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7350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x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1、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4、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两条:

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进行的。

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吸取文言文的精华;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等几块园地,关于文言文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观点和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具体、系统的阐述与论著。

文言文教学改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将文言文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却很少有研究者涉及。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观点

(一)基本思路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

本研究课题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求,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

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隔阂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1)导入: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

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

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3)理解: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

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

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

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3、提高学生文言能力的研究

通过构建文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改变条块分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文言作品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理解、鉴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深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

课堂学习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课外阅读整部作品,课堂学习某作者的某篇作品,进而课外阅读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主要观点和目的

1、通过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深刻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3、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古人的文化底缊,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古文的“知、情、意、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品质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4、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弘扬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新的人文教育,达到“以先进的文化的教育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创新的目的。

5、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古文化的经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学生的思想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定的爱国热情,使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东方大地上闪烁永久的绚丽光彩。

(三)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

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

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

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

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

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

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

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

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

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四)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将参考国内文言文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归纳分析。

2、问卷调查法。

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

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

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法:

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5、经验总结法:

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七年级

(1)、

(2))班为实验班。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白西婷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梁秋盈:

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班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赵孝杰:

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班的教学;

白丽婷:

责参考资料的收集及实验班的教学、解决现代信息技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本课题自2013年03月——2013年12月结题。

2、本课题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每学期结束前检测实施效果,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3、本课题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3.03――2013.04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③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013.04――2013.11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②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③定期研讨、交流;④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3.11――2013.12①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②总结成果,申报课题结题。

七、实验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2、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课例等;3、学生作品、展示课等

(二)结果预测:

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