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7248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7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docx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规程综述

设备检修验收标准检修规程

第一章汽轮机……………………………………………………2

第二章发电机……………………………………………………19

第三章锅炉………………………………………………………22

第四章制氧设备…………………………………………………47第五章水泵………………………………………………………52第六章水处理设备………………………………………………56第七章凉水塔……………………………………………………64

第八章起重机……………………………………………………64

第一章汽轮机检修规程

一、汽轮机组检修周期

1)汽轮机组大修周期为六至八年,中修周期累计运行一万至一万六千小时。

小修为累计运行四千至六千小时。

2)技术状况好的机组,检修周期可采用上限。

反之,技术状况差的机组,可以采用下限。

3)开停机频繁或备用时间较长的机组(年运行消失在5000小时以下),其检修间隔可根据设备技术状态和运行情况另定。

二、汽轮机组大修工作内容

1)中修工作的所有标准项目。

2)更换重要部件价值较大者。

3)汽轮机更换转子或更换一级叶片至全部叶片。

4)更换一级至全部隔板。

5)更换一级至全部轮盘,或更换主轴。

6)吊起下汽缸、处理基础及基础台板。

7)凝汽器更换全部铜管。

三、小修工作项目

1)凝汽器清扫及水压试验。

2)冷油器冷却面清扫及水压试验。

3)空气冷却器冷却面的清扫及水压试验(汽轮发电机组)。

4)抽气器冷却器冷却面清扫及水压试验。

5)处理汽,水、油系统的泄漏点。

6)分解检查经常用于调整阀门。

7)清扫油、水、汽系统的各种过滤网。

 

四、汽轮机组中修项目

一般项目

特殊项目

常修项目

不常修项目

一、汽缸及隔板或导叶持环

1.检查汽缸隔板或导叶持环及喷咀有无裂纹冲蚀、损伤及结合面漏汽痕迹,必要时进行处理。

清扫检查气缸螺栓。

疏水孔、压力表孔、温度计套筒等。

2.清扫检查隔板套或导叶持环导叶片、隔板(包括回转板)静叶片有无纹、冲蚀、损伤,变形等缺陷,必要时进行理。

3.检查部分滑销

4.修补汽汽缸保温层。

1.测量上下缸结合面间隙及横向纵向水平。

2.测量、调整隔板套及隔扳导叶持环的洼窝中心。

调整汽缸水平。

3.测量隔板或持环弯曲。

4.检查汽室连接螺栓必要时进行换。

5.更换两个以上汽缸螺栓。

1.测量台板松动及二次灌浆。

2.解体下汽缸吊起前轴承座,检查滑销系统及调整汽缸水平。

3.补焊汽缸外部裂纹。

4.修刮汽缸结合面。

5.更换汽缸大部分保温层。

6.机组全面喷漆。

二、汽封

1.清洗检查高低压端部轴封、隔板或持环轴封、阻汽片,测量其间隙必要时汽封梳齿,汽封块、弹簧等进行修理,调整及少量更换。

1.汽封间隙大量调整。

 

1.更换汽封-般在20%以上。

2.更换轴封外壳。

三、转子、轮盘、叶片

1.检查主轴、叶轮、平衡盘、轴封套、轴颈,推力盘、对轮裂纹等情况,测量通流间隙、轴颈扬度及找正转子的对轮中心。

2.清扫检查叶片、拉筋复环、铆钉、硬质合金片等有无结垢、腐蚀、松动、断裂脱焊及损伤等缺陷,必要时进行处理。

3.较长叶片(一般100~150毫米高度以上)做频率试验。

4.测量推力盘瓢偏度。

1.检查轴颈椭圆度及转子弯曲。

测量叶轮、对轮瓢偏度。

2.转子做动平衡。

 

