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4577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综合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在实验室中,小敏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定量实验分析:

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_____,小敏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

(3)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2.274.4%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50g+25g﹣172.8g=2.2g;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的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第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

100g+25g=125g。

(2)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50g+25g﹣172.8g=2.2g

(4)设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

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点睛】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⑴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A.黄金饰品  B.铁锅  C.铜导线D.不锈钢刀具

⑵钢铁锈蚀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防止或减缓钢铁锈蚀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⑶“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世界湿法冶金的先驱。

试写出用铁和硫酸铜溶液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反应。

(填“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之一)

⑷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了该样品2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计算: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C制成不锈钢(Fe+CuSO4FeSO4+Cu置换13.5g

【解析】

⑴金属做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选C

⑵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有将钢铁制成不锈钢或钢铁表面洁净后,覆盖保护层,例如涂油、漆,镀锌,烤蓝工艺等)

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⑷解:

设Zn的质量为x,则

Zn+H2SO4=ZnSO4+H2↑

652

x0.2g

则样品中Cu的质量=20g-6.5g=13.5g

答:

该样品中含有13.5gCu。

3.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____________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

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_______

pH>7

__________

_______

CaCl2

 

实验反思: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

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

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_______。

(4)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若用160kgNaOH配制的溶液恰好能处理340kg铝土矿,最终得到1004kgNaAlO2溶液。

计算:

该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水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aCl2、Ca(OH)2pH=7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经过滤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呈碱性60%

【解析】

【详解】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①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是pH>7,说明是氢氧化钙剩余,因此白色固体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氢氧化钙;

②因为白色固体是氯化钙,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所以pH=7;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aCl2、Ca(OH)2

pH=7

 

(3)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共同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②加入过量的BaCl2可以除去硫酸钠杂质,NaOH可以除去氯化镁杂质,加入Na2CO3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钙杂质及过量的氯化钡试剂分别产生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

③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加入的试剂是过量,因此过滤后的滤液中除了含有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应该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再进行蒸发操作;

(4)设Al2O3的质量为x

x=204kg

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

×100%=60%

答:

(1)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60%。

故答案为:

(1)水;

(2)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aCl2、Ca(OH)2;pH=7;;(3)①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②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 ③经过滤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呈碱性,因此,还需加入适量稀盐酸,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4)60%。

4.金属是现代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1)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照明用具。

如右图所示台灯,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性,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在铁制品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能防止铁制品表面与_____接触而生锈。

(3)将锌片投入到下列盐溶液后,能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氯化镁B 氯化铜C 硝酸汞D 硝酸铝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生铁比钢的含碳量高

B 将钢针淬火后可以做钓鱼钩

C 焊锡的熔点比锡的熔点低

D 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所含的原子最多的是钠

(5)将一定量的金属

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弱)加入到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_____种。

(6)将

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则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导电Al2O3空气和水CB四Fe3O4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2)铁和水和空气接触会反应生成铁锈,在铁制品表面喷漆不仅美观,且能防止铁制品表面与空气和水接触而生锈;

(3)

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锌不能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溶液质量不改变;

B、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锌与CuCl2反应置换出单质铜,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锌片的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变大;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汞强,锌能与硝酸汞反应置换出汞,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锌片的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轻;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锌与硝酸铝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化;故填C;

(4)

A、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不符合题意;

B、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弯曲,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淬火,使硬度增大,韧性减弱,不易弯曲来制作鱼钩,符合题意;

C、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金属的熔点,焊锡的熔点比锡的熔点低,不符合题意;

D、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所含的原子最多,不符合题意;

故填B;

(5)要使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则金属M的活动性应仅强于银且M的量不足以全部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此时M和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M的硝酸盐,而硝酸锌、硝酸铜和M不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最多有硝酸锌、硝酸铜、M的硝酸盐和剩余的硝酸银四种溶质;

(6)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设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xOy,

解得x∶y=0.75=3∶4,即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

【点睛】

可先设出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利用铁的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代入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氧化物的化学式。

5.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a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取m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

C________,D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碱石灰③氯化钙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_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____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

(实验二)另取mg该药片,加入100g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

已知:

MgSO4+2NaOH=Mg(OH)2↓+Na2SO4,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

(1)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___________.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__g,则x=____g.

