层采用15厚花岗岩垫块,间距不大于1米,,梁的钢筋保护层采用25厚花岗岩垫块,方法同板的钢筋,负弯距筋制作马凳支承每平方米不少于两个,在浇注平板砼时要搭设上人马道,所有工作人员,设备必须在马道上行走,不得踩踏钢筋。

2.2.2柱的主筋采用根据钢筋间距不同制作固定钢筋的夹具,来保证钢筋间距的问题,绑扎点松扣要在绑扎时采用插花绑,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

3、砼工程:

预拌混凝土板裂缝、麻面、蜂窝、缝隙夹渣,等常出现的质量通病。

3.1预拌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治理

3.1.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3.1.1.1混凝土的收缩引起裂缝。

由于楼板钢筋受到纵横两个方向梁的约束,限制了楼面板自由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约束,不能自由伸展。

而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板的裂缝多数产生在板角处,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

3.1.1.2气温过高造成温度裂缝。

气温炎热,空气干燥,混凝土浇筑后不及时养护,混凝土水分散发过快,出现脱水现象,产生干缩裂缝。

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力,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

另外,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以上则混凝土表面将产生裂缝。

白天气温过高,板顶温度高于板底温度,此时板的上部产生拉应力,下部产生压应力,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

事实上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引发的。

3.1.1.3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抗裂钢筋及结构体形突变。

设计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和混凝土中设计必要的抗裂钢筋,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

另外平面布局凸凹较多,即转角也较多,这些转交角处有预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3.1.1.4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直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3.1.1.5混凝土初凝时过早承担荷载产生的裂缝。

由于施工工期紧,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之间较大的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为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浇筑完毕后,养护时间不足24小时,未达到设计强度的20%(规范规定1.2Mpa),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调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

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过早给初凝的混凝土施加荷载也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3.1.2裂缝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采取必要的设计、施工、及材料控制措施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和减少裂缝。

3.1.2.1结构设计方面

为避免结构由于温度收缩应力引起的开裂,在房屋设计过长时增设伸缩缝或后浇带。

加强构造配筋,对转角处楼板(受双向约束较大)宜配上下两层放射筋,孔洞处配加强筋,混凝土梁的腰部配构造筋。

3.1.2.2施工方面

①、预拌(商品)混凝土在进入施工现场后,由技术员、实验员对其质量进行验收,并对坍落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不符合要求,不允许使用,实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在混凝土浇筑中对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及坍落度控制严格执行。

混凝土试块应在监理人员现场见证下取样。

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低于规定取样数量的50%,试件在现场养护一天后立即送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

②、在水平结构中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与和易性的要求,坍落度增加,水灰比增大,水泥标号提高,用水量、砂率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减水剂和其他外加剂增加等因素变化,使混凝土收缩及水化作用大量增加。

砼水灰比大等是引起砼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浇注时值班技术人员,严控班组在混凝土中任意加水和添加掺合料。

③、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和工作动员,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充分认识此项工序施工的重要性。

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平板与振动棒同时进行,剪力墙、梁、柱用振动棒。

现浇平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平板振动器振捣后,按标高用长尺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分时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滚杠进行二次滚压,在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平扫毛,这样做能较好地控制了砼表面裂缝的产生,减少砼表面水分的散发,促进了养护。

随后进行薄膜覆盖,终凝后覆盖麻袋撒水养护。

④、混凝土的养护。

在施工时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加强早期养护。

混凝土浇注磨平扫毛后进行薄膜覆盖,终凝后覆盖麻袋撒水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在其表面不断的补给水分。

补给水分的方法有淋水、湿麻袋或草袋等,在表面盖一层塑料薄膜,这样水可渗入但又起到保湿作用,潮湿养护的时间越长越好,但是考虑到工期等因素一般不少于半个月。

⑤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于支座梁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采用钢筋马凳支设措施来固定负筋位置。

在浇捣混凝土时安排专人护筋。

⑥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承受荷载时间,楼层浇筑完毕后,养护时间应超过24小时,达到设计强度的20%(规范规定1.2Mpa)。

为确保楼板混凝土减少裂缝,我单位准备了两层周转材料,楼板混凝土浇注完毕以后,强度不少于设计强度50%,方可在上面一层施工,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脱模。

3.1.2.3混凝土材质方面

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与抗裂要求相互矛盾,故应当选取在满足泵送的坍落度下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水灰比。

砂石含泥量对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收缩影响很大,商混站应应严格按规范控制砂石含泥量,同时砂石料的粒径应当尽可能大一点,以达到减少收缩的目的。

砂率过高意味着细骨料多,粗骨料少,仍然起到增加收缩的作用,对抗裂不利。

砂石的吸水率应尽可能小一些,以利于降低收缩。

水泥品种的选择应视其结构特点,以水化热控制或收缩控制,以水化热控制可选用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及中热硅酸盐水泥;如以收缩控制,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不要轻易采用早强水泥。