1.直轴。

2.叶片调频。

3.重装叶片及取叶片样品测绘。

4.拆装或更换平衡盘。

更换推力盘,更换轴封套、对轮铰孔及修研平面。

5.修理、研磨推力盘及轴颈。

6.叶片探伤。

四、轴承

1.检查主轴承、推力轴承有无乌金脱落及磨损现象,检查油档有无磨损,测量轴承间隙紧力,测量油档间隙,必要时进行研刮、补焊及调整。

2.清扫轴承箱。

1.更换油档片。

2.大量修研轴瓦球面及垫铁接触面。

1.修刮轴承座及台板或进行灌浆加固基础。

2.更换主轴承及推力轴承或重浇乌金。

五、盘车

装置

检查和测量齿轮,蜗母轮、轴承、导向滑套等部件的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修理。

六、

调速

保安

系统

清洗、检查调速、保安系统所有部套(如调速器、调压器、油动机、错油门、调速汽门、危急保安器,脉冲油泵、抽汽速关阀等)有无松动、磨损、锈蚀并测量其间隙,必要时进行修理和更换零件。

1.调速系统全面性的特性试验及调整工作。

2.调速器、危急保安器弹簧特性试验。

3.更换调速器减速齿轮等轴承。

4.调速系统简易特性试验及调整。

 

七、

油系统

1.清洗检查主油泵、电动油泵、注油器、减压阀、溢流阀、油滤网,油箱,测量有关部分间隙和尺寸,冷油器试压,必要时更换零件。

1.清扫、捡查油管路、排烟机,必要时进行修理更换零件。

冷油器更换大量铜管

八、

汽水门

及汽水

管道

1.检查自动主汽门、电动主汽门、抽汽逆止门、排大汽门、抽汽安全门有无漏汽、冲蚀、松动,根据情况进行研磨及严密性试验。

2.检查修理减温、减压器、空气门等。

3.检查管道支吊的膨胀指示器,进行必要的调整。

1.检查不常操作不易泄漏的阀门。

2.检查修理汽水分离器及清扫装置等。

3.取样检查汽水管道内部腐蚀情况。

4.更换部分管道及弯头。

5.修理调整电动汽水门的传动装置。

1.更换主汽门及处理严重缺陷。

2.更换主蒸汽管道、给水管的部分管段、三通、弯头。

九、凝汽器

 

1.清扫铜管,进行真空系统及凝汽器试验,消除泄漏缺陷.堵塞少量泄漏铜管

2.检修水位计及水位自动控制器等。

1.根据需要抽取铜管进行分析检查

2.水室刷漆。

3.检查凝汽器喉部伸缩节及支座弹簧。

十、

抽汽器

1.清洗、检查主抽汽器的喷咀、扩散管及其它附件,冷却器进行水压试验。

1.清洗检查加热器更换少量的管子。

更换大量(一般为10%以上)加热器管子。

十一、

加热器

及疏水

冷却器

1.加热器水压试验。

2.检修加热器汽水系统及附件(水位计、水位控制器及保护装置、汽水阀等)必要时进行更换。

3.清洗检查疏水冷却器,并作水压试验,消除泄漏。

1.清洗检查加更换少量的管子。

更换大量(一般为10%以上)加热器管子。

十二、

水泵

解体清洗检查凝结水泵、疏水泵、工业水泵、循环水泵、给水泵、修理或更换

已磨损零件,更换叶轮,导叶等部件。

十三、除氧器

1.解体检修水位计、汽水调整门、安全阀及有关汽水阀门,消除缺陷和做水压试验。

1.解体水箱、除氧器及内部装置,检查有无冲刷、堵塞、损坏等缺陷,必要时更换。

2.按化学监督要求进行水箱内刷漆工作。

十四、

低压加热器

1清扫铜管、消除泄漏缺陷,堵塞少量泄漏铜管。

1.清扫检查加热器传热面,更换少量铜管。

1.更换大量(一般为10%以上)加热器铜管。

五、检修工作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1)部件分解时,为防止组装时发生差错,零件的配合位置均应有可靠的标记,但不得做在有公差配合的面上。