(2)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ba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ba③稀硫酸Al(OH)3Mg(OH)21.568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服用会产生胃穿孔Al2Mg6(OH)16CO3·4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是固体应选择:

氯化钙,碱石灰,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先将水吸收,利用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获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的顺序不能换,因为碱石灰也能将水吸收,故选③②;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故选③;

实验二:

(1)根据“MgSO4+2NaOH=Mg(OH)2↓+Na2SO4,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由图象分析,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含硫酸,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图象分析沉淀3.48g为Mg(OH)2,Al(OH)3的质量量为5.04-3.48g=1.56g;;

设:

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与硫酸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得x=4.8g;

解得y=2.4g

则x=4.8g+2.4g+0.8g=8g;其中Al(OH)3的质量是1.56克g,则x=8g;

(2)胃酸存在盐酸,该药中存在碳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使胃壁穿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以上数据,3.48gMg(OH)2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44g,原子个数为6个,Al(OH)3的质量1.56g,铝元素的质量为0.54g,原子个数为2个,故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6.中国高铁制造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田老师乘高铁外出学习,在列车上购买了一盒快餐,其中有米饭、酱牛肉、炒白菜,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快餐盒使用的是可降解塑料,这样可以减轻的环境问题是“_____”。

(2)高铁水箱中装有生活用水,在净水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

(3)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应用于高铁建设,其中合金属于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4)合金较其组分金属具有一定的优良性能。

用钒钢合金制造高铁的钢轨,主要利用其_____的性能。

【答案】蛋白质;白色污染吸附;用洗莱水冲洗厕所金属硬度大

【解析】

【分析】

(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以及节水的措施来分析;(3)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4)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

(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洗莱水冲洗厕所(或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

(3)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4)用钒钢合金制造高铁的钢轨,主要利用其硬度大的特点。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7.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在溶解固体1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C节约能源

(2)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回收得到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AC514.9g氯化钾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或蒸发过程中氯化钾溶液飞溅

【解析】

【详解】

(1)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是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如在蒸发过程中水量太多,会使蒸发时间过长,同时也能节约能源;

(2)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做催化剂,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3)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14.9g;

(4)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氯化钾固体没有完全溶解,蒸发过程中氯化钾溶液飞溅等。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

“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

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

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

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

Cu2O和Cu;猜想②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

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成立(填①或②)。

【答案】[设计方案]Zn+H2SO4==ZnSO4+H2↑;干燥

[实验探究]11:

80;1:

8

[分析交流]在D装置的后面,再连接一个D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分析交流]不影响

[提出猜想]Cu2O

[拓展探究]反应后玻璃管的质量和红色固体的总质量

[定量分析]①

【解析】

该题中水是实验的关键,故需要对水的质量从各个方面防止其它不是本实验产生水的干扰。

为了防止制取H2的过程带出水分,故要对H2进行干燥处理,H2是中性气体,故可选择浓硫酸干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需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和D一样的装置;

由于装置C中发生H2+CuO

Cu+H2O,D中的水其实是C中反应产生的水,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其实质是Cu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其实质是产生水的总质量为1.82g,故氢元素质量为1.82-1.6=0.22g,所以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0.22:

1.6=11:

80;

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不会影响水组成,原因是它的存在不产生水;本实验中测定C、D装置质量变化是关键,而C、D装置质量变化都是由于水的质量变化引起的。

解:

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

Cu2O+H2SO4=CuSO4+Cu+H2O

14464

3.6x

x="1."6g

答:

生成铜的质量为1.6g

由于1.6g<2g,故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猜想1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