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727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管理学笔记.docx

教育管理学笔记

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总体概述

一,研究对象

(一)教育管理学的内涵

1,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

教育管理一般分为宏观的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微观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两个方面

2,教育管理的特点:

阶级性(高校无贫生)、依存性(政治经济)、特殊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管理的研究对象

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

1,教育管理活动

1教育管理活动的层次:

指宏观、中观、微观管理(相对性)

2教育管理活动的过程:

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教育管理活动的要素:

人、财、物、信息、时空

2,教育管理体制

3,教育管理观念

4,教育管理机制

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一)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体系

教材体系、著作体系

(二)学科群的学科体系(三层次)

1,基础学科:

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

2,专业基础学科:

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

3,专业学科:

教育督导学、教育法学等

三,学科特征

(一)学科性质

1,边缘学科:

教育科学和管理学科之间

2,应用学科:

届于应用性的社会学科

(二)学科特征

1实践性:

指导实践2理论性:

理论深度3政策性4综合性:

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四,研究任务

(一)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现代管理原则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综合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从而为制定教育管理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的教育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二)具体任务

1,阐述教育管理观念

2,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幼儿教育三年3-6岁初等教育六年6-12岁中等教育初中三年12-15岁高中三年15-18岁高等教育基本教育制度: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教育考试制度)

3,提高教育管理效能

4,建立教育管理学科

五,学习教育管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观念

(二)有助于掌握教育管理理论和技能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管理的基本能力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发展

一,教育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教育行政学的特征

1,研究国家如何通过法律来管理教育

2,研究国家管理教育本身的技术问题

(二)现代教育行政学的两大源流

1,德国的行政学

1德国行政学特点:

从法律的角度去研究如何管理国家

2德国行政学的历史考察:

德国行政学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

3德国行政学源流体现教育行政学的第一个特征

2,美国的行政学

1美国的行政学特点:

从技术方法的角度研究行政问题

2美国的行政学的历史考察:

美国行政学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

3美国行政学源流体现教育行政学的第二个特征

二,学校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外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学校管理学作为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当时各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2,办学和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3,学校教育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4,企业管理理论得以初步地形成

(三)我国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建国前情况

1重要观点:

在我国《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反映在清朝末期师范教育开设的课程之中

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对师范教育计划作了规定,开列有学校管理法,学校卫生,教育法令等科目

3最初师范教育开设的课程其内容是学校管理学的组成部分,即学校管理学的内容分解在几门课程之中

2,建国后情况

1在较长的时期内,学校管理学基本上没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设置

21978年后,重新被列入教育干部培训系统和师范院校教育系科教学计划

31983年成立全国性教育管理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

41991年学校管理学作为重点课程纳入了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计划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一)主要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教育科学及其管理科学是专业理论基础

(三)相关的理论尤其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常用方法

第二章我国教育管理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教育行政发展概况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行政

(一)我国奴隶社会教育行政的特点

1,学在官府

1文化教育由官方垄断

2中国最早专司教育机构为官学

3贵族或官僚子弟享有学校教育的优先权

2,政教合一

1教育存在发展必要条件是教育成为统治工具

2施管教育机构的职能未发生定向分离

3教学内容与官方意识形态密不可分

4读书与做官发生密切联系

3,官师不分

1官职是担任教职的前提条件

2师资的选聘任用由政府包办

3教师无真正的专业精神可言

(二)我国封建社会教育行政的特点

1,重视教育政策在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作用

1秦:

“行同伦、书同文、禁私学,以吏为师”文教政策

2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产生了对教育发生深刻影响的选士制度

原始社会:

禅让制

奴隶社会:

世袭制,养士制

封建社会:

察举,九品中正制,科举

1察举制

察举制:

两汉

选拔的内容——贤良方正,孝廉

选拔官资格——中央官,地方官

2九品中正制:

魏晋

1,选拔者:

专任选拔官——中正官

2,选拔标准:

被选的对象分为九等

3科举制:

隋唐以后

核心:

以考论官,以考取士

生源:

生徒——乡贡——制举

形式:

贴经,墨义,策论,诗赋

层次: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3,产生了中央,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官员

1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官员产生于唐朝(国子监)

2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官员产生于宋朝(提举学事司)

封建社会教育行政特点对教育行政改革的启发

1教育行政改革要注意抓政策

2改革切入点可抓住人事制度

3提高中央教育行政官员地位

二我国近代的教育行政

(一)清末的教育行政特点

1,建立了较系统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个系统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公布于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2,重视教育宗旨在国家办学中的作用

11898年《京师大学堂章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同

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须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使学生练其技能,各适其用

3清政府:

中学为体,西学为辅,培养通才,尊重道德,并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定其趋向

3,建立系统衔接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1905年成立学部(中央一级)

省级:

提学使司县级:

