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138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docx

高效课堂教学方案修改2

五莲县第一中学

“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也是一所学校履行教育责任最重要的立足点。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人们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近年来,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但大幅度提高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能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思想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不准或有偏差,新教材老教法;教学设计和手法简单;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不能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突破,不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本和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当堂检测与反馈矫正在课堂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讲练分离”,教案与检测不相融合;课堂上没有实现教学内容的当堂训练、跟踪检测、反馈矫正连环跟进,忽视及时反馈矫正措施的有效落实;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利用电教和其他教学资源,课堂容量小,效率低;过多布置作业占用学生自主时间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诸如此类,尚有许多。

为进一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决定本年度乃至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把高效课堂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其目的就是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这个主阵地,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优质人力资源。

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模式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优生优培”的教育理念,以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工作的原则,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突出”: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体验,突出师生互动。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优化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为形成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二、“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亦就是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

首先,“高效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即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发展。

其次,“高效课堂教学”重在“高效”,即学生在有效课堂中要获得发展。

因为如果课堂教学是无效或低效的,也可以说这堂课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

第三,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因而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显然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实质是在打造高效教学,这种高效教学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成果丰,感觉美。

第四,高效课堂是师生心情愉悦的课堂。

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认真的课堂。

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教学目标最为明确的课堂。

第五,高效课堂在强调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教学方式也是最优化,如果方式不优,效率未必会最大。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1、高效课堂教学有六个特征:

、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2、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是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的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3、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点: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三维目标”。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其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同学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使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高。

4、高效课堂的共生优化发展包括两个层面:

(1)学生发展的高效。

(2)教师发展的高效。

师生的共同发展才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要充分认识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加强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形成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共同体,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凝聚力战斗力强的教师团队,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标

三、“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模式的结构与流程

(一)“三段”结构与流程

1、“三段”的内涵:

课前精备——课中高效——课后反思

2、“三段”的流程:

课前精备:

(1)各学科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把准新课改精神,掌握学科教学思想,体悟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教学放在学科意义与思想的长河中。

在教师的高屋建瓴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每个模块、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每个小步骤在学科思想中的位置,在学科主要领域中的意义,课堂教学活动中让那些应该为学生所吮吸的学科思想和意义充分涌动,撞击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使教与学都成为快乐的事情。

(2)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教情,改变课堂教学手法单一、手段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等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手段要体现六化—问题化、情景化、过程化、人文化、教育化、现代化。

A.问题化。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疑问”能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要传授的知识点变成问题,巧妙设疑、质疑,设置障碍和悬念(包括课堂上用的练习题)。

引导学生释疑、解疑,克服障碍,解决悬念。

B.情景化。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

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典型的知识背景材料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教师进行分析推演,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C.过程化。

教师要运用分析、归纳法,深入浅出,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知识的发展过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层次思考,自己归纳出结论,进而使学生逐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D.人文化。

教师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认知规律,一切教学活动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情感、愿望、兴趣等。

创建营造活跃和谐、愉悦安全、平等合作、多边互动的课堂气氛。

E.教育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手段,渗透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F.现代化。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应用,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3)强化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各学科要认真落实《五莲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扎实搞好各项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目标,有主讲人,研究要可操作、具体化、问题化、情景化、有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要选择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教研室为单位等不同层面的研究。

以教师个人为主体的“自主研究”,要及时反思、追踪、记录教学中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理性思考。

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的“课例研究”,针对主讲人设计和提出的问题或典型课例进行专项研究,并合作完成教学设计,授课听课结束后,再集体反思,交流得失,个人再进行深加工,到课堂进行授课。

各学科合理、灵活、高效编制利用好课堂教学导学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课中高效:

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突出”: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体验,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讲堂”为“学堂”,每节课原则上教师讲的时间不要超过25分钟。

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导读、导学、导说、导思和导行上下功夫,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生生互动,在自主、合作、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与个性特点,在教学互动中“有的放矢”。

同时教师要善于激趣、设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深层次思考,进入“乐学”的境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3)重视学生的尝试、实践、探究。

避免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给学生留足思维和训练的时空,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实践、探究,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探究学科深层次的问题。

(4)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要落实分层施教的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和个性差异落实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原则,培养尖子生、提高边缘生、转化困难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课后反思: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

