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546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docx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行为)及其活动规律(产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两类。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理论心理学:

探究人类或动物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及原则。

主要有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生理心理学等。

(二)应用心理学:

根据理论心理学研究发现的原理原则,转移到现实应用的实际情境中。

主要有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

三、心理学与生活:

1、描述行为:

对典型进行命名与分类

2、了解行为:

说明一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3、预测行为:

4、控制行为:

根据预测结果事先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

心理学具体应用:

1、维护身心健全,促进全面发展2、帮助自我了解,戒除不良习惯

3、化解学习困难,提高工作效率4、消除情绪紧张,解除心理冲突

5、增进亲朋感情,调理婚姻关系6、学习正确判断,提高社交技巧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适当地表现情绪6、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8、智力发展正常

三、心理健康评估原则

1、个体心理活动要与生物学特征相符2、个体心理活动要与客观环境相符

3、个体心理活动内部各成份间协调统一4、人格稳定

评估注意:

1、标准适合大多数人,没有全部达到并非不健康,但某一标准极端异常则不正常。

2、具有相对性

3、偶尔的异常不能成为心理变态的依据

4、心理不健康不等于精神病

5、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

6、具体标准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但四原则却是必须的。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体形、气质、神经类型等2、其他因素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1、心理冲突2、挫折3、特殊人格特征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文化因素:

民族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

2、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3、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2、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3、性意识发展与性心理冲突4、智力发展达到高峰5、社会需求迫切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

1、适应准备阶段2、稳定发展阶段3、走向成熟阶段

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冲突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3、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

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5、情绪冲突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2、有助于提高适应能力,形成良好心态

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健康教育的目标:

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开发潜能,使大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做到十分:

会生存,会生活,会适应,会学习,会关心,会合作,会创造,会成功,会审美,会做人。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自我完善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定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多方面知觉的总和。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自我:

生理及身体状态的认识。

(2)社会自我:

人际关系及社会地位的认识。

(3)心理自我:

各种心理特征的认识。

(四)自我意识的现实我、投射我和理想我

现实我:

对自己目前实际状况的看法

投射我:

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理想我:

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形象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组织功能:

1、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

2、整合功能

3、理解功能

4、计划功能

(二)自我意识的管理功能:

通过自我表扬、自我惩罚和自我批评来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1、生理自我阶段:

自我意识的萌芽期(3岁左右)

2、社会自我阶段:

道德奠定基础时期(9-10岁)

3、心理自我阶段:

自我教育发展时期(14-15岁,延续十年)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一、自我认知:

(一)自我认知的积极偏向及其意义

1、自我认知的积极偏向:

2、产生偏向的原因:

3、意义:

(二)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

活动经验、自我知觉、自我反省及他人评价与反馈、社会比较等个人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都是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

1、自我观察和自我反省:

2、他人评价及反馈3、社会比较

二、自我体验

——即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的一种态度。

它反映了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我之间的关系。

(一)自尊:

是最重要的自我体验之一

1、自尊的两个维度:

能力与价值

2、自尊强调的是自我接受、自我悦纳,

3、自尊具有焦虑缓冲及动机功能

4、自尊的心理结构a、生理上的安全感;b、情感上的可靠感、安全感;c、自我认同感;d、归属感;e、胜任感;f、意义感

(二)控制感与无助感

(三)成功感与失败感:

(四)自豪感与羞耻感

(五)内疚:

三、自我控制

(一)自我控制的概念:

——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包括抑制冲动、抑制诱惑、延缓满足、制订和完成行为计划,选择及采取相应行为等五方面内容。

(二)自我控制的功能:

1、行为发动作用:

2、制止作用

(三)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关键期在3-5岁间

(四)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第三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完善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方面:

关注自我,矛盾突出,认知有偏差。

2、自我体验方面:

自尊心强,情感丰富多变。

3、自我控制方面:

学习当中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类型

1、积极的自我意识的统一

(1)积极型:

改进现实我实现理想我

(2)现实型:

调低理想我接近现实我

2、消极的自我意识的统一

(1)庸碌型:

放弃理想我迁就现实我

(2)虚假型:

拔高现实我接近理想我

(3)消极型:

两者统一于不合社会要求上

三、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社会巨变:

自由开放、竞争与参与、差异比较

(2)价值体系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3)人际环境的改变:

陌生环境,人机对话

2、自我因素:

(1)自我价值取向:

(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

(3)来自学习、能力和就业等方面的挫折

(4)对成败的认识、体验水平和归因方式(5)心理和人格弱点。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

(一)自我认识的偏差:

高估自我:

只看重自省自我中心、过分完美、自我扩张与自我萎缩

低估自我:

看不到自我价值从众、自我否定

应对策略:

1、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人无完人,不求完美,接受自我。

2、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

以自己为标准,按自己的条件评定自己的价值。

3、目标合理恰当: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二)自我体验的偏差:

通过自省和他人反馈形成

孤独感:

主、客我不一致,得不到他人共鸣而产生的体验。

自负与自卑:

自负者缺乏自知之明容易受伤;自卑者从怀疑自己能力转为不能表现自己能力;从怯于交往转为自我封闭;

自我体验偏差的改善:

§1、清醒认识其危害,有勇气改变自己;

§2、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

§3、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

§4、勇于改正错误。

§5、对外界影响保持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

(三)自我控制的偏差:

受自制力的影响

自我放弃:

放任自己的各种不良品性。

顺从:

独立性差,无主见

逆反心理:

盲目性抵触

五、大学生自我完善的策略

(一)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1、你眼中的自己,他人眼中的你,两者比较应比行为后果而非行动前的条件;比相对标准而非不可变标准;与条件相似的人比。

§理想自我是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不必因暂时达不到而放弃或迷惑。

2、悦纳自我: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永远给自己机会。

二)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找回良好的感觉:

体验成功、了解进步、认识优点、获得他人支持都可以获得自信;

▪2、自觉强化自己;客观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就自觉地强化,使其更加突出。

三)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自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

第三章情绪与情绪调控

情绪是人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它反映着每个人的内在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情感体验复杂而丰富,经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因此情绪的正确认知与疏导,对学习、生活十分有益。

第一节情绪与情绪管理

一、认识情绪

情绪像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色彩,情绪又是催化剂,使生活及工作加速或减速。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对应,情感则与心理需要是否满足相对应。

(二)、情绪的分类

1、情绪的基本分类:

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三)情绪表达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三、情绪的功能:

增加体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

四、情绪管理:

(一)什么叫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又称之为情绪的调节。

(二)情绪智商(EQ)

情商是评定情绪的标准,它包括五种能力:

1、认识自己的情绪:

2、妥善管理情绪:

3、自我激励:

4、认知他人的情绪:

5、人际关系的管理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征

(一)大学生情绪的一般特点:

1、丰富性和波动性:

2、冲动性与爆发性:

3、内隐性和外显性:

4、延续性和心境性:

5、理智性与可控性:

(二)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情绪特点:

1、性别差异:

2、年级差异:

3、生源差异:

二、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1、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情绪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3、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4、情绪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自卑2、焦虑。

3、抑郁。

4、冷漠5、愤怒6、嫉妒

四、大学生的情绪调适

情绪健康的标志:

1、情绪的目的性明确,表达方式恰当2、情绪反应适时、适度。

3、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情绪的调适:

(一)觉察自己的情绪

克服负性情绪的前提是承认它的存在,然后通过思维和意志,对它们进行干预,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1、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

单一的情绪无法体验完整的生活,体验多种情绪才能感受更多流畅和情绪。

2、记录整理每天的情绪:

单纯的行为宣泄情绪,无助于情绪管理,只有通过认知的觉察,才能促成改进。

因此觉察是前提,可通过练习:

(二)了解情绪的成因

理性情绪疗法:

诱发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对诱发事件的认知解释和所持的态度,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因此,通过合理认知与不合理认知的辩论,消除不合理的信念,情绪也就随之改变了。

不合理的思考方式:

1、认知扭曲现象

(1)扩大和夸张

(2)选择性的推论(3)个人化(4)极端化的思考:

非此即彼或是非(5)过度类化

(6)武断推论

2、非理性信念

n

(1)每个人都要受人喜爱或赞许,尤其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

(2)人应该是全能的,人生的每个环节都应有成就。

(3)坏人应该严惩(4)当事情不如意时,非常可怕和可悲(5)逃避人生的艰难和责任比较省事

(6)人的不愉快是外界造成的,痛苦与困惑无法控制(7)危险与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可能发生,要时刻关注

