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观察物体(三)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分组互动
教学手段
课件、实物演示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
导入新知
探究发现
总结学习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同学们喜欢玩积木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四块积木搭成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蛇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探索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这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
现在这里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应该怎样摆?
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谁愿意到讲台上,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智慧成果?
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基础上在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摆?
合作解决。
交流得出: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以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摆着;如果摆在后面,从正面看不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完成教材第三页练习1.2.4.5题
完成练习册中练习.
出示积木
出示教材第二页例1
教师巡视指导。
师鼓励不同摆法。
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摆法,可以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么?
有什么收获?
动手操作
上台汇报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
生摆。
上台展示
汇报成果
学生交流
讨论
学生展示成果。
小结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以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摆着;如果摆在后面,从正面看不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以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教学反思
通过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因数和倍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能力目标: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二、新授
小结:
(二)找倍数:
三、课堂小结:
四、独立作业
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
学习因数和倍数
(一)找因数:
1、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18的因数有:
1,2,3,6,9,18)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不可以重复,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如18的因数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你是怎么找的?
(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
5,10,15,20,……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
有什么收获呢?
完成练习二1~4题
出示主题图
出示:
因为2×6=12
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师:
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出示课题:
因数倍数
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师: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应该怎么改呢?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说一说
学生写式。
齐读p12的注意。
学生尝试完成:
汇报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写一写,然后汇报
汇报:
2、4、6、8、10、16、……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汇报3的倍数有:
3,6,9,12
改写成:
3的倍数有:
3,6,9,12,……
小结
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1,而最大的一定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6=12
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细心按顺序找因数和倍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最终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特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2、5倍数的特征
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
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准备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反馈:
四、全课总结:
1、。
①说出20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5个8的倍数。
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
最大因数是几?
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
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4,6,8。
)
教师:
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
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板书:
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教师:
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
为什么?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
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
3、练习
①说出5个2的倍数。
(要求:
两位数。
)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
奇数有多少个?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
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
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
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
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提问
做练习2
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投影片)
老师介绍: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老师说明
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板书
个位数字是0
引导总结
回答
学生随口举例。
口答练习
学生讨论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练习
学生口答
总结汇报
小结
2的倍数个位0268
5的倍数个位05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个位0268
5的倍数个位05
教学反思
在学生按规律正确列举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规律,总结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加强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
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情感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课题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课堂作业
寻找3的特征
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其他斜线呢?
“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完成p19做一做
教师提出问题:
举例说明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谁能猜测一下?
总结3的特征
(如下图)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
师:
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1:
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
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的倍数。
组织全班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学生同桌交流
生1:
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
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小结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最终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质数和合数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概念。
2、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分组互动
教学手段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提出问题
导入新知
摊就发现
总结学习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课题小结:
1、师:
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2、师:
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3、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
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4、师:
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会越多。
师:
确定吗?
5、师:
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师:
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
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
师: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师:
这表从哪来呢?
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
指名说一说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
师出示:
73。
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同学们都说“是呀”。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小结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什么叫质数
什么叫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子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尤其注意对0(不讨论)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强调。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式教学
教学手段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3.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
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
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一个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
(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
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
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教师:
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师:
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拓展:
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2)第2题:
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
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提问:
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
教师:
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
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讲述:
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
棱
讲述:
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
顶点
板书: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课件演示:
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板书:
8个顶点。
第1题:
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
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回答
举例
学生动手操作、讨论。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1)讨论:
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1)同桌合作。
小结
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有了认识基础,主要在于概念的点拨,和对于长、宽、高位置的理解,以及将长方体横放、竖放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