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995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醴陵二中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12月)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辟雍是周天子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

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

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

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B.和谐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D.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2.《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

这主要反映了()

A.五谷为主要种植作物B.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D.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

3.汉初儒学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

材料说明汉初儒学知识分子()

A.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B.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

C.使儒学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D.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

4.西汉刘邦至吕后时期,汉朝以郡国并行的方式实行过特殊的东方政策,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

据此可知,西汉初期()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急剧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积极缓解文化冲突和对立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5.九品中正制并非南北朝时期惟一的选举制度。

在南北朝后期,统治者采取了考试取士的选举方式。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察举制“举孝廉”的影响B.士族门阀势力的衰落

C.封建“庄园制”经济发展D.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6.在

唐代,有人认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抵触

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7.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8.元代行

省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

这一局面()

A.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B.强化了地方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

C.促进了各族人民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D.为行省在全国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9.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

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

这一变化表明()

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D.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

10.明朝中后期,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文学领域的这种现象表明了()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社会价值观重新整合

C.文学作品适应民众生活需求D.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11.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

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时间

创办人

企业名称

备注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

1865年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5年

李鸿章

南京金陵机器局

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当时清政府最大的造船厂

1867年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原名“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

1890年

张之洞

湖北汉阳枪炮厂

湖北兵工厂的前身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B.求富思想与日俱

C.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D.自强思想贯穿始终

1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

A.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B.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了解

C.从安民救世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D.看到了民众是革命的力量之源

13.张岂之在《晚清民国卷》中指出: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使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丧失D.使社会习俗发生根本性变化

14.右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

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趋势,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

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D.工人阶级民主意识增强

15.建国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

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

这些举措说明()

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B.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

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

16.195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

“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这一规定()

A.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固化了社会阶级结构D.有利于产业结构的稳定合理

17.据资料统计,我国195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49年的1.9倍,从1949年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每年增长21.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平均每年增长34.8%;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平均每年增长15.3%。

这些变化()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完善基础B.表明国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C.为向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D.显示出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18.“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

……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

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19.公元前462年,保民官盖尤斯·阿尔萨利用执政官正在外面与伏尔喜人作战的时机,向元老院提出,应“一劳永逸地禁绝这种漫无拘束的恣睢放纵”,“绝不允许执政官把自己的放纵和任性当作法律”。

可见罗马人()

A.制定成文法着力维护平民权益B.主张限制权力滥用保证民主秩序

C.反对贵族统治主张法律系统化D.重视构建法治程序缓和阶级矛盾

20.1866年,美国国会通过《公民权利法案》宣布:

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除印第安人之外)只要不受任何外国法律的管辖,都是美国公民。

这一法案同时规定,所有的美国公民,不论种族、肤色以及以前是否受到奴役,都将在联邦境内各州和所有领地上享有同样的公民权利。

这一法案的颁布反映出当时美国()

A.地方各州有较强的自主性B.种族歧视政策被废止

C.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扩大D.具有强烈的排外色彩

21.钱乘旦教授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其后100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

这说明当时的

英国()

A.革命成果遭严重破坏B.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C.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D.代议制机构形同虚设

22.表5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

表5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

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

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据此可推知,当时欧洲()

A.知识普及推进科技创新B.文化素质影响科技进步

C.人文思潮促进政治变革D.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

23.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在《德国制造》一文中说:

“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

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里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的。

”这位记者意在说明

A.英国自由主义政策遇到困境B.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D.英德两国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

24.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D.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

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

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

年份

总额

制成品(%)

粮食(%)

原料(%)

1784—1786

20386

2144(10.5)

8657(42.4)

9585(47.1)

1814—1816

64741

731(1.1)

27602(42.6)

36408(56.3)

1844—1846

81963

3544(4.3)

27386(33.4)

51033(62.3)

英国出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

年份

总额

棉织品

(%)

毛织品

(%)

其他纺织品

(%)

其他制

成品(%)

粮食和

原料(%)

1784—1786

12630

744(6.0)

3700(29.2)

1334(10.6)

4858(38.3)

2032(15.9)

1814—1816

44474

18742(42.1)

7855(17.7)

3628(8.2)

7783(17.5)

6455(14.5)

1844—1846

58420

25835(44.2)

8328(14.2)

6349(10.9)

10922(18.7)

6986(12.0)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40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既是我国开放性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支撑。

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推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社会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

(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形成。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富尔顿发明气船。

1860年左右,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1787年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南北战争后,美国增加教育投资。

实行公立与私立办学并举的方针。

加强职技术业教育。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获得专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美国有了飞速的发展。

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住,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19

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明末清初,常年战乱,各省膏腴之地变得“城无完堞,市遍蓬蒿”。

既要镇压割地反清斗争,又要进行开国政权的建设,给清廷造成了严重的财政窘境。

顺治帝下令“每佐领拨壮丁十名、牛四头,于(内陆)旷土屯田”,到康熙年间,政府平定西北准格尔部及回部等叛乱后,“屯以劲旅”,广设屯田,让兵民开发当地原野。

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漕运屯田等类,共同目的是支撑

军队饷俸。

嘉庆年间,除东北、蒙古“禁区”之外,其他省份皆有屯田,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

清初屯田在加强边防及边疆同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摘编自马东玉《清代屯田探讨》

(1)根据材料,概括清初推行屯田制的背景和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屯田制的意义。

(6分)

 

高三第五次月考(12月份)历史参考答案

1、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0:

DCACB,BBCDC11-20:

DCCDD,ACBBC

21-24:

BDA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

(1)特点:

贸易范围广;政府加强管理;贸易商品种类繁多;私营贸易为主。

(4分)

影响: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两宋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

(答3点得6分)

(2)趋势:

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进出口贸易逐渐以进口原料、出口棉织品等工业品为主。

(4分)

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进行和完成;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英国“殖民霸主”和“世界工厂”的确立。

(答3点得6分)

(3)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影响;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推动;对外开放的国策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答3点得5分)

26.(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观点:

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迅速发展的动力。

(2分)

论述:

17世纪起,英国开展政治革命。

1688年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逐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后来,又确立起内阁制和政党制度,君主立宪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力学体系形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英国的科学领先于欧洲大陆;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式开始。

最终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独立战争后,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制,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后又加大教育投资,奖励科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各

种发明层出不穷,同时,垄断

组织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二战后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8分)

由此可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迅速发展的动

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2分)

27.(15分)

(1)背景:

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清初财政困难;清廷掌握大

量无主荒地。

(6分)

特点:

屯田种类较多,分布广泛;经历由内陆省份到边疆的拓展;政府主导;主要服务于军队和恢复经济。

(任3点3分)

(2)意义:

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边境地区的开发,有助于巩固边防和维护国家统一。

(任3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