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82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

专题15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213分)

1.(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世界以痛吻我(张丽钧)

①“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这凝重的诗句,是泰戈尔的。

②一个学生发来短信,说她被至爱的人辜负得很惨,她写道:

“我恨他,因为他让我恨了这世界!

”我忙把泰戈尔的这两句诗发给她,并解释说,如果我们以痛报痛、以恨报恨,甚至无休止地复制、扩大那痛与恨,那我们可就蚀本了。

她痛苦不堪地回复我说:

“可是老师,我真的无歌可唱啊!

③是啊,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我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舐得体无完肤了,连同我的喉咙——那歌声的通道——也即将被舔舐得焦糊了啊!

这时候,你却要我“回报以歌”,我哪里有歌可唱?

④回望来路,我不也有过许多“无歌可唱”的时刻吗?

我曾经是个不会消化痛苦的人,简直就是个痛苦的“放大器”。

那一年,生活给了我一滴海水,我却以为整个海洋都被打翻了,于是,我的世界也被打翻了,我浑身颤栗,却哭不出来,仿佛是泪已让恨烘干;后来,生活又给了我一瓢海水,我哭了,却没有生出整个海洋被打翻的错觉;再后来,生活兜头泼过来一盆海水,我打了个寒战,转而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盆海水,再凶狂,也淹没不了岸;终于有一天,生活打翻了海洋给我看,我悲苦地承受着,却没有忘了从这悲苦中抬起头来,对惦念我的人说:

“我没事儿,真的……”

⑤任何人,都不可能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

“痛吻”,是生活强行赠予我们的一件狰狞礼物,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只是,当我站在今天的风中,回忆起那一滴被我解读成海洋的海水的时候,禁不住发出了哼笑。

好为当年那个浑身颤栗的自己难为情啊!

如果可能,真想将自己送回岁月深处,让自己怡然倚在那个“一滴海水”事件上洒脱地唱上几首歌。

⑥从不消化痛苦到消化痛苦,这一个比一个更深的悲戚足迹,记录了一个人真正长大的过程。

⑦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说这话的人是个被上帝亲吻过歌喉的伟大歌者。

他以自己的灵魂歌唱。

而拙于歌唱的我们,愿不愿意活在自己如歌的心情之中呢——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学会将那个精神的自我送到一个更高的楼台上,去俯瞰今天那个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快的音符里住着主宰明天的神;试着教自己说:

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够改变的,拿出胸怀去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

⑧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我们甚至还可以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啊!

永记那年夏天,我和妹妹外出遇到冰雹,我们慌忙学着别人的样子脱掉外衣,却不约而同地去对方头上遮挡……世界“痛吻”着太多的人,当你想到分担别人的痛苦的时候,你自己的痛苦就会神奇地减淡。

⑨盼着自己能够说: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1)

选文开头引用泰戈尔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2)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3)

第⑧段“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中“这两者”指的是什么?

(4)

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它阐述了什么道理。

(5)

“要我回报以歌”与“我要回报以歌”,只是两个字位置的变动,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20分)(2018九上·江都月考)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

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

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

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

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

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

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

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

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

”爷爷示范给我看。

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

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

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

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

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

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

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

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

庄稼慢慢地直起腰。

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

“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①“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4)比较本文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和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链接材料】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3.(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

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

羡慕死诗人呀!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贮蓄        ②空灵

(2)

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

(3)

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

(4)

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

(5)

赏析下列句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6)

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

”有什么不好?

4.(24分)(2017九上·孝感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灵里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

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

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

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

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

“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

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

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

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

“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

“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

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

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

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

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

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⑾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

“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⑿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

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⒀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

“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

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⒁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⒂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张西武/文,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1期)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开在心灵里的荞麦花”含义的理解.

(2)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天气酷热,在地里劳作,“我”心烦意乱→种完荞麦,母亲劝“我”复读,“我”①________→月光之下,看到母亲劳作,“我”②________→重返校园,实现梦想,“我”③________

(3)语言品味

①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

“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品析划线词语)

②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5)文中高考落榜的“我”“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鼓励”,如果你是文中“我”的朋友,请你在给他安慰鼓励时,从以下四句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句名句引用在你的劝说中。

①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例外的惭愧

张晓风

①有一件事,我十分惭愧,那就是:

我经常都不惭愧。

②唉,这句话说得那么吊诡,简直就像政客。

听来我好像“惭愧于我的不惭愧”,却更像“并不惭愧于我的不惭愧”。

③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逸兴遄飞,一边诚心诚意的赞道:

“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④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

“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

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

你说说罢了,你干吗说这种话?

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⑤我当下嗫嗫嚅嚅:

“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

我其实并不打算来惭愧的,更不打算来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⑥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整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⑦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

⑧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纽西兰旅游,住在朋友家里。

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纽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

心里想,如此挥汗的溽暑,带着冬衣出门实在太奇怪了,管他的,等到了纽西兰冷得受不了,再去借朋友的衣服来穿吧!

⑨及至到了纽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心里立刻想去买衣服。

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过公路(纽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⑩“停车,停车,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⑪“教堂怎么了?

⑫“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⑬“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⑭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

⑮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家里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

忽然,我看到了一件仿羽绒的美丽外套。

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二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只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⑯“对,我知道。

”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⑰“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⑱“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

而且,教堂需要钱!

