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0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容Word下载.docx

因此,我院大量培养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检测、销售等高等技术的应用性人才,以符合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汽车售后维修、检测等服务业发展的急迫要求。

(二)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原机动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于1999年设立,经过八年来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已具有齐备的实训、实习基地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仪器,办学实力雄厚。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确定为承担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高职院校;

2003年8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我院列为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5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依托,延伸开发了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电子技术方向,已基本形成了围绕汽车后市场的专业群。

经过跨越式发展,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已走在了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前列。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紧缺。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招生形势良好,本专业现有在校生680名,与汽车维修技术相关的专业在校生653名。

本专业根据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明确专业定位,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培养体系,确保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专业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1.专业培养目标明确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成为可服务于汽车后市场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2.师资队伍较强

有一支年富力强、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团队。

本专业共有教师41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2名;

青年教师8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具有高级技师4名,技师14名,高级工9名;

“双师型”教师31人,双师比例为75.6%。

3.为社会服务突出

紧紧围绕中原地区汽修人才的需求和企业技术服务的要求,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

几年来累计为河南诚信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河南豫中丰田公司等20余家企业培训鉴定汽车维修、汽车驾驶人才1200多人次,承担省、厅科研项目“基于GPRS的车载信息采集及控制技术研究”、“网络系统在车身舒适系统中应用的技术研究”等10多项,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汽车实验台架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GIS/GPRS/GPS的远程车辆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等30多篇,为企业解决了丰田8A发动机活塞环磨损过快等技术问题10多项,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与郑州宇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民太安汽车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关系;

与河南理工学校、河南机电学校、河南工业学校联合举办专科班;

定向支援新疆阿克苏高级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连续三年派骨干教师前往该地区支教;

实行专向培训,为河南小汽车修理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郑州豫中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济南军区空军后勤部特种汽车修理厂的职工开设“汽车电路检修”培训班。

4.实训条件完备

拥有满足高职专业教学要求的汽车维修实训中心,该中心下设汽车技术实训、汽车驾驶培训、汽车维修三个实训基地。

汽车技术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7350平方米,下设钳工实训室、汽车拆装实训室、汽车维修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汽车电控技术实训室、汽车综合检测实训室、汽车维护实训室、汽车整形技术实训室、汽车焊接技术实训室、汽车涂装技术实训室,拥有价值约990万元的汽车实训教学设备。

拥有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供学生实习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面积50160平方米的汽车驾驶培训基地。

同时还建立了以郑州宇通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家,为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产学结合特色鲜明

我们始终坚持“校企联合,产学合作”的办学体制,使办学更贴近社会。

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的脉络和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基地建设的多元性等原则。

以产学结合为切入点,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和内容的束缚,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将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1)聘请汽车生产、维修、管理第一线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成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培养方案。

(2)密切与企业合作,聘请生产、维修、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如:

河南恒信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斌、郑州交通技师学院校长吴成立、三门峡水利局汽车大修厂高级技师罗家等来我院定期进行讲学、授课或担任专业实习教师;

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调查研究;

安排学生顶岗实践,提前就业。

(3)先后与郑州宇通汽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小汽车修理有限公司、郑州豫中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河南天泓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济南军区空军后勤特种车辆修理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中冶集团华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工作岗位。

(4)教师参与众多企业科研课题的研究,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解决了丰田8A发动机活塞环磨损过快、桑塔纳2000高速车身发抖、CA1092载货汽车半轴螺栓频繁断裂等技术问题。

6.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坚持产学合作,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设计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创建了工学结合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能力为主、需要为准”的原则,积极开展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凝练出“演—练—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合理的师资培养机制,大力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高、“双师”机构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基于学院在汽车维修领域的专业优势,广泛加强与社会相关行业的“产学”合作,学院与社会用人单位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建立良好的“产学”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先后与郑州宇通重工、民太安汽车保险公估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实施了工学结合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在毕业实习环节上,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把学生推向社会,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缩短岗位适应期,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作好准备,该专业的学生100%参与工学结合教学环节。

7.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通过推行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带动了全面的专业建设。

对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目前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五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其中专业必修课模块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划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发动机模块、底盘模块、车身模块来组织课程教学,每门课程包括了该模块内的所有构造、检测、维修、故障诊断等内容。

在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中,实践课占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

自2004年开始启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目前已完成3门院级精品课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立项审批工作。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完成了21部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其中《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8.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拓展能力及创业能力能够全面的提高,切实体现高职教育“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我系非常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专科毕业证外,还必须获得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学生获得汽车驾驶执照、焊工职业等级证书等。

通过推行“双证书”制度,我系100%的毕业生参加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近两年通过率分别为97.2%和100%,高的“双证书”通过率铸就了我系高的就业率,我系近三年实际就业率均为100%。

通过安排校内外实训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岗位。

学生参加工作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00级毕业生刘建杰在一汽——大众2004Nick-Nickel服务竞赛中获得亚军荣誉;

2002级毕业生鞠玉望在河南中植轿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05年度员工评选中获“敬业奖”荣誉称号。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施人才培养;

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培养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课程内容;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引进专家和企业优秀人才,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培训,从汽车维修工作职业活动分析入手,构建理论、实践、素质相结合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集教学、生产一体化的实训和研发中心,推动高职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重点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为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施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培养能跟踪汽车新技术发展的一专多能型汽车维修诊断高技能人才;

建设能胜任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不同就业岗位要求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进行汽车维修诊断专项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

建设专项技能的教师队伍;

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与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的的汽车实训中心;