2)零部件的保管,按专责分工,放在指定位置和专用容器内,防止碰伤配合面。

3)拆开的管道法兰、阀门、抽汽口、检查孔、疏水孔、油孔等要及时封堵。

组装时要仔细检查,确认堵板等已经拆除。

4)因检修需要拆除热工仪表元件和电气设备接线时,应及时和有关方面联系,不得随意处理。

组装时应联系有关方面进行。

5)吊装汽缸、风缸、转子及翻缸等,应有专门的起重工具,按本单位的安全起吊规程办理。

调整中心测量间隙要盘动转子时,也应遵照本单位的安全规程。

6)受热部套的配合面、加工面、滑销系统的滑动面、叶片、喷咀、导叶、螺栓、螺帽、销、键、键槽等经检修后均应无锈垢,伤痕毛刺,在规定的间隙范围内应灵活无卡涩,除转子,叶片,喷咀外,均应涂黑铅粉。

7)分解的轴瓦耍盖好,防止杂物落入瓦口。

8)拆装部件过程中,不可用力过猛,如遇卡住等现象需要振敲时,应用软质工具并在强度大而粗糙的部位进行。

9)设备的拆装及检修中发现的损伤,缺陷和采取的恢复措施,均应有祥细记录。

其它各项检修技术记录均要认真填写。

六、保温层的检修技术要求

1)汽缸温度低于100℃时方可拆除保温层。

2)室内温度25℃时,保温层在运行中的表面温度不应高于50℃,室温高于25℃时,表面温度不高于60℃。

七、汽缸捡修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

1、吊起上缸的注意事项

1)对需要加热才能卸下的大螺栓,加热时间一般以20分钟为宜。

火焰应在螺栓上中部并避免偏斜,如有条件,应尽量使用电阻加热器。

2)卸螺栓出现咬扣时不可强却,以免损伤螺纹。

3)装导杆时应检查和清整锈垢,导杆垂直不得偏斜和弯曲。

4)上缸稍微吊起后;调整好上缸水平,四角的高度误差应不大于2毫米。

当吊至30毫米左右时,用5公斤重的大锤轻敲上缸,检查固定在上缸的部件是否牢固,然后方可慢慢吊起,并放在予先准备好的枕木上。

5)汽缸翻转时钢丝绳捆扎要正确,各段绳子吃力要均,保证在翻转时不产生冲击,摆动,滑脱,钢丝绳勒着排汽缸处应缠上麻布等软材料。

钢丝绳通过调速汽门小座螺丝处要有防止破坏螺丝的措施。

6)检查下缸水平结合面是否有汽流冲刷痕迹。

7)下缸内的喷咀口及时闭封,抽汽口堵住,压力取样口塞好。

2、汽缸检修技术要求

1)水平结合面经检查无冲刷痕迹时,可进行清扫。

有冲刷并出现深度为0.5毫米的沟槽时,应进行局部补焊,然后打磨,研刮,但应注意补焊面积不可过大,能密封汽流即可。

同时补焊不可连续进行,以防局部过热变形,补焊厚度也应严格控制。

如汽缸变形引起漏汽、则应进行研刮。

如固台板基础下沉引起、则应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

2)缸垂直结合面漏汽时,应查清原因予以消除,如由于冲刷面积过大而需要解体处理时,应制定出完整的方案和技术措施。

3)上下缸试扣,冷紧1/3的螺栓,结合面间隙应小于0.05毫米,个别地方0.05毫来塞尺塞入深度不应大干l0毫米。

4)汽缸水平有明显变化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5)检查清扫喷咀(持环)、导向叶片等、无锈垢、无损伤、紧固件无松动。

