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236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docx

Y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24

2020Y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检测

一、基础·运用(12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题。

(10分)

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chóu()、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②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cǎi()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甲】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③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shè()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乙】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liàn()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④【丙】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给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写出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处世(chù)长才(zhǎng)统愁文采B.咀嚼(zǔ)滞碍(zhì)提练涉猎

C.处世(chǔ)长才(cháng)统筹文彩D.咀嚼(jǔ)滞碍(zhì)提炼涉猎

(2)下列对于“怡”和“贯”的笔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怡”的第一笔是点;“贯”的第三笔是横。

B.“怡”的第一笔是竖;“贯”的第一笔是竖折。

C.“怡”的第三笔是竖;“贯”的第三笔是竖。

D.“怡”的第三笔是点;“贯”的第一笔是竖折。

(3)根据文意,将下面句子填入第④段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如不善求同②如智力不集中③如不能辨异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4)下面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句把人天生的才干比作花草,需要修剪,而读书能教给人修剪的方法,强调读书对人增长才干所起的重要作用。

B.乙句将别人代读所作的摘要比作蒸馏水,淡而无味,强调了读书不能依靠别人,需亲力亲为。

C.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点的人。

(5)下面材料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的读书经验,请概括出材料和上面文段所强调的共同观点。

(2分)

【材料】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

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

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答: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

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B.《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部小说集,回忆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默写(5分)

3.,小桥流水人家。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

7.《论语》十二章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含哲理相同的两句是:

“,。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第8-9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目中“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交代了写作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D.尾联中“乡书”“归雁”与首联遥相照应,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9.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①。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②,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③: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④。

”时岁荒民俭⑤,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⑥见,乃起自整拂⑦,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

”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⑧归罪。

寔徐譬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⑨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平心率物:

居心公平,正直的对待事物。

②晓譬曲直:

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

譬,说道理给人听。

③至乃叹曰:

甚至(有人)竟感叹地说。

④短:

批评,指责。

⑤岁:

年成。

俭:

生活艰难,贫困。

⑥阴:

暗中。

⑦整拂:

整理拂拭(衣服)。

⑧稽颡(qǐsǎng):

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⑨克:

克制。

10.下面词语中“顾”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三顾茅庐B.奋不顾身C.左顾右盼D.顾此失彼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2分)

(1)相委而去()

(2)时岁荒民俭()

1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理解:

友人失信在先,在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开后,不但不承认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且把责任推到陈太丘身上,说明他是一个不讲礼仪、不讲道理的人。

【乙】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翻译: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理解:

陈寔在发现盗贼后,担心自己的子孙也会行为不端,所以特意对子孙进行训诫,告诉他们要注意品性的修养,无意之中感化了盗贼,使之惭愧认罪。

13.【甲】文中陈元方与【乙】文中陈寔父子二人在对待别人的错误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有所不同,你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名著阅读。

(3分)

14.左图是某同学在读完《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及

《琐记》后所画的一幅人物肖像图,请你判断这幅图画的是阿长

还是衍太太?

请根据图画内容,结合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以及她们的性格特点阐述理由。

(3分)

我认为这幅图画的是:

我的理由是: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和秋相遇在莫斯科》,完成15-18题。

(11分)

和秋相遇在莫斯科

梁衡

  ①汽车在从机场往莫斯科的公路上飞驰,两边的景物忽闪而过,我突然有一种感觉:

像在他乡遇到一个故人,很熟很熟的,但又一下想不起名字。

  ②莫斯科的郊外比北京显得开阔,茸茸的衰草一直铺到天边,草地上红色的小木房,东一座西一座,漫不经心地散落着。

而天是洗过一样的,湛蓝湛蓝。

路边的白桦林被风轻拂着伸向远方,一抹冷绿中又显出些亮亮的黄叶,像画家随意点染了几笔。

天地间疏朗而又清静。

八小时前我还在北京机场的大楼里随人流拥来挤去,现在看着这异国的风光,陌生中却又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来。

我的头贴在玻璃窗上,细细地体味着,寻觅着,车子进入市区,车流如梭,行人穿着夹大衣在街上漫步,便道上的落叶在他们脚下轻轻地打着旋。

一株红衣李树从车窗前忽闪而过,红红的如一团旺火。

我心中一亮,啊,明白了,我飞了几千公里在这里追上了秋天,一下降落在它的怀抱里,今年我与秋相遇在莫斯科。

  ③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一个大教堂。

这实际是座公园,古老的建筑加上初秋的树林谐和而幽静。

合抱粗的杨树并不太密,却好大一片,深深地望不出去。

树叶黄了,风一吹飒飒地飘落下来,而地上的草却还是绿色不减,丰厚如茵。

阳光斜射进来,被切割成丝丝缕缕,切成一幅壮美迷离的奇景。

我一头钻进树林,喊道:

“快给我照一张,要这树,这草,这光。

”要不是顾及客人的身份,我真想就地躺成一个大字,去一试大地的温柔与空气的清凉。

林间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地走着,与树林、草坪、秋色融在了一起。

说是公园可无论如何也没有我在国内香山脚下或颐和园廊上看到的那种熙熙攘攘,好静啊,人们一个两个,在自自然然地来去。

我对着大树,我仰望天空,在品着秋,秋是什么呢?

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空中撒了一把显影剂,于是天高了,云淡了,繁叶抖落了,树干清瘦了,空气清亮了,空间开阔了。

热闹的夏就这样显像为沉静的秋。

④最使我深得秋味的是基辅的一次聚会。

那天苏中友好协会基辅分会邀我们去座谈。

基辅本有“栗树之城”之称,协会的小楼更是埋在栗树深处,十分幽静。

座谈结束后主人特为中国客人准备了两个小节目。

房角原有一架钢琴。

这时走上来两位男女歌唱家,他们深情地唱了一支《人生相会只有一次》。

这歌声琴声贴着天花板、擦着墙,在身前身后低回慢转,我们沐浴在一个乐声的温泉之中。

我想起一个成语,说风景好时曰“秀色可餐”,现在我们就正餐着一曲妙乐,这是何等精神享受呵。

我这样想着,猛一抬头看到厚厚的橡木窗户外那参天的栗树,和栗树枝后依稀可见的楼房。

街上的汽车正一辆辆地疾穿而过,却没有一点声音,像鱼儿在水里游。

我耳听美妙的音乐,眼看无声的车流,久久地凝视那黄绿相间的栗树枝叶,顿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境界。

动与静是这样巧妙地结合,这是秋给予的吗?

秋真是一个过滤器,她滤掉了夏天的蝉鸣蛙鼓,还要滤掉这尘世的烦恼与躁动。

⑤聚会结束后,我步行回旅馆。

涅瓦河顺着街道,傍着宫墙,从市中心静静地流过。

白浪轻轻地拍打着两岸黑色的石条,碧水倒映着远处金顶的教堂。

我边走,边眺望这水濛濛、波闪闪的河面。

河对岸是巍巍的冬宫,河面上是那艘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当年这两个新旧势力的代表,现在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上,都成了供人凭吊的文物。

秋风送来河面上的雾气,湿润润的。

在这里,或者说在这里的秋景中,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过滤了的季节,而且是一个过滤了的世纪。

(选自粱衡散文集《追寻遥远的美丽》,有删改)

15.将第②段中与第①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一句抄写在下面。

(2分)

16.作者与秋相遇在莫斯科,他参观了大教堂,与友人相聚在“栗树之城基辅”,感受到了莫斯科的秋具有、的特点。

(2分)

17.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其妙处。

(4分)

(1)秋是什么呢?

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空中撒了一把显影剂,于是天高了,云淡了,繁叶抖落了,树干清瘦了,空气清亮了,空间开阔了。

热闹的夏就这样显像为沉静的秋。

(2)这歌声琴声贴着天花板、擦着墙,在身前身后低回慢转,我们沐浴在一个乐声的温泉之中。

18.文章结尾句“在这里,或者说在这里的秋景中,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过滤了的季节,而且是一个过滤了的世纪”应怎样理解?

(3分)

(二)阅读《老汪栗子》,完成19-22题。

(15分)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

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

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

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

他打了个比方:

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

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

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

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

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甲(挤掰),栗壳就开了。

老汪得意地搓搓手:

“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

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

“名角来了,听戏一天。

”或者是:

“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

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

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乙(迈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

老汪说:

“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

”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

“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有自己的原则,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

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9.联系上下文,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

甲:

乙:

20.阅读文章②-⑥段,完成下面表格。

(5分)

事件

心理活动

性格特点

保持栗子本色,不放过坏栗

不给栗子开口却照样炒制出梅花裂、丁香裂香栗

保持栗子香甜粉糯的口感

不能因为买卖而舍弃自己的爱好;

保证栗子的质量,帮助留守老人和儿童

21.圈点批注是阅读文章需养成的良好习惯,圈画出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批注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我们理解文章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下面是文章第②段,请圈画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或句,并写出阅读感受。

(4分)

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

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

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阅读感受:

22.文章开头写老汪的炒栗店比别人晚开张20天,结尾写老汪在帮扶山里孩子时悄悄把钱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你怎样看老汪的这种做事风格?

