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986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6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docx

中小学教学常规市教研室中小学

前言

教学常规,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是各级各类学校引导教学实践活动有序顺畅开展所必须认真研究确立的重要课题。

中卫市教育局教研室及部分学校研究人员在多年教学管理实践和专题调研、深入思考,并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一书(以下简称《常规》)。

在本书《常规》即将付梓和在中小学推广应用的时候,有几个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予以强调。

一是认识问题。

在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强调规范化管理,是否会束缚教育者、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呢?

在教育新理念纷呈、教育新方法迭出的环境下,把教学质量管理的目光投向“常规”,是否显得“落伍”和保守呢?

试猜测,持有这些疑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并非个别。

规范与创新是实物运动发展的统一体,现代教学活动具有高度分工与协作的特征。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就难以维持整个系统的协调运转;没有规范化的管理,一切教学活动包括其中的创造性活动,都会成为无序无意义的躁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教学推进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学习者从共建规范、认同规范、服从并适应规范,走向自主创新、构建新的规范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

现代教学及管理活动无论以任何方式开展,总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元素,如同“基因”一样发挥着有形无形的影响。

试想,一所学校如果失去了教学计划、教师备课、上课、辅导、考试、教科研等一套工作流程,失去了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实验、作业、考试、各类实践活动等一系列训练,这所学校要么因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而难以为继,要么就“颠覆”了传统学校的概念,成为另一种意义的教育组织。

如此看来,实施教学质量常规管理。

正是一项推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

如果把创新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理解为教学的过程与目标,那么,有效的教学质量常规管理就是这个动态系统中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关键的导向力量。

二是操作问题。

近年来,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市中小学管理逐渐在新的层次上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市涌现出一批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用管理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学校。

但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中小学管理,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仍有薄弱环节,有些学校教学管理缺乏系统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过程的随意性较大。

针对存在的问题,市教研室此次编制的《常规》,对学校人、财、物、时空、信息等管理因素管理的有机组合,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优化调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力求使学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促使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广大教师和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教学秩序。

实践告诉我们,方向性与目的性正确的宏观决策必须有正确的微观路径选择相配合,高端的教育思想必须有低位的操作方法相配合,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

因此,我们学习、应用《常规》,推进教学质量常规管理,应当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操作层面上。

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执行和落实,如果不落实就形同虚设。

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操作来落实“常规”,把“灰色”的理论、制度转化为“绿色”的、生气盎然的行动。

三是发展问题。

“常规”一旦建立和实施,无疑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连贯性。

但是,“常规”不应成为陈规,“常规”应当与时俱进。

当教学质量的“常规”与教育内外部条件不相适应时,就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常规”。

赋予常规时代的精神与特征,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常规》是针对全市中小学的总体情况而编制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也不可能囊括学校日常教学质量管理的所有方面。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在应用《常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常规》为依据,积极探索契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更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对提高全市各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一定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卫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为优化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使全市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本常规:

教学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学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改革成果,按照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制定的通常实行的教学工作规范,它是全市中小学工作的通常性、基本性和基础性要求。

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和法规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求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原则与实施目标

(一)原则

1、导向性——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就是要全面贯彻党是教育方针,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工作秩序。

把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四有”新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贯穿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2、操作性——坚持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便于操作,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发展性——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

各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从起始年级抓起,抓好教学全过程,努力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研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1、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常规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及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持续性与均衡性之间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功能的评价观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通过本常规的落实,促进教师积极探究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助于落实以及总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分和校分。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极为重要。

教学常规管理的中心内容是以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工作质量这个中心来展开。

1、以“六个认真”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学习和研究,明确教学常规建设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建设”,提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测验和考试、认真进行课后反思。

这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要使“六个认真”成为教师的自觉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抓“反馈调节”。

有了常规要求,在教学管理中还抓好“反馈调节”这个管理环节,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师生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检查、督促工作,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多听课、多翻翻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

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即对计划、措施作及时修改、补充,使教学活动即按原定的轨道与目标前进,又能适应已发生变化的客观实际。

要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把“六个认真”的执行情况与必要的奖惩相结合。

抓教学常规要经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抓到底。

3、领导要成为执行“六个认真”的楷模。

要将常规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教风,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领导作风。

领导的作风影响着教师的教风,教师的教风,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只有领导的好作风,教师的好教风影响学生形成了好学风,并共同汇总成学校的优良校风,代代相传,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4、把学校领导坚持任课作为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措施。

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市区小学、农村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校长原则上可以不任课,但必须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课、评课,听课量每学期20节以上;农村中心学校及村级小学校长必须任课,具体工作量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听课量每学期不少于25节,支部书记、副校长、副书记及教务主任必须任课,周课时为中学6—8节、小学8—10节,且每学期听课量不少于25节;其它中层干部的任课、听课节数参照教务处主任任课、听课节数核定;农村中心学校副校长、教务主任,各村小学校长必须任课,周课时为8—10节,每学期听课量不少于25节。

四、学校各类计划

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课程的计划、意见、规定等,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制定的法规性文件,其中规定了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要求等内容,各学校应严格遵照执行。

学校、教研组、教师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分别制定教学计划,如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

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

年级

九年课

时总量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7%--9%

历史与社会

3%--4%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7%--9%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20%--22%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13%--15%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6%--8%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0%--11%

 

注:

①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注:

①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假、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②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时,每段10周,其中授课9周,复习考试1周。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学校也可以按学期安排课程。

③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个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并且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按教学管理要求予以认定。

④综合实践活动共23学分。

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学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6学分;三年内必须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获得相关证明,共获得2学分(可在高一、高二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分别获得1学分)。

