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696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综合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B.10mLC.50mLD.100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58.5,AgCl-143.5)

【答案】6CB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

,x=0.117g,

×100%=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2.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的物质除去。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_作用。

(3)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30℃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需再加入________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答案】Ca、Mg乳化CaO+H2O=Ca(OH)225冷却热饱和溶液丙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

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Ca、Mg的物质除去;故答案为Ca;Mg;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答案为

(4)①设30℃时,30g甲物质到达饱和状态需要水的质量为x,

,x=75g,75g﹣50g=25g;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①25;②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③丙。

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硫酸。

为测定该瓶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强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0g该硫酸,然后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入,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溶液的pH

所得溶液

30

pH<7

a

40

pH=7

b

45

pH>7

c

(1)a、b、c三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的是________。

(2)该瓶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写出解题过程)(H2SO4+2NaOH==Na2SO4+2H2O)

【答案】b9.8%。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溶液a的pH<7,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溶液b的pH=7,溶液呈中性,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硫酸钠;溶液c的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a、b、c三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的是b;

(2)设:

与40g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硫酸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80

X40g×10%

x=4.9g

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9.8%。

答:

该瓶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4.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____________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

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_______

pH>7

__________

_______

CaCl2

 

实验反思: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

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

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_______。

(4)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若用160kgNaOH配制的溶液恰好能处理340kg铝土矿,最终得到1004kgNaAlO2溶液。

计算:

该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水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aCl2、Ca(OH)2pH=7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经过滤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呈碱性60%

【解析】

【详解】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①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是pH>7,说明是氢氧化钙剩余,因此白色固体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和剩余的氢氧化钙;

②因为白色固体是氯化钙,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所以pH=7;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aCl2、Ca(OH)2

pH=7

 

(3)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共同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②加入过量的BaCl2可以除去硫酸钠杂质,NaOH可以除去氯化镁杂质,加入Na2CO3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钙杂质及过量的氯化钡试剂分别产生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

③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加入的试剂是过量,因此过滤后的滤液中除了含有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应该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再进行蒸发操作;

(4)设Al2O3的质量为x

x=204kg

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

×100%=60%

答:

(1)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60%。

故答案为:

(1)水;

(2)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aCl2、Ca(OH)2;pH=7;;(3)①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②除去溶液中的钙、钡离子 ③经过滤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呈碱性,因此,还需加入适量稀盐酸,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4)60%。

5.某同学为测定12g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提示:

3H2+Fe2O3

2Fe+3H2O杂质不参加反应,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请回答有关问题:

得到如下数据:

装置

B

C

反应前质量

86.3g

284.2g

反应后质量

83.9g

286.9g

 

(1)请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l%)_______

(2)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66.7%[(286.9g﹣284.2g)﹣(86.3g﹣83.9g)]:

(86.3g﹣83.9g)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C装置为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故C装置增加的重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氧化铁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生成水的质量为286.9g﹣284.2g=2.7g

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x=8g

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2)根据B装置中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即86.3g﹣83.9g,又根据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水的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就是氢元素的质量,即(286.9g﹣284.2g)﹣(86.3g﹣83.9g),故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86.9g﹣284.2g)﹣(86.3g﹣83.9g)]:

(86.3g﹣83.9g);因为物质的组成是一定的,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一定的,故即使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不变的。

6.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____。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

(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溶液变浑浊

氯化钙氯化钠氢离子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试管D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探究]

①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

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为碳酸钙,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氢离子。

[拓展延伸]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衣:

以下服装饰品中,主要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羊毛帽子B.蚕丝领带C.涤纶围巾D.橡胶手套

(2)食:

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

大米饭、红烧排骨、煎鸡蛋、豆腐汤,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糖类B.油脂C.维生素D.蛋白质

(3)住:

现代家庭中常用大理石制作厨房的灶台,若不慎将食醋(主要要成分用HAc表示)滴在灶台上,台面会失去光泽,变得粗糙。

其原因是:

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行:

电动公共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_____能

【答案】 AB  C  Ca(Ac)2+H2O+CO2↑  化学 

【解析】

【详解】

(1)A.羊毛帽子B.蚕丝领带为天然蛋白质纤维;C.涤纶围巾D.橡胶手套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AB;

(2)大米饭富含糖类、红烧排骨油脂,蛋白质、煎鸡蛋、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故缺少维生素(3)可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书写,2HAc+CaCO3=Ca(Ac)2+H2O+CO2↑(4)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有新物质生成。

8.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胶头滴管;(3)搅拌,加速溶解;

(4)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13.8%;(5)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

(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大树碱样品小于10g,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往左盘加大树碱,至天平平衡;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根据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K2CO3═CaCO3↓+2KCl

138100

x1g

解得x=1.38g,所以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38g÷10g)×100%=13.8%;(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

考查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

9.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

“蛟龙”号深潜器

“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②纳米铁粉能吸附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被吸附后的废水经沉降、过滤可去除污染物。

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生石灰b.活性炭c.纯碱

(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③t3℃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高强度涤纶b丙>乙>甲B33.3%

【解析】

【详解】

(1)①特种钢和纳米铁粉属于金属材料;高强度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具有净水作用;

(2)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丙>乙>甲;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8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8g甲物质,所以B溶液是饱和溶液;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在C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42g,是不饱和溶液;

③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甲物质,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3.3%。

10.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

(1)用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对比a、b曲线,引起a曲线压强迅速增大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

(2)将1g含镁48%的镁铝合金(不含其他元素)粉末在氧气中加热,至反应完全。

①该合金中镁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是多少?

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该合金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最多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温度盐酸的浓度0.32g1.8g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果只分析a曲线,金属单质与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压强先大后小,而对比a、b曲线,则引起a曲线压强迅速增大的因素不只有温度,应该还有盐酸的浓度,盐酸浓度高,反应速率快,反应放热就快,所以压强变化更明显,故填温度、盐酸的浓度。

(2)解:

①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1g×48%=0.48g

设该合金中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y

48:

32=0.48g:

xx=0.32g

48:

80=0.48g:

yy=0.8g

②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1g−0.48g=0.52g

设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为z

108:

204=0.52g:

zz≈1.0g

则该合金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最多是0.8g+1.0g=1.8g

答:

①该合金中镁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是0.32g;

②该合金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的质量最多是1.8g。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1.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已知: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I.打开弹簧夹,通入段时间的氮气;

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III.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III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氮肥浓硫酸(浓H2SO4)CO2+2NaOH=Na2CO3+H2O打开弹簧夹通氮气

【解析】

(1)根据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解答;根据NH3能被酸溶液吸收及浓硫酸有吸水性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3)根据必须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B、C装置且防止干扰实验解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浓H2SO4);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步骤III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氮气;(4)设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NH4HCO3

NH3↑+H2O↑+CO2↑

7944

xm2

x=

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或

%。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_____相同。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金属;S;最外层电子数;得到;Mg(OH)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锂,最外层电子为1,容易失去,属于金属,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是S;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为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外层电子排序为2、8、7,故易得到1个电子;(4)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分别为H、O、Mg故化学式是Mg(OH)2。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

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

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②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