请结合文章内容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五、写作(4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升入中学,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不少同学都有过不安和恐惧。

这时,是敏锐细致的父母引导了你,还是和蔼可亲的老师帮助了你,亦或是活泼可爱的同学温暖了你?

请以“你如阳光温暖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一、基础·运用(12分)

1.

(1)D

(2)C(3)B(4)C

评分标准:

(1)-(4)题每小题2分。

(5)要(依据书价值的大小)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或者读书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2.C(2分)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默写(5分)

3.枯藤老树昏鸦4.闻道龙标过五溪5.博学而笃志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评分标准:

3-5题每空1分,6、7题每空0.5分,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二)古诗词阅读(4分)

8.D(2分)

9.示例:

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分),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

(共2分,能够选取一个角度,赏析恰当即可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10.C(2分)11.

(1)舍弃

(2)当时(共2分,每小题1分)

12.甲(2分)

13.示例:

我认为陈寔的做法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

首先,他在发现盗贼后,并没有直接命人将盗贼抓住,而是借训诫子孙的方式训诫盗贼,使他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其次,他承认梁上君子不是恶人,只要克制自己,就能改正错误,还能够换位思考,认为他的偷盗是因为贫困所致,使得盗贼被感动;最后,他还赠送二匹绢给盗贼,帮助他度过困难。

这种尊重、宽容与爱心,最终彻底感化了盗贼,使他彻底改邪归正。

(共4分,能够针对陈元方或陈寔的做法加以分析2分,指出其做法及其所达到的效果2分,言之成理即可)

附【乙】文翻译: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甚至有人感叹说:

“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获,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

“人要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小偷十分惊慌,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

“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三、名著阅读。

14.示例1:

我认为这幅肖像画中的人物是阿长,因为画中的人物举起右手食指,在一边晃手指一边说着什么,这与《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在与人切切察察时的动作相符合,表现她了爱传闲话的性格特点,所以我认为图画中的人物时阿长。

示例2:

我认为这幅肖像画中的人物是衍太太,因为画中的人物举起右手食指,口中吐沫横飞,明显是在和别人说着什么,这与《琐记》中衍太太在教唆鲁迅偷家里钱而没有成功后便传流言污蔑鲁迅的做法相符合,表现力衍太太心术不正的性格特点。

(共3分,结合图画内容1分,人物所做事件1分,性格特点1分)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

15.我心中一亮,啊,明白了,我飞了几千公里在这里追上了秋天,一下降落在它的怀抱里,今年我与秋相遇在莫斯科。

(2分)

16.沉静动静结合(共2分,每空1分)

17.示例1:

这句话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2分)作者把秋比作显影剂,写出了秋天到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沉静开阔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莫斯科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分)(共4分,修辞方法判断2分,秋天特点1分,作者情感1分)

示例2:

本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作者把歌声、琴声拟人化,运用一系列动词“贴”“擦”“低回慢转”,并将这种感受比作沐浴在温泉中。

(2分)写出了歌声、琴声萦绕室内、令人陶醉的特点,(1分)写出了作者沉浸在这美的享受中,由衷赞美的思想感情。

(1分)

18.要点:

作者漫步在涅瓦河畔,不仅感受到了莫斯科秋天的沉静,而且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

(共3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二)

19.甲:

挤乙:

趟(2分,每空1分)

20.①绝不欺骗顾客,不能砸了招牌②朴实善良、技艺娴熟③朴实、做事精益求精

④时常闭店听戏,亲自进山收栗⑤热爱生活、朴实善良(共5分,每空1分)

21.示例:

“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老汪店里的栗子比作山间老农的脸,写出了老汪保持栗子本色,不以好看的外表吸引顾客的独特之处,(1分)突出了老汪的朴实。

(1分)

(共4分,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词或句1分,阅读感受3分)

22.示例:

我认为老汪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他比别人晚开店,是在等栗子完全成熟,是为了不坏了自己的招牌,在经济诱惑面前能够有这份执着和坚守,让我看到了老汪身上那种真诚和朴实,我很敬佩老汪。

(共4分,结合文章内核或结合现实生活2分,谈出自己对老汪的认识2分)

五、写作(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