⑲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败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

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⑳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

想起那清啜瘦小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越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

不管我能活几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

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约敛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

      

(选自《读者》)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

阅读全文,说说①—⑥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经常都不惭愧”。

(3)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她穿一件非常黯败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

②想起那清啜瘦小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越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

(4)

文章题目为“例外的惭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以及读了本文后,你对“惭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6.(20分)(2017八下·扬州月考)阅读《将别离推远,再推远》完成小题。

将离别推远,再推远

王春鸣

①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了,我从睡梦中惊醒,脸上热泪滚滚。

我想念父亲了,不知道他是否在离我几十里的老屋,安然地睡着。

②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

“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

”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

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

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疼,从来看不见他身上有病。

养育我们长大的这几十年,他就像个太阳一样在无数的日子里穿梭来穿梭去,教书、挣钱、奔波……浑然圆满,活力四射。

③可是,冬天刚来的时候,我回家去看他和妈妈,大清早在橘树下面,我捶了他一拳:

爸爸,你为什么不站站直?

弓着腰像个老头儿似的?

他揉了一下腰,回答我:

我每天要到上午十点之后才能渐渐站直,腰椎不行了。

④我装作去追一条狗,迅速地离开他。

离开我弯弯的父亲。

然后,隔了一条田垄又一条河,我远远地,远远地看着我的父亲,弯弯的父亲。

⑤我不想描述他的样子给任何人听,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

我也不想问他,他的腰是何时开始这样的。

问什么,难道问了之后,从前那些我没有在意的弯腰弓背的早晨就不存在了?

我经常回去看他,那些下午与黄昏,他将电瓶车开得呼呼生风。

他有时候说他血压高,半夜小便困难,我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觉得那都是人家父亲的病,关他什么事。

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

他常常粗暴地反击我:

我不吃怎么办啊,我已经七十啦!

你看好了,我一死你妈还能活几天!

⑥这些话真没意思。

我不和他吵了。

⑦父亲也来追那条狗了,狗早不见了,我看着河里面他的倒影,风和流水将那块走动的影子,割得破碎和流畅。

蓝天和白云,深不可测地经过父亲水中的身影。

我忽然很想念弟弟,如果他此时在,我真想抱着他大哭一场,告诉他,我们的父亲老了。

我把眼泪和鼻涕擦在身边的竹竿上,退到林子深处。

再早几天,我的五爷爷,比父亲大十岁的他的小叔,忽然在睡梦中去世了。

那时我刚刚接到五爷爷要过八十岁生日的邀约,没有人相信他就这样离开了,妈妈说她一闭眼,还看见他活生生地站在窗子外面喊,“胜玉,你开一下门来,我给你带了几个庙里的馒头。

”但是,他就躺在那里了,任凭我的表姑们如何哭喊,一动不动。

穿着孝衣的父亲那几天没有任何表情,他有时候走到他的小叔灵前,看一看,不流泪,也不说话。

那时我就隐约觉得父亲有点老了,他不动声色的背后藏着某种不舍与畏惧。

与我感情很好的小表姑一直在哭,她的手一直掐到我的骨头里,在哀恸中用叙事的方式回忆着五爷爷生前的种种好,和她们作为子女的不知觉。

最让我心疼的是她说她以为他们之间还有很多时间的,忽然就没有了,忽然就没有了呀你知道吗?

⑧我的弟媳妇是不善言辞的,她回家以后,每天把爸爸妈妈房间里打扫得干净得不能再干净。

有一回爸爸高兴地说,窗玻璃真干净,干净得像没有一样!

弟媳妇忽然就扔了抹布哭起来。

看着五爷爷安详的模样,其实我们都知道,死亡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离别。

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暗暗害怕,这些都说明,爸爸妈妈真的老了,离别的日子,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了,而更可怕的是父母自己也意识到了。

父亲他买回来给我们吃的鱼更大,他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了。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情,自孩子幼年而始,经历了一长段的麻木期之后,又在他们晚年,被召唤出来,它岌岌可危摧枯拉朽,炽热如地火却又隐忍不发。

⑨那么,那些充斥着报纸和电视的保健品广告,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感激它们,使我曾经浑然圆满如太阳的父亲,在晚年放下一切雄心和梦想,一切奔波与劳碌,尘埃落定地,做着唯一一个梦——健康的梦。

一个孤独的人,是可以通达和超脱的,但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总要未雨绸缪,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推远一点。

⑩我耐心地等待十点钟的到来,一切如表象般圆满……

(1)

文中⑦⑧两小节三次提到“父亲老了”,请概括空缺处“我”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体会其中不同的情感。

文中句子

具体情境

作者的情感

我们的父亲老了

________

________

隐约觉得父亲有点老了

________

表达了我的伤感和对父亲的理解

爸爸妈妈真老了

父亲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了

________

(2)

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说说第②小节的作用。

(3)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将离别推远,再推远”的理解。

(4)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情,自孩子幼年开始,经历了一长段的麻木期之后,又在他们晚年,被召唤出来……”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的麻木期,看了文章之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慨,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麻木期?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100字左右)

7.(24分)(2017八上·重庆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

①有人说,历史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是夏娃的苹果,一个是牛顿的苹果,还有一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

②乔布斯的这个“苹果”,在计算机行业中几起几落,如今又杀进了通讯领域。

自从2010年市值超过微软以后,2011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销售额达到了123亿美元,大大超过了长期领先手机行业的诺基亚(94亿美元),跃身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

最近又爆出,苹果的现金储备超过70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诺基亚、RIM、HTC和摩托罗拉移动这四家竞争对手市值的总和。

除三星外,苹果可以用现金收购其他任何一家手机厂商。

就一家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③在传统计算机领域,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至今仍是一些发烧友和专业图形工作者的宠儿,充其量也还是一个“小众产品”,而其在手机市场的表现,就大不相同。

④早在2007年,苹果就把自己的名字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表明了进军手机领域的信心。

虽然苹果手机的总市场份额还不及诺基亚,但它已经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