使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成为能引领相关专业群改革与建设的品牌专业。

(三)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通过将汽车拆装、检测、维护、保养、故障诊断等职业工作过程细分为汽车维修工种的具体工作步骤,参照各步骤职业资格规范的技术要求,制定其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将原来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以汽车检测为主线的若干个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项目化训练中,建立起理论、实践、素质为一体的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以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一体化的项目式核心能力训练环节,培养课程一体化、产学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产学一体化的实训中心,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和职业素质,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和知识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领域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创建新型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广“演—练—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带动相关专业群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改革,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以汽车维修教育研究中心网、汽车驾驶培训考核基地、产学合作联合体、科研合作联合体、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基地、汽车维修基地等项目建设构筑汽车维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大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

为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招生规模在项目实施阶段将稳定在现有水平。

在现有招生省份的基础上,增加西部省份的招生规模,加大为企业、下岗工人及失地农民工的培训数量。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设目标

以符合汽车后市场汽车维修技术岗位的职业要求为目标,针对河南省汽车后市场基础弱、起步晚、发展速度快、轿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奇缺的特点,坚持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基本理念,通过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建设内容

创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我们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汽车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坚持工学结合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要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作为专项教研课题来开展研究,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带头和骨干教师参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

考察研究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和方式,考察研究如何在汽车专业职业教育中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了解汽车最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吸收汽车修理行业技术培训的新方法、新理念和新技术。

考察了解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先进经验;

通过对本省主要汽车维修企业的调研,掌握社会和行业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考察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当前汽车行业人才的需求及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为目标,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方法与我国汽车行业和我院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方案。

新的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遵循职业技能的培养规律,教学中突出职业要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探索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探索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创造条件,减少经济负担,使边远地区的贫困学生都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将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引进学院的学生管理体系,以校园网为搭载平台,通过制定符合职业要求的管理章程和评价标准,从严治学,规范管理,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完善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在原有的12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在河南省范围内选择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建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制订完善的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方案和制度,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接收学生到企业参加汽车维护、汽车总成维修、汽车故障检测诊断等工作的顶岗实习。

使学生下企业实习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有考核;

在课程体系中开发出部分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相关的课程,将其放在下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企业组织进行教学,实现边工作,边学习,实现以工作促进学习;

要将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考核成绩纳入校内成绩考核的范围。

至2010年,有合作关系的、能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要增加到20个。

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继续做好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民太安汽车保险公估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细化和完善宇通、民太安汽车保险公估有限公司订单培养计划,使订单式培养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建立用人单位对订单培养学生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订单式培养水平。

在此基础上,增加订单培养的企业数量,经过3年努力,到2010年使订单培养的合作企业达到4个,每年订单培养学生数达到120人以上。

进一步深化双证书认证体系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中的汽车修理工职业标准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予以体现,建立多证书认证体系。

提高学生获取证书的级别,鼓励学生毕业前考取机动车驾驶证书。

表4-2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项目分年度建设进度表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负责人

目标:

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要点: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开发研究”课题完成立项及调研报告;

2.制定完成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2008年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课程体系;

3.“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完成立项和调研报告,制定完成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并开始试行;

4.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达55%;

5.毕业生中级以上“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100%;

其中高级“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14%以上;

6.每年订单式培养学生数达到70人以上。

创新与实施“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开发研究”课题完成项目结题;

2.修订完善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课程体系;

3.“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完成结题报告,修订完善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并正式运行;

4.建立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开发完成实训包,确定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5.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达60%;

6.毕业生中级以上“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100%;

其中高级“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到16%以上;

7.每年订单式培养学生数达到90人以上。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达60%;

2.毕业生中级以上“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100%;

其中高级“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30%以上;

3.每年订单式培养学生数达到120人以上;

4.推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

胡勇

吉武俊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本项目的实施将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出发点,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按照“根据职业活动设课”的原则,将金工实习与汽车认识实训、汽车材料认识实训等课程整合为汽车基础实训;

将发动机拆装、发动机部件检修、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检测整合为发动机维修技术;

将底盘拆装、底盘部件检修、底盘故障诊断与检测整合为底盘维修技术;

将汽车基础电器实训、汽车电路故障诊断整合为汽车电器维修技术;

加强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开发与实际生产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案例,设置体现职业活动的实训项目。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对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综合实训等课程进行改革,课程将主要在企业或职业现场进行,并聘请行业专家授课和指导。

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上述课程编写突出职业特点的配套教材和课件,其中部分课程建设成果将在汽车后市场专业群中推广使用。

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构造与维修技术”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为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要细化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健全教学信息收集、反馈与调控工作管理制度。

对课程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

建设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

(1)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建设

以汽车后市场职业活动工作流程为出发点,开发体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项目化技能训练内容,项目内容与实训中心承揽的生产任务相结合。

形成理论、实践、教学与生产一体化的课程,并在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带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建设。

表4-25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建设项目分年度建设进度表

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形成3门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课程的基本框架,完成3门实训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论证。

1.完成《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的开发论证;

2.完成《汽车底盘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的开发论证;

3.完成《汽车车身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的开发论证;

4.生产性实训课程开发有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

完成3门实训课程、15个以上实训项目的开发,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

1.完成5个以上《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制作;

2.完成5个以上《汽车底盘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制作;

3.完成5个以上《汽车车身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制作。

完成3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课程所有实训项目的开发,在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实施生产性实训、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上有所创新。

1.完成10个以上《汽车发动机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制作;

2.完成10个以上《汽车底盘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制作;

3.完成10个以上《汽车车身检修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训教材编写、实训包开发和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制作。

郭清华

吴成立

(2)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建设

确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经过3年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

(3)相关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