为降低用水量,保证泵送流动度,应选择对收缩有利的减水剂。

相对中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选用普通减水剂,夏季宜选用缓凝型,而冬季可选用普通型。

3.1.2.4环境影响

混凝土的裂缝于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施工中应注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温、低温冲击和激烈干燥冲击。

特别注意浇筑后经过一定时期养护的混凝土仍然需要保护(维护),不宜长期裸露。

不得在雨中浇筑混凝土,否则将严重的改变水灰比。

3.2麻面:

一是模板清理不干净,二是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与局部漏刷,模板接缝不严密漏浆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要求一是对模板要清理干净,脱模剂刷均匀,模板缝过大用粘胶带密封,砼振捣时按要求操作。

3.3蜂窝一是砼搅拌不均匀,二是砼下落过高石子过于集中,模板孔隙未堵好漏浆,针对上述问题在施工时砼搅拌时间要充足,砼浇注时过高要加溜槽,防止砼分离,对模板认真检查留好孔隙。

四、防水工程渗漏治理

4.1防水工程治理主要是卫生间、屋面渗漏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4.1.1、原材料不合格,不符合设计要求。

4.1.2、施工工艺及程序不符合要求。

4.1.3、节点作法不合理。

4.1.4、成品保护差,后续工序施工时对成品造成损坏,

4.2防治措施:

4.2.1、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防水材料必须三证齐全,即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见证取样复检报告。

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防水工程必须由专业防水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对进场施工队伍要对其资格进行审查。

4.2.3防水施工前由负责防水施工的技术人员,对防水施工队伍进行详细交底,交底中必须明确操作方法和要求达到的质量要求

4.2.4屋面找平应牢固无起皮、起砂,女儿墙、通风道、管道泛水处及檐口、天沟、水落口均应做成半径不小于10~15厘米的圆弧。

4.2.5、管根部位是防水底薄弱环节,专业施工完成后堵洞必须是膨胀混凝土,严格按规定捣实,尤其管根背面要密实,找平层在管桶背面也必须保证平滑清洁。

4.2.6屋面、卫生间防水施工时有技术员对保温材料、厚度、坡度、卷材粘贴、搭接宽度、泛水做法、地漏及细部构造进行控制,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4.2.7、卷材施工前要求找平层平整、干净、坡度正确,刷冷底子油的品种要视卷材而定,冷底子油要求均匀,不得有空白、麻点和气泡,卷材铺贴前,找平层应干燥,一般现场实验:

傍晚到次日早晨或晴天约1~2小时内,铺盖1平方米卷材,如卷材内侧无结露时即认为找平层已基本干燥。

4.2.8、铺贴卷材时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铺贴在立墙上的卷材高度应不小于250毫米,在女儿墙檐沟墙、管根、通风道的连接处及檐口,水落口先做附加层,并应符合规定长度。

4.2.9、防水工程施工时,上下水等专业部位安装牢固,嵌缝严密,符合规范并经过专业验收,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在未上保护层之前不得有其它操作班组在防水层上施工。

4.2.10防水施工完后应对屋面、每一厕浴间进行淋水或蓄水实验,达到不渗不漏。

 

五、装饰装修工程

5.抹灰工程

5.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当。

(2)操作不当;预埋木砖位置不准,数量不足。

(3)砂浆品种不当。

防治措施:

(1)不同基层材料交汇处应铺钉钢板网,每边搭接长度应大于10cm。

(2)门洞每侧墙体内木砖预埋不少于三块,木砖尺寸应与标准砖相同,预埋位置正确。

(3)门窗框塞缝宜采用混合砂浆并专人浇水湿润后填砂浆抹平。

缝隙过大时应多次分层嵌缝。

(4)加气混凝土砖块墙与门框联结时,应现在墙体内钻深10cm孔,直径4cm左右,再以相同尺寸的圆木沾107胶水打入孔内。

每侧不少于四处,使门框与墙体连接牢固。

5.2内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浇水不透。

(2)墙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一次抹灰太厚。

(3)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硬化后粘结强度差。

(4)各层抹灰层配比相差太大。

5)没有分层抹灰。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陷处用1∶3水泥砂浆找平。

(2)基层太光滑则应凿毛或用1:

1水泥砂浆加10%107胶先薄薄刷一层。

(3)墙面脚手架洞和其它孔洞等抹灰前必须用1:

3水泥砂浆浇水堵严抹平。

(4)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除干净。

(5)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加气剂、塑化剂。

(6)加气混凝土基层面抹灰的砂浆不宜过高。

(7)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覆盖混杂涂抹。

(8)基层抹灰前水要湿透,砖基应浇水两遍以上,加气混凝土基层应提前浇水。

(9)分层抹灰。

(10)不同基层材料交接处铺钉钢丝网或纤维网。

5.3墙裙、踢脚线水泥砂浆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内墙抹灰常用石灰砂浆,做水泥砂浆墙裙时直接做在石灰砂浆底层上。

(2)抹石灰砂浆时抹过了墙面线而没有清除或清除不净。

(3)为了赶工,当天打底,当天抹找平层。

(4)压光面层时间掌握不准。

(5)没有分层。

防治措施:

(1)水泥砂浆抹灰各层必须是相同的砂浆或是水泥用量偏大的混合砂浆。

(2)铲除底层石灰砂浆层时,应用钢丝刷边刷边用水冲洗干净。

(3)底层砂浆在终凝前不准抢抹第二层砂浆。

(4)抹面未收水前不准用抹子搓压;砂浆已硬化时不允许再用抹子用力搓抹,而采取再薄薄地抹一层来弥补表面不平或抹平印痕。

(5)分层抹灰。

5.4墙面抹灰层析白。

原因分析: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氢氧化钙,在砂浆硬化前受水浸泡渗聚到抹灰面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化合成白色碳酸钙出现在墙面。

在气温低或水灰比大的砂浆抹灰时,析白现象更严重。

防治措施:

(1)在保持砂浆流动性状况下加减水剂来减少砂浆用水量,减少砂浆中的游离水,则减轻了氢氧化钙的游离渗至表面。

(2)加分散剂,使氢氧化钙分散均匀,不会成片出现析白现象,而是出现均匀的轻微析白。

(3)在低温季节水化过程慢,泌水现象普遍时,适当考虑加入促凝剂以加快硬化速度。

5.5墙面起泡、开花或有抹纹

原因分析:

(1)抹完罩面后,砂浆未收水,就开始压光,压光后产生起泡现象。

(2)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够,过火灰没有滤净,抹灰后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表面麻点和开花。

(3)底子灰过分干燥,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层吸收,压光时易出现抹子纹。

防治措施:

(1)待抹灰砂浆收水后终凝前进行压光。

(2)纸筋石灰罩面时,须待底子灰5-6成干后进行。

(3)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少于30d,淋灰时用小于3mm×3mm筛子过滤,采用细磨生石灰粉时最好提前1-2d化成石灰膏。

(4)对已开花的墙面一般待未熟化石灰颗粒完全熟化膨胀后再开始处理。

处理方法为挖去开花松散表面,重新用腻子刮平后喷浆。

(5)底层过干应浇水湿润,再薄薄地刷一层纯水泥浆后进行罩面。

罩面压光时发现面层灰太干不易压光时,应洒水后再压。

5.6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好,表面杂质清扫不干净。

(2)墙面浇水不透影响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

(3)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太近。

(4)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

(5)抹灰没有分层。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架孔洞填塞堵严,混凝土墙表面突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07胶∶水=1:

4的水泥素浆,再用1:

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掺水泥重20%的107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

1:

6混合砂浆修补抹平。

(2)基层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浇匀。

(3)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底灰前应先涂刷一道107胶素水泥浆粘结层,以增加与光滑基层的砂浆粘结能力,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避免空鼓,裂缝。

(4)长度较长(如檐口、勒脚等)和高度较高(如柱子、墙垛、窗间墙等)的室外抹灰,为了不显接槎,防止抹灰砂浆收缩开裂,一般都应设计分格缝。

(5)夏季抹灰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

罩面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d以上。

(6)窗台抹灰开裂,雨水容易从缝隙中渗透,引起抹灰层的空鼓、甚至脱落。

要避免窗台抹灰后出现裂缝,除了从设计上做到加强整体基础刚度、逐层设置圈梁等措施以及尽量减少上述沉陷差之外,还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的时间,是结构沉降后进行。

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砂浆的收缩而产生抹灰的裂缝。

5.7外墙抹灰后向内渗水

原因分析:

(1)未抹底层砂浆。

(2)各层砂浆厚度不够且没有压实。

(3)分隔缝未勾缝。

防治措施:

(1)必须抹2~4mm底子灰。

(2)中层、面层灰厚度各不少于8mm。

(3)各层抹灰必须压实。

(4)分格缝内应湿润后勾缝。

5.8饰面工程

5.8.1空鼓、脱落

原因分析:

外墙面砖饰面

(1)由于贴面砖的墙饰面层质量大,使底子灰与基层之间产生较大的剪应力,粘贴层与底子灰之间也有较小的剪应力,如果再加上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操作不当,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又差,面层既产生空鼓,甚至从建筑物上脱落。

(2)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中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引起不同的收缩率而开裂、空鼓。

