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232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2.“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3.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列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是(  )

A.林则徐B.康有为C.关天培D.陈化成

4.“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5.在1858年,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A.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大

B.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D.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6.“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

”“十室之邑,必有烟馆。

”这说明清朝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

7.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以下各个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对应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林则徐

B.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奕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8.“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瑷珲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9.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0.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在‘亚罗号事件’之后,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

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①英国侵占香港岛 ②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 ③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费 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④

11.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北伐、西征

1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永安建制

④天京事件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

1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上海B.广州C.福州D.深圳

14.林则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下列赞誉与他有关的是(  )

A.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B.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C.自强求富,兴办洋务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1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该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沙俄

16.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7.我们之所以怀念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禁烟运动()

A.巩固了封建统治

B.延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C.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历史

D.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侮的坚强决心

18.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B.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太平军后期主要与李鸿章的湘军、华尔的洋枪队和曾国藩的淮军作战

19.下图《伦敦新闻画报》评述的是(  )

A.虎门销烟

B.《南京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丑条约》

20.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

A.金田起义后

B.洪秀人自称天王后

C.永安建制后

D.定都天京后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侵略者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倚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

1842年7月,英军自吴淞口溯长江西上。

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

意图截断南北交通,阻止漕运……随后,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进逼南京,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材料二: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清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材料一揭示了这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这个条约还有哪些规定?

(3)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从这场战争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22.读图简答题:

(1)上图是清朝时期我国农民起义领袖的雕像,他的名字是什么?

(2)图中人物是怎样确立自己的思想统治地位的?

(3)图中人物发动起义的地点哪里?

他病逝于哪一年?

(4)图中人物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性质的?

起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延绵不断。

然而,177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17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

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下图三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

材料三:

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

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177年前”“117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两次侵略战争?

这些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说出上面三位人物的英勇事迹。

(3)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共同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24.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

,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若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生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一一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

25.材料一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阅读上面材料,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鸦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2)导致材料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

发生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

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

为什么?

(4)材料二中的战争结束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条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时间“1843年前后”“中英进出口税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

英国进出口中国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遵照这一条款,出现了表格中的税率的变化。

故选D。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金陵定鼎”“京曰天京”“国为天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所以材料涉及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由于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1839年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火光四起、血肉满园可以推断这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

火光四起、血肉满园可以推断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推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史实。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地区归俄国,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专题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及给我们的启示。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主要说的是吸食鸦片的现象普遍,因此A符合题意,BCD排除,所以答案选A。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鸦片战争;B项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奕仅是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C项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代表人物是康有为;D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企图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其代表人物是孙中山。

所以B项表述不正确,故选B。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受到冲击的现象发生在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因为该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通过该规定列强强行打开了中国大门,向中国倾销商品,A项符合题意;B项只涉及领土割让,C项迟于《南京条约》的签订,D项也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故选A。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为通商口岸。

因此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曾是《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国侵占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英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有力地驳斥了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定都天京时天平天国还没有达到全盛,经过三年北伐和西征,1856年,天平天国达到全盛;同样在这一年,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天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时结合题干要求,分析选项中的事件在天平天国运动中所处的时段和地位或作用,尤其对相应事件的由盛转衰的解释很重要。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金田起义是1851年初;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③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④天京事件1856年;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是①③②④,所以答案选C。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最早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深圳。

这五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最早的窗口,故选D。

1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卑劣手段,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1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故选D。

1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军后期主要与李鸿章的淮军、华尔的洋枪队和曾国藩的湘军作战。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的内容可知,考察的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赔款很多白银还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所以答案选B

2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AB项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C项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政权的初建。

故选D。

21.【答案】

(1)保护鸦片贸易。

(2)中英《南京条约》。

还有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解析】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这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二小问,这是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记忆,除了割地外的内容还有:

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小问,通过鸦片战争的战败,学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22.【答案】

(1)洪秀全。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拯救百姓。

(3)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1864年6月。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说明,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上图是清朝时期我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

(2)依据所学可知,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拯救百姓;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说明,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

23.【答案】

(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使中国主权受到损害,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

(3)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妥协。

(4)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等。

(答对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中177年前可知,指的是2017-177=1840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17年前指的是2017-117=1900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在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左宗棠在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3)根据材料三中“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见其清政府芙蓉腐败无能。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从中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4.【答案】

(1)鸦片战争

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3)原因: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综合国力的衰弱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人民的抗争史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列强侵略,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1899年山东直隶的人民发动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综合国力的衰弱,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人民的抗争史。

25.【答案】

(1)摧残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虎门销烟1839年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

不是。

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

(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南京条约》

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解析】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

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

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国船坚炮利”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

但是这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其内容规定: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