劝学所

(二)民国初年教育行政的主要特点(重视教育立法+清末三特点)

1,从教育法的内容看,涉及到了教育的主要方面

2,教育立法层次看涉及中央、地方层次的教育

3,从教育立法机构的层次看,立法机构层次较低

4,从教育法的体系看,当时的教育法体系不健全

三我国现代的教育行政

(一)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行政特点

1,教育行政权分为决策权和执行权

1省级:

议行分离制

省教育参议会:

决策机构

省教育厅:

执行机构

2县级:

县教育董事会:

决策机构县教育局:

执行机构

2,注重学术对教育行政系统的影响

1建立具有学术特色的教育行政机构

2具有学识的人员充任教育行政官员

3,重视教育督导在管理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督导:

有人员编制,有权利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革命根据地的教育行政特点

1,注重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针在革命根据地教育中的作用

2,建立了充分适应当时革命根据地形势的教育行政系统

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央:

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

省:

教育部

县:

教育委员会

2抗日战争时期

边区:

教育厅

省:

教育科

县:

文教助理员

3,采取适应当时形势的教育行政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形式看,灵活多样

2教育对象看,主要是干部教育

3教育内容看,主要是扫盲,军事、生产知识教育

一我国古代的学校管理

(一)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管理:

以稷下学宫为例

1,办学体制

1官方出资:

学宫是君主养士而办,一切费用国家包办

2私家主持:

学校实行门户开放,自由讲学择徒,自由求学选师

2,教学管理

1讲学:

讲演、讨论、辩论等活动为学校主要教学形式

2著述:

为活跃学术研究气氛,稷下学者留下众多得意之作

3育才:

为学生饮食起居,言行举止,尊师敬学等提出要求

3,教师管理

①不干涉教师学术,生活上提供优厚待遇

②学校对成功讲学著述者设立学术职衔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管理,以唐朝为例

1,教学管理

①学生从14到19岁开始入学入学之初,行拜师之礼,以示尊师重道之意

②学校每年举行三种形式的考试:

旬考,岁考,毕业考

③放假形式:

旬假,长假等形式

2,教师考核

1考核成绩分上中下三级九等,写有考评,当众宣读

2对教师的考核一般是一年小考,四年大考

3考核结果与晋升,奖惩相结合

二我国近代的学校管理:

以新学堂为例

(一)学校招生

1,招生范围扩大了,凡符合条件者,不受门第出身限制,都可报考

2,在正式录取前对考生进行入学考试和入校甄别

3,实行担保人制度

(二)学生分配

学生毕业后一般没有择业自主权,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由国家统一分配

(三)教学管理

在学生的入学、转学、退学,升留级,课程设置,考试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四)教师管理

教师实行聘任制,录用前签合同,规定聘期,以便明确职责,严格管理

三我国现代的学校管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学校设立董事会作为最高的权力机关

2,校长代表董事会执行学校管理职责

3,董事会下设其它校务机构

(二)学生管理

1,建立各种类型的学生自治团体

2,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第三章西方国家教育管理概况

第一节西方国家教育行政概况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教育行政

(一)特征

1,特征:

①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②政府与学校关系:

政府权力大,学校权力小,学校是政府部门的附庸

2,优点:

容易使全国教育整齐划一,能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办学积极性

3,弊端:

不容易反映教的差异性,不易调动地方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

(二)法国的教育行政

1,教育行政单位的特点

法国教育行政单位有四级:

中央——大学区——省——市镇村

2,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的特点

1中央设置的教育行政机构:

国民教育部

2在教育行政机构之外设置教育审议机构

3,教育行政机构职责权限的特点

1机构本身职责权限:

职责权限分明

2机构官员指责权限:

官员权力很大

4,教育行政官员的特点

1对官员任职要求严格(学术水平)

2官员任命程序很特别(总统任命)

5,法国教育行政的启示

1教育行政单位的数量应该不可能尽可能减小

2教育权力,行政权、学术权、督导权

3教育行政机构规定的职责权限要分明

4教育行政机构的官员一定要有高学历

二地方分权国家的教育行政

(一)特征

1,特征:

①中央与地方关系:

强调地方管理教育为主,中央为辅

②学校内部间关系:

以中层为主,校部为中层管理服务

2,优点:

①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中层办学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全国教育事业因地制宜的发展

3,缺点:

①不利于调动中央,学校校部的办学积极性

②不利于全国教育的各项标准的整齐划一

(二)美国的教育行政

1,教育行政单位的特点

教育行政单位有三级:

联邦——州——学区

2,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的特点

1联邦一级机构设置:

先后设置了教育署,教育部

2州一级机构的设置:

设州教育委员会(决策机构)和州教育厅(执行机构)

3,教育行政机构职责权限的特点

1联邦和州一般不直接管理学校,为学校提供指导服务

2学区直接管理学校,直接管理学区内中小学

3全通式分权:

从中央一直分到学区(德国:

半截式分权,从中央分到州,州集权)

4,教育行政官员的特点

1重视官员的专业化

2对官员要求严格化(博士专业学位,在学校担任领导的经历)

5,美国教育行政特征的启示

1教育行政单位相对自成体系,利于机构间纵向沟通

2教育议行分离,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效率性

3权限重在基层,重在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位(学区)值得借鉴

4教育行政官员专业化,要求严格化具有重大意义

三合作制国家的教育行政

(一)合作制国家教育行政的特征

1,特征:

①中央与地方关系:

强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管理教育上加强合作

②政府与学校关系:

既强调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也强调学校自主办学

③学校内部间关系:

强调学校校部与学校中层(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2,优点:

①有利于调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调动政府部门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调动学校校部与中层办学的积极性

3,缺点:

“度”不好把握

(二)日本的教育行政

1,教育行政单位的特点

日本教育行政单位有三级:

中央——都道府县——市镇村

2,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的特点

①中央:

文部省

②都道府县:

教育委员会

③市镇村:

教育委员会

3,教育行政机构职责权限的特点

①文部省主要负责教育政策、计划、标准的制定及直接管理少数几所大学

②都道府县管高中,特殊学校,知事(地方行政)管理私立大学,教育经费

③市镇村管小学、初中、幼儿园

4,教育行政官员的特点

①强调官员专业化

②对官员要求严格

③候选人参加考试

5,教育行政措施的特点

①特别重视发挥教育法制的作用A.制定了健全的教育法规,法律体系B.强调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②十分注重发挥教育政策的作用A.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策B.注发挥政策的作用

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配合良好

6,日本教育行政特征的启示

①教委上下级之间存在制约关系比较科学

②宜实行教育经费单列以保障教育的发展

③教育行政机构的官员任职前实行考试

④要注重发展教育法制,教育政策的作用

⑤要重视社会教育机构的建立及作用的发挥

第二节西方国家学校管理概况

一中央集权国家学校管理

(一)管理体制

1,坚持校长治校(我国中小学如是)

2,设置各种委员会(包括学校,教师,家长理事会等)

(二)教学管理

1,班级教学班子

①班级教学班子的构成(老师)

②班级教学班子的任务(A.开展教学任务B.实施教学管理C.填报考核表格D.参加班委会E.全面评价学生)

2,班级委员会

①班级委员会的构成(A.任课教师B.学校行政代表C.两名学生代表D.学校方向指导顾问E.学校教育顾问)

②班级委员会的职责(班委会是决策机构,每周原则一次会,审议班级常规管理,对学生学业作出结论)

二地方分权国家学校管理

(一)管理体制

1,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2,校长由学区教委根据学区督导长的提名进行认命

3,在校长,副校长和助理校长之下不再有管理层次(采取专人专项负责制)

(二)教学管理

1,重视教学工作领导

2,重视教学过程管理

3,重视新技术的应用(网络,数字校园)

(三)教师管理

1,重视培养教师责任感

2,重视竞争机制的引入(注意把握好度)

3,重视教师的培训

(四)学生管理

1,加强了学生品行方面的规范

2,强调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教育公平,教师助手制)

3,学生管理开始实行辅导员制

三合作型国家的学校管理

(一)管理体制

1,地方领导学校

2,强调职责明确

3,实行校务分担

(三)教师管理

1,重视教师在职培训

2,强调教师评价工作

第四章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第一节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一总体概述

(一)概念

1,教育行政体制的定义

教育行政体制:

指教育行政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

2,教育行政体制的理解

①体制是机构与规范的结合体

②机构,规范在体制中的地位(载体,核心)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制约因素

1,国家的政治体制

2,社会经济状况

3,文化教育的传统

4,国际改革的潮流

5,教育行政的主体

(三)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类型

1,从属制与独立制

2,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

3,专家统治制与非专家统治制

(四)教育行政机构的性质

1,与行政组织关系的分析

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分系统

②教育行政组织代表国家行驶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权

③教育行政组织的设置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

2,从组织的功能方面分析

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职能机构

②教育行政组织既要依靠社会其它组织,又要发挥主管机构的统领作用

3,从组织的内部系统分析

①教育行政组织是由职权分明的,纵向和横向诸多教育主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系,在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教育行政组织作为一个分系统,又自成体系而形成内部的机构网络

②从纵向上看,有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按规定的职责权限管理各自范围内的教育行政事宜,在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中,又根据工作需要,自领导层起,又划分为若干层级,构成内部具有隶属关系的机构系统,共同完成该级教育行政组织的任务

③从横向上看,在一级教育行政组织中,按一定标准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化,没有职责分明,相互关联和相互协作的若干工作部门,每一部门承担该级教育行政组织总任务中的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在该级领导层的主管下进行各自的教育行政职能活动