1、开学前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各项总体工作计划,并制定成校历,将各项工作的内容、实施时间、负责人都确定下来,确保计划的有效落实。

2、教务处在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基础上,制定出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校本培训计划。

负责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逐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控、改进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研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校本培训计划,制定出本学科教研组活动计划,还要有落实计划的相关措施、制度。

除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外,还要在课改理念指导下,结合本校教学、教师实际情况,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专项研讨,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的成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4、学校要制定每学年“传帮带”岗位培训计划。

内容要具体,职责要明确,每学期有成果汇报。

5、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要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计划要保证17周的授课时间。

计划内容包括:

(1)本学期教学的目的、任务;

(2)分析本册教材知识体系,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章在全册教材及至本学期教材中的地位,明确章节中的重点、难点;

(3)学生情况分析。

要认真研究优秀生的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及心理素质,对学困生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基础、潜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4)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在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全面推进层次目标的落实;

(5)教学进度安排。

按照学校历规定,合理分配时间,安排每周次的教学内容,要包括作文、理化生实验、单元测试等;

(6)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制定出教学的研究课题,确定好实施要点、步骤及措施。

计划中要重视教师行为、学情分析、经验总结,提出的改进措施,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制定教学计划要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6、校长负责检查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业务校长和教务主任负责检查教研组、备课组计划的落实情况。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

学校教研室每学期对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执行等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

五、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通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教法、备过程。

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教学资源。

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教师的备课要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

基本要求如下:

1、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教材纲目和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备课程标准,就是要弄清本节课或单元教学要求,及在整个学科教学和各科之间的地位和作用。

2、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此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

备教材就是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体系,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地位和作用,掌握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要了解学生。

这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成绩变化的情况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预期目的。

4、备目标。

教学目标是确定课堂教学类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尺。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及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学生理解、识记哪些基本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以及进行哪些思维训练等;智能目标是指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达到的水平;德育目标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应达到的水平。

因此,备目标就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编者的意图,确定出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

5、备教法、学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起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学生经过思考,推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如何通过剖析、解释、类比、辩证等方法,使学生突破难点,解决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遵循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实物的序列,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6、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兼容并蓄、资源共享、提高效益,是充分开发校本资源有效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

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内容包括:

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突破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诊测,讨论学科教研活动组织与开展情况。

学校各教研组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不断改进和充实集体备课方式与内容,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7、编写教案。

教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编写教案,可使教师在备课中新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使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因此,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严禁上无教案之课。

教案要按课时编写,格式规范,字迹、图标工整。

教案编写要做到:

课题、课型、课时清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楚;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得当;练习精心设计,题型多样;板书设计合理;教案编写要讲格式但不能搞形式,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现自己是教学思想和见解,并确定写好课后反思日记。

教案数量的规定:

 

初中备课量化要求(按每周计算)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备课

5

备课

5

备课

4

备课

3

备课

3

科目

思想

品德

历史

地理

生物

劳技

体育

音乐

美术

 

备课

2

备课

2

备课

1

备课

2

备课

1

备课

1

备课

1

备课

1

基本要求如下:

1、教学环节完整,步骤齐全。

A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B\启发引导,学习新课。

C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D拓展训练,反馈强化。

E课堂小结,布置作业F,课后反思。

2、教学设计(即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前提,必须做到充分精要、规范实用。

把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规律集于一体,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互动;精心设计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要体现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创设问题情景,恰当的激疑设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进行提问设计,注重思维训练;形成知识后,要设计问题深化和落实,设计全方位的训练,及时反馈鼓励、调控矫正;要设计重要的过度语言、引言、点拨、启发、总结性语言。

3、课后反思要有针对性(教与学的得失)。

教师授课后要根据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实际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写出教后小结;单元小结要结合阶段性教学活动与试卷分析,对教学效果做出较准确的判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重点提出改进措施。

4、各学科教师要重视对教材中关于对实践活动、综合应用、主题学习、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实验等内容的分析与思考,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设计目标与方案,精心创设情景,以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成果给予评价,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

5、坚持集体研讨备课(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是在组内成员备课之前或备课之后进行)。

每周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必须做到超周备课书写教案,设计教研主题或问题),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然后进行就某一教学主题或下周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讨论,研究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法教学,统一教学思路,设计训练方式,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逐步提升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拓展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好集体的智慧和创造性,组内每位教师按集体备课达成的教学思路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加工,认真补充、修改,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生的学情。

6、坚持每周检查教案。

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主任或教研组长认真审阅把关(语文教案中要有写作指导、讲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理科类教案中要有练习课、复习课、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设计),每周有几节课,就应该有相应课时的教案,采用推门听课、说课等方式检查备课的时效性;对优秀的教学设计定期推荐、展示,对教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导,纠正。

7、教师要做好每一单元检测的成绩记录,结合单元小结,及时对教与学双边活动做出分析,以及时调控教学行为。

8、备课时要根据课型、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本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收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9、关于电子备课的要求,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不能采用电子备课;工作满三年以上的教师,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而定是否采用电子备课,教后反思必须是手写。

六、授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治学严谨、尊重学生;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注重过程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1、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变以教代学为以教导学,一连促学,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出明确、适当、具体的要求、按照“立标—达标—测标—补标”的程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注意预设目标,尤其要兼顾教学过程中新生成的目标。

3、在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注意科学性、探究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自己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教法运用上,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

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会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案,根据教情和学情灵活变通。

6、在教学手段上,熟练运用常规教具、学具,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使教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实用、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7、在教学行为上,教师要衣着得体,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关爱学生,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注意恰当使用情感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