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276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docx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襄阳市届高三上学期调研化学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依据所给条件推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条件

结论

A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水中存在:

2H2O

H3O++OH-,因此,水是电解质

B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HSO3-既是酸又是碱

C

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N2H5(HSO4)2

D

发生化学反应时,接受电子对的物质为酸,提供电子对的物质为碱

NH3+HCI=NH4Cl,在该反应中,NH3是碱

 

2.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含锰奥氏体钢是一种特殊的铁合金,主要由Fe和Mn组成,其中锰能增加钢铁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耐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

第一电离能I1(Fe)____(填“大于”或“小于”)I1(Mn),原因是___。

(3)FeF3具有较高的熔点(熔点高于1000℃),其化学键类型是__,FeBr3的式量大于FeF3,但其熔点只有200℃,原因是____。

(4)FeCl3可与KSCN、苯酚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①SCN-的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

②苯酚(

)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

苯酚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mn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则m=____,n=___。

(5)Fe(CO)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一种具有磁性的氮化铁。

该磁性氮化铁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cm,高为c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该磁性氮化铁的密度为____(列出计算式)g·cm-3。

3.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

B.充电时,Mo(钼)箔接电源的负极

C.充电时,Na+通过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D.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的电量时,负极质量变化为2.4g

4.制备N2H4·H2O(水合肼)和无水Na2SO3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

①氯气与烧碱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N2H4·H2O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⑴从流程分析,本流程所用的主要有机原料为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⑵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时,若温度为41℃,测得产物中除NaClO外还含有NaClO3,且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5∶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中,为使步骤Ⅰ中反应温度不高于40℃,除减缓Cl2的通入速率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⑷步骤Ⅱ合成N2H4·H2O(沸点约118℃)的装置如图。

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CO(NH2)2](沸点196.6℃)水溶液在40℃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继续反应。

①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滴液漏斗内的试剂是_______;

将滴液漏斗内的液体放入三颈烧瓶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流程中生成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步骤Ⅳ制备无水Na2SO3(水溶液中H2SO3、HSO3-、SO32-随pH的分布如图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

实验中确定停止通SO2的pH值为____(取近似整数值,下同);

②用制得的NaHSO3溶液再制Na2SO3溶液的pH应控制在________。

5.关于核素3416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34B.中子数为16

C.核外电子数为18D.原子序数为16

6.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2(O2):

选用灼热的铜网

B.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Fe2O3(SiO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D.Na2CO3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7.W、X、Y、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前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X+、Y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X、Y、Z的氢化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B.X、Y、Z与W形成的化合物都不止一种

C.Z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D.简单离子半径:

X+

 

8.利用煤化工所得的苯可合成甲苯、乙苯、环己烷,其反应如下:

+CH3Cl

(甲苯)+HCl

②CH2===CH2+

(乙苯)

+3H2

(环己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加成反应

B.溴水中加入苯,二者可发生取代反应

C.甲苯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能用溴水判断反应②所得的乙苯中是否混有乙烯

9.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

B.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10.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常温下不能进行

B.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上层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加热方式为酒精灯直接加热

D.反应④能发生,生成的产物其二氯代物有4种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D、T表示同一种核素B.氢离子电子式

H+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HClO的电子式:

【答案】B

12.已知:

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硝酸。

溶液X中可能含有Na+、Ca2+、Fe2+、Cl—、Br—、CO

、SiO

、SO

中的几种离子。

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X中一定含有Na+、Cl—和SiO

B.溶液X中一定不含Ca2+、Br—

C.为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SO

,可取溶液2,加入BaCl2溶液

D.在溶液X中依次滴入盐酸、双氧水和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将变为红色

非选择题部分

二、综合分析题

13.二氯化硫(SCl2)熔点-78℃,沸点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与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试剂亚硫酰氯(SOCl2)。

以下是氯气与硫合成二氯化硫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C应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3)实验开始前先在D中放一定量的硫粉.加热使硫熔化,然后转动和摇动烧瓶使硫附着在烧瓶内壁形成一薄层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

(4)实验时,D装置需加热至50—59℃.最好采用的措施是、如何防止E中液体挥发?