6)前后汽封套、膨胀环的密封面,如有泄漏应研修。

7)疏水孔无堵塞,销子孔无毛刺。

8)检修后的螺栓,螺帽特别是螺丝部分,无毛刺损伤及乱扣,配合灵活无明显松动,不需拆卸的螺栓则应检查其牢固性。

9)高压螺栓应按《金属监督规程》的要求检查其机械性能,不合格者应予更换。

10)各定位销孔的配合差±0.02毫米。

11)翻板式,脉冲式、重锤式安全门等应分解检查清洗、更换磨损件,最后打压试漏进行验收,不合格要进行研磨和更换。

3、汽缸组合及扣大盖

检查确认汽缸内部各部件组装正确,堵板和封闭物已取出,缸内无异物,方可扣缸。

1)吊起上缸,进行找平,纵横向均处于水平状态,其误差应不大于每米0.15毫米。

2)把密封胶均匀地涂在结合面上,厚度约0.5毫米。

将上缸落至两结合面相距5毫米左右时,打入定位销、上缸落稳后,盘动转子,查内部无磨擦声后,方可拆去吊具及导杆,拧紧结合面螺栓,相同的螺栓,受力基本相等。

3)热紧螺栓时,应使火咀正对中心孔,将螺帽搬到规定的位置为止。

4)用专用堵头堵住顶丝孔,导杆孔,加热孔。

八、隔板套(持环)、隔板、前后轴封的检修内容和技术要求。

1)隔板(持环)无变形和锈垢,导叶无卷边、缺口,裂纹及严重腐蚀,轴向水平中分面间隙,不大子0.05毫米。

2)汽封无严重磨损,无锈垢,严重损坏者应予更换。

3)弹簧片性能良好,数量足够,装入顺利,能将汽封片自由弹起。

4)汽封块的锁饼及螺丝应低于中分面0.2毫米以上以免妨碍组合,汽封圆对好后,每块之间应有0.5毫米左右的间隙。

5)汽封块上的镶片,齿尖厚度应不大于0.3毫米,齿的高度一致。

6)隔板上的疏永孔应畅通。

7)轴封体和缸体配合处无毛刺,松紧适度,装入时擦以铅粉或二硫化钼粉。

九、转子的检修内容和技术要求

1、转子的起吊和就位

上缸、上隔板(持环)、上瓦吊出,对轮分解完毕,各部间隙测完,方可准备吊出转子。

吊转子前应对吊车各部位检查完好之后,挂上专用吊转子工具,工具经检查合格挂在转子指定位置上,使吊钩的中心和转子重心一致,起吊时转子水平的误差不得大于0.1毫米/米。

转子起吊过程中应平稳不得碰伤任何部位。

检修完毕,按照同样的要求将转子就位。

2、大中修转子应作动平衡校验,检验后的残余不平衡量,在其工作转数下产生的离心力不超过转子重量的3%。

3、转子上叶片、复环、拉筋、销钉,铆钉,叶片应无锈垢,无影响机械强度的损伤,如果有就更换。

长叶片频率试验合格。

运行3万小时要进行探伤检查。

复环,销钉无松动及裂纹和损伤。

铆钉应牢固无磨损,单个脱落时应重铆。

拉筋应无开焊和折断。

4、转子轮盘应无裂纹,变形、磨损及腐蚀、套装的轮盘应牢固,轮毂间的间隙无变化,平衡块牢固无位移。

5、主轴、轴封套及其它附件。

1)主轴的弯曲应不大于0.03毫米,无裂纹、沟槽及其它影响机械强度的缺陷。

轴颈光洁度在▽7以上,轴颈的椭圆和锥度不大于0.02毫米。

2)轴封套套装牢固,梳齿或沟槽无明显腐蚀和机械损伤,晃度不大于0.05毫米。

镶入式阻汽片无倒伏和磨损,牢固无松动,在组合试装时,调整轴封间隙应合乎规定值。

3)推力盘的盘面光洁度▽9以上,瓢偏及晃度不超过0.02毫米,套装时牢固可靠。

4)平衡盘套装可靠,晃度不超过0.10毫米,外观无裂纹损伤。

5)对轮端面瓢偏不应大于0.02毫米,销孔光滑无毛刺及拉伤痕迹。

齿型对轮齿面受力均匀,接触良好,润滑油孔畅通,无坏齿和油垢、锈蚀、裂纹,齿合间隙合乎要求。

6)油档应完整无缺口,表面光洁无裂纹,装配时本身晃度不大于0.05毫米。

十、间隙的测量调整

1、测量项目为:

1)喷咀与叶轮,各级隔板(持环)与叶轮的径向及轴向间隙。

2)轴封,隔板汽封的轴向及径向间隙。

测量时应将汽机转子推向工作瓦片,转子在相差90℃的位置上各测量一次,以资比较。

测量时应将汽封块的弹簧垫死,如用贴胶布的方法判断径向间隙时,测视盘动转子造成的印痕进行估计。

对于不合格的间隙应尽量调整静止件予以满足,其间隙值为0.25~0.50毫米。

顺时针旋转的转子。

左侧应大于右侧,反之亦然。

2、轴颈扬度的测定。

转子轴颈的扬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制造厂无规定时,一般可以单缸汽轮机转子或双缸汽轮机低压转子后轴颈水平扬度为准,使后轴颈水平扬度为零,或向发电机扬起不超过前轴颈扬起的数值,不合格时应进行调整。

十一、轴承的检修内容和技术要求

1、卸结合面螺丝和销子,(有其它部套如盘车装置等应先吊开),吊开1瓦盖和上瓦,如转子在汽缸内,则应用铁马将转子微微吊起,(吊起高度不超过轴封顶部间隙),然后将下瓦翻出。

组合时,顺序和拆时相反,但扣上瓦应先检查来油及回油孔清洁无杂物,油孔对准无错位,中分面涂漆片或填料,螺丝紧固要均匀。

2、轴瓦的检修内容和要求

1)每次轴瓦检修前后,应测量轴颈的下沉及水平度以监视乌金的磨损程度和安装的正确性,所用桥规定固定,并放在同一位置。

2)轴瓦的乌金应无脱胎、裂纹、气孔、如果有就应更换。

3)接触角一般为60°,接触均匀,接触面积75%以上,沿轴向均匀分布。

4)球面轴承的球面和凹窝接触面应光滑。

接触均匀,接触面积75%以上。

5)瓦胎无变形损伤,水平结合面间隙不大于0.05毫米。

6)下瓦底部垫铁和轴承座应有0.05毫米的间隙,以防止放入时两侧垫铁翘起,垫铁与轴承座接触均匀,接触面积75%以上,调整垫片不超过三片。

7)轴瓦两端15~20毫米宽的乌金,不应和轴颈接触,需留出0.02~0.03毫米的泄油间隙。

8)轴瓦的顶部和两侧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如无厂家数据时可按如下要求:

圆简瓦:

顶部间隙为轴颈的千分之一点五到千分之二,两侧间隙为顶部间隙的一半。

椭圆瓦:

顶部间隙为轴颈的千分之-到千分之一点五,两侧间隙为轴颈的千分之一点五到千分之二。

9)轴瓦紧力,一股用压铅丝法测量。

球形瓦紧力为±0.03毫米。

同形瓦紧力一般为0.05~0.10毫米,运行中轴承受热时紧力可适当加大。

10)推力瓦的检修,首先应检查瓦块乌金有无较重的磨损、变形、裂纹,脱胎、沟痕等决定修补或更换。

11)推力瓦块各片间的厚度差不应大于0.02毫米,接触面受力部位接触均匀并占总面积的75%以上。

12)推力间隙一般为0.2~0.5毫米之间。

13)推力瓦架和调整环应平整无变形,厚度差不大于0.02毫米。

14)防止瓦转动的锁饼及压销,柱销,在上下瓦组合时不得受力。

15)轴瓦的油档的检修应特别注意梳齿的完好,并将齿顶修尖至厚度为0.15毫米左右。

油档的回油孔应畅通,一般其和轴颈的顶部间隙为0.2~0.25毫米,下部间隙为0.05~0.10毫米,两侧为0.1~0.2毫米,推力轴承乌金油档间隙,上部为支持瓦顶部间隙,下部为0.2毫米,两侧为上下间隙和的一半。