”这是新的课程积极倡导的理念。

通过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教师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课后反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情景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景设计进行回顾总结,考虑所设计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节课的情景设计,并及时修正教学案。

二思“上课效果”:

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上课的表情、上课的反应、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练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上“课后反思”栏内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三思“教学策略”:

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引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教法上有何新招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思“精彩片断”:

侧重于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亮点。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如:

哪个教学程序安排的富有科学性,哪个问题的提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即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

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

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并以案例分析的技术,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阐述。

五思“评价体系”:

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六思“疏漏之处”:

俗话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

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完美。

七思“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对个别问题的解答方法新颖独特,老师也想不到。

下课后我们应该把这种方法记载下来,并与老师们交流。

这种源于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

八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训练,是一节课主要内容的浓缩,渗透了教师的学识、智慧和审美情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可以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学生通过观察和回顾,对本节课的结构就有了整体的把握,从而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好的梳理。

所以,教师也应该把课堂教学中精美的板书设计记录下来,在复习及以后的教学中借以运用。

总之,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定位准确,思考深入。

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这样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只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我们就能真正成长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成长为一名名师!

(二)“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五步——目标定位-情景创设-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

1、目标定位

(1)分类:

预设性目标生成性目标

(2)依据:

三维目标课程目标学情教情其它教学资源

(3)地位:

准确的课堂目标定位和确立规范和引领着课堂方向,是高效课堂达成基本前提。

2、情景创设

(1)以景(或境)激情(情感和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因素。

(2)要求课堂教学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景”可以激“情”,“情”可以生“力”。

3、学导结合

(1)学导结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学”指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是第一位的,而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2)首要的问题是要求教师“走出传统单向灌输的误区”,实现角色的转变:

第一、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

第二、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

第三、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将课堂变为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

听评课从关注学生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3)教师的导要体现以下两点理念:

第一,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将教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科整合,揭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概念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且为教育界普遍认同。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

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显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

4、探究深化

这一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知识,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应对本次课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深化点、思维的拓展点和能力的提升点进行准确定位。

即综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点在哪里,应对哪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拓展。

其次,本环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对于那些典型的、共性的或学生对它的理解“相异构想”较多的问题,教师应大胆放手给足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动脑设计探究方案、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和交流,实现对问题的认识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再次,学生是问题解决的第一主体,问题解决的程序是:

个体自主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全班展示共享——教师有效指导。

问题的解决原则:

凡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行合作讨论,凡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需要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只发生在学生需要时。

我们强调互助合作交流应预设在独立思考之后,应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

教师将问题呈现之后,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再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就是拿着自己的观点去和别人交流碰撞交织、取长补短、思辨感悟,而不是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的看客。

从而防止合作学习成为几个优等生的“包场”,更要杜绝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5、总结反思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适时地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课堂上要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上的“留白”。

即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通过课堂回顾、错题重做、满分卷等方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实现思路和方法的内化。

我们总结出了学生学习层面上两点理念:

方法不能移植,体系自己建构。

6.“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融合渗透了有效教学的五条基本原理,即:

预设原理(目标定位)、情意原理(情景创设)、活动原理(学导结合)、序进原理(探究深化)和反馈原理(总结反思)。

7.“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意义

(1)理念层面

该模式渗透了新课程的四大核心理念(预设、自主、合作、探究),有效提取了情境教学流派之“情境交融教学法”、尝试教学流派之“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

(2)操作层面

它改革课堂但不颠覆传统课堂,保留了传统课堂的精髓,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它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变传统课堂上教师单向“灌输”为“双向和多向”交流与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且会学。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得到发挥。

(3)效果层面

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已收获了许多。

我们的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已把提高效率和效益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我们的课堂上无效或低效的行为正越来越少;教师们也有了读书和修炼专业的时间,他们渐渐走出了职业倦怠,找到了职业幸福感。

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已学会了自主学习并享受着学习,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运动、去实践,阳光、微笑、自信又在学生们脸上绽放,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正逐步得到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这就是我们搞这项校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的一项重要改革,学校想借此寻觅五莲一中在素质教育中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严格管理。

人人参与,形成合力,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五莲县第一中学

2012年10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