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488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docx

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

 

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备案稿)

 

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规划总则3

一、规划指导思想3

二、规划编制原则3

三、规划范围4

四、规划期限4

五、规划依据4

第二章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6

一、区域概况6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7

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11

一、区域土地利用定位11

二、土地利用总体目标11

三、主要调控指标12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13

一、农用地13

二、建设用地13

三、其他土地14

第五章主要用地安排15

一、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15

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15

三、围填海工程16

四、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7

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19

一、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19

二、建设用地分区与管制20

第七章近期用地安排23

一、农用地近期安排23

二、建设用地近期安排23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4

一、制度管理措施24

二、弹性管理措施24

三、技术管理措施25

四、法律管理措施25

附表26

附图33

前言

担杆镇地处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万山区界域内,是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属下的一个海岛镇,位于珠江口外南部,全镇管辖外伶仃岛、担杆岛、庙湾岛、隘洲岛及其他属岛屿,为珠江口伶仃洋南部屏障,广州出海航道必经之地。

担杆镇是珠海市的一个海岛渔业大镇,相对于珠三角其他城镇,担杆镇现状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村镇建设水平和农民人均水平也相对落后。

担杆镇经济以渔业为主,除海洋捕捞外,还有网箱养殖,工业以渔具加工为主;近年来该镇利用伶仃岛的巨石、石洞等俊秀的自然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海岛旅游业,促进了岛内的开放和进一步开发。

担杆镇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毗邻港澳,海水养殖业也有一定的基础,近期发展主要以渔港为主,配套建设渔港后勤补给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同时水产品加工业、渔网加工业、海岛旅游业等也在同步发展。

担杆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具备了系统全面景点开发的优势。

担杆镇建立了海岛旅游景点,开发了旅游项目,使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其中,外伶仃岛经过多年来的旅游业开发建设,使其一改昔日小渔村的面貌,迅速向现代化的海岛城镇发展,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作为珠海市最边远的一个海岛镇,担杆镇需要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持与珠海市、特别是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协调,合理制定各类用地指标;另一方面,作为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辖下边远的一个海岛镇,担杆镇在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物流强区、旅游旺区、渔业稳区”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必须对担杆镇的土地进行契合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统筹安排,才能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土地资源支撑。

同时,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贯彻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的根本指导方针,真正在土地利用上实现“五个统筹”,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担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本规划强调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实现建设占用农用地与开发、复垦、整理挂钩,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更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担杆镇岛屿众多,村级行政界限不明确,故本规划文本没有村土地利用控制相关内容。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指示精神,在空间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立足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方向,以加强土地保护的同时,有效保障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供给为总体目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促进担杆镇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方针,正确处理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规划编制原则

(一)依法编制

规划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国家及广东省有关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

(二)统筹兼顾

规划编制结合担杆镇实际,综合平衡各类用地需求,适应担杆镇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用地需求,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以规划有效引导和确定各类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土地利用。

(三)规划衔接

规划编制在确定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目标、主要指标、土地利用布局与用途分区过程中,注重与上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

在土地利用规模和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布局安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注重与相关规划充分协调。

(四)公众参与

规划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担杆镇所辖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为4434.4公顷,在本区域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五、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2、《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2008年11月28日);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二)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

2、《关于印发〈广东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号);

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4、《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009);

5、《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10〕30号);

6、《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

7、《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三)相关规划资料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

3、《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5、《珠海市香洲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送审稿)

6、《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或变更调查成果;

8、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及担杆镇用地批文及相关用地资料;

9、其他相关规划和计划等。

第二章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一、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面积

担杆镇地处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万山区界域内,是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属下的一个海岛镇,位于珠江口外南部,全镇管辖外伶仃岛、担杆岛、庙湾岛、隘洲岛及其他属岛屿,为珠江口伶仃洋南部屏障,广州出海航道必经之地。