11、找中心

找中心的注意事项

装好电子对中仪。

盘动转子应和转子旋转方向相同,防止冲撞对轮,以免影响读数。

十三、滑销系统检修技术要求

1)滑销全长的间隙均匀并符合要求值。

2)销在槽内滑动灵活,间隙过大允许补焊或更换新销子,补焊的强度不应低于原有金属强度。

3)销子装回时不得倒头,同时应擦涂黑铅粉或二硫化钼粉。

4)所有装好的销子,都应很好保护,不使灰渣、砂粒等掉入滑销间隙内,有条件的位置应用保护罩保护,油漆等不得涂在滑销间隙处。

5)所有连接螺丝都应卸下,用压缩空气将孔吹净,清扫螺丝装回原处,螺丝应涂黑铅粉垫圈能灵活转动,保持0.05~0.07mm间隙。

6)台板与汽缸或轴承座的滑动面不应有大于0.05毫米的间隙,检修时应予清扫干净。

7)膨胀指示器正确灵活,测量销钉完好。

十四、盘车装置及其它检修内容及验收要求

1、轴瓦及滚动轴承

乌金无脱胎、裂纹等缺陷。

顶部间隙为轴颈的千分之一点二,两侧为顶部的一半。

紧力为0~0.03。

滚珠轴承内外跑道和滚珠无麻点,无起皮,无锈垢、保持架完好无磨损,内外套无明显松动,与轴及轴承盖接触处无锈垢和磨损。

轴承盖紧力不大于0.02毫米。

2、蜗轮,蜗杆

齿面完好无损伤、裂纹、腐蚀等,啮合良好,齿侧和齿顶间隙合格。

轴向串动不大于0.4毫米。

蜗杆对轮与电机对轮应有2~3毫米间隙,中心找正后,径向偏差不大于0.08毫米,端面偏差不大于0.05毫米。

3、油管路畅通,接头不漏,油门开关灵活,密封不漏。

4、组装

所有内部紧固螺丝均应有止动垫和开口销,法兰面有密封垫片或漆片。

各部间隙合格,装好后能灵活咬合及脱开,把手能牢固锁定。

十五、调速、保护,油系统检修一般规定

1)调节系统及油系统备部件拆卸和组装时应使用专用的工具,零件不容易拆卸时,应找出原因,禁止盲目敲打。

2)施工人员必须在彻底了解部件的构造、拆卸和组装工艺以后,方可对部件进行拆卸工作。

3)部件拆卸时、须根据制造厂设备图纸进行、解体前在各相对位置打好钢字号(禁止在零件滑动面上打记号)。

4)拆下的零件应分别放置于专用零件箱内,对于特别精密的零件应注意保护、并用干净的白布或其它柔软的材料包裹。

5)调节系统及油系统各部件应小心取放、精密零件最好用汽油清洗,不允许用带毛的布头,棉纱擦试。

6)清洗完毕的调节系统及油系统各部件应无油垢,油污,锈污、油漆等杂物。

各部件应无磨损,气孔,伤痕、裂纹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各进油孔、回油孔的位置应正确畅通。

7)调节系统、油系统各部件的有关尺寸、间隙应按制造厂规定测量及组合,并进行记录,如与制造厂规定相差太大时、应研究处理。

8)所有油动机活塞环与外套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错油门芯子与套筒配合间隙和重迭度合适,错油门或油动机各弹簧应无裂纹、损伤。

9)应根据拆卸时记录进行组装,并参照制造厂图纸调整各部间隙和尺寸、并作最后组装记录。

10)装配时各部件钢字号应与拆卸时相符。

11)各连接部分及固定部分的销钉,保险垫圈,开口销、销紧螺母,紧固螺钉等均应紧固并锁好,保险垫圈应有足够厚度,翻边后不得有裂纹,开口销不得用铁丝,铜丝或铁钉代替。

