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98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4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B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

C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中有氢氧化钠

 

(4)将50g稀盐酸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Cl+NaOH=NaCl+H2OH+和Na+碳酸钠和硝酸钡硝酸钠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8%

【解析】

【详解】

(1)A、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A不正确;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B不正确;

C、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选项C正确;

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6,说明酸过量,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H+和Na+

(3)①白色固体A溶于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得无色滤液,说明A中不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则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

②滤液C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显碱性,则滤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证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

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4)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8%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

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

【答案】高锰酸钾;D;降温.

【解析】

【分析】

【详解】

(1)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

(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是复合肥,故选D;

(3)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所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3.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图1,请回答: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Ⅰ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2),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小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①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__g。

②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请分析图中P点固体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管锥形瓶BCaCO3+2HCl

CaCl2+H2O+CO2↑Fb9.6g24.5KClO3、KCl、MnO2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解答解答;根据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为纯净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输液袋倒置解答;(4)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仪器Ⅰ是试管,仪器Ⅱ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固体与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或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所以不能用装置C制备氧气,故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B。

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用的装置为F。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如图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从b口排出,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火焰熄火,则收集满了。

(4)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②生成9.6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9.6g

x=24.5g

③由图像可知,P点所示固体的质量还在继续减少,即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所以P点处的物质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4.某种碳酸盐类铜矿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

已知Cu(OH)2和CuCO3受热都能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组成做了一些探究。

小组同学称取了样品17.3g,用下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1)请写出一种你所熟悉的碳酸盐类铜矿的名称_____。

(2)请写出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C装置中的现象_____。

(4)对样品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装置E增重4.4g.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

若缺少B装置,测得的a∶b的值会_____。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5)此实验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

若温度控制不当,会发现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中有少量红色物质出现。

有的同学认为这一定是生成了铜,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

【答案】孔雀石CO2+2NaOH=Na2CO3+H2O吸收水蒸气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样品变黑色2:

1偏小不同意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解析】

【详解】

(1)碳酸盐类铜矿有孔雀石、石青等。

(2)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3)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D、E装置充分吸收,C装置中最终生成氧化铜,因此样品变黑色。

(4)冷却后测得装置D增重0.9g,说明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0.9g水,装置E增重4.4g,说明碳酸铜分解生成了4.4g二氧化碳,

设样品中氢氧化铜质量为x,碳酸铜的质量为y,

解得x=4.9g,y=12.4g

根据题意,

若缺少B装置,会导致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的a:

b的值会偏小。

(5)不同意,理由是氧化亚铜也是红色固体。

5.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

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提示:

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答案】单质C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

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

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解析】

(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故选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③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

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7.3gx

,解得x=11.7g

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6.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a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取m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

C________,D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碱石灰③氯化钙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_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____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

(实验二)另取mg该药片,加入100g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

已知:

MgSO4+2NaOH=Mg(OH)2↓+Na2SO4,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

(1)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___________.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__g,则x=____g.

(2)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ba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ba③稀硫酸Al(OH)3Mg(OH)21.568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服用会产生胃穿孔Al2Mg6(OH)16CO3·4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是固体应选择:

氯化钙,碱石灰,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先将水吸收,利用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获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的顺序不能换,因为碱石灰也能将水吸收,故选③②;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故选③;

实验二:

(1)根据“MgSO4+2NaOH=Mg(OH)2↓+Na2SO4,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由图象分析,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含硫酸,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图象分析沉淀3.48g为Mg(OH)2,Al(OH)3的质量量为5.04-3.48g=1.56g;;

设:

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与硫酸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得x=4.8g;

解得y=2.4g

则x=4.8g+2.4g+0.8g=8g;其中Al(OH)3的质量是1.56克g,则x=8g;

(2)胃酸存在盐酸,该药中存在碳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使胃壁穿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以上数据,3.48gMg(OH)2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44g,原子个数为6个,Al(OH)3的质量1.56g,铝元素的质量为0.54g,原子个数为2个,故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7.人类对金属的冶炼和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1)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________。

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____。

(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2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3)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色固体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13.2g80.0%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

(1)一氧化碳易燃烧,混有杂质气体会发生爆炸,故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黑;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为

;一氧化碳有毒,易燃烧,故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设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故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点睛】

8.二氧化硫(S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少量SO2,可防止其变质,但须严格控制用量,我国《葡萄酒国家标准》中规定SO2的含量

(1)SO2作为食品添加剂须严格控制用量的原因是______。

(2)为检测某国产葡萄酒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l取100mL该葡萄酒于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H2O2溶液,将SO2完全转化成硫酸。

步骤2向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这种指示剂在pH<7的溶液中显紫色,在pH>7的溶液中显绿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测得锥形瓶中硫酸的质量为14.7mg。

①步骤2中,滴入指示剂后溶液呈_____色。

②向10g30%的H2O2溶液中加入_____g水,可稀释为10%的H2O2溶液。

③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_____

【答案】SO2有一定的毒性紫20是

【解析】

【详解】

(1)SO2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所以SO2作为食品添加剂须严格控制用量,故填SO2有一定的毒性。

(2)①由步骤1、2可知,H2O2溶液将葡萄酒中的SO2完全转化成硫酸,且指示剂在pH<7的溶液中显紫色,所以步骤2中,滴入指示剂后溶液呈紫色,故填紫。

②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10g×30%=(10g+x)×10%,x=20g,故填20。

③解:

设100mL该葡萄酒中的SO2的质量为x

64:

98=x:

14.7mg

x=9.6mg

1L该葡萄酒中的SO2的质量为9.6mg/100mL×1000mL=96mg<250mg,所以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故填是。

9.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B.10mLC.50mLD.100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58.5,AgCl-143.5)

【答案】6CB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

,x=0.117g,

×100%=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10.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曾以不同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

(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他们的化学性质都_____。

(2)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

①比较两种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其原因是_____。

②近代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A12O3)的方法冶炼铝,Al2O3分解后得到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镁铝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

一种镁铝合金Mg17All2是特殊的储氢材料,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2和A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

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