(8)人的经历决定了其行为,且永不可变(9)依赖他人是必然的(10)过分关心他人和悲伤难过

(11)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

了解情绪的成因:

n首先分析现在自己有什么情绪,注意不是应该有什么情绪,而是真实的有什么情绪。

其次对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进行分析,通过理性情绪分析法分清哪些是理性,哪些是不理性的。

(三)情绪调节的具体做法

1、放松法:

2、活动转移法:

3、寻求帮助法:

4、眼泪缓解法:

5、合理宣泄调节:

6、文饰法

第四章心理压力与挫折应对

第一节:

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

一、心理应激概述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又称心理压力,紧张状态或紧张刺激等。

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1、应激源:

生物性、心理性、环境性、社会文化性

2、中介机制:

心理中介、生理中介

3、应激反应:

警觉期、阻抗期、衰竭期

(三)心理应激的反应

  1、生理表现

  2、心理表现:

 对情绪的影响、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行为的影响

二、心理应激的影响与后果

(一)积极影响:

适度应激是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早年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在后来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

(二)消极影响:

引起躯体与精神痛苦的根源;加重已有的精神与躯体疾病;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

•1、经济压力•2、学习压力•3、情感压力•4、择业与就业压力•5、人际关系压力

四、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一)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

  1、培养良好的个性2、正确认识压力  3、提升自信  4、有效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5、主动获取社会支持  6、学会放松自己  7、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二)药物应用及心理治疗

第二节挫折心理与挫折应对

一、挫折

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阻碍或干扰,使得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和情绪反应。

遇到挫折时人的心理感受不尽相同,对挫折的感受我们称为挫折感。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由延迟引起的挫折

(二)由阻挠引起的挫折(三)由动机冲突引起的挫折(四)由不合理的认知引起的挫折:

1、不应发生2、以偏概全3、夸大后果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类型

(一)人际交往挫折

(二)学业挫折(三)性和恋爱挫折(四)家庭挫折(五)求职就业挫折(六)病残挫折

四、大学生对挫折的反应

(一)情绪性或本能性的反应

1、焦虑2、冷漠3、退化4、幻想5、逃避和退缩 6、固执7、攻击 8、轻生

(二)理智性反应

  冷静思考,坚定目标

  客观分析,调整目标

  循序渐进,不断努力

  自我反思,提升自我

五、大学生挫折应对策略

(一)概述

1、挫折防卫机制

是指人遇到挫折时,有意无意地寻求摆脱挫折产生的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苦、恢复正常情绪和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方式。

2、挫折的双重性:

消极性:

产生心理痛苦,情绪困扰,认知偏执或行为偏差;

积极性:

提高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在逆境中奋起,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二)、挫折防卫机制常见的方式

•升华,补偿、认同、抵消、幽默——具有积极性

•合理化、压抑——具有掩饰性(中性)

•压抑、反向、逃避、退化——具有逃避性

•投射、责任推诿——具有攻击性

(三)、正确认识挫折

1、挫折的必要性2、全面的认识挫折3、建立失败的正确观念4、多挖掘挫折的积极意义

(四)积极面对挫折

1、从容面对,快乐掌控2、避免错误的、有害的不良行为3、适度宣泄,转移目标

4、激发潜能,独立自救5、正确归因,努力改善6、适当取舍,远离烦恼7、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五)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1、挫折承受力的训练方法

(1)蹲马步(2)冬天洗冷水澡(3)经常对自己说激励的话(4)不断地自我激励

2、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2)放松调节法(3)想象脱敏法(4)呼吸调整法

3、科学利用避免挫折的机制

  (1)正确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准确分析利弊,准备多种有效措施,做好最坏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

  (3)、安排计划即可靠又留有余地。

  (4)、面对挫折心态良好。

第五章人际与意志品质

第一节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

既包括外显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也包括内隐的需要、动机以及价值观等。

一、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

二、大学生中常见人格缺陷

1、多疑2、懒散3、依赖4、偏激5、狭隘

三、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

1、对自己有满意感

2、要独立,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目前不够理想的生活,相信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使之更加合理美好。

3、要以理智的态度来办事,客观认识自我和评价自己

4、要培养自己的社会道德感

5、要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节做气质的主人

一、气质与气质类型

1、气质定义

气质是与人脾气有关的人格特征,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总和。

这些动力特征表现在: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灵活性、强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指向性。