担杆镇由万山群岛中最东部的一组岛群组成。

其中担杆岛面积最大,面积为1343.00公顷。

岛群西北部的外伶仃岛面积为436.6公顷,处于广州至香港和粤东海上航线上,是该镇的镇政府所在地。

该镇经济以渔业为主,除海洋捕捞外,还有网箱养殖,工业以渔具加工为主;近年来该镇利用伶仃岛的巨石、石洞等俊秀的自然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海岛旅游业,促进了岛内的开放和进一步开发。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担杆镇所处的万山群岛为大陆莲花山脉延伸部分,各岛基岩多为燕山期粗中粒斑状花岗岩,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除二洲岛凤凰山较高外,其余各岛多为200-300米高。

各岛山高坡陡,河谷狭窄,缺少平原。

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强烈,地表土层浅薄,多裸岩出露,环境的量较低。

较大岛屿如外伶仃、担杆等岛有淡水源。

主要港湾有担杆头湾、庙湾岛等,且均建有码头,可泊100-500吨级船只。

2.气象水文

担杆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1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14.8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27.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849毫米。

8-9月多台风,1-4月多雾季,3月雾日最多。

岛上植被以灌木、金竹、茅草为主,担杆岛为广东省猕猴保护区,较大岛屿表层土壤为黄沙土和砂砾土。

(三)社会经济概况

担杆镇地处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界域内,是珠海市的一个海岛渔业大镇,现设担杆、新村、伶仃3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200人。

相对于珠三角其他城镇,担杆镇现状村镇建设水平相对落后。

担杆镇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毗邻港澳,海水养殖业也有一定的基础,近期发展主要以渔港为主,配套建设渔港后勤补给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同时水产品加工业、渔网加工业、海岛旅游业等也在同步发展。

担杆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具备了系统全面景点开发的优势。

担杆镇建立了海岛旅游景点,开发了旅游项目,使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其中,外伶仃岛经过多年来的旅游业开发建设,使其一改昔日小渔村的面貌,迅速向现代化的海岛城镇发展,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9年担杆镇土地总面积为4434.4公顷,其中已利用土地面积2468.8公顷,水域及自然保留地等其他土地面积1965.7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为55.67%。

2009年担杆镇现状各项用地指标(基数转换后)见附表2。

1.农用地

全镇无耕地、园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农用地全部为林地,面积为41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0%,主要分布在外伶仃岛、隘洲及其他属岛。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05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27%,其中: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53.0公顷(其中城镇用地和采矿用地分别为47.5公顷和20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798.9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9.1公顷,特殊用地178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57%。

3.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面积为196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33%,其中水域237.3公顷,自然保留地1728.4公顷。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利用率低,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2009年,担杆镇土地利用率仅为55.67%,水域及自然保留地面积达到196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33%。

随着土地开发技术的日益成熟,这些未利用土地可以通过采石后转变成可以加以利用的建设用地,但开发利用成本高。

2.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

担杆镇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担杆镇海域广阔,海岛众多,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历史以来,担杆镇盛产公鱼子、黄泽、清鳞、马鲛鱼等多种鱼虾。

担杆镇海岸线长,具有多处天然良港,担杆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外伶仃岛位于珠江口外,万山群岛的东北部,是珠海、澳门、香港的门户,而且还靠近多条航道,外伶仃岛被珠海、深圳、澳门、香港四个活力旺盛的城市和客源市场环绕,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尤其是外伶仃岛接近香港海域,与香港的来往更为便捷。

凭着外伶仃岛的巨石、石洞等俊秀的自然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担杆镇可以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促进岛内的开放和进一步开发。

3.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009年建设用地规模为205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46.27%。

但建设用地中,无水利设施用地,交通用地仅为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0%,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不足。

4.环境容量低,土地开发需十分谨慎

本镇各岛基岩多为燕山期粗中粒斑状花岗岩,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除二洲岛、凤凰山较高外,其余各岛多为200-300米高。

各岛山高坡陡,河谷狭窄,缺少平原。

而且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强烈,地表土层浅薄,多裸岩出露,环境容量较低,进行土地开发需十分谨慎。

