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4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Ⅴ.考查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1.流行病学发展史

2.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1.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目前适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的定义

2.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流行病学的三个层次;

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任务;

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1.基本原理;

2.实际应用

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的种类,研究的定义及特点;

三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的区别;

3.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的种类;

第五节 流行病学特征 群体的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社会心理的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发展的特征

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1.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

罹患率;

续发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

感染率;

3.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

死亡率;

病死率;

生存率;

累积死亡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4.疾病负担指标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

2.暴发;

3.流行;

4.大流行

第三节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 年龄;

性别;

职业;

种族;

宗教;

婚姻与家庭;

流动人口;

2.地区分布 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的分布;

城乡分布;

地区聚集性;

地方性疾病

3.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趋势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第一节 概述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特点、用途。

第二节 现况研究

一、现况研究概述

1.概念

2.现况研究的目的

3.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现况研究实施的步骤

2.确定研究的对象

3.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4.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调查表编制;

调查变量的规定;

调查员

三、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

四、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第三节现况研究实例

1.研究目的和类型

2.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4.研究结论

第四节生态学研究

1.生态学研究的概念

2.生态学研究的类型

3.生态学研究的资料收集(来源)

4.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

5.生态学研究实例

第四章队列研究

1.概念 暴露;

固定队列;

动态人群

2.基本原理;

3.研究目的 

4.研究类型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1.确定研究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的定义及判定标准

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择: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3)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

4.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大小四个参数:

一般人群发病率、暴露人群发病率、显著性水平、把握度;

确定样本大小需考虑的问题:

抽样方法、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比例、失访率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随访对象;

随访方法;

随访内容;

观察终点和终止时间的确定

6.质量控制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资料整理模式

2.人时的计算 暴露人年的计算、动态人群的人年计算;

3.率的计算 累计发病率;

发病密度;

标化率、标化死亡比

4.效应的估计 相对危险度(RR);

RR的95%可信限;

率差(RD、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PAR%);

剂量反应关系

第四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

2.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

第五节 优缺点及其它实践类型 

1.优点

2.局限性

3.其他实践类型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1.基本原理

2.基本特点

3.研究类型

4.用途

1.确定研究目的

2.明确研究类型

3.确定研究对象

4.确定样本量

5.确定研究因素

6.资料收集方法

1.资料的整理

2.资料的分析描述性统计;

统计性推断: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匹配资料的分析。

指标:

比数比OR;

相对危险度RR;

归因分值

3.研究功效

第四节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 入院率偏倚;

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检出症候偏倚;

时间效应偏倚的定义及控制措施

2.信息偏倚回忆偏倚;

调查偏倚定义及控制措施

3.混杂偏倚

第五节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的比较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1.历史回顾

2.定义

3.基本特征和用途

4.主要类型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1.明确研究问题

2.确定试验现场 

3.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的主要原则:

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依从性好的人群

4.估计样本含量样本大小的确定 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干预前后结局事件的发生率;

第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

第I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

单/双侧检验;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5.随机化分组与分组隐藏简单随机分组;

分层随机分组;

整群随机分组

6.设立对照影响因素;

设立对照的方法(标准疗法对照;

安慰剂对照;

自身对照;

交叉对照)

7.盲法的应用单盲;

双盲;

三盲

8.确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

9.确定试验观察期限

10.收集资料

第三节资料整理和分析 

2.资料的分析

3.评价指标

第四节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1.主要优点

2.存在缺点

3.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研究实例

第七章 筛检

1.筛检的概念;

筛检试验的定义;

筛检的分类(整群筛检和选择性;

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

2.筛检的目的及类型诊断试验的定义;

筛检实验和诊断实验的区别

3.筛检的实施原则

第二节 筛检试验的评价

1.筛检效果评价阶段及研究方法 确定“金指标”;

选择受试对象;

估算样本量;

整理评价结果

2.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1)真实性定义;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

约登指数;

似然比;

一致率

2)可靠性定义;

影响因素

3)预测值定义;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3.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第三节筛检效果的评价

1.筛检效果评价阶段及研究方法

2.筛查项目评价内容及指标生物学效果评价:

病死率,死亡率

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用分析

3.筛查效果评价中常见的偏倚

第八章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

第一节病因的基本概念

1.病因及其与流行病学的关系

2.病因与因果关系

3.因果关系的多样性

第二节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1.传染性疾病病因的三角模型

2.病因的轮状模型

3.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

4.病因链

5.病因网

6.病因模型的比较

第三节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1.新的病因观

2.充分病因和组分病因

3.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发现和验证病因

1.发现病因的法则与方法

2.穆勒的因果关系推论法则

3.穆勒法则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五节因果关系推论

1.科学推论的一般原则

2.评价单个研究的真实性

3.综合所有证据的推论:

希尔的病因推断准则

4.综合所有证据的推论:

系统综述

5.病因推论的困难

第九章 预防策略

第一节健康、影响因素及医学模式

1.健康

2.影响健康的因素

3.医学模式

第二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1.策略与措施

2.疾病预防

3.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

第三节国内外疾病预防策略与实践

1.中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发展

2.当代全球主要健康策略

3.健康中国战略

第十章 公共卫生监测

第一节概述

1.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

2.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与应用

3.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1.疾病监测

2.症状监测

3.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4.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第三节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

1.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

2.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1.监测系统的质量评价

2.监测系统的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1.定义

2.流行概况。

第二节 传染过程

1.病原体

2.宿主

3.传染过程

第三节流行过程

1.基本环节

2.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3.影响因素

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1.预防策略

2.预防措施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

第五节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1.预防接种

2、免疫规划

3.免疫规划的效果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