(3)饰面层各层长期受大气温度的影响,由表面到基层的温度梯度和热胀冷缩,在各层间也会产生应力,引起空鼓;如果面砖粘贴砂浆不饱满,面砖勾缝不严实,雨水渗漏进去后受冻膨胀,更易引起空鼓、脱落。

防治措施:

(1)在结构施工时,外墙应尽可能按清水墙标准,做到平整垂直,为饰面施工创造条件。

(2)面砖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隔夜用水浸泡,凉干后(外干内湿)才能使用。

使用未浸泡的干砖,表面有积灰,砂浆不易粘结,而且由于面砖吸水性强,把砂浆中的水分很快吸收掉,使砂浆与砖的粘结力大为降低;若面砖浸泡后没有凉干,湿面砖表面附水,使贴面砖时产生浮动。

都能导致面砖空鼓。

(3)粘贴面砖砂浆要饱满,但使用砂浆过多,面砖又不易贴平;如果多敲,会造成浆水集中到面砖底部或溢出,收水后形成空鼓,特别在垛子、阳角处贴面砖时更应注意,否则容易产生阳角处不平直和空鼓,导致面砖脱落。

(4)在面砖粘贴过程中,宜做到一次成活,不宜移动,尤其是砂浆收水后再纠偏挪动,最容易引起空鼓。

粘贴砂浆一般采用1:

0.2:

2混合砂浆,并做到配合比准确,砂浆在使用过程中,更不要随便掺水和加灰。

(5)作好勾缝。

勾缝用1:

1水泥砂浆,砂过窗纱筛;分两次进行,头一遍用一般水泥砂浆勾缝,第二遍按设计要求的色彩配制带色水泥砂浆,勾成凹缝,凹进面砖深度约3mm。

相邻面砖不留缝的拼缝处,应用同面砖相同颜色的水泥浆擦缝,擦缝时对面砖上的残浆必须及时清理,不留痕迹。

5.8.2墙面污染

原因分析:

对面砖保管和墙面完活后成品保护不好,施工操作中没有及时清除砂浆,造成墙面污染。

防治措施:

(1)开始贴面砖起,不得从脚手架上和室内向外倒脏水、垃圾。

操作人员应严格做到活完随后清。

面砖勾缝时应自上而下进行;拆脚手架应注意不要碰坏墙面。

(2)用草绳或有色纸张包装的面砖,运输和保管期间要防止雨淋或受潮。

(3)面砖墙面完工后,如受砂浆、水泥浆水等玷污,用清水不容易洗刷干净时,可用10%稀盐酸溶液洗刷,是盐酸与水泥浆中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成为极易溶于水、强度甚低的氯化钙,被玷污的墙面就比较容易清洗干净。

洗刷时,应由上而下,然后用清水洗净,否则饰面容易变黄。

5.8.3泛白污染

原因分析:

(1)泛白污染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目前一般镶贴面砖的材料为水泥砂浆(或掺入少量胶液),水泥砂浆在水化硬化过程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以及其他碱性水溶液,从贴缝或面砖析出表面,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下,变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另外,在砂浆硬化后,从贴缝和其他地方浸入雨水,雨水就会溶解砂浆里的水溶成份,并再从面砖或贴缝中析出,当析出物日积月累,逐渐扩大时,即形成非常难看的泛白现象。

(2)有的面砖吸水率高,如用多孔陶质面砖时,石灰水不仅要从贴面处析出,而且会通过面砖孔隙析出表面,变成不溶解物质,出现整个面砖泛白。

由于是通过面砖孔隙中析出的泛白,其泛白物质很难除掉(表面除掉后又会析出)。

防治措施:

(1)做好勾缝,改变勾缝材料的性质,如掺加部分骨料,或适量的具有防水性质的聚合物,如金属皂类等。

(2)用液体防水剂处理接缝,使之减小透水性。

采用这种方法,虽然防水剂从硬化了的勾缝材料外表面只能渗入2~3mm,但对防止外部雨水浸透的效果很好。

(3)对陶质面砖进行防水处理。

为减少陶质面砖的透水性,使泛白污染物不容易粘附在面砖表面上,可用防水剂处理面砖。

釉面砖(又称瓷砖、瓷片及釉面陶土砖)饰面

5.8.4变色、污染主要出现白度降低,泛黄、发花、变赭和发黑。

原因分析:

(1)釉面砖背面是未施釉坯体,如吸水率大,质地疏松,使溶解在液体中的各种颜色逐渐向坯体的深处渗透、扩散,直至从正面反出。

(2)我国釉面砖的坯体大多为白色,使的釉面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乳白釉,目前施釉厚度约为0.5mm,且乳浊度不足,遮盖力低。

(3)釉面砖质地疏松,施工前浸泡又不透,粘贴时,砂浆中的浆水或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