有限度的土地开发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

(三)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宜农土地少,林业立地条件差,森林覆盖率低

担杆镇诸岛都为基岩岛,岛上山高坡陡,多悬崖陡壁,沟谷狭小,宜农地面积很少,因此担杆镇少有农业生产,粮食、蔬菜以及其他副食品均不能自给,需要从香洲运进供应市场,岛上居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尽管林地面积较大,但林业也深受地表土层浅薄,基岩裸露及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除外伶仃岛和隘洲有较大片的天然次生林外,多数岛屿植被稀疏,以灌丛草被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建设用地不足,且开发成本高

由于各岛平地不多,经过前些年的开发利用后,已经基本没有可供建设的土地,今后的各项建设用地只能来源于通过填海造地,或利用石料开采场开出的平地。

前者开发难度大,工程艰巨,开发成本较大;后者虽然开发成本不用当地投入,但是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只能采用有限度的开发和部分开发、部分绿化保护的方式进行开采,因而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十分有限。

而且由于石料开采工期较长,近期内也不可能提供很多的土地用于建设。

建设用地不足及开发成本高将是今后海岛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

3.淡水水域面积小

在担杆镇,凡是有人居住的岛屿,都有一定的淡水资源,尤其外伶仃岛经水库蓄积的淡水较多,但是随着海岛的进一步开发和人口的增多,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始终是发展海岛经济的制约因素。

目前,个别岛屿因生活淡水需要从香洲运来,水费已高达每吨十几元。

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

一、区域土地利用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泛珠三角经济区域逐步形成,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入,横琴经济合作开发区的建设,珠海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潜力巨大。

在此宏观背景下,珠海实施“大港口”、“大物流”和“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

而根据《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万山海洋试验区将继续大力实施物流强区、旅游旺区、渔业稳区的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中转仓储、海岛旅游、海洋渔业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富饶的生态海洋渔业示范区、国际性的滨海旅游区和先进的港口经济区。

作为万山海洋试验区的一个海岛镇,担杆镇地理位置条件优越,旅游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担杆镇在土地利用战略上要充分考虑担杆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结合国家、省、市、区宏观政策要求,协调用地、集约与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保障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和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土地利用率及集约化利用水平得到提高;通过规划控制和经济机制的引导,保障土地的有效供给,提高“解难题,保发展”的能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及其他必要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通过调控建设用地的供给,既保障经济增长的需求,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三、主要调控指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担杆镇无耕地,规划期内上级规划未给担杆镇下达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009年担杆镇建设用地总规模2051.9公顷,到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35.7公顷,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24.9公顷,2010-2020年净减少1526.9公顷,2010-2015年净减少916.2公顷,2016-2020年净减少610.8公顷。

其中:

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53.0公顷,到2015年控制在271.8公顷,2020年控制在284.3公顷,2010-2020年净增31.4公顷,2010-2015年净增18.8公顷,2016-2020年净增12.5公顷。

(三)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指标

担杆镇2009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50平方米,规划期内,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逐步提高,2015年和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544平方米和395平方米。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农用地

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强农地保护和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业。

担杆镇平地较少,山地土壤土层浅。

2009年,农用地全部为林业用地,面积为41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0%。

本规划通过林业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发展生态林业和效益林业。

规划到2015年林地面积为4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1%,比2009年减少16.9公顷;2020年林地面积为39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80%,比2009年减少25.5公顷。

林地主要分布在担杆岛、隘洲岛和外伶仃岛。

二、建设用地

2009年建设用地205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27%;2015年调整为1135.7公顷,比2009年减少91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53%;2020年调整为524.9公顷,比2009年减少152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75%。

其中:

(一)城乡建设用地:

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25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2015年调整为27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1%,比2009年增加18.8公顷;2020年调整为28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6%,比2009年增加31.4公顷。

(二)交通运输用地:

2009年交通运输用地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0%;2015年调整为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4%,比2009年增加6.0公顷;2020年调整为1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3%,比2009年增加10.0公顷。

(三)水利设施用地:

2009年无水利设施用地,2015年和2020年调整为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比2009年增加2.6公顷。

(四)其它建设用地:

主要包括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2009年担杆镇其它建设用地178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36%;2015年调整为84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02%,比2009年减少943.6公顷;2020年调整为21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0%,比2009年减少1570.9公顷。

