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52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问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数据研发,如今早已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麦肯锡公司的相关报告指出,大数据将会成为未来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的关键基础:

“运用大数据进行决策”,也被列入了未来影响人类发展的23项技术变革之一。

然而,对大数据发展的“负面性”,近年来不乏反思的声音。

英国《卫报》分析,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本身就已经变成了可被出售的产品。

在反映人被科技操纵的英国电视刷《黑镜》中,有一集讲的是根据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评分,来预测一个人是否靠谱、是否有资格租房、坐飞机。

评分高受人尊重,评分低则被轻视。

大数据所延展出来的种种特性,令它多少显得有些技术性的“冷酷”。

人们害怕大数据的发展,会使自己在未来被控制或被替代,这样的担心不能说是多余的。

据欧盟统计,目前90%的工作都需要人们具备某种数字技能,而65%的欧盟新入学儿童长大后将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职业。

不过这一尚处于青年时期的“新技术”是复杂的多面体,因此观察也需要更丰富、多元的角度。

事实上,没有大数据时的人类社会,组成历史进程的每一个个体是极易“消逝”的。

竹简、纸张被毁,一段历史也许就此被遗忘。

影像也有被永久消除的可能性。

而现在,当个体数据被一一抓取、储存、上传、记录,人们的生活和记忆就此定格为历史进程中的永恒坐标。

每5名中国网民就有一人追赶过“韩流”;《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美食类商品的购买高峰从白天变到夜晚……此前电商企业推出的“淘宝时光机”,通过大数据分析,清晰呈现了十年来用户的消费状况。

诚如网友所言,“大数据骨子里是有温情的”。

历史的发展潮流沉淀而来的大数据,同时又在精确地记录和塑造着历史,填补着个人记忆和情感消逝的遗憾。

这或许可以说明,看似冰冷的数字,一旦和生活相融,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温暖。

“一个世纪前,最有价值的商品是石油,今天则是数据。

”福布斯网站发表文章预测,2018年将在技术领域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不再仅仅是纯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管理与实践。

科技发展的初心是造福于人,摸清大数据的“脾气”“习性”,有效推动其和实体经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我们才有可能畅享数字红利。

(摘编自201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其发展势头仍锐不可当。

B.大数据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又容易被当成产品买卖,所以让人们心生恐惧。

C.用大数据帮助人们记录一些重要信息,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来得持久和温情。

D.对大数据产品价值的认知角度、认知程度,都会影响我们对其温度的感受。

2.下列对原文论述方面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电视剧剧情作为论据,充分证明了大数据的运用有不近人情的冷酷性。

B.文章从价值和隐忧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大数据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C.文章谈大数据的角度很独特,立足于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大数据产生的心理反应。

D.对于大数据,文章先交代其发端和发展,然后分析其冷暖两面,最后倡导其有效运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本身是复杂而多元的,人们不必因害怕而拒绝它,应该多加以观察和反思。

B.如果能不断反思大数据的发展,就能使该技术在未来的管理与实践中造福于人。

C.大数据有时是冰冷的数字,有时是温暖的记忆,未来会是最有价值的商品。

D.我们既可以利用大数据留住历史的印记,又可以借助它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卜  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

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

但凡事都有例外。

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

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

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怪才必有怪癖。

他嗜茶。

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

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

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

事业未就,何以家为?

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

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

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

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

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

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

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

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

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

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

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卜白留下遗嘱:

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留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极为凝练,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效益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B.小说写卜白自告奋勇“补白”战地记者,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C.小说详写卜白解放前的故事,而对其解放后的事迹一笔带过,这样能使文章详略得当。

此外,这样的结尾也符合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D.小说对卜白的人物描写方法多样,既有对他的性格特征的概括介绍,也有对卜白的衣着等外貌描写,还有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5.人们依其姓名谐音,送卜白雅号“补白大王”,小说也围绕“补白”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小说使用了很多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素材,例如鲁迅等人投稿《自由谈》、谢晋元团抗日、解放军进军上海等,因此有人认为本文为散文而非小说,你怎么看?

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

(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境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5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数据来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表2:

评价

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

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分要

素评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来源:

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

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

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

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C.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D.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材料四则侧重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B.“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C.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D.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9.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来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

嗣业惭赧而止。

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

竟不如志。

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

“是何祥也?

”诸宰臣曰:

“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

“谨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

“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是南京城至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一般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为“五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D.“赠”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的官职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

为此,益州的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门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徐二人的方式与来侯二人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皇帝施政“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韩潮州愈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

篇章:

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句。

浪西楼:

地处潮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

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告诉我们当见到“贤”和“不贤”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6月9日的夜色中,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

进入迎宾厅,两侧墙壁上的浮雕颇具深意:

一侧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侧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上合组织所在区域先行先试,     ,为地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道出中国理念和“上海精神”的内在联系: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     。

儒家(    )随后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传递出中国同上合组织和世界各国     、携手并进的坚定决心。

此次峰会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写入青岛宣言,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舆论分析,当今世界,只有中国领导人能够提出这一伟大倡议。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

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B.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

“上海精神”同这种“和合”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C.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D.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上海精神”同这种“和合”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碧辉煌  硕果累累  扑面而来  和衷共济

B.美轮美奂  灿若繁星  迎面而来  戮力同心

C.美轮美奂  硕果累累  扑面而来  和衷共济

D.金碧辉煌  灿若繁星  迎面而来  戮力同心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顼是(   )

A.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B.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C.这对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D.这对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20.下面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通    告

2018年10月1日-8日,我市将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文化节。

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决定对城区部分路段实施临时管制,现宣布如下:

10月1日从17:

00-23:

00对会场附近的天山路实施交通管制,无通行证的车辆切莫通行。

所有车辆务必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

因实施临时管制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恳请市民给予配合与谅解。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18年9月30日

21.诗人最爱山水,北宋欧阳修写了十三首《采桑子》来歌咏颍州西湖的美景。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将句子补充完整,请将序号填入对应横线处,使句子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材料:

飞絮濛濛狼藉残红急管繁弦玉盏催传垂柳阑干尽日风稳泛平波任醉眠。

画船载酒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芳过后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大是时髦,大是潮流,大是追求……我们的世界现在有许多东西正变得越来越大。

有人说,大固然好,但一切都大起来的时候,世界就小了。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①“补白”与主人公名字谐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