4,从组织的活动方面分析

①教育行政组织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

②教育行政组织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客体

(五)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责

1,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省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县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5,乡镇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二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

(一)两大要素的改革

1,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

1总要求:

机构设置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其工作需要

2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的“机构精简”提法,其实不科学

2,教育规范改革的要求

1规范性质:

使教育规范尽量反映规律

2规范形式:

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制定

3规范内容:

“机构,工作,人”规范

3,两大要素改革的关系

两大要素改革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要同步进行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整体改革

1,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总要求

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政府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

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权适度

3,教育行政部门与政府关系:

提高教委在政府中的地位

4,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职能

5,政府与学校关系:

实行政校分开,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第三节学校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一学校管理体制的总体概述

(一)学校管理体制的概念

1,定义:

指学校管理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

2,理解:

①学校领导体制②学校执行体制③学校咨询体制(工会)④学校监督反馈体制(中小学:

党组织,工会;大学:

监察处)

(二)学校管理机构概述

1,概念:

指按照特定管理目标要求,将职务、岗位、人员组合起来,形成层次恰当,结构严密的有机整体

2,分类:

①学校决策机构②学校执行机构(中小学:

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年级组)③学校咨询机构(工会)④监督反馈机构(党组织,工会)

(三)学校管理制度的概述

1,概念:

指学校以条文的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作出的规定

2,分类:

①关于机构的制度②关于工作的制度③关于人员的制度

3,制定

1与国家政策法规保持一致

2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3应该强调群众参与(更科学、易执行、更全面)

4文字表述尽量简明扼要

二学校领导体制的总体概述

(一)内涵

1,概念:

指学校领导机制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

①必须确立好国家对学校的具体领导体制

②处理好采取的具体领导制度包含的关系

③把握好学校领导内部各系统间的关系

2,作用:

1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

2是发挥学校领导机构的作用的保证

3规定着学校内部党政关系的正确解决

(二)演变

1,校务委员会制:

军管时期

优:

集体领导,民主管理

缺:

多头领导,无人负责

2,校长责任制:

五十年代初

优:

克服多头领导

缺:

易产生家长制

3,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五十年代中后期

优:

强调党支部的一元化领导

缺:

影响校长作用和行政组织功能的发挥

4,在当地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六十年代初

1校长负责制的发展完善②有效发挥校长领导作用

5,革委会:

六十年代后期(1966——1976年“文革”十年)

6,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78年以后

7,校长负责制:

我国中小学在八十年代开始试点

学校领导体制演变过程的启示

①学校领导体制作为学校管理中的根本问题,随社会形势变化而变化

2学校领导体制变化,在内容上主要是学校党政决策主体的关系问题

3学校领导体制变化,指关于对学校行政工作的管理和领导问题

4学校领导体制变化说明必须按照学校管理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办事

(三)学校领导体制的比较考察

1,日本2,法国3,英国坚持校长治校,设置各种委员会

4,前苏联①校长资格、条件都很明确(校长权力很大)②校长负责下实行群众参与和监督制度(校长负责与群众议事结合)

学校领导体制比较考察的启示

1,学校领导体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2,学校领导体制受到生产关系(政治)的制约

3,理顺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同时,强化行政领导执行职能

4,建立学校领导体制问题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内容

(四)学校领导体制建立的原则

1,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原则

1理解党的领导②加强党的领导③改善党的领导

2,有利于发挥校长及行政职能机构的作用原则

①设置合理的行政组织机构②坚持自上而下的统一指挥③要求:

坚持能级管理思想(能级管理:

水平和岗位配套)

3,有利于集思广益,民主管理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包容少数)

①强调教师学生参与管理②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功能

4,有利于信息反馈,提高效率原则

1多数学校缺乏监督、反馈机制②效率问题:

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五)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概念:

指党支部具有最高决策权,负责领导学校行政及一切工作,校长在党支部领导下分工负责学校行政事务的管理

2,特点:

①该体制实行集体领导②决策和指挥相互分离

3,弊端:

①没有解决好党政职能分开的问题

②没有解决好领导与负责统一问题(领导不负责,负责的不是领导)

③没有解决好权力集中不当的问题(学校的权力不恰当地集中在党支部,党支部的权力不恰当地集中在学校)

④没有解决好学校政出多门的问题

⑤没有解决好领导与监督关系的问题

⑥没有解决好领导体制的效率问题

(六)校长负责制

1,概念:

指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对学校行政实行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的制度。

它是一种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学校领导体制

1有人认为该概念第一句话易让人理解为校长个人说了算

2该概念不能操作,出现的问题在体制内部不能完全解决

3该概念体现了:

负全责、享全权、获利益——三位一体

2,特征:

①学校管理的组织与过程的统一

②学校管理的决策与执行的统一

③学校管理的实践与监督的统一

3,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