(5)F装置中干燥管内所盛物质是,作用是。

(6)由二氯化硫与SO3作用生成亚硫酰氯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无

2.A

解析:

(1).[Ar]3d64s2(或)1s22s22p63s23p63d64s2

(2).小于(3).Mn的3d能级为半充满的相对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4).离子键(5).FeF3为离子晶体,FeBr3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属于分子晶体(6).N(或氮)(7).sp3(8).6(9).6(10).

【解析】

【分析】

(1)Fe为第26号元素,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写出电子排布式;

(2)Fe的电子排布为[Ar]3d64s2,Mn的电子排布为[Ar]3d54s2,Mn的3d能级为半充满的相对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

(3)根据熔点的差距推测晶体类型;

(4)①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而周期内变化比同族内变化要小得多;

②从苯酚的电子式可以看出,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n=4,故为sp3杂化;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应为6个C原子,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为C原子平行P轨道中的电子数,为6,

(5)由图可知:

氮化铁晶胞的质量为

晶胞的体积为

根据公式可求

【详解】

(1)Fe为第26号元素,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可知Fe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答案: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2)Fe的电子排布为[Ar]3d64s2,Mn的电子排布为[Ar]3d54s2,Mn的3d能级为半充满的相对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故第一电离能Fe

答案:

小于;Mn的3d能级为半充满的相对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

(3)根据FeF3的熔点可知,FeF3属于离子晶体,故含离子键。

FeBr3熔点明显低于FeF3,两者晶体类型不同,FeBr3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属于分子晶体;

答案:

离子键;两者晶体类型不同,FeBr3

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属于分子晶体。

(4)①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而周期内变化比同族内变化要小得多,根据三种元素位置关系可知,N元素电负性最强。

答案:

氮或N

②从苯酚的电子式可以看出,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n=4,故为sp3杂化;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应为6个C原子,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为C原子平行P轨道中的电子数,为6,

答案:

sp3;6,6

(5)由图可知:

氮化铁晶胞的质量为

晶胞的体积为

根据公式可求

答案:

3.B

解析:

B

【解析】

A、根据工作原理,Mg作负极,Mo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故A正确;B、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说法错误;C、充电时,属于电解,根据电解原理,Na+应从左室移向右室,故C说法正确;D、负极上应是2Mg-4e-+2Cl-=[Mg2Cl2]2+,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0.1molMg,质量减少2.4g,故D说法正确。

4.C

解析:

(1).尿素

(2).8Cl2+16OH-=5ClO-+ClO3-+10Cl-+8H2O(3).冰水浴冷却(4).通过冷凝回流,减少水合肼的挥发,提高水合肼的产率(5).NaClO碱性溶液(6).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旋转旋塞使漏斗内的液体缓缓流下(7).NaClO+CO(NH2)2+2NaOH=NaCl+N2H4·H2O+Na2CO3(8).4(9).10

【解析】

【分析】

由实验流程可知,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NaClO,为避免生成NaClO3,应控制温度在40℃以下,生成的NaClO与尿素反应生成N2H4•H2O和Na2CO3,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N2H4•H2O,副产品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可制得Na2SO3,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给信息分析解答。

【详解】⑴根据流程图,本流程所用的主要有机原料为尿素,故答案为:

尿素;

(2)若温度为41℃,测得产物中除NaClO外还含有NaClO3,且两者物质

量之比为5∶1,同时还生成Na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ClO-∶ClO3-∶Cl-物质的量之比为5∶1∶10,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Cl2+16OH-=5ClO-+ClO3-+10Cl-+8H2O,故答案为:

8Cl2+16OH-=5ClO-+ClO3-+10Cl-+8H2O;

⑶氯气与烧碱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中,为使步骤Ⅰ中反应温度不高于40℃,除减缓Cl2的通入速率外,避免反应过于剧烈,放出大量的热而导致温度升高,还可以用冰水浴冷却,故答案为:

冰水浴冷却;

(4)①为避免N2H4•H2O的挥发,使用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减少水合肼的挥发,提高水合肼的产率,故答案为:

通过冷凝回流,减少水合肼的挥发,提高水合肼的产率;

②为了避免N2H4•H2O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NaClO碱性溶液;将滴液漏斗内的液体放入三颈烧瓶内的操作是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旋转旋塞使漏斗内的液体缓缓流下,故答案为:

NaClO碱性溶液;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旋转旋塞使漏斗内的液体缓缓流下;

③根据流程图,NaClO和CO(NH2)2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水合肼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CO(NH2)2+2NaOH=NaCl+N2H4·H2O+Na2CO3,故答案为:

NaClO+CO(NH2)2+2NaOH=NaCl+N2H4·H2O+Na2CO3;

(5)用Na2CO3制备无水Na2SO3,在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生成NaHSO3,然后在NaHS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生成Na2SO3。

①由图像可知,溶液pH约为4时,可完全反应生成NaHSO3,此时可停止通入二氧化硫,故答案为:

4;

②由图像可知pH约为10时,可完全反应生成Na2SO3,故答案为:

10。

5.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核素

S的质子数是16,质量数是34,中子数是34-16=18。

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16,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核素组成的有关判断

6.D

解析:

【KS5U答案】D

【KS5U解析】A.把N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反应,故A正确;B.向NaHCO3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O2+Na2CO3+H2O=2NaHCO3,故B正确;C.向Fe2O3和SiO2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会和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溶液,再通过过滤即可除去;故C正确;D.向Na2CO3和Na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Na2CO3和Na2SO4都可以与Ba(OH)2反应,故D错误;答案:

D。

7.无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A.①是取代反应,②是先加成后取代的反应,③是加成反应,A项错误;

B.苯不能与溴水直接反应,苯只能和液溴反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B项错误;

C.乙苯相当与把甲基的一个H换为苯环,可以自由旋转,所以有不共面的时候,C项错误;

D.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若乙苯中无乙烯,则加入溴水仅会发生萃取现象,因此能用溴水判断反应②所得的乙苯中是否混有乙烯,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A项是易错点,首先必须清楚加成反应的概念,即含有碳碳双键(三键)或碳氧双键的有机物,在某种条件下,双键(三键)中的一条共价键断开,然后在原来形成双键的两个原子上分别连上两个外来的基团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9.A

10.D

11.A

解析:

A.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质量数的原子。

所以11H、21D、31T表示三种核素,故A错误;B.因为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形成离子时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氢离子电子式为H+,故B正确;C.氯为17号元素,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7个电子。

形成离子时得到一个电子,所以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故C错误;D.HClO的电子式:

,故D错误;答案:

B。

12.B

二、综合分析题

13.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分)

(2)饱和食盐水(或水)(1分)浓硫酸(1分)

(3)增大反应接触面(1分)

(4)水浴加热,温度计控制温

解析: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分)

(2)饱和食盐水(或水)(1分)浓硫酸(1分)

(3)增大反应接触面(1分)

(4)水浴加热,温度计控制温度(2分)将锥形瓶放人冰水中冷却(1分)

(5)碱石灰(或固态氢氧化钠和生石灰);(1分)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中并吸收残留的氯气。

(1分)

(6)SCl2+SO3=SOCl2+SO2(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装置A为制取Cl2的装置,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制取Cl2。

(2)制取的氯气中含HCl、H2O杂质,分别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

(3)把硫粉变成薄层,可以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低于100℃的加热一般采用水浴加热,使用温度计能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在冰水中冷却可降低温度,防止生成物的挥发。

(5)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二氯化硫遇水易分解,所以干燥管内所盛物质能吸收氯气和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故选用碱石灰(或固态氢氧化钠和生石灰)。

(6)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出SCl2与SO3为反应物,SOCl2为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出另一产物为SO2,然后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制备、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