1)心理过程的强度:

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或久工作的能力。

强型:

神经细胞能适应强烈刺激并持久工作。

弱型:

不能适应强烈刺激,持续工作时间短。

(2)心理过程的平衡性

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关系。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化的程度。

借鉴最早气质学说体液说的分类名称我们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多血质:

春天,血液优势胆汁质:

夏天,黄胆汁

粘液质:

秋天,粘液抑郁质:

冬天,黑胆汁

胆汁质热情、勇敢、坦率、刚强。

暴躁、冲动、任性、感情用事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交际、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缺乏持久力,粗心。

粘液质安静、稳重、自制力强、镇定、踏实;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行动缓慢、多愁善感、思想敏锐。

多疑、胆小、孤僻。

二、大学生气质测量和诊断

大学生气质的自我评估;

v气质的观察与诊断。

v1、多血质:

集爱恨于一身,熔表情、语言于一炉

v2、胆汁质:

爱憎分明

v3、粘液质:

优柔寡断、不灵活。

v4、抑郁质:

老成稳重、看问题一针见血

三、如何看待气质

1、气质无好坏之分,各种气质类型均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气质与智力无关,也与个人的社会价值无关。

3、气质与人在实践中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效率有关。

四、气质与相处对策

多血质:

刚柔相济胆汁质:

以柔克刚,热心肠冷处理

粘液质:

积极主动,雪中送炭抑郁质:

体贴入微,小心谨慎

五、气质特征与职业特点

多血质:

适合从事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如记者、律师、演员

胆汁质:

适合从事反应果断而迅速的工作。

如勘探、推销、主持人

粘液质:

适合从事反应持久而细致的工作。

如法官、会计、播音员

抑郁质:

适合从事细致而不需太多合作的工作。

如化验、校对、机要秘书。

第三节性格与性格优化

一、性格与性格特征

1、性格定义

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

1、体现在对社会、集体的态度2、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3、工作、生活的态度

性格的意志特征

表现在以下方面:

个人行为的目的性自我行为的控制决定的贯彻执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

性格的理智特征

---人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稳定的品质和特征。

3、性格类型

(1)内倾型和外倾型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认为:

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有两种指向,他称此为定势。

一种定势指向个体的内在世界,称内倾;另一种定势指向外部环境,称外倾。

内倾型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安静、富于想象爱思考、退缩、孤僻、冷漠害羞、防御性、缺乏自信、自我欣赏、对社会不感兴趣、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外倾型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爱交际、活跃、开朗、自信、冒险、坦率、随和、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易适应环境变化。

(2)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理智型:

善于用理智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情绪型:

行为易受情绪左右,情绪体验敏感而强烈。

意志型:

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较强的自控能力。

(3)独立型与顺从型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根据人对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把人的性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类。

独立型场独立型的人,倾向于利用自身内在的参照标志,独立性强,受暗示性较少,对他人不感兴趣,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交际,对抽象的内容特别关注,解决问题时不易受定势影响,比较有创造性。

顺从型场依存型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标志,独立性较少,受暗示性较强,对他人感兴趣,社会敏感性强,善于交际,抗应激能力差。

二、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性格表

悲观与失望胆小羞怯

v敏感多疑盲目急躁

v狂妄自大冷漠无情

四、大学生性格优化

1、善于自省2、善于自警与自砺3、汲取知识4、从点滴做起5、加强人际交流6、把握增强独立性的机会

第四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们长时间做某件事时,往往会失去耐心和信心,这就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要有所作为,必须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一、意志及其基本特征

意志——为了满足需要,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有三个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预定目的2、意志必须通过克服困难来实现3、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

1、自觉性有很大提高,但惰性不同程度地存在2、理智感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

3、勇敢性进一步加强,但毅力相对不足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和逆反性5、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

三、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意志品质表现

1、易受暗示性2、顽固性3、轻率性4、动摇性5、懒惰性6、片面性7、软弱性8、缺乏恒心

四、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积极主动地确定目标2、明确责任、逐步培养3、健全体魄4、注重精神5、磨练意志6、坚持到底

7、乘胜追击

悲观及其改变

v表现:

遇到不如意、失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