12)各活动,滑动部分应光滑无毛刺并动作灵活,各连接部分的销轴应不松旷,不卡涩。

13)各接合面、滑动面应涂以清洁的透平油。

14)组装好后,各连通部分及孔眼应确信正确并畅通。

15)对于检修或清理时裸露在外的调速器、轴承,油孔及油管的开口等、必须进行临时封闭。

十六、主油泵

1、离心式主油泵的检查和组装应符合下列条件规定。

并按规定对其验收。

1)泵壳水平接合面应接触严密、紧固三分之一螺栓后用0.05毫米塞尺检查不得塞入、水平接合面一般不使用垫料。

2)叶轮与轴之间的键配合紧密无松动。

3)固定叶轮轴向位置的锁紧螺母必须紧固,锁紧螺母拧紧方向一般应用与转动方向相反,并应装有防止松脱的装置。

4)叶轮密封处晃度应在制造厂规定范围以内,无规定时应不大于0.05毫米。

5)密封环间隙与过盈应符合制造厂要求,制造厂无规定时应符合表1-3的规定。

离心式主油泵密封环间隙

密封环形式

密封环与叶轮每侧轴向间隙

(毫米)

密封环与外壳的间隙或过盈

(毫米)

浮动式

0.05~0.13

无过盈

一般形式

0.25~0.35

间隙0.05(密封环有定位销的)或过盈0.03(密封环无定位销的)

6)轴瓦间隙,紧力,轴瓦接触情况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无规定时可按照下列标准:

a、轴瓦与轴瓦洼窝接触应严实,用毫米塞尺检查0.05应塞不进去。

b、轴颈与下瓦接触应良好,接触角一般为60°~90°,在此接触角内,按下瓦全长应接触达75%以上,且均匀分布。

c、轴瓦顶间隙一般为轴颈直径的2/1000,但最大不得小于0.10毫来。

d、轴瓦两侧间隙各为0.10~0.15毫米(较大数值,适用于较大轴颈)塞尺塞进长度应为轴颈直径的四分之一。

e、轴瓦紧力为0.03~0.05毫米。

f、推力间隙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齿轮式主油泵检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检修后按规定进行验收:

1)齿轮及轴颈不应有裂纹、损伤、毛刺和腐蚀。

2)泵盖及泵壳端的润滑油槽通路,轴承的润滑油通路以及齿轮的中心油孔均应通畅。

3)齿牙应沿全长接触,接触宽度应不小于齿高的一半。

4)齿轮油泵的各部间隙均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制造厂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a、泵盖与齿轮端部间的轴间间隙(两端的总间隙)为0.10~0.25毫米,此项间隙允许用装于泵盖及外壳端部之间的垫片厚度调整。

b、外壳与齿轮之间每侧的幅向间隙应不小于油泵轴承的间隙,正常间隙值为0.10~0.25毫米。

c、齿侧间隙为0.15~0.50即毫米。

d、轴瓦间隙约为轴颈直径2/1000,但不得小于0.10毫米。

e、靠背轮中心偏差在圆周及端面应不大于0.15毫米。

十七、汽门及自动主汽门检修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并按规定对其验收

1)汽门弹簧应无裂纹、歪扭,拆卸和装配弹簧时必须用长的压簧螺栓。

2)汽室疏水孔应畅通。

3)汽室前的蒸汽过滤网应与蒸汽室间留有膨胀间隙,一般要求如下:

周围每侧辐向间隙1.0~1.5毫米

端面轴向间隙1.5~2.0毫米

4)汽门门盖与汽室接合面用着色法检查每平方厘米接1~2点。

接触面积应达75%以上,且均分布或在一周内连续接触一定宽度,无间断痕迹,不合格时应进行修刮及水平试验。

5)门座用浸油法或水压试验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