三、其他土地

2009年担杆镇水域及自然保留地等其他土地196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33%;2015年调整为291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48%,比2009年增加947.8公顷;2020年调整为355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49%,比2009年增加1585.4公顷。

第五章主要用地安排

一、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

(一)城镇用地控制

规划期末,担杆镇城镇用地控制在28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6%。

人均城镇用地395平方米。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

2009年担杆镇无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期内不安排农村居民点用地。

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根据《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担杆镇将重点加强海岛交通及城镇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利用海岛丰富的风力资源条件大力发展能源设施建设项目。

规划期内,重点项目累计建设总规模8.9公顷。

其中,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5公顷,不占用耕地。

(一)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规划期间重点建设石涌湾客货运码头及公路、担杆头客货运码头及公路、石矿场到大东湾道路、石矿场至山顶道路等项目。

(二)能源设施建设项目

规划期间重点建设外伶仃岛、担杆岛风力发电项目。

(三)环保设施建设项目

规划期间,重点建设外伶仃岛、担杆岛垃圾中转站项目。

(四)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规划期间重点建设的水利设施包括外伶仃岛水库、外伶仃岛蓄水工程等。

(五)旅游休闲建设项目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外伶仃岛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另外,为配合珠三角绿道建设,从2010年开始,担杆镇计划建设绿道约24.9公里。

以上各项目的用地规模、布局及时序安排详见附表6。

三、围填海工程

珠海市是广东省“节约集约用地先行先试”的围填海造地试点之一,作为海岛镇的担杆镇,围填海造地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便利。

规划期间计划开展的围填海项目包括:

三门岛码头工程、外伶仃岛客运候船厅、外伶仃岛石涌湾填海工程、外伶仃岛其他填海工程等,总填海面积33.0公顷。

根据桂山镇围填海项目特点,填海面积中的13.9公顷划入允许建设区,其余19.1公顷划入限制建设区。

围填海项目的用地规模、布局及时序安排详见附下表。

表5-1担杆镇围填海项目规划表单位:

公顷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位置

项目实施时间

围填海面积

纳入允许建设区面积

1

外伶仃岛石涌湾填海工程

外伶仃岛石涌湾

近期

9.8

9.8

2

外伶仃岛客运候船厅

外伶仃岛码头

近期

0.1

0.1

3

三门岛码头工程

三门岛东面、西面

近期

18.2

0

4

外伶仃岛其他填海工程

外伶仃岛

近期

4.9

4.0

合计

33.0

13.9

四、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一)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建设以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林地绿心、绿道绿带为主体的土地生态安全屏障,协调配置生产与生活用地,逐步形成功能互补的土地生态空间布局。

保护生态用地。

保持天然林地等生态用地的基本稳定,积极培育人工林地,防止土地生态破坏,保障区域健康发展必需的生态用地,防止工农业生产破坏土地生态环境。

协调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比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海、人地和谐,确保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全镇土地的生态安全。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深化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推进海洋经济从产业形态单一、粗放型向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低能耗、高效益的海洋绿色循环经济转变,向“生态立区”、“渔业稳区”、“旅游兴区”和“科技强区”目标迈进。

加强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海岛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依靠科技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辖区岛多、岸线多、海湾多、中浅海海底沙泥多、海水盐度相对稳定、各主要岛屿人工鱼礁区已建成的特点,推行生态立体养殖模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积极引进新能源开发项目,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综合利用项目,风光互补路灯项目,缓解海岛能源紧张,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监督,积极建设与修复生态环境

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监督制度,加强环境监测与监督工作。

继续推进人工鱼礁建设,在主要岛屿周边500米区域内普遍建设人工鱼礁,不断改善近岛渔业生态环境。

有计划、分步骤地复垦历史上形成的采石厂、采矿废弃地,及时、全面复垦新增工矿废弃地,积极修复受破坏的生态环境。

(四)严格执行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规定,保护环境

严格执行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规定,任何单位、个人均不得在试验区的海域和岛屿上从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